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的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德威 宋淑芳 +3 位作者 赵谡玲 徐征 王永生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5-628,共4页
采用多源高真空有机分子束沉积系统(OMBDs),将两种有机小分子材料PBD和Alq3以交替生长的方式,制备了不同厚度的PBD/Alq3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并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光吸收分别测定了PBD和Alq3的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 采用多源高真空有机分子束沉积系统(OMBDs),将两种有机小分子材料PBD和Alq3以交替生长的方式,制备了不同厚度的PBD/Alq3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并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光吸收分别测定了PBD和Alq3的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该结构类似于无机半导体中的Ⅰ型量子阱结构,PBD层作为势垒层,Alq3层作为势阱层和发光层,并进行了小角X射线衍射(XRD)的测量。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OMQWs光致发光(PL)特性,得到随着阱层厚度的降低,光致发光的峰位将蓝移;同时随垒层厚度的减小,PBD的发光峰逐渐消失。利用量子阱结构可以使PBD的能量有效的传递给Alq3,从而增强Alq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 激子发光 光致发光(PL)
下载PDF
多层结构有机物薄膜制备及光致发光特性
2
作者 陈佰军 侯晶莹 +2 位作者 黄劲松 苏士昌 刘式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7-69,共3页
利用有机物真空沉积技术制备了8-羟基喹啉铝(Alq)和叔丁基联苯基苯基二唑(PBD)交替生长的多层结构薄膜.低角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测量结果表明,随着PBD层厚度的减薄,激发态能量发生了从... 利用有机物真空沉积技术制备了8-羟基喹啉铝(Alq)和叔丁基联苯基苯基二唑(PBD)交替生长的多层结构薄膜.低角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测量结果表明,随着PBD层厚度的减薄,激发态能量发生了从PBD向Alq层中转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结构 光致发光 薄膜 有机半导体
下载PDF
有机多层阱结构中光谱蓝移的研究
3
作者 黄金昭 李世帅 +1 位作者 冯秀鹏 于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0-3103,共4页
为了研究有机多层阱结构中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以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为垒层和以Tris-(8-quinolinolato)aluminum(Alq3)为阱层的有机多层阱结构器件.利用光致发光的方法... 为了研究有机多层阱结构中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以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为垒层和以Tris-(8-quinolinolato)aluminum(Alq3)为阱层的有机多层阱结构器件.利用光致发光的方法,对具有不同周期及不同阱层厚度的有机多层阱结构器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有机多层阱结构中的光谱蓝移是由于光谱重叠造成的,而并非量子尺寸效应或激子限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层阱结构 有机量子阱 蓝移 光致发光 激子
下载PDF
多层周期结构有机物薄膜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4
作者 陈佰军 侯晶莹 +9 位作者 黄劲松 谢志元 李传南 姜宏锦 杨开霞 刘式墉 吴英 田文晶 马於光 沈家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利用高真空多源型有机分子沉积系统制备了同8-羟基喹啉铝(Alq3)和叔丁基联苯基苯基呃二唑(PBD)交替生长的有机多层周期结构,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完整的结构特性,并且界面质量很好.光致发光测量... 利用高真空多源型有机分子沉积系统制备了同8-羟基喹啉铝(Alq3)和叔丁基联苯基苯基呃二唑(PBD)交替生长的有机多层周期结构,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完整的结构特性,并且界面质量很好.光致发光测量中发现,对于由以上两种材料制备的周期结构,激发态能量发生了从PBD层向Alq3中转移的现象,并且随着PBD层厚度的变薄,这种能量转移现象更加明显.电致发光测量中发现谱线在室温下有蓝移及窄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多层周期结构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下载PDF
一种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能量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德威 宋淑芳 徐征 《光子技术》 2006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将有机材料PBD和Alq3交替生长,制备PBD/Alq3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光吸收分别测定PBD和Alq3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从能带图可看出,类似于无机半导体中的I型量子阱结构。利用小角... 将有机材料PBD和Alq3交替生长,制备PBD/Alq3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光吸收分别测定PBD和Alq3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从能带图可看出,类似于无机半导体中的I型量子阱结构。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研究了OMQWs的结构特征和光致发光特性。本文基于四个周期制备了不同势垒层和势阱层厚度的样品。随着势垒层厚度地变化,PBD与Alq3之间的能量转移也有所变化,文中将给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 激子发光 能量转移 光致发光
下载PDF
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的发光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佳 赵广伟 赵德威 《光子技术》 2006年第4期194-197,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其亮度、效率、寿命等发光特性也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近些年,Forrest等人提出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的概念,随后又将其应用到OLEDs中,从而增强了具有这种结构的器件的发光特性。本文从这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其亮度、效率、寿命等发光特性也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近些年,Forrest等人提出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OMQWs)的概念,随后又将其应用到OLEDs中,从而增强了具有这种结构的器件的发光特性。本文从这种结构的分类、结构表征、吸收特性、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等特性和应用方面进行讨论,进而总结了有机电致发光主要应用和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层量子阱结构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能量转移 激子
下载PDF
高亮度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钟建 成建波 +4 位作者 陈文彬 杨刚 蒋泉 张磊 林慧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92-1396,共5页
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高精度膜厚控制仪监控下,实现了有机薄膜功能材料的精确蒸镀,其中发光层采用主体材料与掺杂材料在一个真空腔体同时共同蒸发,制备了一种高亮度多层结构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ITO-CuPc(20nm)-α... 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高精度膜厚控制仪监控下,实现了有机薄膜功能材料的精确蒸镀,其中发光层采用主体材料与掺杂材料在一个真空腔体同时共同蒸发,制备了一种高亮度多层结构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ITO-CuPc(20nm)-α-NPD(60nm)-Alq3(40nm):Rubrene(10%):DCJTB(1%)Alq3(20nm)LiF(10nm)-Al(100nm)。研究发现:驱动在电压为5~52V变化时,其亮度基本满足线性增加关系,随之饱和;随着驱动电压的变化,其电致发光光谱有蓝移的现象,发射峰从638nm变到632nm,同时色坐标CIE…值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器件的流明效率在驱动电压较低时(V=5V),达到最大值ηλmax=0.497 1m·W^-1,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流明效率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镀 有机电致发光 多层结构 薄膜 掺杂
原文传递
ZnO/AlN/Si(111)薄膜的外延生长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郑畅达 王立 +3 位作者 方文卿 蒲勇 戴江南 江风益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3-466,共4页
用常压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马赛克结构ZnO单晶薄膜。引入低温Al N缓冲层以阻止衬底氧化、缓解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薄膜双晶X射线衍射2θ/ω联动扫描只出现了Si(111)、ZnO(000l)及Al N(000l)的衍射峰。ZnO/Al ... 用常压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马赛克结构ZnO单晶薄膜。引入低温Al N缓冲层以阻止衬底氧化、缓解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薄膜双晶X射线衍射2θ/ω联动扫描只出现了Si(111)、ZnO(000l)及Al N(000l)的衍射峰。ZnO/Al N/Si(111)薄膜C方向晶格常量为0.5195nm,表明在面方向处于张应力状态;其对称(0002)面和斜对称(1012)面的双晶X射线衍ω摇摆曲线半峰全宽分别为460″和1105″;干涉显微镜观察其表面有微裂纹,裂纹密度为20cm-1;3μm×3μm范围的原子力显微镜均方根粗糙度为1.5nm;激光实时监测曲线表明薄膜为准二维生长,生长速率4.3μm/h。低温10K光致发光光谱观察到了薄膜的自由激子、束缚激子发射及它们的声子伴线。所有结果表明,采用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并引入Al N为缓冲层能有效提高Si(111)衬底上ZnO薄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ZnO/AlN/Si薄膜生长 常压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监测 结构性能 光致发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