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e Geological Radar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被引量:18
1
作者 PengSuping YangFe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89-94,共6页
Geological radar probing technology finds wide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high-preci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 radar should be studied in connection with fin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his ar... Geological radar probing technology finds wide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high-preci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 radar should be studied in connection with fin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uch issues as (1) geologic radar noise source and (2) fin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radar data. It is focused on how to achieve fine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 radar radar noise fine processing fine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S/N Ratio of 4-Channel A/D Geological Radar Non-uniform Sampling Signals 被引量:2
2
作者 MA Kai SU Hong-q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4期534-536,共3页
Using the quantitative error probability density method we studied the S/N ratio of alternately sampled signals digitized by a 4-channel A/D. A complete expression for the S/N ratio of a 4-channel A/D non-uniform samp... Using the quantitative error probability density method we studied the S/N ratio of alternately sampled signals digitized by a 4-channel A/D. A complete expression for the S/N ratio of a 4-channel A/D non-uniform sampling signal was deduced. First we obtained an expression for the S/N ratio of a 1-channel A/D uniform sampling signal when the sampling frequency wa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 times the frequency of the sampled signal. Based on the S/N ratio of a 2-channel A/D,alternating,non-uniform sampling signal,we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quantitative error using the quantitative error probability density method and the distribution convolution formula. From this the S/N ratio expression of a 4-channel A/D sampling signal was deduc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duced expression is corr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radar 4-channel non-uniform sampling sum distribution S/N ratio
下载PDF
Effect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n monitoring slope displacements in open-pit mine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被引量:4
3
作者 I Nyoman Sudi Parwata Shinichiro Nakashima +1 位作者 Norikazu Shimizu Takahiro Osaw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1001-1013,共13页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in open-pit min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safe management of mining processes.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mounted on an artificial satellite,has the ...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in open-pit min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safe management of mining processes.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mounted on an artificial satellite,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surface displacements over extensive areas,such as open-pit mines.DInSAR requires the ground surface elevation data in the process of its analysis as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However,since the topography of the ground surface in open-pit mines changes largely due to excavations,measurement errors can occur due to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on the elevation of mining areas.In this paper,effect of different elevation model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results by DInSAR is investigated at a limestone quarry.In addition,validity of the DInSAR results using an appropriate DEM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monitoring conducted for three years at the same limestone quarry.It is found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DEMs induces large errors in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results if the baseline length of the satellites between the master and the slave data is longer than a few hundred meters.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DInSAR and GPS,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results is less than 10 mm if an appropriate DEM,considering the excavation processes,is used.It is proven that DInSAR can be applied for monitoring the displacements of mine slopes with centimeter-level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pit mine Slope monitor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adar to Detecting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locks of East Runway of the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of China
4
作者 宁书年 杨峰 席拥军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7年第1期25-28,共4页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adar, a high-techuology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object dete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flection principle of high-frequency...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adar, a high-techuology rapid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object dete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flection principle of high-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 It will be effective if there exists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between an object body and its surroundings. The result of using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adar in detecting the concrete blocks with ber in the capital internatioual airport’s east runway is aualyed in detail here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adar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nondotodive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adar concrete BLOCKS with reinforcing ba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下载PDF
Predicting geological hazard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被引量:26
5
作者 Shucai Li Shuchen Li Qingsong Zhang Yiguo Xue Bin Liu Maoxin Su Zhechao Wang Shugang W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10年第3期232-242,共11页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are challenging problem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which will cause great losses of life and property.Therefore,reliable prediction of geological defective...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are challenging problem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which will cause great losses of life and property.Therefore,reliable prediction of geological defective features,such as faults,karst caves and groundwater,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and theoretical values.In this paper,we presented the criteria for detecting typical geological anomalies using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TSP) method.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signal response to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was used for theoretical derivations.And the 3D tomography of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 was used to develop an equivalent conductance method.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a single prediction technique,we developed a technical system for reliable prediction of geological defective features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ll prediction methods.The procedur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For prediction,the selection of prediction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work.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was developed for prediction optimization.We applied the newly developed prediction system to several important projects in China,including Hurongxi highway,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and Kiaochow Bay subsea tunnel.The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defective features can be successfully detected with good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and the prediction system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to minimize the risks of geological hazard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projects geological hazards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TSP)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贵南高铁隧道基底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宁刚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高铁隧道路线经过岩溶地区,勘察阶段由于地形和物探方法局限性的影响,不能完全勘察清楚岩溶发育情况。本文结合高密度地震映像、地质雷达、二维瞬态面波和钻探方法,详细研究了隧道施工阶段岩溶探查中各种方法的外业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高铁隧道路线经过岩溶地区,勘察阶段由于地形和物探方法局限性的影响,不能完全勘察清楚岩溶发育情况。本文结合高密度地震映像、地质雷达、二维瞬态面波和钻探方法,详细研究了隧道施工阶段岩溶探查中各种方法的外业数据采集、处理方法、数据分析的注意事项。经过研究,将地震映像的主频提高到800 Hz,可分辨深度5~25 m、宽度10 m左右的空溶洞和充填溶洞;地质雷达有效能量提高到600 ns,可分辨深度30 m内岩溶通道。结合贵南高铁隧道基底岩溶探查中的各种典型图像特征,以及地质施工人员的要求,探讨了隧道基底岩溶探测资料物探地质解释的四类划分解释原则,满足了地质人员及设计施工对物探资料可读性的要求,为岩溶探测资料解释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探测 隧道基底 地震映像 地质雷达 瞬态面波
下载PDF
基于Mask R-CNN的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识别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伊小娟 罗威 +2 位作者 李伟 王志军 尹小康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岩溶隧道开挖可能遭遇岩溶涌水、突泥等岩溶地质灾害,地质雷达能够有效预报岩溶等地质灾害。然而,传统地质雷达图像解译存在专家经验依赖性强、解译效率慢且易误判漏判等情况。本文采用可实现端到端识别的深度学习技术开展地质雷达图像... 岩溶隧道开挖可能遭遇岩溶涌水、突泥等岩溶地质灾害,地质雷达能够有效预报岩溶等地质灾害。然而,传统地质雷达图像解译存在专家经验依赖性强、解译效率慢且易误判漏判等情况。本文采用可实现端到端识别的深度学习技术开展地质雷达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的研究,将基于Mask R-CNN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异常的智能识别。在TensorFlow和Keras框架下,利用地质雷达设备采集获得的数据构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对Mask R-CNN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得到权重参数较好的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的双曲异常检测模型。试验结果及应用案例表明,Mask R-CNN目标检测方法在地质雷达岩溶预报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地质雷达图像的智能化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MaskR-CNN 岩溶空洞 智能识别
下载PDF
矿井煤岩界面节点式雷达快速动态探测系统及实验研究
8
作者 许献磊 陈令洲 +2 位作者 彭苏萍 梁鹏 赵禹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4-1975,共12页
煤岩界面识别技术是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高频雷达波探测技术可实现煤岩界面的随采高精度探测,但仍存在矿井超大采高(≥6 m)片帮垮落带来设备的安全风险及采高突变(采高≤2 m)时空间限制设备通过的问题。在前期工作基础... 煤岩界面识别技术是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高频雷达波探测技术可实现煤岩界面的随采高精度探测,但仍存在矿井超大采高(≥6 m)片帮垮落带来设备的安全风险及采高突变(采高≤2 m)时空间限制设备通过的问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矿井煤岩界面节点式雷达快速动态探测系统并进行了煤岩界面探测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阐述矿井节点式雷达观测系统原理,根据矿井工作面实际环境设计煤岩界面识别观测系统方案及雷达传感单元安装方式;②研究并提出节点式采集控制系统和信息交互传输设计方案,实现数据动态采集控制及存储;③针对节点式采集方式及煤岩界面雷达反射回波特征,研究提出了节点探测数据增强处理方法、煤岩界面识别算法,可有效的实现煤岩界面智能识别与追踪、煤层厚度及空间坐标解算。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多个中心频率为1.5 GHz的探地雷达传感单元进行物理模型验证实验,并对节点式数据采集和连续数据采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节点式采集方法与连续采集方法均可有效识别出煤岩界面,与连续采集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节点式探测方法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动态重复性采集,单次采集时长控制在10 s以内,煤层厚度探测结果平均误差为1.07 cm,最大误差为1.47 cm,平均误差百分比为7.64%。本方法为矿井智能化开采中煤岩界面的动态高精度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识别 探地雷达 节点式雷达观测系统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渗漏病害成因及对管片结构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成平 王李斌 +3 位作者 唐海栋 彭华 李宇杰 牛晓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6-466,共11页
为揭示城市盾构隧道渗漏病害的形成机制,对北京地铁部分盾构隧道渗漏病害的主要类型、位置及程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现场检测、地质雷达及内窥镜探测等手段,探究盾构隧道渗漏病害机制及成因,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管片接缝渗漏时的地层变... 为揭示城市盾构隧道渗漏病害的形成机制,对北京地铁部分盾构隧道渗漏病害的主要类型、位置及程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现场检测、地质雷达及内窥镜探测等手段,探究盾构隧道渗漏病害机制及成因,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管片接缝渗漏时的地层变形规律及管片结构内力特征。研究表明:1)盾构管片接缝渗漏为主要的盾构隧道渗漏类型,占比超过60%,渗漏发生的位置集中在拱顶,以滴漏为主。2)盾构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内因是管片接缝处的不均匀变形,主要外因是地下水迅速升高导致存在渗漏隐患的隧道位于水位以下;同时,隧道周边地层更易形成富水体,增大了隧道渗漏病害的发生概率。3)盾构管片接缝处渗漏位置越靠近拱底,渗漏越严重,渗漏附近地层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数值、最终达到稳定时的地表沉降越大。4)接缝局部渗漏导致的管片结构椭圆化变形较小,更易使结构出现向下且倾向渗漏点位方向的偏移;另外,渗漏位置变化相比渗漏程度对管片结构内力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渗漏病害 现场检测 地质雷达 内窥镜探测 地层变形 管片内力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分析及应用
10
作者 张杨 周黎明 夏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2,139,共10页
针对隧洞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何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测更为准确、更为适用和单一方法精确度不够、适用性不强的问题,分别介绍了基于地震波法的长距离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和基于电磁法的中、短距离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原理... 针对隧洞施工过程中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何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测更为准确、更为适用和单一方法精确度不够、适用性不强的问题,分别介绍了基于地震波法的长距离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和基于电磁法的中、短距离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原理及特点,依据其工作原理、工作方式、预报距离等特点,探讨了不同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最适用的工作场景,总结出一套实用性强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流程。依托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两个隧洞的工程实例,利用所提出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分别介绍了结合长距离的隧道地震预报(TSP)法、中短距离的瞬变电磁法和探地雷达法对断层破碎带和裂隙水等不良地质体的综合预报研究。首先,通过长距离预报方法对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进行分级、识别高危地段,再通过短距离预报方法对不良地质体进行更精确的识别与定位,综合分析3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可以推断出不良地质体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其次,通过探地雷达探测溶蚀波场特征的案例分析,可以推断出溶蚀的物性特征、规模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预报结果与隧洞掌子面开挖揭示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3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隧洞不良地质体的可靠性,也证实了所提出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流程的实用性,有助于指导物探工作者对不良地质体进行更精确的预报,确保隧洞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超前预报 TSP 探地雷达 瞬变电磁 不良地质体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华阳一矿隐伏断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乔旭 齐振洪 +2 位作者 杨智华 王卫光 杨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断层构造破坏煤系地层、降低煤炭资源储量,采煤工作面通过断层,增加采煤成本,带来突水、瓦斯积聚风险,有必要在采煤工作面开展隐伏断层构造探测。目前,采煤工作面的主要物探方法有地震波法和电磁法两类,作为精细地质勘探方法,探地雷达... 断层构造破坏煤系地层、降低煤炭资源储量,采煤工作面通过断层,增加采煤成本,带来突水、瓦斯积聚风险,有必要在采煤工作面开展隐伏断层构造探测。目前,采煤工作面的主要物探方法有地震波法和电磁法两类,作为精细地质勘探方法,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在隐伏断层构造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华阳一矿地质特点分析了断层类型及其成因,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法模拟了不同走向断层构造的探地雷达探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构造的数据特征,提出了基于电磁波反射路径的断层走向推断方法。通过100 MHz探地雷达对矿区内隐伏断层构造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通过结合目标反射波振幅、层位变化等信息,可以估计断层构造在回采区内的走向和范围,结合已揭露的倾角、落差等信息,为预先调整回采工作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探测 断层构造 探地雷达 数据处理
下载PDF
高铁运营隧道岩溶探测及处置方案研究
12
作者 蔡盛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运营安全越来越重要。当暴雨、地震、人为扰动等原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准确、快速地探明地质灾害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情况,是治理铁路病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某高铁隧道泄水洞涌泥涌砂病害探测实例...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运营安全越来越重要。当暴雨、地震、人为扰动等原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准确、快速地探明地质灾害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情况,是治理铁路病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某高铁隧道泄水洞涌泥涌砂病害探测实例,基于施工迅速、操作方便、不影响运营为原则,提出了“地质调查与勘探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以地面大地电磁宏观探测结果为指导,在既有正洞边墙采用地质雷达法和瞬变电磁法辅助探测,在泄水洞掌子面采用弹性波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多方向多尺度的综合探测与分析,最后通过超前水平钻进行验证。通过该方法体系,宏观上准确、快速地查明了地质病害的影响范围,为病害整治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大地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 地质雷达法 弹性波法
下载PDF
多种勘察方法探测高铁隧道基底岩溶——以华家山隧道为例
13
作者 王凯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5期810-819,共10页
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岩溶发育对施工和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一种综合勘察技术,以准确探测铁路隧道基底岩溶的分布范围。首先,利用地质调查法对隧道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初步评估,识别潜在的岩溶发育区域。随... 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岩溶发育对施工和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一种综合勘察技术,以准确探测铁路隧道基底岩溶的分布范围。首先,利用地质调查法对隧道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初步评估,识别潜在的岩溶发育区域。随后,利用地质雷达进行精细化探测。通过获取的雷达数据,可以清晰地识别出隧道内岩体的溶洞发育位置,为后续的施工处理提供精确的指导。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隧道岩溶的大小和形态,采用钻探法进行验证,通过钻孔揭示的岩芯,可以详细了解溶洞的规模、洞深、洞内填充与否等信息,为隧道设计及防排水工程提供关键的设计依据。本文以华家山隧道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地质雷达和钻探的综合应用,成功地探测了隧道内的岩溶发育情况。该技术不仅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还为优化隧道设计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家山岩溶隧道 地质调查 地质雷达 钻探
下载PDF
基于地质雷达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一禾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日益增多的山岭隧道多处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地区,以我国西南地区尤甚.在山岭隧道的勘查和施工过程中,常伴随着岩体破碎、岩溶、岩爆、煤层瓦斯和采空区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单独或者交错出现,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耽误工程进度.超前地质预... 日益增多的山岭隧道多处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地区,以我国西南地区尤甚.在山岭隧道的勘查和施工过程中,常伴随着岩体破碎、岩溶、岩爆、煤层瓦斯和采空区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单独或者交错出现,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耽误工程进度.超前地质预报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工程地质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了华蓥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掌子面与开挖掌子面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山岭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成效,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地质雷达 超前地质预报
下载PDF
基于HSP⁃GPR法的隧道三维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应用
15
作者 苏晓堃 高红兵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8,共9页
隧道施工中,岩溶致灾构造容易引发岩溶涌突水、坍方、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因此,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确保岩溶区域隧道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从岩溶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致灾构造及致灾模式为出发点,基于地震波法与电法... 隧道施工中,岩溶致灾构造容易引发岩溶涌突水、坍方、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因此,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确保岩溶区域隧道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从岩溶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致灾构造及致灾模式为出发点,基于地震波法与电法联合探测技术进行岩溶隧道超前预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某新建铁路隧道。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反射法(HSP)与电磁波反射法(GPR)可互为补充,相互验证。地震联合反演在电阻率反演的帮助下能有效还原溶洞的大致形态与位置,同时低速界面内部波速形态更加均匀。对HSP探测结果中存在异常的里程范围,GPR法可用于进一步确定异常的规模和性质。通过对比验证和综合分析地下介质中多种物探参数(速度、介电/电阻率)的差异性,可获取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详细规模和可靠性质,从而识别和预测岩溶致灾构造和致灾模式。基于HSP-GPR联合探测技术的岩溶隧道超前预报研究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建立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可为类似岩溶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致灾构造 综合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下载PDF
地面坍塌隐患检测中三维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及隐患识别研究
16
作者 杨帆 贾辉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735-743,共9页
三维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地下病害或坍塌隐患检测中。与传统的二维地质雷达相比,三维地质雷达在隐患识别、数据融合、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逐渐成为城市道路地面坍塌隐患检测的主要方法... 三维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地下病害或坍塌隐患检测中。与传统的二维地质雷达相比,三维地质雷达在隐患识别、数据融合、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逐渐成为城市道路地面坍塌隐患检测的主要方法。笔者总结了三维地质雷达的技术优势,通过对三维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总结研究,提炼出了一套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对不同隐患的三维地质雷达图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不同类型隐患的识别特征及判定依据,为城市道路地面坍塌隐患三维地质雷达检测数据的处理及隐患的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坍塌隐患 三维地质雷达 数据处理 隐患识别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17
作者 侯永浩 张兴 +1 位作者 李晓民 李宗仁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0期1477-1481,共5页
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及时识别和排查潜在的隐患灾害点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地质灾害排查方法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对广泛区域的全面排查。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情... 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及时识别和排查潜在的隐患灾害点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地质灾害排查方法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对广泛区域的全面排查。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获取了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采用了哨兵1号(Sentinel-1)雷达数据,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BAS-InSAR)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成功揭示了该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准确地识别出重点监测区域的变化信息,从而提高了地质灾害及时预防和应对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SBAS-InSAR) 地质灾害 地表形变 时序监测
下载PDF
PALSAR及RADARSAT2全极化雷达数据在地质构造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代晶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9-725,共7页
由于雷达数据不受天气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近年来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地质构造信息提取研究中。ALOSPALSAR与RADARSAT2是近年发展的最先进的雷达传感器,其全极化模式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这为植被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良好... 由于雷达数据不受天气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近年来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地质构造信息提取研究中。ALOSPALSAR与RADARSAT2是近年发展的最先进的雷达传感器,其全极化模式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这为植被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源。本文选取非洲埃塞俄比亚西部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域两种全极化雷达数据进行正射校正、极化合成等处理,对比分析了其在地质构造应用中的优劣,结果表明PALSAR全极化数据较为有利;最后选取PALSAR全极化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提取了研究区的构造信息,提取结果与区域整体构造格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SAR radarSAT2地质构造解译
下载PDF
内蒙巴彦敖包萤石矿采空区探测方法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庆林 栾金鹏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为解决矿山隐蔽采空区安全隐患问题,笔者采用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震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探测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巴彦敖包萤石矿进行了采空区探测方法优选研究。综合该萤石矿... 为解决矿山隐蔽采空区安全隐患问题,笔者采用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震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探测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巴彦敖包萤石矿进行了采空区探测方法优选研究。综合该萤石矿床的地质-物性特征与物探结果,采用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探测其中隐蔽采空区的分布,并成功查明了研究区90 m深度范围内隐蔽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情况,钻孔验证和3D激光扫描也充分证明该探测方法组合准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方法优选 地质雷达 高密度电阻率法 巴彦敖包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地坪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赵莽 吴大国 姚运昌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7期135-137,共3页
地质雷达探测具有快速、无损、准确性高等优点。针对某工厂3#厂区地坪开裂病害,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布线探测,对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3#厂区地坪探测中3条测线雷达灰度图存在异常,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地质雷达探测具有快速、无损、准确性高等优点。针对某工厂3#厂区地坪开裂病害,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布线探测,对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3#厂区地坪探测中3条测线雷达灰度图存在异常,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可见地质雷达在厂区地坪病害探测科学性及准确性较高,可为地坪加固处理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地坪开裂病害 加固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