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下黄梅戏元素传播策略研究
1
作者 董辩辩 陶健林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0期I0006-I0008,共3页
在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梅戏艺术传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该文立足数智时代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渠道,分别从文化产业发展、数字资源建设、黄梅艺术创新等方面传播黄梅戏元素,为... 在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黄梅戏艺术传播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该文立足数智时代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渠道,分别从文化产业发展、数字资源建设、黄梅艺术创新等方面传播黄梅戏元素,为黄梅戏的传播提供新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黄梅戏元素 戏曲传播
下载PDF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川剧变脸盖碗茶创意产品传播研究
2
作者 蒋丹 王永亮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2期17-20,共4页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展开对川剧变脸盖碗茶创意产品的研究,从符号学的三元构造理论详细分析了川剧变脸盖碗茶创意产品的符号学构建方式内容,阐述川剧变脸盖碗茶文化创意产品的现代媒介传播符号理论,并提出了产品传播途径策略,总结出...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展开对川剧变脸盖碗茶创意产品的研究,从符号学的三元构造理论详细分析了川剧变脸盖碗茶创意产品的符号学构建方式内容,阐述川剧变脸盖碗茶文化创意产品的现代媒介传播符号理论,并提出了产品传播途径策略,总结出符号学理论对创意产品的研究意义,为川剧传统文化元素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斯符号学 川剧变脸盖碗茶 创意产品设计 传播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域下粤剧在东南亚的传播论略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露 刘俊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5,共6页
人类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促进文明间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同源与共性,研究以粤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历程,通过艺术架起沟通桥梁,是文明对话的方式。文明互鉴要求粤剧主动走进... 人类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促进文明间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同源与共性,研究以粤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历程,通过艺术架起沟通桥梁,是文明对话的方式。文明互鉴要求粤剧主动走进东南亚视野中,汲取东南亚各国优秀的戏曲文化基因,文明互鉴不是“覆盖”和“摒弃”,而是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为此,梳理百年来粤剧在东南亚的传播与流变,了解粤剧在东南亚传播的壁垒和困境,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在文明互鉴视域下寻找开放与包容的戏曲交流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唐人街,参与当地节庆活动,寻求政府支持,培育新生力量,加强受众与效果研究,融合东南亚的媒体互动,以实现求同存异,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粤剧 东南亚 交流互鉴 戏曲传播
下载PDF
越剧在全国流播的现象及本质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勇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正视越剧流播的这段历史,理性地看待越剧在全国的流播历程,就不得不承认越剧在20世纪50年代的爆炸式发展是时代、政治、剧种特色以及剧种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越剧回归她的诞生地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今天的越剧应以"应该&q... 正视越剧流播的这段历史,理性地看待越剧在全国的流播历程,就不得不承认越剧在20世纪50年代的爆炸式发展是时代、政治、剧种特色以及剧种精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越剧回归她的诞生地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今天的越剧应以"应该"表现什么为重心,以"善于"表现为基础,以时代的"需求"为动力,以艺术本体合规律性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为参照,并在四者的合力中进行优化选择。剧种的辉煌是艺术本身魅力的散发,只有这样的辉煌才是真实与可信的,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流播 现象 原因 发展思考
下载PDF
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的历史回顾与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培忠 王汉民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海外移民社会的形成,为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创造了条件,东南亚地区因此成为福建歌仔戏海外传播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后,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厦门歌仔戏剧团、漳州芗剧团等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向东南亚观众展示福建戏曲的艺术魅... 海外移民社会的形成,为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创造了条件,东南亚地区因此成为福建歌仔戏海外传播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后,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厦门歌仔戏剧团、漳州芗剧团等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向东南亚观众展示福建戏曲的艺术魅力。福建歌仔戏的海外出访在联络乡情、传播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歌仔戏 东南亚 传播 历史回顾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5-129,共5页
现代新媒体的崛起,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推动力。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与戏曲艺术不断融合,戏曲的传播形式是交互式的,传播渠道开始变得更加多元,观众的接受方式和戏曲的舞台表现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戏曲 传播
下载PDF
普契尼歌剧在民国期间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满新颖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文章从文化传播学、接受理论和歌剧史三个角度对普契尼歌剧在中华民国的演出、译介、观赏、创作及批评的历史状况做了系统性考察。研究证实,普契尼歌剧的现实性题材、女性主义和西方的东方主义、贴切人性的优美旋律是其在中国得到百年... 文章从文化传播学、接受理论和歌剧史三个角度对普契尼歌剧在中华民国的演出、译介、观赏、创作及批评的历史状况做了系统性考察。研究证实,普契尼歌剧的现实性题材、女性主义和西方的东方主义、贴切人性的优美旋律是其在中国得到百年传播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与中国传统戏曲关系密切,更与中国现代社会进程中的文化思潮和国人的期待视野不谋而合,在对其接受过程中,中国歌剧从中提取出了革命、现实与浪漫主义作风,对推进中国歌剧的发展构成了具体而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契尼歌剧 传播 演出 期待视野 中国歌剧
下载PDF
新媒体传播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秦姜 叶欣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播 戏曲艺术
下载PDF
晚明优人与戏剧之场上传播 被引量:3
9
作者 戴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0-55,共6页
晚明戏剧演出兴盛,它与戏剧文本刊刻一起,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与文本阅读不同,场上传播离不开"优人"。本文所言"优人",兼指演员和戏剧教师(或言"教习"、"曲师"等)。"优人&... 晚明戏剧演出兴盛,它与戏剧文本刊刻一起,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与文本阅读不同,场上传播离不开"优人"。本文所言"优人",兼指演员和戏剧教师(或言"教习"、"曲师"等)。"优人"与戏剧之关系,通常认为仅限于场上表演,事实上也涉及剧本改编和创作、技艺教习等方面。对这一关系的确认,是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场上传播 优人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中原戏剧的西向传播——以秦腔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以传播理论为基础,论述丝绸之路背景下戏剧传播的情况,并以人类文化学的视点,分析中原戏剧和对西域戏剧及西亚欧洲戏剧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秦腔在西北地区及吉尔吉斯斯坦的传播与影响,这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戏剧 秦腔 传播与影响
下载PDF
20世纪京剧在日本的传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莉薇 《艺术探索》 2018年第4期116-123,共8页
京剧正式走向世界的开端当以梅兰芳的访日公演为标志。中国戏曲的对日传播,在经过江户明治时期较为漫长的酝酿期后,在大正时代迎来了中日戏剧文化交流的高潮。1919年、1924年梅兰芳以其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日本各界观众,把京剧传播到了日本... 京剧正式走向世界的开端当以梅兰芳的访日公演为标志。中国戏曲的对日传播,在经过江户明治时期较为漫长的酝酿期后,在大正时代迎来了中日戏剧文化交流的高潮。1919年、1924年梅兰芳以其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日本各界观众,把京剧传播到了日本,并掀起了一阵"梅兰芳热",其影响可谓深入民心。日本戏剧家更是改编了中国戏剧,从中国戏剧中获得灵感,创作了新作品。紧随其后的绿牡丹、十三旦、小杨月楼等人的访日公演则进一步推动了京剧在日本的传播。二战后,1956年梅兰芳率团代表新中国访日演出,重启了京剧海外传播之路。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经过两国艺术家的努力,今天中日戏剧交流已成为一种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京剧 日本 传播 戏剧交流
下载PDF
从文人日记看近代上海昆曲的传播接受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山林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3期109-114,共6页
近代上海是昆剧艺人的重要集中地,又是昆剧演出进一步市场化的窗口。对于近代上海昆曲传播接受的状况,文人日记作了翔实的记录。从文人日记可以看出,上海戏馆的兴盛,为昆剧演出提供了场所,特别是三雅园这样专演昆剧的戏园发挥了重要作... 近代上海是昆剧艺人的重要集中地,又是昆剧演出进一步市场化的窗口。对于近代上海昆曲传播接受的状况,文人日记作了翔实的记录。从文人日记可以看出,上海戏馆的兴盛,为昆剧演出提供了场所,特别是三雅园这样专演昆剧的戏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上海或寓居上海的文人,看起或谈起昆剧,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充分表现出昆剧对文人浸染之深。昆剧的衰落恰逢京剧的兴盛,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昆剧、京剧的审美特质又有什么不同,这也是喜爱戏曲的文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孙宝王宣和张聊公在日记中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近代上海昆剧的传播接受,还有一条特殊的途径,那就是将昆剧剧目改编为京剧剧目上演。汪笑侬改编上演《党人碑》《桃花扇》《马前泼水》,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对此,文人日记也有所记述和评论,足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日记 近代上海 昆曲 传播接受
下载PDF
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论略 被引量:16
13
作者 焦福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7,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兴起为戏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消解了戏台在戏曲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电影戏曲、电视戏曲和网上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接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从传播学角度审视戏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兴起为戏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消解了戏台在戏曲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电影戏曲、电视戏曲和网上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接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从传播学角度审视戏曲艺术的属性,分析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给戏曲传受带来的新的特点,可以反思戏曲在现代媒体下的生存状况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戏台时期 戏曲传播 电影戏曲 电视戏曲 网上戏曲
下载PDF
梵曲“啰哩嗹”与中国戏曲的传播 被引量:21
14
作者 康保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7,共8页
本文对戏曲中普遍使用的“口罗哩口连”的来源、使用场合及其与戏曲传播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指出 :“口罗哩口连”是梵曲 ,最迟晋时已传入中原 ;它一般在祭戏神时、婚恋场合、乞讨时、烘托气氛时演唱 ;元代的“口罗哩回回”———吉普赛... 本文对戏曲中普遍使用的“口罗哩口连”的来源、使用场合及其与戏曲传播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指出 :“口罗哩口连”是梵曲 ,最迟晋时已传入中原 ;它一般在祭戏神时、婚恋场合、乞讨时、烘托气氛时演唱 ;元代的“口罗哩回回”———吉普赛人 ,其波斯发音Luri,也有乞讨和婚恋的意思 ;宋元时的路歧人在诸多方面与口罗哩人相似 ,路歧应是Luri的另一种译法 ;路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曲 罗哩连 中国 戏曲 传播历史 莲花落 路歧
下载PDF
弋阳腔活化石大腔戏传承与传播动力略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天杰 陈意姜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大腔戏产生于明代,因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的特点而得名,是弋阳腔的活化石。至今福建省永安市丰田村、大田县岬头村、黎坑村、德安村都还有保存,每年都有演出。与地方民俗宗教信仰的结合,独具特色的宗族传承,严苛的拜师学艺传袭... 大腔戏产生于明代,因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的特点而得名,是弋阳腔的活化石。至今福建省永安市丰田村、大田县岬头村、黎坑村、德安村都还有保存,每年都有演出。与地方民俗宗教信仰的结合,独具特色的宗族传承,严苛的拜师学艺传袭形式,灵活的唱腔、粗犷的风格,以及文字、道具的保存和强大的社会功用,是大腔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因而使大腔戏得以传承与传播。对大腔戏传承与传播动力的个案研究,可为保护地方古老戏剧提供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腔戏 传承 传播 动力 借鉴
下载PDF
传统戏剧的行当承续——中国电视体育主播的角色重组境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0,共5页
中国从1900年代始逐渐进入电视时代。电视传媒取代了各种纸质媒介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华戏曲在当下的替代物,并延续了自从元朝以来中国民间以戏曲塑造国民性的惯性。电视体育传播吸引了大批原先迷恋中国武戏的观众群。戏曲在演剧学的领域... 中国从1900年代始逐渐进入电视时代。电视传媒取代了各种纸质媒介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华戏曲在当下的替代物,并延续了自从元朝以来中国民间以戏曲塑造国民性的惯性。电视体育传播吸引了大批原先迷恋中国武戏的观众群。戏曲在演剧学的领域日渐式微,其角色体制则开始向以电视为主导的各种新型媒介转移。体育主播界已然初步显示出生、旦、净、丑联套组合的格局。其中生角类体育主播成为主体,这种角色分工暗合戏曲中老生主导戏曲的基本格局,生角也一直是电视体育主播界的稳定性元素。体育主播丑角化的角色类型只能延续体制内体育主播的职业生命,而不可能完成其由生角向丑角的整体转型。《体育评书》标志着体育主播丑角类型的相对成熟。电视体育主播和传统戏曲在角色原型方面实现了完全的对接,戏曲以更为隐秘的形式得以存活。电视体育主播领域中的角色重组展示出国民承续国家仪式的基本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体育主播 传播教化 戏曲体系 丑角类型 地域滑稽
下载PDF
闽曲悠扬 海外唱响——闽剧海外传播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汉民 《闽江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随着福州人大量移居海外,闽剧也漂洋过海在异域唱响。清末民初开始,闽剧新和祥、上天仙、群芳女班、新赛乐等戏班陆续赴东南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闽剧著名艺人郑奕奏应邀赴印度尼西亚教戏,使闽剧艺术在海外开花结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福州人大量移居海外,闽剧也漂洋过海在异域唱响。清末民初开始,闽剧新和祥、上天仙、群芳女班、新赛乐等戏班陆续赴东南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闽剧著名艺人郑奕奏应邀赴印度尼西亚教戏,使闽剧艺术在海外开花结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州市闽剧院、福清市闽剧团等以各种形式出访东南亚及欧美,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 海外 传播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戏曲的扩散——对菏泽地方戏的音乐地理学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砚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46-53,共8页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与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接壤。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种类繁多的民间音乐品种,这种密集的音乐品种的分布就全国范围来说是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文章以菏泽地方戏(外省市剧种不在论述范围内)为研究对象...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与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接壤。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种类繁多的民间音乐品种,这种密集的音乐品种的分布就全国范围来说是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文章以菏泽地方戏(外省市剧种不在论述范围内)为研究对象,以音—地—人为理论基础,从音乐地理学的视角,借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就菏泽地方戏曲的扩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戏曲扩散 菏泽地方戏 音乐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玲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策略。从1919年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至今,其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进行... 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策略。从1919年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至今,其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进行了有效性实证考察,提出了相应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国际推广与传播 策略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河南卫视《梨园春》的衰落与“救赎”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兴豪 刘波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新媒体环境下,以河南卫视《梨园春》为代表的电视戏曲栏目开始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作为权利主体受众观的倒退;二是"诉诸感情"传播技巧的过度滥用;三是作为"意见领袖"的节目嘉宾评委的"短板"放大;... 新媒体环境下,以河南卫视《梨园春》为代表的电视戏曲栏目开始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作为权利主体受众观的倒退;二是"诉诸感情"传播技巧的过度滥用;三是作为"意见领袖"的节目嘉宾评委的"短板"放大;四是栏目"把关人"效果太过强化。为了扭转这种颓势,电视戏曲栏目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求解决方法:就栏目本身来说,认清发展形势,审视栏目的定位,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实现栏目的"自我救赎";同时,还需要一些如政府的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等"社会救赎"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效果 戏曲栏目 电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