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挖掘、整理和征编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奇钊 陈有志 陈丹丹 《图书馆》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文章探索了红色资源的起源与演变,以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与“大思政课”的研究与实践,进而分析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征编融入“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切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唱响公平与正义的时代强音、锁定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方向。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大思政课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建构的审视与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天民 郑丽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伴随全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大思政课”在教育内容、载体、主体、环境上凸显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即“四全”)的崭新时代特征。这不仅给传统思...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伴随全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大思政课”在教育内容、载体、主体、环境上凸显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即“四全”)的崭新时代特征。这不仅给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现实挑战,同时也为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全媒体语境下,善用“大思政课”,不仅要把握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明确“大思政课”建构的“四全”特征,还要从凝聚价值共识、加快媒体融合、提升媒介素养、拓展传播格局等路径入手,推动全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大思政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大思政课” “四全”媒体 思政课教育教学 课程优化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成人教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作为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大思政课”强调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实现全课程育人。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大思政课”视域下成人教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 作为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大思政课”强调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实现全课程育人。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大思政课”视域下成人教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对“大思政课”的概念及其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成人教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和协同育人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成人教育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成人教育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大思政理念下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模式与路径研究
4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旅游美学是旅游职业教育开展美育工作的关键性课程。在大思政理念指导下,通过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可以促进德育、美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五育并举”工作的实施。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美学学科的属性出发,可构建起以“德技并修,以美育人”... 旅游美学是旅游职业教育开展美育工作的关键性课程。在大思政理念指导下,通过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可以促进德育、美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五育并举”工作的实施。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美学学科的属性出发,可构建起以“德技并修,以美育人”为中心的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并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介体三个教学维度,梳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教学任务的设计、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空间的打造、教学场域的构建和学习评价的开展角度提出旅游美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理念 旅游美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德育一体化的时代转向与可行路径——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
5
作者 韩震 陈亮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提出来的理念;就广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从全社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体系;就深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在借助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果。因此,开展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建设可以推进和深化对德育规律的认识。未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并进一步在管理机制、教材建设以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狠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国家认同 大思政课 时代转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高职“大思政课”建设模式研究
6
作者 丁翠娟 李曾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思政课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开门办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是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思政课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开门办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是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三段闭环、三域贯通、课业融合”是积极落实高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高职思政课遵循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三段学习闭环”,纵横贯通打造立体化教学场域空间,指向高素质人才培养融合思政课与各类课程的建设理路,在具体改革实践中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大思政课 三段闭环 三域贯通 课业融合
下载PDF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叠:新问题还是新开始
7
作者 汤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价值上的相似,两者的交叠产生诸多问题,其知识内容重合,在德行教育上造成偏离。在大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背景下,应确定两者的范畴,辨明边界,完成价值互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价值上的相似,两者的交叠产生诸多问题,其知识内容重合,在德行教育上造成偏离。在大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背景下,应确定两者的范畴,辨明边界,完成价值互通,实现规范联结,注重资源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格局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体系化
下载PDF
“大思政课”:基本意涵、逻辑理据及实践进路
8
作者 吴云志 李子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 “大思政课”是在总结我国长期思政课建设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育人新理念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国思政课建设的范式创新与突破。在此态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大思政课”涉及多方面协同发展,需与现实结合并善用之。本研究基于人学思想的价值性理据、协同理论的内在性理据、系统观念的实践性理据等多维视角,揭明了“大思政课”何以为能的逻辑图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需在课堂与社会的平衡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再造,善用“大课堂”;在专职与兼职的并行中实现师资水平的提升,培养“大师资”;在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中实现育人空间的重塑,搭建“大平台”;在守正与创新的共容中走向制度体系的规范,维系“大保障”,最终实现“大思政课”理念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基本意涵 逻辑理据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大思政课”的逻辑意蕴、理据审视与路径优化
9
作者 艾楚君 刘玉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指向,锚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回应了制约提升思政课效果的难点问题。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刻把握“善用”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体现“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 逻辑意蕴 理据审视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全学段贯通式“大思政课”实践教育路径研究
10
作者 李敏 曹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实践教育是推动“大思政课”走实走深的关键着力点。全学段“大思政课”教育目标要求突出“实”的价值追求、紧扣“大”的发展趋势以及彰显“课”的本质特征。但目前,不同学段“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存在不均衡、低整合度和断点化等问题... 实践教育是推动“大思政课”走实走深的关键着力点。全学段“大思政课”教育目标要求突出“实”的价值追求、紧扣“大”的发展趋势以及彰显“课”的本质特征。但目前,不同学段“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存在不均衡、低整合度和断点化等问题。教育主体应坚持全学段的统筹规划、一体部署和交流合作,确保“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整合且合理接续,实现“大思政课”实践教育的贯通式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实践教育 全学段 贯通式培养
下载PDF
高校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支持体系探析
11
作者 张衍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89-91,共3页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支持体系。高校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性关键主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善用“大思政课”的决策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形成“大思政课”育人支持...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支持体系。高校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性关键主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善用“大思政课”的决策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形成“大思政课”育人支持体系。这对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助力“大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支持体系,要从优化决策系统入手,明确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健全管理系统,完善评价系统,确保“大思政课”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铸魂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思政课 支持体系
下载PDF
超越机械思维: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变高校“大思政课”
12
作者 张阳 徐业坤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作为基于算法、模型、规则自动化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多模态内容的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智能、自主性、全面性和学习能力。但由于技术的“双刃剑”性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重塑我国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因... 作为基于算法、模型、规则自动化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多模态内容的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智能、自主性、全面性和学习能力。但由于技术的“双刃剑”性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重塑我国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因其即时交互、快速迭代和人机互动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致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明确目标导向、强化技术赋能、聚焦核心要素、提升媒介素养,全面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思政课”建设有机融合,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思政课建设 教育数字化 媒介素养
下载PDF
高职大思政课“12345”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3
作者 闫红茹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要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挖掘鲜活的育人素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航空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要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挖掘鲜活的育人素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航空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构建“12345”实践育人模式为例,为解决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专职教学团队与特聘教授之间沟通不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充分、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思政课 大思政课 “12345”实践育人模式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大思政课”建设研究
14
作者 霍艾湘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85,106,共3页
依托大思政课的教育布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各类不同教学内容、教学要素及教育资源的运用,要基于系统化机制做好教育融合。充分利用系统论的逻辑概念,提升大思政课建设发展的育人质量,强化各个阶段... 依托大思政课的教育布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各类不同教学内容、教学要素及教育资源的运用,要基于系统化机制做好教育融合。充分利用系统论的逻辑概念,提升大思政课建设发展的育人质量,强化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时效性。并利用强化内容关联性、加强动态平衡设计及深化基于自组织性教育布局等系统论概念制定科学的教育策略,为系统论视域下大思政课的建设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教育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大思政课 教学实践 育人培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路径与实践
15
作者 龙屏风 肖庆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构建的“目标+问题”教学模型与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以及教学实践逻辑中展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在该模型框架下,伟大建党精神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被有机融入...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构建的“目标+问题”教学模型与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以及教学实践逻辑中展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在该模型框架下,伟大建党精神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被有机融入思政课,确保其核心内涵和具体内容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目标+问题”教学模型能有效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政课中的融入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思政课 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 核心内涵 具体内容 “目标+问题”教学模型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16
作者 韦文华 王梦珍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大思政”对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一方之地,而是要善用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奋斗中积淀的先进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大思政”背景下的应有之义,对其善加... “大思政”对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一方之地,而是要善用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奋斗中积淀的先进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大思政”背景下的应有之义,对其善加利用不仅利于传承红色文化,树牢文化自信,其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更加有助于教学,助力思政课从抽象走向具体。“大思政”背景下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应建设“大课堂”,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搭建“大平台”,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大社会”,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课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共情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7
作者 巫珠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现实困惑,往往在于满腔热血被学生的冷漠无感而打败。思政课缺乏亲和力,学生没有专业归属感和情感获得感,难以讲到心里去,究其原因大都与共情缺失和乏力有关。共情式思政教学关注师生间的人际共情、教学内容间的历史共... 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现实困惑,往往在于满腔热血被学生的冷漠无感而打败。思政课缺乏亲和力,学生没有专业归属感和情感获得感,难以讲到心里去,究其原因大都与共情缺失和乏力有关。共情式思政教学关注师生间的人际共情、教学内容间的历史共情和时代共情,已然成为思政课改革的总体趋势。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师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人际共情、历史共情和时代共情,构建由“共情式教学共同体”为主体,以“共情式教学场域、共情式教学主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共情式思政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产生契合,推动实现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职 共情教学
下载PDF
“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进路
18
作者 牛利坡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14,共6页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区别于“大思政”,其本质属性是课程属性,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达成育人目标;实践教学并非是“大思政课”的唯一实现途径,课堂讲授中...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区别于“大思政”,其本质属性是课程属性,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达成育人目标;实践教学并非是“大思政课”的唯一实现途径,课堂讲授中史论结合的头脑思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场景体验等,也应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在教学论视域下明确“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内容、方式、主体及评价内涵,并在把准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明晰其主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属性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意涵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资源与思政课“融合”路径研究
19
作者 李彦 白婕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年第5期3-6,13,共5页
红色资源是融合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双重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赋予红色文化以新时代内涵和特色,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融入思政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资源是融合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双重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赋予红色文化以新时代内涵和特色,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融入思政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是新时代思政教师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大思政课 红色基因 融合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高职向度与实践进路
20
作者 麻富游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大体系、大课堂、大资源、大师资和大格局。高职院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正视多维资源难以有机整合、多种载体难以有力运用、多元主体难以有效协同等现实困境,在内容、方法和格局上体现高职特点、彰显... “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大体系、大课堂、大资源、大师资和大格局。高职院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正视多维资源难以有机整合、多种载体难以有力运用、多元主体难以有效协同等现实困境,在内容、方法和格局上体现高职特点、彰显职教特色。在实践层面,通过建设“大思政课”的“真理课堂”“行走课堂”“空中课堂”“活动课堂”和“渗透课堂”,探索构建“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线上线下相互融合、课内课外相互配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联合”的“五课堂联动”大思政课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职院校 五课堂联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