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VER CHINA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SOURCE EMISSION
1
作者 马星星 刘红年 +1 位作者 王学远 张仁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6年第1期94-108,共15页
In this paper,the RIEMS 2.0 model,source emission in 2006 and 2010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s and radi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ver China.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forced ... In this paper,the RIEMS 2.0 model,source emission in 2006 and 2010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s and radi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ver China.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forced by source emissions in 2006 and 2010 also reveal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adiative effects to source emission.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1) Compared with those in 2006,the annual average surface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in 2010 decreased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with a range of-5 to 0 μg/m^3;the decrease of annual average aerosol optical depth of sulfate over East China varied from 0.04 to 0.08;the annual average 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BC,OC and nitrate increased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with maximums of 10.90,11.52 and 12.50μg/m^3,respectively;the annual aerosol optical depths of BC,OC and nitrate increased over some areas of East China with extremes of 0.006,0.007 and 0.008,respectively.(2)For the regional average results in 2010,the radiative forcings of sulfate,BC,OC,nitrate and their total net radiative forcing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were-0.64,0.29,-0.41,-0.33 and-1.1 W/m^2,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ose in 2006,the radiative forcings of BC and OC in 2010 were both enhanced,while that of sulfate and the net radiative forcing were both weakened over East China mostly.(3)The reduction of the cooling effect of sulfate in 2010 produced a warm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the maximum value was 0.25 K.The cooling effect of nitrate was also slightly weakened.The warming effect of BC was enhanced over most of the areas in China,while the cooling effect of OC was enhanced over the similar area,particularly the area between Yangtze and Huanghe Rivers.The net radiative effect of the four anthropogenic aerosols generated the annual average reduction and the maximum reduction were-0.096 and-0.285 K,respectively,fo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2006,while in 2010 they were-0.063 and-0.256 K,respectively.In summary,the change in source emission lowered the cooling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mainly because of the enhanced warming effect of BC and weakened cooling effect of scattering aeros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radiative effect radiative forcings SULFATE NITRATE organic carbon black carbon
下载PDF
《反有组织犯罪法》的价值、不足与完善路径研究
2
作者 邹子铭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近年来扫黑除恶的综合性、专门性、阶段性的成果。它从我国国情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出发,与国际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相接壤,在原则上体现了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动态平衡:打击犯罪的手段推陈出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近年来扫黑除恶的综合性、专门性、阶段性的成果。它从我国国情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出发,与国际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相接壤,在原则上体现了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动态平衡:打击犯罪的手段推陈出新、互相协同;打击犯罪的目标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打击犯罪的政策秉持宽严相济的司法精神。但本法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过于注重各机关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而忽视了互相制约关系;第二,具体条款过于粗糙;第三,人权保障性条款尚不完善。为了实现本法与刑事法治程序相契合,有必要加强各机关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防止打击极端化,细化具体程序并增加保障性、救济性条款以实现权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有组织犯罪法》 黑恶势力组织 人权保障 宽严相济
下载PDF
黑恶势力软暴力行为的侦查取证策略
3
作者 胡玉明 冒伟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
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渐完善,传统的“打”、“砸”、“抢”等硬暴力手段逐渐减弱,而黑恶势力利用软暴力手段进行为非作恶不断增强。司法机关也为此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了“软暴力”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等,为具体司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渐完善,传统的“打”、“砸”、“抢”等硬暴力手段逐渐减弱,而黑恶势力利用软暴力手段进行为非作恶不断增强。司法机关也为此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了“软暴力”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等,为具体司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尚存在“软暴力”行为认定标准模糊、证据收集困难和危害结果难以量化等难题。为了破除司法实践难题,结合司法工作实际情况,从软暴力行为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软暴力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针对其提出有针对性的侦查取证策略和措施,以服务于基层司法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软暴力 侦查取证 策略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侦控对策的完善——基于社会治理视角
4
作者 李勰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12,共8页
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在侦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多元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涉黑组织被打击后卷土重来等问题。因此,要从社会治理视角下完善侦控对策,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 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在侦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多元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涉黑组织被打击后卷土重来等问题。因此,要从社会治理视角下完善侦控对策,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在侦查方面,要把握非法控制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查明团伙的经济实力和主要业务,判断其是否具有保护伞,严格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同时,要完善证据链条,异地用警异地关押,破除犯罪分子侥幸心理,积极发动群众,拓宽涉黑线索来源,从而实现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有效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非法控制特征 恶势力团伙 犯罪治理
下载PDF
对黑恶势力犯罪基础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犯罪为界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海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78,共8页
黑恶势力犯罪追求非法控制社会的天性,决定了对其治理必然具有政治与法律双重意义。在不断完善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法律体系,推进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涉及的基础问题。在厘清黑恶势力犯罪与共同犯罪... 黑恶势力犯罪追求非法控制社会的天性,决定了对其治理必然具有政治与法律双重意义。在不断完善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法律体系,推进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涉及的基础问题。在厘清黑恶势力犯罪与共同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明确普通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间的关联与界分,重视预防刑法视域下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刑法评价对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影响。这些问题是治理黑恶势力犯罪的基础,对其深化研究也将有助于此次专项斗争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犯罪集团 恶势力 有组织犯罪 共同犯罪
下载PDF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何荣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护伞”与一般性帮助和保护行为的界限。准确认定黑恶犯罪还应重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科学界定黑恶犯罪“参加”行为的含义与范围。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避免以非刑法用语取代刑法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 宽严相济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中国侠文化负面批判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云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黑社会性质组织 中国侠文化 负面影响 一分为二
下载PDF
恶势力犯罪集团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界分 被引量:6
8
作者 敦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1,共3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犯罪集团,其往往是由恶势力犯罪集团演变而成的。对二者的司法界分,应主要着眼于危害性特征的差异。前者需要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了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后者则只要求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此,...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犯罪集团,其往往是由恶势力犯罪集团演变而成的。对二者的司法界分,应主要着眼于危害性特征的差异。前者需要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了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后者则只要求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此,应当对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正确理解和实质解释,并对'保护伞'条件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 犯罪集团 黑社会性质组织 非法控制 重大影响
下载PDF
《反有组织犯罪法》中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蔡军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56-67,共12页
域内外有关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分歧,源自有组织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和法律的地方知识属性。由于内涵与外延的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理论上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争议也很大。在制度层面,我国有组织犯罪概念规范表述历经了时代迭变,尤其是恶势... 域内外有关有组织犯罪概念的分歧,源自有组织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和法律的地方知识属性。由于内涵与外延的非规范性和不确定性,我国理论上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的争议也很大。在制度层面,我国有组织犯罪概念规范表述历经了时代迭变,尤其是恶势力概念在演变中逐渐实现了“半制度化”。《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条非常明确且相当完整地界定了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即有组织犯罪涵盖了恶势力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三种发展形态与“组织罪”“行为罪”两种行为类型,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体系。《反有组织犯罪法》中“恶势力组织”统摄了“恶势力团伙”和“恶势力犯罪集团”,与恶势力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定位保持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有组织犯罪法》 有组织犯罪 恶势力组织 概念
下载PDF
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再审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东 董少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历史与现实文化基因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的犯罪亚文化理论。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异化的结果,具有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应从完善黑恶势力认定体系、挖掘正向传统文化基因、净化网络传媒环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四个方面予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犯罪亚文化 主流文化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下载PDF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望原 张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0,共9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主要体现为组织规模、存续时间、层级结构、纪律规约等方面。'人数较多'为组织特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短时期内成员频繁变动的,不符合'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较之《2018指导意见》《20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主要体现为组织规模、存续时间、层级结构、纪律规约等方面。'人数较多'为组织特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短时期内成员频繁变动的,不符合'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较之《2018指导意见》《2015座谈会纪要》对存续时间起点的限制规定更加合理。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结构模式多为刚性层级与授权型层级。违法犯罪活动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较之有形暴力,软暴力与组织特征联系更为紧密。非法控制特征对组织特征具有制约与补充作用。行为人因特定纠纷聚集在一起且聚集频率较低,不属于'经常纠集'。恶势力犯罪集团内部开始出现明确分工与安排。黑社会性质组织内部的纪律规约是其区别于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的一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特征 软暴力 非法控制 恶势力 恶势力犯罪集团
下载PDF
纳米炭黑的表征及其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仙会 吴驰飞 《纳米科技》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利用强大的剪切力打碎炭黑的聚集体,同时在其表面进行有机小分子原位接枝反应,得到有机小分子接枝的纳米炭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接枝处理后,纳米炭黑粒子分散均匀,且粒径接近原生粒径。热失重和红外分析证明有机小分子被接枝... 利用强大的剪切力打碎炭黑的聚集体,同时在其表面进行有机小分子原位接枝反应,得到有机小分子接枝的纳米炭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接枝处理后,纳米炭黑粒子分散均匀,且粒径接近原生粒径。热失重和红外分析证明有机小分子被接枝到了纳米炭黑表面。进一步实验表明最佳的型腔填入量为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黑 机械力 接枝 有机小分子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新特征及社会化治理路径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泽刚 王振华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8-48,共11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作为社会毒瘤的黑恶势力犯罪的有效治理,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不仅必要而且适时。在黑恶势力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由于自身具有较高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作为社会毒瘤的黑恶势力犯罪的有效治理,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不仅必要而且适时。在黑恶势力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由于自身具有较高的组织性,而且往往对某一特定地区形成强力控制,因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安宁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破坏更为严重,需要法律予以更多的关注,做到“打早打小”与“打准打实”相结合、“宽严有据”与“罚当其罪”相结合。从犯罪治理的角度看,作为时刻处在变化状态的社会现象,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四个方面均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需要依托政党、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起对该类犯罪的社会化综合治理体系,以彻底铲除黑社会性质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社会化治理
下载PDF
构建“打黑除恶”主动进攻型机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昌军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根治黑恶势力犯罪 ,及早改变目前打黑工作被动出击的局面 ,公安机关有必要着手进行“打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的规划和建设 ,构建一个针对黑恶势力的主动进攻型机制。
关键词 黑恶势力犯罪 公安机关 中国 长效机制 犯罪控制
下载PDF
网络软暴力入罪的客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秀梅 李采薇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3-52,共10页
网络软暴力是传统软暴力网络异化的产物,可分为“胁迫”与“滋扰”两种表现形式。在个罪罪状中,前者可以被评价为“威胁”“恐吓”“胁迫”,后者对应“辱骂”“起哄闹事”“其他手段”。网络软暴力入罪的关键在于经过规范化判断,确定其... 网络软暴力是传统软暴力网络异化的产物,可分为“胁迫”与“滋扰”两种表现形式。在个罪罪状中,前者可以被评价为“威胁”“恐吓”“胁迫”,后者对应“辱骂”“起哄闹事”“其他手段”。网络软暴力入罪的关键在于经过规范化判断,确定其达到与传统暴力、传统软暴力等值的法益侵害程度,即“足以形成心理强制或造成现实危害”。具备刑事违法性的网络软暴力具有三个不同的刑法评价意义:网络软暴力符合黑恶组织的行为特征,对暴力保障条件的要求因具体行为类型而异;网络软暴力可以作为手段行为或实行行为,构成黑恶组织实施具体犯罪的客观行为要件;网络软暴力可以构成普通案件中具体犯罪的客观行为要件,但入罪门槛要高于黑恶势力犯罪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软暴力 “胁迫” “滋扰” 黑恶犯罪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的特征与分类 被引量:5
16
作者 康树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3-41,共9页
有组织犯罪属于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方式。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结构严密 ,犯罪系统呈开放性 ,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犯罪目标、并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 ,采用暴力、恐怖、贿赂腐蚀基本手段等特征。有组织犯罪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 有组织犯罪属于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方式。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结构严密 ,犯罪系统呈开放性 ,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犯罪目标、并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 ,采用暴力、恐怖、贿赂腐蚀基本手段等特征。有组织犯罪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结伙犯罪、团伙犯罪、犯罪集团、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犯罪等类型。虽然在性质上有区别 ,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应视为都是有组织犯罪的不同发展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特征 分类 打黑除恶
下载PDF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控对策的反思与调整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励 蔡一军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37-41,共5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次全国性的专项斗争,但是一味地强调从重从快惩治黑社会犯罪分子,而没有其他的衔接性预防措施,从长远来看并非治理良策。因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规律,在黑社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开展了三次全国性的专项斗争,但是一味地强调从重从快惩治黑社会犯罪分子,而没有其他的衔接性预防措施,从长远来看并非治理良策。因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规律,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治对策上应坚持"四个结合"的策略,并加强标本对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长效治理
下载PDF
黑恶势力软暴力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爱鹏 《行政与法》 2019年第12期99-106,共8页
黑恶势力软暴力包括侵犯公民各种权利的软暴力,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会秩序的软暴力和其他软暴力。依法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犯罪的经济基础,摧毁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q... 黑恶势力软暴力包括侵犯公民各种权利的软暴力,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会秩序的软暴力和其他软暴力。依法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犯罪的经济基础,摧毁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原则,规制网络暴力,坚持综合治理与建立防控软暴力犯罪的长效机制是惩治黑恶势力软暴力犯罪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恶势力 软暴力犯罪 网络暴力
下载PDF
我国旅游市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研究
19
作者 杜雄柏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0-35,共6页
杀人越货、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色情引诱,敲诈勒索、暴力抗法等由黑恶势力实施的违法犯罪在我国旅游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行为人私欲膨胀、人格扭曲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失职渎职,甚至同流合污。扫除旅... 杀人越货、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色情引诱,敲诈勒索、暴力抗法等由黑恶势力实施的违法犯罪在我国旅游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行为人私欲膨胀、人格扭曲以及相关部门和人员失职渎职,甚至同流合污。扫除旅游市场罪恶势力应当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惩治力度、深挖关系网和保护伞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旅游市场 一案三查
下载PDF
试论恶势力犯罪团伙的特点及其治理对策
20
作者 丁芝华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扫黑除恶是我国当前打击刑事犯罪的重点。但是与黑社会犯罪相比,恶势力犯罪团伙并未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足够重视,对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对后者的准确、有效打击。恶势力犯罪团伙与黑社会具有相似性,但又与黑社... 扫黑除恶是我国当前打击刑事犯罪的重点。但是与黑社会犯罪相比,恶势力犯罪团伙并未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足够重视,对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对后者的准确、有效打击。恶势力犯罪团伙与黑社会具有相似性,但又与黑社会具有很大差别,在形成和组织结构方面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在实施犯罪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活动规律。恶势力犯罪团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基于这些原因,提出了防治恶势力犯罪团伙的具体策略,以实现社会防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犯罪团伙 黑社会 治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