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steam heat transfer enhanced by CO_(2) and chemical agents: In heavy oil produ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a-Li Liu Chao Zhang +1 位作者 Song-Yan Li Zhao-Min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30-1043,共14页
Steam flooding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arbon dioxide (CO_(2)) and chemical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enhancing super heavy oil recovery. Howeve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_(2) and chemical agent-assisted... Steam flooding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arbon dioxide (CO_(2)) and chemical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enhancing super heavy oil recovery. Howeve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_(2) and chemical agent-assisted steam flood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restricted by the current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_(2) and chemical agents on enhanced steam flooding heat transfer. The novel experiments on CO_(2)–chemicals cooperate affected steam condensation and seepage were conducted by adding CO_(2) and two chemical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and the betaine temperature-salt resistant foaming agent ZK-05200).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a “film” formed on the heat-transfer medium surface following the co-injection of CO_(2) and the chemical to impede the steam heat transfer, reducing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steam, heat flux and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he steam seepage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t the back end of the sandpack model was dramatically raised by 3.5–12.8 °C by adding CO_(2) and chemical agents, achieving the goal of driving deep-formation heavy oil.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_(2) and SDS wa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steam heat transfer, the steam heat loss was reduced by 6.2%, the steam condensation cycle was prolonged by 1.3 times,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decreased by 15.5%, and the heavy oil recovery was enhanced by 9.82%. Theoretical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in this study for improving the CO_(2)–chemical-assisted steam flood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flooding Heavy oil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agent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Component
2
作者 Enmin Tang Jing Ding Jianfeng Lu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0年第2期88-100,共13页
Steel industry is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y, and its waste?heat recovery is critically?important for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pipeline bundle is us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waste?heat recovery devi... Steel industry is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y, and its waste?heat recovery is critically?important for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pipeline bundle is us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waste?heat recovery device,?and?associated gas-solid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utilization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pipeline arrangement, pipe diameter and shape of internal component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s of gas and particle in device with pipeline bundle periodically fluctuate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ose in staggered system distribute more uniformly than those in paralleled system. Compared with paralleled device, exergy and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aggered device have been improved, and they are both higher than?those without pipeline. As pipe diameter increases, exergy and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y reach the maxima with optimal pipe diameter.?As the width of internal component keeps constant, influence of its shape on heat transfer is very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POROUS Media Local Thermal NON-EQUILIBRIUM Gas Solid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烧结矿预冷却技术及装备研究
3
作者 廖继勇 谭潇玲 +2 位作者 张震 戴波 卢兴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为了对烧结矿的高品质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提升环冷机布料的均匀性和热量分布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烧结矿显热回收效率,本文使用可实现烧结矿冷却和高品质余热回收的预冷却装置取代现有烧冷系统中的给料溜槽,并引入可提高换热效率和余... 为了对烧结矿的高品质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提升环冷机布料的均匀性和热量分布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烧结矿显热回收效率,本文使用可实现烧结矿冷却和高品质余热回收的预冷却装置取代现有烧冷系统中的给料溜槽,并引入可提高换热效率和余热品位的气固逆流换热方式,形成烧结矿预冷却技术。同时,对预冷却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基于Fluent和EDEM仿真平台,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结构方案装置内部的气流分布、料层阻力以及物料流动情况,并对装置的换热效果进行验证,从而获得最佳的预冷却装置结构方案和运行参数。烧结矿预冷却技术及装备在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60 m^(2)烧结机1.5 a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该技术可改善环冷机布料的平整度,将余热锅炉蒸汽产量由34 t/h提升至40 t/h左右,显著提高了烧结矿显热的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显热回收 预冷却 气固逆流换热 厚料层冷却
下载PDF
地热储层岩体粗糙裂隙的热流耦合效应研究
4
作者 刘先珊 李宇 +1 位作者 李满 杨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2-862,共11页
为了解决地热开采涉及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提高开采效率,本文针对开采过程中的渗流-传热问题以离散元软件3DEC构建岩体粗糙裂隙热-流耦合数值模型。考虑不同三维形貌特征的岩体裂隙,模拟水力开度为19.17μm在不同流速时的水-岩温度... 为了解决地热开采涉及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提高开采效率,本文针对开采过程中的渗流-传热问题以离散元软件3DEC构建岩体粗糙裂隙热-流耦合数值模型。考虑不同三维形貌特征的岩体裂隙,模拟水力开度为19.17μm在不同流速时的水-岩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裂隙形貌的阻滞作用,粗糙面出水口温度下降较慢,出水口温度有所上升,模型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随流速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裂隙形貌对流体和岩体温度分布均有影响,粗糙裂隙面的冷锋形态和裂隙面的形貌密切相关。光滑裂隙热突破快于粗糙裂隙,增加裂隙面的粗糙度有助于延长热突破时间。粗糙裂隙面相对于光滑裂隙面的总热量提取率略有提升,流速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显著提高总热量提取率。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地热能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数和指导,能够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渗流-传热 三维形貌 水力开度 流速 对流换热系数 粗糙裂隙面 热采率 热突破
下载PDF
中深层水平连通地热井取热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杰 王贵洋 +1 位作者 王鹏涛 王姝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9,共9页
高效取热技术是实现地热效益化开发的关键,建立了水平连通地热井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连续开采和间歇开采工况下的出口流体温度和换热量,研究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水平段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和岩层温度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 高效取热技术是实现地热效益化开发的关键,建立了水平连通地热井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连续开采和间歇开采工况下的出口流体温度和换热量,研究了注入温度、注入流量、水平段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和岩层温度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量增加,地热井出口水温下降,但整个系统换热量提高;当注入温度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出口水温,但系统换热量降低较大;随着水平段长度增加,出口水温和换热量逐渐上升,换热性能提高;岩层温度恢复能力随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的增加而提高。综合考虑钻井成本、水泵功耗等因素,适量增加注入流量、降低注入温度、增加水平段长度能有效提高水平连通换热井的换热性能;虽然高的注入温度可提升岩层温度恢复能力,但不利于提高系统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水平连通地热井 换热性能 取热量 地温恢复能力
下载PDF
水网格局下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研究——以永定河流域为例
6
作者 蒋云钟 蔡思宇 王超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8期61-67,共7页
水利部2022年起部署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生态流量和水量为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管理模式也转向以水量、流量和过程等多样化生态保障为目标的新模式。生态用水需求的多样化,对流域生态用水总量、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 水利部2022年起部署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生态流量和水量为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管理模式也转向以水量、流量和过程等多样化生态保障为目标的新模式。生态用水需求的多样化,对流域生态用水总量、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永定河流域防洪、供水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对流域生态流量的补偿作用,提出了水网格局下江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框架,包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考虑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方案制定、考虑跨流域调水的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方案执行3个方面,以永定河为例,分析了流域生态流量保障调度实践及效果,提出以贯通“调算—优化—优选”全过程的生态调度决策方法,构建以生态效益最优、补水效率最高、补水费用最小为调度目标的多目标生态流量优化调度模型,可为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流域开展生态流量保障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国家水网 跨流域调水 生态调度 生态流量
下载PDF
长距离输调水工程大口径FRPM管道研发与工程安全保障技术
7
作者 邓铭江 胡少伟 +1 位作者 李江 孙奔博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31-45,共15页
长距离输调水工程是中国新疆地区重要的基础生命线,其长久稳定运行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保障居民供水安全至关重要。新疆位居大陆中心,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其长距离输调水工程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lass fib... 长距离输调水工程是中国新疆地区重要的基础生命线,其长久稳定运行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保障居民供水安全至关重要。新疆位居大陆中心,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其长距离输调水工程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mortar pipes,FRPM)作为长距离输调水工程中重要的水工地下结构用材,凭借其优异的耐化学腐蚀、轻质高强、无二次污染、安装方便、综合造价低等诸多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新疆地区。然而,传统FRPM管生成工艺在铺层设计与生产自动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导致工程施工过程效率低下;同时,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也间接制约了其应用范围。此外,管道工程自动巡检技术与缺陷定量评价标准尚未统一,无法合理量化和准确评价整体工程质量。为此,依托北疆小洼槽供水工程,围绕长距离大口径FRPM管的管材铺层设计与制造工艺、工程设计、质量评定、自动巡检、运行监测与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持续15年攻关,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①引进吸收并创新了适合于长距离、高工作压力、以连续缠绕工艺为首选的FRPM管生产工艺,优化了大口径FRPM管材铺层设计方法,实现了供料—缠绕—固化—切割—检测全自动化控制,与国外同类产品标准相比,管道挠曲性能和轴向拉伸强度等提高了20%~50%;②提出了安全防护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立了长距离FRPM管不同缺陷类型危害性等级划分原则,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FRPM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③系统揭示了FRPM管质量缺陷产生机理,开发了FRPM管光固化片材局部修复工艺以及内衬聚乙烯(PE)的整体非开挖修复技术,提出了修复效果后评价方法,实现了对长距离FRPM管道工程运行安全的有效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调水工程 FRPM管 安全保障 安全监测 功能恢复 性能提升
下载PDF
诉讼费执行追缴的实行乱象与改革进路
8
作者 刘东 吴陈露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诉讼费是一种司法规费性质的诉讼成本,其收费、退费均受到严格管理。执行程序作为向败诉方追缴的途径,实务中法院做法的不同也反向影响了诉讼费退费制度的规范程度。在厘清诉讼费性质与权利主体后,追缴程序由谁开启是截至2023年10月13... 诉讼费是一种司法规费性质的诉讼成本,其收费、退费均受到严格管理。执行程序作为向败诉方追缴的途径,实务中法院做法的不同也反向影响了诉讼费退费制度的规范程度。在厘清诉讼费性质与权利主体后,追缴程序由谁开启是截至2023年10月13日裁判文书网2336份“诉讼费追缴”相关文书展现出的最突出问题。人民法院退费后主动移送执行应为原则性做法,仅在胜诉方明确同意时可免除退费、移送执行的责任。在此后的执行实施、债权清偿顺序、时效适用问题,也是构建诉讼费执行追缴程序所需要逐步解答的,具体应以最终有利于胜诉方为指向,实现人民法院自身利益与当事人利益的博弈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费追缴 执行程序 移送执行
下载PDF
稠油采出流体余热回收流动传热特性
9
作者 汪洋 张若愚 +3 位作者 徐丽萍 李珊珊 费科 白博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1,88,共7页
为回收稠油热采生产的井口流体余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稠油井口采出流体在矩形流道内的流场与温度场,分析不同参数对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流动压降及传热系数计算式。结果表明:不凝气质量分数影响最大,随着不凝气质量分数增... 为回收稠油热采生产的井口流体余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稠油井口采出流体在矩形流道内的流场与温度场,分析不同参数对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流动压降及传热系数计算式。结果表明:不凝气质量分数影响最大,随着不凝气质量分数增加,热交换器传热性能降低,流动阻力增大;当不凝气质量分数>10%后,流动传热特性几乎不再受其影响;进口采出液流速增加、通道水力直径减小,传热性能变强、流动阻力变大;进口温度升高使冷凝段长度降低,热交换器整体压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余热回收 数值模拟 传热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不同接箍形式的隔热油管传热特性模拟分析
10
作者 秦晓凯 王志国 +3 位作者 宋永臣 杨文哲 薛孟 张田震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热力采油方法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隔热油管可以有效减少井筒径向传热损失;常规隔热油管使用一段时间后,热损失明显增加,如何改进隔热油管结构,降低注汽过程热损失,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常规隔热油管,提出了2... 热力采油方法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隔热油管可以有效减少井筒径向传热损失;常规隔热油管使用一段时间后,热损失明显增加,如何改进隔热油管结构,降低注汽过程热损失,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常规隔热油管,提出了2种改进隔热油管结构:接箍处含隔热衬套油管和直连式隔热油管;在对3种隔热油管物理结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热损分析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给出了3种隔热油管结构的温度分布和热损失变化特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箍处含隔热衬套油管热损失最小,直连式隔热油管热损失适中,建议对普通隔热油管接箍采取保温措施。本研究为注蒸汽热采过程减少热损失、提高稠油采收效果提供一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采油 隔热油管 传热模型 结构对比 热损失
下载PDF
椭圆扭曲管能量回收器性能数值模拟及其节能应用
11
作者 王雨婷 朱冬生 +1 位作者 叶周 吴子龙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解决目前传统新风系统常用的纸芯能量回收器存在新风、回风交叉污染及能量综合回收率低的问题,将椭圆扭曲管应用于空调新风系统,基于铝合金传热元件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回收器。设计椭圆扭曲管和圆管两种不同结构的能量回收器,应... 为解决目前传统新风系统常用的纸芯能量回收器存在新风、回风交叉污染及能量综合回收率低的问题,将椭圆扭曲管应用于空调新风系统,基于铝合金传热元件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回收器。设计椭圆扭曲管和圆管两种不同结构的能量回收器,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其换热和流动性能,并对其应用于空调新风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圆管能量回收器,空气在通过椭圆扭曲管能量回收器时壳程温度下降得更快,管程温度提升也更快,换热系数更高,换热效果更好,尤其是处于夏季工况时换热效果较为明显。增设了能量回收器的新风机可以有效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在夏热冬冷和寒冷地区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扭曲管 数值模拟 能量回收器 强化传热 低碳节能
下载PDF
制热工况下跨临界CO_(2)热泵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武中凯 郑泽灿 +3 位作者 宋昱龙 曹锋 毕菲菲 费继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3,共9页
最优排气压力是影响跨临界CO_(2)热泵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为研究最优排气压力存在原因及其影响参数,并揭示各参数对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机理,基于传热夹点理论对最优排气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考虑气体冷却器内部传热... 最优排气压力是影响跨临界CO_(2)热泵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为研究最优排气压力存在原因及其影响参数,并揭示各参数对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机理,基于传热夹点理论对最优排气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考虑气体冷却器内部传热夹点的跨临界CO_(2)热泵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在进水温度为10~40℃、出水温度为60~90℃、环境温度为-30~25℃的宽工况内定量研究了进水温度、出水温度、环境温度及回热率对热泵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温度越低、出水温度越低、环境温度越低,均会导致传热夹点向气体冷却器出口移动,从而使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减小;同时,采用回热方式也能够将传热夹点进一步向气体冷却器出口推移,从而减小最优排气压力。研究结果证实传热夹点的位置对于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取值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基于传热夹点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可为热泵供暖、车辆热管理等用途中CO_(2)热泵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与工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热泵 最优排气压力 传热夹点 回热率
下载PDF
以氨为工质的雪车雪橇赛道制冰系统能效提升的讨论
13
作者 翟彦宁 孙育英 +4 位作者 许树学 全贞花 刘新 王伟 孙向辉 《制冷技术》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本文对北京延庆地区冬奥会用雪车雪橇赛道制冰系统能效提升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补气压缩、自然冷源利用和高效传热末端等几种性能提升改进措施,并对提升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次中间补气制冷性能系数(COP)最大可提升3.33%... 本文对北京延庆地区冬奥会用雪车雪橇赛道制冰系统能效提升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补气压缩、自然冷源利用和高效传热末端等几种性能提升改进措施,并对提升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次中间补气制冷性能系数(COP)最大可提升3.33%,二次中间补气制冷COP最大可提升3.96%;利用自然冷源可以获得2.24%的提升效果;采用制冰末端管路铺设铝板和应用平板微热管两种高效传热末端方案,系统制冷COP分别可提升5.8%和6.14%;对冷凝热进行回收利用会使制冷COP降低,但系统综合COP可以达到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冰系统 中间补气 自然冷源 高效传热 热回收
下载PDF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结晶回收沼液氨氮性能
14
作者 张军 张鸿宇 +2 位作者 周婷 晏水平 贺清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9-245,共7页
为解决现有沼液氨氮膜回收技术中氮肥浓度低和副产物价值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采用膜蒸馏结晶技术实现沼液中氨氮的结晶回收。研究中,通过提升近饱和接收液的温度来平衡膜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在保证氨氮传质通量的情况下最小化水分传质。... 为解决现有沼液氨氮膜回收技术中氮肥浓度低和副产物价值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采用膜蒸馏结晶技术实现沼液中氨氮的结晶回收。研究中,通过提升近饱和接收液的温度来平衡膜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在保证氨氮传质通量的情况下最小化水分传质。操作结束后接收液中铵盐达到超饱和状态,冷却至常温即可回收铵盐晶体。结果表明,当进料侧沼液温度为40℃时,近饱和磷酸二氢铵温度需提高至47℃,而使用硫酸为吸收剂时,近饱和硫酸铵溶液温度需提高至65℃。酸液温度升高对氨通量也有促进作用,氨通量由40℃时的10.70 g/(m^(2)·h)小幅提升至70℃时的14.90 g/(m^(2)·h)。进料侧氨氮质量浓度的提升可显著增加氨氮回收通量。磷酸二氢铵为吸收剂时,试验6 h后晶体中的氨氮回收率为77.60%,采用硫酸为吸收剂时可提高至92.20%。继续延长处理时间,晶体中的氨氮回收率甚至超过100%。显然,采用膜蒸馏结晶技术回收沼液氨氮具一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沼液氨氮的高价值回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结晶 膜蒸馏 水分传质 高价值回收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强化传热研究
15
作者 陈增良 徐伟胜 +4 位作者 丁晨 阮晓 吴哲 王琦超 洪炳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研究了油库夏季高温导致的油气回收工艺中吸附罐回收率低、吸收塔解吸效率低、油气回收系统能耗过高以及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将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作为冷却水,从实践的角度构建多种强化传热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并采用CFD的方法对其热力学... 研究了油库夏季高温导致的油气回收工艺中吸附罐回收率低、吸收塔解吸效率低、油气回收系统能耗过高以及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将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作为冷却水,从实践的角度构建多种强化传热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并采用CFD的方法对其热力学与水力学性能进行多方面探究。结果表明当油气在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中流动时,热流可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油气在壳程流动时,CIRF型换热管具有最佳的热力学性能,RAW型换热管具有最佳的水力学性能。综合油气回收工况与计算结果配置CIRF型换热管的管壳式换热器在油气回收工艺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其可以在有效提高油气的冷却效果的同时兼顾换热器的水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CFD 管壳式换热器 翅片 强化传热
下载PDF
铜冶炼烟气与熔盐储换热系统换热分析
16
作者 杨国强 阎新志 +2 位作者 武海军 朱晓磊 刘艳 《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采用熔盐储换热方案并结合分时电价、电力交易等多能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了烟气熔盐储换热系统回收铜冶炼高温烟气余热研究。分析了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流和物质流,估算出10h储热熔盐用量和熔盐储罐尺寸,此规模熔盐储换热系统固定投资约为92... 采用熔盐储换热方案并结合分时电价、电力交易等多能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了烟气熔盐储换热系统回收铜冶炼高温烟气余热研究。分析了换热过程中的热量流和物质流,估算出10h储热熔盐用量和熔盐储罐尺寸,此规模熔盐储换热系统固定投资约为925万元,以熔盐储换热系统替代余热锅炉,资本回收年限约为5.7a。在峰平谷电价时,熔盐储换热系统发电效益优于余热锅炉,且适应烟气波动、减小耗电工艺对电网冲击负荷。讨论了烟气温度、流量、SO_(2)含量对熔盐流量、蒸汽产量以及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温度、流量、SO_(2)含量的增加,系统熔盐流量、蒸汽产量以及发电量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烟气 熔盐 储换热 余热回收
下载PDF
烷烃脱氢加热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协同烟压控制性能分析
17
作者 穆连波 王随林 +5 位作者 鲁军辉 刘贵昌 赵立秋 刘锦程 郝安峰 张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29-3041,共13页
炼化装置加热炉为石油炼化生产工艺中高能耗、高碳排放设备之一,但低温下烟气冷凝水会腐蚀换热设备,增设排烟余热回收换热设备还会增加烟气系统阻力,对生产工艺造成影响,降低加热炉燃烧效率。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防腐、高效、低阻力... 炼化装置加热炉为石油炼化生产工艺中高能耗、高碳排放设备之一,但低温下烟气冷凝水会腐蚀换热设备,增设排烟余热回收换热设备还会增加烟气系统阻力,对生产工艺造成影响,降低加热炉燃烧效率。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防腐、高效、低阻力及烟压控制是余热回收系统能效最大化技术难题。本文以炼化装置加热炉为对象,以烷烃脱氢加热炉为例,提出加热炉低温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协同炉膛烟压控制系统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防腐、高效、低阻力排烟余热回收设备,建立加热炉低温排烟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并跟踪实测,将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将炉膛烟压控制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范围内,控制精度达(-35±6.4)Pa;排烟温度由178.3~178.7℃降至54.3~78.7℃,系统节能率达4.75%~6.9%,烟气余热回收率达28.1%~40.4%,其中梯级换热比单级换热性能提高43.8%,(火用)效率可达52.8%~63.7%,并减少CO_(2)排放2884.5~4197.9t/a,且降低NO_(x)和SO_(2)等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污、降碳效果显著。为炼化装置加热炉的排烟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排烟余热 余热回收 梯级换热 烟压控制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高剑波 张峰 +2 位作者 李飞 董立潮 王静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12-2516,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T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术,TTBT组接受TTB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半年患肢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素B2(TXB2)等内皮损伤因子,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因子水平。结果TTBT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分别为(10.36±1.32)、(5.07±0.53)d,短于对照组的(12.45±1.50)、(6.28±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患肢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0.86±0.11、(2546.52±258.28)m,大于对照组的0.77±0.09、(2103.06±226.2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VEGF、HIF-1α、vWF、TXB2水平分别为(36.87±3.98)ng/L、(2.64±0.29)ng/L、(149.97±17.62)%、(140.38±17.62)ng/L,低于对照组的(44.09±4.82)ng/L、(3.17±0.34)ng/L、(186.50±21.08)%、(178.95±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5-HT、SP、NE水平分别为(0.24±0.03)μmol/mL、(1.51±0.17)pg/mL、(60.37±6.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05)μmol/mL、(1.87±0.21)pg/mL、(75.25±9.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BT治疗下肢TAO可重建下肢远端侧支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局部缺血状况,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增强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因子、内皮损伤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损伤因子 疼痛因子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ORC系统建模与热经济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军胜 程新妮 +2 位作者 王欢欢 赵亮 董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105,共7页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输出功随膨胀机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膨胀机进口压力和工质冷凝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系统单位温度的传热量随之均减小。当系统热力参数一定时,热源进口温度越大,系统净输出功和单位温度的传热量越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适宜的热源进口温度和系统热力参数使得ORC系统获得较大的净输出功和较小的单位温度传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余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净输出功 单位温度传热量
下载PDF
散料掺混强化传热结构设计与模拟
20
作者 蒋滨繁 刘逸飞 +3 位作者 王秋旺 程志龙 刘永启 夏德宏 《重型机械》 2024年第4期76-83,共8页
我国每年产生的高温固体散料余热量约合1.7亿t标准煤,其中60%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固定床间接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选择灵活、清洁好用等优势,成为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颗粒固定床内传热系数。为此,... 我国每年产生的高温固体散料余热量约合1.7亿t标准煤,其中60%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固定床间接换热器具有换热介质选择灵活、清洁好用等优势,成为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颗粒固定床内传热系数。为此,基于犁体曲面原理,设计了“小扭矩、大掺混”的掺混装置,通过颗粒掺混使远离换热面的高温颗粒直接迁移到换热面,将固定床内“热传导”改变为“热输运”,从而减小固定床内渗透热阻并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料余热回收 颗粒定向掺混 传热强化 犁体曲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