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TZED BY METALLOPORPHYRINS(Ⅳ)——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ELECTROCARBOXYLATION
1
作者 Guo Dong ZHENG Qing DING +1 位作者 Qing Da AN Xi Zhang CAO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3 Present adress:Dalia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357-358,共2页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 are studied.The optimal potential of electrocar- boxylation is -1.6 V(vs.SCE).A weak p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 are studied.The optimal potential of electrocar- boxylation is -1.6 V(vs.SCE).A weak protic solvent methanol can enhance catalytic activity. Tetrabutylammonium iodide is the best one of five electrolytes.The yields and current efficiencies of electrocarboxylation are increased slowly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talyst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ELECTROCARBOXYLATION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TZED BY METALLOPORPHYRINS
下载PDF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Ⅲ)——EFFECTS OF AXIAL LIGANDS ON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TPP
2
作者 Guo Dong ZHENG Yu Wen LIU +1 位作者 Qing Da AN Xi Zhang CAO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3 Present adress:Dalia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355-356,共2页
The effects of peptides,amino acids and organic bases as an axial ligand on reaction ac- tivities in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benzyl chloride with CO_2 catalyzed by CoTPP are reported. The imidazole organic base,pe... The effects of peptides,amino acids and organic bases as an axial ligand on reaction ac- tivities in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benzyl chloride with CO_2 catalyzed by CoTPP are reported. The imidazole organic base,peptide containing —SH and amino acid containing imidazolyl en- 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The effect of imidazole amounts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TPP i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EFFECTS of AXIAL LIGANDS ON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TPP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
下载PDF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Ⅱ)——ELECTROSYNTHESIS OF SOM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O_2 CATALYZED BY CoTPP
3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65-266,共2页
The catalyzation of CoTPP for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alkyl halides, alkenes and ketones with CO_2 are studied.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O_2 in the presenec of catalyst can occur at mo... The catalyzation of CoTPP for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alkyl halides, alkenes and ketones with CO_2 are studied.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O_2 in the presenec of catalyst can occur at more positive potential than that of no catalyst. The products of electrocarboxylation were identified by UV, IR and GC-MS. The electrocarboxylation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organic compound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METALLOPORPHYRINS FOR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BENZYL CHLORIDE
下载PDF
A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odegradabilityof organic substances
4
作者 Mai Wenning Jiang Zhanpeng Gu Xiasheng(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AtestmethodfordeterminingbiodegradabilityoforganicsubstancesMaiWenning;JiangZhanpeng;GuXiasheng(Departmentof... AtestmethodfordeterminingbiodegradabilityoforganicsubstancesMaiWenning;JiangZhanpeng;GuXiasheng(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E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BILITY biodegradation test pro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organic substance.
下载PDF
气调转换包装黑切牛肉不同温度贮藏与展示期间的微生物气味分析
5
作者 荣鸽 刘智宇 +4 位作者 杨君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杨啸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共10页
针对黑切(dark cutting,DC)牛肉微生物腐败严重的问题,研究DC牛肉在冷却(4℃)和冰温(-1.5℃)母袋包装(mother-packaging,MP;80%CO_(2)MP(80%CO_(2)/20%N2)、40%CO_(2)MP(40%CO_(2)/60%N2)、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贮藏及其后续4... 针对黑切(dark cutting,DC)牛肉微生物腐败严重的问题,研究DC牛肉在冷却(4℃)和冰温(-1.5℃)母袋包装(mother-packaging,MP;80%CO_(2)MP(80%CO_(2)/20%N2)、40%CO_(2)MP(40%CO_(2)/60%N2)、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贮藏及其后续4℃高氧气调包装(high-oxygen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HiOx-MAP;60%O2/40%CO_(2))展示期间的感官品质、微生物生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VP贮藏,40%和80%CO_(2)MP结合冰温贮藏均可显著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降低己醛和1-辛烯-3-醇等VOCs含量,维持较好的气味新鲜度;高浓度CO_(2)母袋包装贮藏的抑菌效果更强,并显著降低了HiOx-MAP展示期间DC牛排的3-甲基-1-丁醇含量,促进双乙酰、己醛等VOCs的生成;尽管高浓度CO_(2)包装贮藏会产生异味,但打开包装15 min后异味快速消散,并未对新鲜度造成不良影响;贮藏期间CO_(2)浓度和VP均会影响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但肉食杆菌经HiOx-MAP展示后最终成为各包装的优势菌;DC牛排贮藏和展示期间,肉食杆菌、沙雷氏菌及明串珠菌的生长可能是造成DC牛排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推荐使用80%CO_(2)MP冰温贮藏结合高氧包装展示延长DC牛肉货架期,抑制牛肉因微生物生长导致的腐败异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切牛排 二氧化碳 冰温贮藏 气调包装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三氯蔗糖在紫外/亚硫酸盐水处理过程中的还原产物及其可生化性研究
6
作者 龚杜美瑾 李雨馨 单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82,共9页
三氯蔗糖是典型的难生物利用有机物,其在化学还原水处理过程中的可还原性、还原产物种类及其可生化性均不明确.为阐明上述问题,探究了三氯蔗糖经过典型高级还原过程——紫外/亚硫酸盐(UV/SO_(3)^(2-))转化的还原产物种类及其可生化性.... 三氯蔗糖是典型的难生物利用有机物,其在化学还原水处理过程中的可还原性、还原产物种类及其可生化性均不明确.为阐明上述问题,探究了三氯蔗糖经过典型高级还原过程——紫外/亚硫酸盐(UV/SO_(3)^(2-))转化的还原产物种类及其可生化性.结果表明,三氯蔗糖经UV/SO_(3)^(2-)转化可几乎完全脱氯(>99.5%),同时总有机碳保持基本不变,脱氯速率随pH升高(5~9)和SO_(3)^(2-)浓度增加(0~5 mmol·L^(-1))而增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分析鉴定了其主要转化产物为4,1',6'-三脱氧蔗糖,结合动力学分析推断脱氯加氢为该反应的主要过程.测定了三氯蔗糖在UV/SO_(3)^(2-)转化过程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可生化性指标BOD5/COD值(B/C)从小于0.05大幅提升至0.4以上,BOD5显著提高至与同等测试条件下葡萄糖参比值相当(99.4%),表明其转化产物4,1',6'-三脱氧蔗糖是一种可生化性优良的微生物碳源.本研究为三氯蔗糖的潜在转化途径和环境归趋提供新认知,并为三氯蔗糖作为评估各类化学还原工艺效能的模式物质以及相应基准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有机物 化学还原 三氯蔗糖 可生化性 产物鉴定
下载PDF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CO_(2)吸收液中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泽坤 万慧慧 +6 位作者 李红 陈绍云 赵金凤 孙玉明 蔡蕊 徐强 张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9-806,共8页
二氧化碳(CO_(2))吸收捕集是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有机胺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工业回收CO_(2)的吸收剂,建立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CO_(2))吸收捕集是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措施。有机胺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工业回收CO_(2)的吸收剂,建立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以亲水相互作用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测定CO_(2)吸收液中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以水作为溶剂,稀释后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后,进样分析。采用Accucore HILIC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在30℃条件下进行分离,流动相A为90%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流动相B为10%乙腈水溶液(含5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测定,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对比了不同色谱柱对有机胺类化合物的保留能力以及不同流动相的影响,并对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在0.04~2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 2)均≥0.9910;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04~0.0080 ng/mL,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35~0.0400 ng/mL;在1、1.5、3倍样本浓度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5.30%~104.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7.95%。应用建立的方法对某项目现场样品的吸收废液进行检测,9种有机胺类化合物均能被有效检测。对实际样品进行稳定性测试,于4℃条件下,在48 h内RSD为0.10%~6.35%。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可为有机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并为CO_(2)捕集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有机胺类化合物 CO_(2)吸收剂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低温催化氧化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科菊 赵成 +5 位作者 胡晓玫 云军阁 魏凝涵 姜雪迎 邹昀 陈志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02-2412,共11页
一直以来,开发强氧化活性和高抗性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都是催化脱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氧空位、活性氧物种、结构和晶面等角度,比较分析了催化剂的组成比例、形貌、焙烧温度、制备方法和载体等制备因素对增强... 一直以来,开发强氧化活性和高抗性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都是催化脱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氧空位、活性氧物种、结构和晶面等角度,比较分析了催化剂的组成比例、形貌、焙烧温度、制备方法和载体等制备因素对增强催化氧化VOCs活性和二氧化碳选择性的影响。阐述了实际工况中的水蒸气、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氧化反应过程中的中毒机制。展望了利用DFT计算,深入探索氧空位、晶格氧和表面吸附氧在VOCs催化氧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从活性组分分散度、高活性晶面占比、氧空位强度等关键方面来指导优化催化剂,为相关催化体系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抗性 金属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催化氧化 二氧化碳 选择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与体外酶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叶伟 李芮 +1 位作者 姜卫红 顾阳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6期1223-1245,共23页
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同时也是一种储量巨大、廉价、安全且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如何有效减少CO_(2)排放并转而利用这一重要碳资源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这同时也加快了CO... 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同时也是一种储量巨大、廉价、安全且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如何有效减少CO_(2)排放并转而利用这一重要碳资源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这同时也加快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生物转化是实现CO_(2)利用的主要路径之一,既能够直接催化、转化CO_(2)合成目标产物,也可以与化学催化路径相耦合实现对CO_(2)来源的有机低碳资源(如甲醇、甲酸、乙酸)的有效转化及定向合成,因此有望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O_(2)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现有技术路线的特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建议。总体而言,CO_(2)生物利用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化能自养细菌的合成气(CO_(2)/CO)发酵生产乙醇虽已实现工业化,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CO_(2)的转化利用效率,并获得除乙醇外更多的高值产品,从而提升整个技术路线的经济性。而其他的CO_(2)生物转化路径,无论是化学-生物发酵耦合还是体外酶催化,目前离大规模应用还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体系和降低成本来满足工业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有机低碳 生物利用 体外酶催化 高附加值产品
下载PDF
长三角典型区域玻璃钢制品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产排情况及控制技术应用状况
10
作者 姚琪 李舜斌 +1 位作者 杨梦茜 张熙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7,共4页
在调研长三角典型区域83家玻璃钢制品企业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玻璃钢制品生产过程中VOCs的来源及组分,并为玻璃钢制品企业VOCs控制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主要来自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在调研长三角典型区域83家玻璃钢制品企业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玻璃钢制品生产过程中VOCs的来源及组分,并为玻璃钢制品企业VOCs控制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主要来自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原辅料在物理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易挥发组分,首要污染物为苯乙烯,其质量分数达到54.63%~86.42%,应作为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管控的首要控制指标。长三角典型区域的玻璃钢制品生产工艺仍以手工糊制为主,建议采用机械化加工和真空导入代替手工糊制并研究降低组合工艺的成本。长三角典型区域玻璃钢制品企业采用的VOCs末端治理工艺以活性炭吸附及其组合工艺为主,处理效率虽略低于燃烧,但仍是目前该行业VOCs控制技术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制品 挥发性有机物 苯乙烯 活性炭吸附
下载PDF
不同厂家TOC测定仪在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比较
11
作者 季绘明 范长春 +2 位作者 王蓉 焦华康 林君 《山西化工》 2023年第4期140-142,共3页
总有机碳分析仪(简称TOC分析仪)的原理是在测量溶液或固体状态样品中的碳含量时将样品中的碳元素氧化为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与碳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样品中碳元素的含量,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含量进行定量测定。通过不同厂家原... 总有机碳分析仪(简称TOC分析仪)的原理是在测量溶液或固体状态样品中的碳含量时将样品中的碳元素氧化为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与碳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样品中碳元素的含量,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含量进行定量测定。通过不同厂家原理TOC分析仪在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比较,简单说明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状况,为同行选择总有机碳分析仪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分析仪 二氧化碳 化工生产
下载PDF
SOLID-STATE ELECTROCHROMIC DISPLAY
1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23-324,共2页
A novel electrochromic display composed of polymeric solid electrolyte and ferroin electroactive species has been assembled, which presents a reversible variation of the color between light blue and red when a potenti... A novel electrochromic display composed of polymeric solid electrolyte and ferroin electroactive species has been assembled, which presents a reversible variation of the color between light blue and red when a potential of 0.98 and 0.75 V is appl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ponse speed is increased by lowe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ferroin without decreasing color contr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 ELECTROSYNTHESIS of SOM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O2 CATALYZED BY CoTPP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bon dioxide 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 CO
下载PDF
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生成量测试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蒋展鹏 师绍琪 +1 位作者 买文宁 顾夏声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了探讨测试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方法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建立了用二氧化碳生成量来测试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合理方法.生物反应瓶容积2L,受试有机物浓度100mg/L(以溶解性有机碳计),接种污泥浓度500mg/L,... 为了探讨测试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方法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建立了用二氧化碳生成量来测试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合理方法.生物反应瓶容积2L,受试有机物浓度100mg/L(以溶解性有机碳计),接种污泥浓度500mg/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4d.通过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标准——生物降解性指数(IB).采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23种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并按生物降解性指数对这些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难易程度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生物降解 二氧化碳生成量 测试法
下载PDF
32种芳香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表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勇生 陈丽侠 +2 位作者 杨杰 庄源益 戴树桂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采用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量(PCD)作为表征其生物降解性的指标,测定了32种芳香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12d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性划分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标准,按照此标准对32种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 本文采用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量(PCD)作为表征其生物降解性的指标,测定了32种芳香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12d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性划分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标准,按照此标准对32种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划分;另外还探索了影响生物降解性的诸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合物 活性污泥 好氧生物降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制备EPA-EE和DHA-EE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宪达 黄梅 +1 位作者 杨亦文 任其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58-1562,共5页
以二氧化碳作流动相 ,C18柱为固定相 ,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制备二十碳五烯酸乙酯 (EPA EE)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 (DHA EE) .考察了流速、温度、压力、上载量以及进样浓度对制备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流速对分离效果影响不... 以二氧化碳作流动相 ,C18柱为固定相 ,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制备二十碳五烯酸乙酯 (EPA EE)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 (DHA EE) .考察了流速、温度、压力、上载量以及进样浓度对制备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流速对分离效果影响不大 .对于 5 C18,2 5 0mm× 4 6mm色谱柱 ,其最适制备条件是柱前压12MPa ,温度 5 5℃ ,通常流速下的压降约为 1MPa ,鱼油的最大上载量大于 2 0 μl.而对于 8 C18,2 5 0mm× 10mm色谱柱 ,其相应的最适制备条件是柱前压 11MPa ,温度 5 5℃ ,通常流速下的压降约为 0 5MPa,鱼油的最大上载量约为 10 0 μl.实验表明 ,鱼油无需溶解于其他溶剂而可直接进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E) 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DHA-EE) 分离
下载PDF
TiO_2/ACF光催化再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建华 杨蓉 李松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65,共5页
总结近年来在TiO2与活性碳纤维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及对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光催化降解方面的研究,分析TiO2/ACF复合光催化剂对有机物吸附、富集、光催化、原位再生的过程,探讨活性碳纤维吸附材料对提高TiO2光催化剂量子... 总结近年来在TiO2与活性碳纤维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及对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光催化降解方面的研究,分析TiO2/ACF复合光催化剂对有机物吸附、富集、光催化、原位再生的过程,探讨活性碳纤维吸附材料对提高TiO2光催化剂量子产率的作用机制,认为低浓度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脱附速率提高是TiO2/ACF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关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二氧化钛 复合光催化剂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55
17
作者 高立新 陆亚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现有室内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净化功能尚不完善,对挥发性有机物缺乏高效实用的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需要。在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性质及特点的基础上,将活性炭一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与传统的空气过滤技术相结合,提出了... 现有室内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净化功能尚不完善,对挥发性有机物缺乏高效实用的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需要。在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性质及特点的基础上,将活性炭一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与传统的空气过滤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室内空气净化器的改进措施及新型室内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方案,以期推动这一产品的升级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净化器 光催化 挥发性有机物 活性炭 吸附 纳米二氧化钛
下载PDF
UV/H_2O_2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绍峰 王丽 黄君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86-1689,共4页
UV/H2O2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将其矿化为CO2和H2O,或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受HCO3-等离子的影响;UV/H2O2系统中H2O2存在一临界投量,由于底物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UV/H2O2系统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 UV/H2O2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将其矿化为CO2和H2O,或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受HCO3-等离子的影响;UV/H2O2系统中H2O2存在一临界投量,由于底物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UV/H2O2系统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与GAC单元结合,可以极大地缩短和降低反应器中的HRT和H2O2的投量,处理效果与O3/GAC相近,使UV/H2O2高级氧化技术得以经济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机理 动力学 水处理 GAC
下载PDF
聚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逯敏飞 程永清 +1 位作者 张芹 刘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896,907,共4页
本文阐述了常用的评定聚丙烯酸类聚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实验方法,并推荐采用生物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量(PCD),氧气消耗量(COD)和红外光谱法图像三个指标来综合分析聚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性。生物反应瓶容积2L,受试物的浓度为1/1000,接... 本文阐述了常用的评定聚丙烯酸类聚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实验方法,并推荐采用生物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量(PCD),氧气消耗量(COD)和红外光谱法图像三个指标来综合分析聚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性。生物反应瓶容积2L,受试物的浓度为1/1000,接种污泥浓度为500mg/L,反应温度为室温(大约25℃左右),反应时间为14d。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这种聚丙烯酸类聚合物14天后可完全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类聚合物 生物降解 二氧化碳生成量
下载PDF
生物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献国 丁恒 +1 位作者 徐玉福 朱锡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2-186,共5页
从造纸厂内废水处理池中采取活性污泥,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生物油的菌株EL5.对该菌株在土壤中对生物油降解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CO2生成量的生物降解测定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生物油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通过... 从造纸厂内废水处理池中采取活性污泥,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生物油的菌株EL5.对该菌株在土壤中对生物油降解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CO2生成量的生物降解测定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生物油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通过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得到菌株EL5,根据形态特征以及生理化特性分析,将EL5鉴定为杂色曲霉菌(Aspergill versicoir).②菌株EL5对5种常见抗生素敏感.③菌株EL5在降解生物油的过程中,生物降解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选择30℃为适宜降解温度.pH为中性条件下对生物油的降解较为有利.随着w(生物油)的增加生物降解率有一定的下降,但相同条件下,加菌后30℃下10d对w(生物油)为1200mg/kg的土壤的生物降解率达40%,而未加菌的生物降解率只有6%.④菌株EL5还可以以苯、对氯苯酚、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杂色曲霉菌 生物降解 二氧化碳生成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