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明清折子戏的成因及其功过 被引量:6
1
作者 齐森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2,共3页
折子戏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特有的演出形式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产生、发展和延续既有其外在的文化成因,又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深入探究明清折子戏的成因及其功过,对于拓展戏曲史研究的视野,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折子戏 成因 功过
下载PDF
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7,共9页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折子戏 传奇 经典化
下载PDF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形态 被引量:2
3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有全本、删节本、折子戏等多种形态,适合了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全本演出的故事情节丰富,但演出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删节本删去原作的一些过场戏或与次要人物有关的场次,但仍保持着原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有全本、删节本、折子戏等多种形态,适合了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全本演出的故事情节丰富,但演出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删节本删去原作的一些过场戏或与次要人物有关的场次,但仍保持着原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既节省了舞台时间,又保持了原作的框架。折子戏不顾及原作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从原作中选摘部分场次,所选的折子更重视舞台表演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剧本 舞台传播 全本 删节本 折子戏
下载PDF
晚明戏曲集《乐府红珊》的编纂体例与选本个性——兼及戏曲文本研究的多向度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乐府红珊》是晚明南京书肆广庆堂刊刻、纪振伦编纂的戏曲选本,其出版目标是为文人娱曲与民间戏班演出提供底本。《乐府红珊》创建以“出”为中心的编纂理念和以生活场景为标准的分卷原则,在晚明众多戏曲选本中因体例鲜明而独树一帜。... 《乐府红珊》是晚明南京书肆广庆堂刊刻、纪振伦编纂的戏曲选本,其出版目标是为文人娱曲与民间戏班演出提供底本。《乐府红珊》创建以“出”为中心的编纂理念和以生活场景为标准的分卷原则,在晚明众多戏曲选本中因体例鲜明而独树一帜。《乐府红珊》百折散出的仪式性特质在成书与搬演两个环节逐次被激发和扬显,其独特的选本个性则启发我们要将案头文本与演出文本、演出语境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揭橥戏曲文本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红珊》 戏曲选本 折子戏 明代剧坛 仪式演剧
下载PDF
情节关捩之内应性与程式动作的搬演域--从三本《滑油山》看清末民初折子戏的流传路向
5
作者 丁淑梅 苏国昌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滑油山》皮黄唱本存在三个文本系统,清车王府藏本、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泰山堂本与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宝文堂本。考察"见-求-过"的关目设置,比照出三个文本情节关捩的内应性;通过对科、唱、白共同构建的程式动作搬演... 《滑油山》皮黄唱本存在三个文本系统,清车王府藏本、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泰山堂本与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宝文堂本。考察"见-求-过"的关目设置,比照出三个文本情节关捩的内应性;通过对科、唱、白共同构建的程式动作搬演的还原,拓展出折子戏《滑油山》在清宫与民间的时空场域转换中生成的流传路向。这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定剧目的摘出延展,由内而外地认知从清宫连台本戏到折子戏的发展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滑油山 流传路向 搬演域
下载PDF
三美兼具 异曲同工:昆剧舞台“三别”戏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亚琼 王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7-32,共6页
《南西厢·长亭》、《玉簪记·秋江》与《紫钗记·折柳阳关》是昆剧中著名的三折离别戏,皆具备美文、佳曲与好戏这三重特色,虽各具风韵,但饱含的深情厚意却是异曲同工。三者作为离别类折子戏中的精华,是戏剧文本与舞台艺术... 《南西厢·长亭》、《玉簪记·秋江》与《紫钗记·折柳阳关》是昆剧中著名的三折离别戏,皆具备美文、佳曲与好戏这三重特色,虽各具风韵,但饱含的深情厚意却是异曲同工。三者作为离别类折子戏中的精华,是戏剧文本与舞台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至今仍在昆剧舞台上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带给我们久违的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长亭 秋江 折柳阳关
下载PDF
昆婺二剧折子戏《断桥》之“看点”初探
7
作者 刘琪 《镇江高专学报》 2020年第2期104-106,124,共4页
《断桥》是戏曲“白蛇传”中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折子戏。昆剧折子戏《断桥》以典雅秾丽的唱词与柔婉绰约的身段为人称道,而婺剧折子戏《断桥》则以火爆粗犷的武戏和惊心动魄的做工为观众称奇。二者一雅一俗,代表了折子戏舞台搬演的两... 《断桥》是戏曲“白蛇传”中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折子戏。昆剧折子戏《断桥》以典雅秾丽的唱词与柔婉绰约的身段为人称道,而婺剧折子戏《断桥》则以火爆粗犷的武戏和惊心动魄的做工为观众称奇。二者一雅一俗,代表了折子戏舞台搬演的两个极端。通过比较二者不同看点,思考二者舞台性生成逻辑,探讨折子戏《断桥》在雅、俗舞台上的张力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断桥》 昆婺二剧 看点
下载PDF
花丛中的情话与挽歌——听重庆市歌剧院新作《尘埃落定》
8
作者 陈志音 重庆市歌剧院(图) 《歌剧》 2019年第1期28-33,共6页
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同名小说编创、重庆市歌剧院举力推向舞台的新作《尘埃落定》,春季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初冬即在寒意深浓的巴山夜雨中开启大幕,12月6日至9日完成了首轮四场公演。《... 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同名小说编创、重庆市歌剧院举力推向舞台的新作《尘埃落定》,春季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名单,初冬即在寒意深浓的巴山夜雨中开启大幕,12月6日至9日完成了首轮四场公演。《尘埃落定》,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携同并肩合作'应战'。冯柏铭和冯必烈父子三度接手文本创作,后者首次排名在前;孟卫东初次应约重庆市歌剧院担任作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院 《尘埃落定》 钓鱼城
下载PDF
莎剧折子戏:艺术"不分"东西方
9
作者 钟莎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8年第1期177-178,共2页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有24个剧种曾经改编过莎士比亚戏剧,而且以后还会有中国的其他戏曲继续改编莎剧。在戏曲改编的莎剧中,留下了一批以戏曲“折子戏”方式留存下来的戏曲莎剧。由于“折子戏”短小、精致,以唱念做打的方式浓...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有24个剧种曾经改编过莎士比亚戏剧,而且以后还会有中国的其他戏曲继续改编莎剧。在戏曲改编的莎剧中,留下了一批以戏曲“折子戏”方式留存下来的戏曲莎剧。由于“折子戏”短小、精致,以唱念做打的方式浓缩了演出的精华,所以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以西方话剧所没有的这种戏曲呈现方式,演绎戏曲莎剧可谓是一个创举,对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也使莎剧借助与中国戏曲行得更远,走得更好,显得更俏。在莎剧折子戏面前充分证明,艺术是“不分”东西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剧折子戏 东方 西方 戏曲
下载PDF
略述清宫中的昆剧《十五贯》折子戏
10
作者 张一帆 《故宫学刊》 2021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明末清初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十五贯》(又名《双熊梦》),自问世以后的三百多年里,全剧中的很多折子戏一直活跃在昆剧舞台上,1956年在其基础上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又因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明末清初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十五贯》(又名《双熊梦》),自问世以后的三百多年里,全剧中的很多折子戏一直活跃在昆剧舞台上,1956年在其基础上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又因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神话。本文通过回顾昆剧《十五贯》折子戏在清代宫廷剧本收藏与演出的相关情况,得出初步结论:昆剧《十五贯》折子戏在嘉、道、咸三朝内廷的演出,是《十五贯》演出史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演剧 昆剧折子戏 《十五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