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媒介下白族大本曲的自我重塑 |
杨识余
|
《大理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
|
传统书写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歌谣习俗 |
覃慧宁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3
|
论口头歌谣的生成结构(一) |
傲东白力格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0 |
2
|
|
4
|
《花笺记》语体与古代小说的联系 |
叶岗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2 |
2
|
|
5
|
论口头歌谣的生成结构(二) |
傲东白力格
|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6
|
关于“苏州评弹口述史(百年)”的构想 |
潘讯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2 |
2
|
|
7
|
弹词开篇《杜十娘》曲本的美学品格——以吴文科的《略谈曲艺文学的美学品格》为批评尺度 |
季建莉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8
|
彝族古歌《称银调》整理及其仪式研究 |
李绍华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9
|
“诗可以怨”:借以“观风俗,知得失”——论中国口头歌谣的“载道”传统及其“诗学”特征 |
张文杰
|
《语文学刊》
|
2018 |
0 |
|
10
|
浅谈乐府民歌的新闻性 |
张艳丽
张溪潺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2003 |
0 |
|
11
|
论苏区红色歌谣的口传史料价值 |
张珊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