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Xianhuayin on the Reversal of Premalignant Mucosal Lesions in the Golden Hamster Buccal Pouch 被引量:7
1
作者 Yan-zhi Xu Yong-le Qiu Zhi-guang An Feng-ying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Xianhuayin on the reversal of 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induced premalignant mucosal lesions in the oral buccal pouch of golden hamsters. Metho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Xianhuayin on the reversal of 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induced premalignant mucosal lesions in the oral buccal pouch of golden hamsters. Methodology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n-diseased control group (n=5)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ing 50 animals in which the buccal mucosa had been painted with DMBA (0.5% in acetone) to generate an oral mucosa premalignant lesion. Animals in the experi- mental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Xianhuayin-treated group (n=30), untreated prem'alignant lesion group (n=10) and normal saline (NS)-treated group (n=10). The cheek (buccal) pouch mucosa of the golden hamsters in each group was observed with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eight week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with NS or Xianhuayin. Results In the non-diseased control group, the buccal mucosa was keratinized and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In the untreated premalignant lesion group, variable degrees of epithelial dysplasia was observed. The irregular epithelial mucosa gradually became distinct in the Xianhuayin-treated group.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ic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surface of the cells exhibited honeycomb structures in the hamster of untreated- group. The cells were morphologically irregular, overlapped and loosened in the untreated premalignant lesion group. Most of the cell surface exhibited honeycomb structure in the Xianhuayin-treated group.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 scopic (TEM) analysis showed that bucc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morphologically regular in the non-diseased control group. Desmosomes and tonofibrils were reduced and the nucleus was morphologically irregular in the untreated premalignant lesion group. In the Xianhuayin-treated group, the widening intercellular gap was gradually reduced, desmosomes and the cells becoming morphologically regula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hamsters in NS-treated group and those in the untreated premalignant lesion group.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observed in the group receiving Xianhuayin. Conclusion Xianhuayin is effective in the reversal of DMBA-induced premalignant lesions in the buccal pouch of golden ham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huayin oral premalignant lesion golden hamster buccal pouch mucosa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右颊黏膜疣状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
作者 吕世萍 杨璐 金鑫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要求,对1例发生在右颊黏膜直径约2.5 cm的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口腔疣状癌的特点、治疗及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光动力治疗...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要求,对1例发生在右颊黏膜直径约2.5 cm的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口腔疣状癌的特点、治疗及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光动力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口腔疣状癌患者先后进行4次光动力治疗,右颊病损面积显著减小。术后随访6个月,右颊白色疣状增生完全消退,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3年,右颊病损无复发,治疗区域无明显瘢痕形成,张口度3指,双侧颌下、颏下、颈部均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文献回顾表明,口腔疣状癌是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亚型,具有生长缓慢、低度恶性、极少转移的特点,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光动力治疗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操作、不良反应轻微等优势,近年来光动力治疗已逐步应用于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和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结果,但尚未见用于口腔疣状癌治疗的报道。结论光动力治疗为口腔疣状癌提供了一种非手术切除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口腔疣状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 疣状增生 颊黏膜 光敏剂 光生物学反应
下载PDF
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癌模型的建立及癌变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皇甫冰 庞文彪 +3 位作者 张锐虎 郭民 高继萍 宋国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6-59,65,共5页
目的:利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涂抹法建立中国地鼠颊囊黏膜癌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癌变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将60只雄性中国地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24只)、溶剂对照组(12只)、空白对照组(24只)。溶剂对照组仅涂丙酮... 目的:利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涂抹法建立中国地鼠颊囊黏膜癌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癌变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将60只雄性中国地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24只)、溶剂对照组(12只)、空白对照组(24只)。溶剂对照组仅涂丙酮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以0.5%DMBA涂抹中国地鼠两侧颊囊,每周3次,共15周。分别于第6、9、12、15周将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随机处死6只,溶剂对照组处死3只,在肉眼及光镜下动态观察颊囊黏膜癌变全过程的形态学和显微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BA长时间处理后模型组地鼠相继出现口腔内黏膜充血、增厚、溃烂化脓、白斑及菜花状赘生物等变化,经历了单纯上皮增生(6~9周)、不同程度上皮异常增生(9~12周)、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12~15周)等阶段。结论:DMBA涂抹法可成功建立中国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模型,发病过程与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相似,为口腔鳞癌的多阶段、多步骤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鼠 颊囊黏膜 口腔鳞状细胞癌 二甲基苯并蒽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颊黏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4
作者 向国林 田立华 +2 位作者 黄利华 王玉早 虞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报告1例颊黏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对其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女性,54岁,临床表现为颊黏膜溃疡性肿物,缓慢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报告1例颊黏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对其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女性,54岁,临床表现为颊黏膜溃疡性肿物,缓慢生长。光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大量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SMA阳性,S-100、CD68、CK阴性。术后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IMT是一种新近命名的少见软组织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依靠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口腔颌面部的IMT一般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而彻底治愈,IMT对皮质激素敏感,可与手术联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颊黏膜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口腔颊黏膜和结肠黏膜修复尿道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俞律峰 张兰新 邹德荣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索口腔颊黏膜成为修复前尿道狭窄的新型替代材料及其手术方法,提高口腔颊黏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分别从口腔颊黏膜和结肠黏膜切取相应大小的黏膜以补片法修复尿道。结果32例前尿道狭窄患者36次行颊黏膜尿道修复术,术后尿道通... 目的探索口腔颊黏膜成为修复前尿道狭窄的新型替代材料及其手术方法,提高口腔颊黏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分别从口腔颊黏膜和结肠黏膜切取相应大小的黏膜以补片法修复尿道。结果32例前尿道狭窄患者36次行颊黏膜尿道修复术,术后尿道通畅无继发性狭窄。口腔黏膜10d基本愈合,无不良反应。36例开腹取结肠黏膜修复前尿道狭窄,6例失败。结论口腔颊黏膜取材方便,创伤小,易存活,抗感染力强,复原快,能反复切取,手术简单,效果好。可成为替代结肠黏膜修复前尿道狭窄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颊黏膜 结肠黏膜 尿道狭窄
下载PDF
西地碘含片口腔黏膜刺激性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良 郑国安 +1 位作者 郭晟 丁琦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2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的刺激性。方法: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西地碘含片完整黏膜组,西地碘含片破损黏膜组,赋形剂完整黏膜组,赋形剂破损黏膜组,每组6只,经口腔黏膜给药7 d后作大体观察评价和组织学评价。结果:... 目的:观察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的刺激性。方法: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西地碘含片完整黏膜组,西地碘含片破损黏膜组,赋形剂完整黏膜组,赋形剂破损黏膜组,每组6只,经口腔黏膜给药7 d后作大体观察评价和组织学评价。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的口腔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无刺激性;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西地碘含片对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不产生炎症等病理学改变;病理组织学评分显示西地碘含片对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无刺激性。结论: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的口腔黏膜无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碘含片 金黄地鼠 口腔黏膜 刺激性试验
下载PDF
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景捷 张建中 何仲义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 目的探讨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颊黏膜鳞癌50例,确定TNM分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微血管数、核分裂数等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1)随着肿瘤的增大、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出现术后复发转移者明显增加。(2)随着肿瘤的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大、分化程度的变差,颊黏膜鳞癌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3)复发转移分析中,临床分期进入回归方程;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4)经Cox模型分析,证实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5)复发转移组颊黏膜鳞癌的浸润深度为5.90mm,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者的4.82mm(t=2.369,P<0.05)。(6)N0期与N+期颊黏膜鳞癌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别为4.24mm和6.36mm(t=5.778,P<0.01)。结论颊黏膜鳞癌的预后与TNM分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与复发转移有关;浸润深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颊黏膜鳞癌生存率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颊黏膜肿瘤 病理学 口腔
下载PDF
丝聚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尹丽芬 柳志文 +1 位作者 吴昊 凌天牖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9期557-560,共4页
目的研究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FLG在OS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例人正常口腔颊黏膜组织(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F早期(OSF早期组)、中期(OSF中期组)、... 目的研究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FLG在OS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例人正常口腔颊黏膜组织(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F早期(OSF早期组)、中期(OSF中期组)、晚期(OSF晚期组)各10例颊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FLG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FLG在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对FLG表达阳性的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各组的FLG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正常口腔颊黏膜组大部分标本上皮中FLG表达为阴性;OSF颊黏膜上皮中均可见FLG的阳性表达,随着OSF病变程度加重,FLG阳性表达细胞数目增加。在OSF早期组FLG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上皮的颗粒层和角化层,OSF中期组FLG阳性表达的上皮细胞逐渐增多;在OSF晚期组中几乎整个上皮层细胞可见胞浆胞核中呈FLG阳性表达。OSF早期组、OSF中期组、OSF晚期组的FLG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24.63±9.06)%、(54.23±10.63)%和(83.97±8.72)%,且OSF组中的FLG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LG在OSF上皮中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增强,且随着OSF病变加重,FLG在OSF上皮中的表达水平上调。FLG的表达异常可能与OSF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终末分化发生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黏膜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丝聚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口腔黏膜在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柴帅帅 李兵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7期657-662,共6页
输尿管狭窄,尤其是上段及中段狭窄修复重建一直是泌尿外科手术的一大难点。如果无法进行输尿管端端吻合,以往只能选择创伤大的肠代输尿管、自体肾移植等手术,而口腔黏膜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上段及中段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中的创伤,给该类... 输尿管狭窄,尤其是上段及中段狭窄修复重建一直是泌尿外科手术的一大难点。如果无法进行输尿管端端吻合,以往只能选择创伤大的肠代输尿管、自体肾移植等手术,而口腔黏膜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上段及中段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中的创伤,给该类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该文对口腔黏膜(颊黏膜/舌黏膜)在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颊黏膜 舌黏膜 输尿管狭窄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槟榔碱涂擦对颊黏膜活检术后SD大鼠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博 符梦凡 唐瞻贵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7期423-427,共5页
目的研究槟榔碱涂擦或机械刺激建立SD大鼠颊黏膜下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活检术后的生存状况,为动物实验样本量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8组,每组6只。A^D组为单纯不同浓度槟榔碱(0、0.5、2、8mg/mL)涂擦颊黏膜,E^H组为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槟榔碱涂擦或机械刺激建立SD大鼠颊黏膜下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活检术后的生存状况,为动物实验样本量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8组,每组6只。A^D组为单纯不同浓度槟榔碱(0、0.5、2、8mg/mL)涂擦颊黏膜,E^H组为不同浓度槟榔碱(0、0.5、2、8mg/mL)涂擦联合机械刺激颊黏膜。16周后活检取直径6mm颊黏膜组织块后间断缝合。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分析大鼠生存期与不同槟榔碱浓度和机械刺激的关系。结果所有大鼠在前16周处理至活检时均未死亡。其中,单纯2mg/mL槟榔碱刺激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建模成功率为66.7%。所有SD大鼠活检术后的平均观察时间为42.5d,截止大鼠颊黏膜创伤后120d,8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按组别字母顺序)为50%、33%、17%、0%、33%、17%、0%、0%。0mg/mL(A组和E组)、0.5mg/mL(B组和F组)、2mg/mL(C组和G组)、8mg/mL(D组和H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2%、25%、8%、0%。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高浓度槟榔碱(2、8mg/mL)显著影响大鼠生存时间(P<0.05),机械刺激对生存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伤口愈合的大鼠存活率(33.3%)高于伤口未完全愈合的大鼠存活率(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中高浓度槟榔碱涂擦大鼠颊黏膜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建模成功率较高,但活检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下降;而机械刺激不会导致生存时间的显著下降,伤口不愈合可能为大鼠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机械刺激 颊黏膜 活检 SD大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颊脂垫转移在老年人颊粘膜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付新国 王丽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9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颊脂垫转移在老年人颊粘膜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颊粘膜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采用带蒂颊脂垫组织修复颊粘膜缺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 目的探究颊脂垫转移在老年人颊粘膜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颊粘膜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采用带蒂颊脂垫组织修复颊粘膜缺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工作,术后患者口腔转移的颊脂垫均出现水肿现象,120例患者中,2例出现感染,7 d后67例患者水肿症状有所减轻,14 d后所有患者的颊脂垫水肿明显改善,并且颊脂垫外膜出现上皮化现象;在手术后的5周,患者转移的颊脂垫上皮化更为显著,8周后,118例患者的颊脂垫完全上皮化,其颜色与正常粘膜组织相近;术后6个月,117例患者颊脂垫转移成功,进食和语言功能未受到较大影响,2例患者肿瘤原位复发,1例患者颊脂垫术后感染,颊脂垫转移组织出现坏死。结论颊脂垫转移治疗老年颊粘膜缺损其手术简单,效果理想,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较为美观,是修复颊粘膜缺损的良好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脂垫 转移 颊粘膜 口腔
下载PDF
带蒂颊脂垫移植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道春 唐恩溢 +2 位作者 卢明星 巩德海 金友仁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7期865-866,共2页
目的观察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组织病变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后,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黏膜缺损,对其愈后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3例,12例4~6周后颊脂垫完全上皮化,6个月后与正常黏... 目的观察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组织病变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后,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黏膜缺损,对其愈后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3例,12例4~6周后颊脂垫完全上皮化,6个月后与正常黏膜类似,1例远端部分感染、坏死。其中1例轻度张口受限,1例中度张口受限,1例面颊凹陷。结论带蒂颊脂垫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较强,成活率较高,供区和受区切口隐蔽、美观。但带蒂颊脂垫瓣修复口腔组织有其局限性,对于较大的组织缺损不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脂垫 移植 修复 口腔黏膜缺损
原文传递
597名作业人员口腔颊黏膜病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静 练思玲 +2 位作者 李宗杰 方晓阳 雷森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了解597名作业人员口腔颊黏膜病变特点,更好地掌握职业人群口腔健康情况。方法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于2018年对108家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口腔科检查时,记录受检者既往史、生活习惯,检查口腔... 目的了解597名作业人员口腔颊黏膜病变特点,更好地掌握职业人群口腔健康情况。方法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于2018年对108家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口腔科检查时,记录受检者既往史、生活习惯,检查口腔双侧颊黏膜。以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线生产工人5559为接触组,行政、后勤、管理人员873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口腔颊黏膜病变检出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口腔颊黏膜健康的影响。结果108家企业历年工作场所粉尘、化学物、电离辐射、紫外辐射的检测值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7.3%~92.3%。两组人员共检出口腔颊黏膜病变597例,检出率7.23%。检出的颊黏膜病变主要均是颊黏膜水肿、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并水肿三大类。接触组检出率9.70%,高于对照组的6.64%(P<0.01);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接触组中,粉尘组、化学物组、物理因素组、特殊作业组颊黏膜病变检出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接触噪声、酸碱的人员检出率较高。结论各种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能以不同方式影响职业人群颊黏膜健康。在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轻不良因素的刺激,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颊黏膜 病变 职业病 职业因素
原文传递
口腔黏膜生物黏附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仁亮 马晋隆 +2 位作者 倪睿 史家骏 徐驿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口腔给药是一种较为方便的给药途径,可用于局部和全身给药。口腔黏膜黏附给药是指由含有药物的生物黏附性材料制成的载体持久地黏附于黏膜,药物能从载体内持续释放的给药系统。口腔黏膜黏附剂型中最为关键的是生物黏附性材料。本文简要... 口腔给药是一种较为方便的给药途径,可用于局部和全身给药。口腔黏膜黏附给药是指由含有药物的生物黏附性材料制成的载体持久地黏附于黏膜,药物能从载体内持续释放的给药系统。口腔黏膜黏附剂型中最为关键的是生物黏附性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腔黏膜的结构以及黏膜黏附的基本情况,综述了常用于口腔黏膜给药的生物黏附性材料,并总结了部分已上市的口腔黏膜黏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黏附给药系统 生物黏附性材料 综述
原文传递
增生白玉芦汤对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作用
15
作者 崔阳阳 张桂琼 +6 位作者 张强 董艳琴 何娟霞 张宏 郝天丽 赵会林 薛文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探讨增生白玉芦汤对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SPF级♂SD大鼠50只,除空白组10只外,所有大鼠头颈部接受25Gy X线放射照射1次,次日ig给药治疗10 d,每日1次,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颊黏膜变化;治疗结束... 目的 探讨增生白玉芦汤对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SPF级♂SD大鼠50只,除空白组10只外,所有大鼠头颈部接受25Gy X线放射照射1次,次日ig给药治疗10 d,每日1次,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颊黏膜变化;治疗结束后,收集心脏血并处死大鼠,收集颊黏膜组织用于相关炎性因子、蛋白、基因和病理检测。结果 增生白玉芦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较好,体质量下降程度小,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较轻;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颊黏膜组织中IL-1β、TNF-α、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磷酸化NF-κB的表达降低,但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升高。结论 增生白玉芦汤能有效改善减轻大鼠口腔黏膜的炎性症状,减轻及修复颊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促进生长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白玉芦汤 辐射损伤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颊黏膜 炎性浸润 坏死 作用与机制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