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E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Yong-fei Ma Yong-jiang Liu +5 位作者 AYuPeskov Yan Wang Wei-min Song Yu-jin Zhang Cheng Qian Tong-jun Liu 《China Geology》 CAS 2022年第4期555-578,共24页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in NE China is a key area for investigating continental growth.However,the complexity of its Paleozoic geological history has meant that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is be...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in NE China is a key area for investigating continental growth.However,the complexity of its Paleozoic geological history has meant that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is belt is not fully understood.NE China is composed of the Erguna and Jiamusi blocks in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parts and the Xing’an and Songliao-Xilinhot accretionary terrane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The Erguna and Jiamusi blocks have Precambrian basements with Siberia and Gondwana affinities,respectively.In contrast,the Xing’an and Songliao-Xilinhot accretionary terranes were formed via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processes.These blocks and terranes were separated by the Xinlin-Xiguitu,Heilongjiang,Nenjiang,and Solonker oceans from north to south,and these oceans closed during the Cambrian(ca.500 Ma),Late Silurian(ca.420 Ma),early Late Carboniferous(ca.320 Ma),and Late Permian to Middle Triassic(260-240 Ma),respectively,forming the Xinlin-Xiguitu,Mudanjiang-Yilan,Hegenshan-Heihe,Solonker-Linxi,and Changchun-Yanji suture zones.Two oceanic tectonic cycles took place in the eastern Paleo-Asian Ocean(PAO),namely,the Early Paleozoic cycle involving the Xinlin-Xiguitu and Heilongjiang oceans and the late Paleozoic cycle involving the Nenjiang-Solonker oceans.The Paleozoic tectonic pattern of the eastern CAOB generally shows 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trend east-west.The timing of accretion and collision events of the eastern CAOB during the Paleozoic youngs progressively from north to south.The branch ocean basins of the eastern PAO closed from west to east in a scissor-like manner.A bi-directional subduction regime dominated during the narrowing and closure process of the eastern PAO,which led to“soft collision”of tectonic units on each side,forming huge accretionary orogenic belts in central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Paleo-Asian Ocean Continental growth Soft collision Accretionary orogenic belt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NE China Siberia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43
2
作者 郑来林 金振民 +2 位作者 潘桂棠 耿全如 孙志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4-751,共8页
研究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构造结。本文以区域地质填图成果为基础 ,结合前人资料 ,首先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 ,其次对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 ,最后对构造演化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为 :1南迦巴瓦地区可以划分... 研究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构造结。本文以区域地质填图成果为基础 ,结合前人资料 ,首先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 ,其次对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 ,最后对构造演化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为 :1南迦巴瓦地区可以划分为冈底斯—拉萨陆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印度陆块 3个一级构造单元。以蛇绿混杂岩为代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呈向 NE凸的马蹄状连续分布 ;印度陆块由被称为南迦巴瓦岩群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单独构成 ,南迦巴瓦岩群由以含高压麻粒岩透镜体为标志的直白岩组、派乡岩组和多雄拉混合岩组成。2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间早于 70 Ma;2 3Ma以来主要断层的运动性质以伸展拆离作用为主 ;大约 5 Ma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混合岩化和深熔作用。3地幔上隆是本区快速隆升的关键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 构造演化 喜马拉雅 混合岩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构造单元 区域地质 透镜体 基础 区位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00
3
作者 徐学义 李荣社 +5 位作者 陈隽璐 马中平 李智佩 王洪亮 白建科 唐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1534,共14页
最近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北部古生代存在"三块两带"的构造格局,并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地质、地球物理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南部应存在一个至少发育前震旦系的古老陆块;初步认为东准噶尔北自额... 最近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北部古生代存在"三块两带"的构造格局,并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地质、地球物理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南部应存在一个至少发育前震旦系的古老陆块;初步认为东准噶尔北自额尔齐斯构造带东南的玛依鄂博地区至南部的卡拉麦里构造带南界,整体为一增生杂岩体,西准噶尔自额尔齐斯构造带南缘至谢米斯台南缘亦为一增生杂岩体。提出新疆北部加里东运动表现为准噶尔-吐哈陆块、中天山陆块群、伊犁地块等拼合形成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从新疆北部泥盆系建造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视角,探讨了早古生代形成的哈萨克板块北部洋盆从早泥盆世开始,至晚泥盆世拼合,洋盆经历了逐渐变浅直至消亡的演化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提出南天山为一巨大的增生杂岩体,代表了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最后增生拼合的位置,亦是古亚洲洋在中国境内最后闭合的位置,闭合的时限为早石炭末期。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三块两带"基本框架:即在统一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后,自北而南依次存在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及其间的准噶尔洋盆和南天山洋盆。晚泥盆世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完成增生拼贴;早石炭世末,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联合板块完成增生拼贴,古亚洲洋结束洋陆转换;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新疆北部进入后碰撞伸展至大陆裂谷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构造演化 三块两带构造格局 新疆北部 古亚洲洋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演化特征与砂体结构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许涛 张敏 +2 位作者 张曰静 宋传春 修金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具有代表性的车莫古隆起进行了构造演化期次划分,认为它主要经历了初始发育(J1b-J1s1)、水下隆升(J1s2-J2x)、剥蚀改造(J3)、稳定沉降(K-E)和掀斜改造(N-Q)等5个发育阶段。对侏罗系砂体发育和展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初始发...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具有代表性的车莫古隆起进行了构造演化期次划分,认为它主要经历了初始发育(J1b-J1s1)、水下隆升(J1s2-J2x)、剥蚀改造(J3)、稳定沉降(K-E)和掀斜改造(N-Q)等5个发育阶段。对侏罗系砂体发育和展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初始发育阶段、水下隆升阶段和剥蚀改造阶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古隆起对陆源碎屑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建立研究区正常沉积、超覆和风化改造等3种地质作用所产生的砂体结构地质模型,正确认识该区不同层位的砂体展布形态,从而对寻找有利储集层、有利聚油圈闭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构造演化 砂体结构 地质模型 超覆 削蚀
下载PDF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模型及其地质演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潘国强 赵连泽 夏木林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1期43-50,共8页
在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段可以划分出北淮阳地块、岳西地块、四望地块3个构造单元。岳西地块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普遍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构成一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块的“核”,其上、下盘则是低压变质或未变质地块的“壳”,在空间上呈... 在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段可以划分出北淮阳地块、岳西地块、四望地块3个构造单元。岳西地块中前寒武纪地质体普遍遭受过高压变质作用,构成一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地块的“核”,其上、下盘则是低压变质或未变质地块的“壳”,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夹心饼”式构造格局。高压变质地块上部边界的正断层和下部边界的逆断层是其“挤出”抬升机制的直接标志。大别山造山带“夹心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构造模型 地质演化 大别山 造山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1∶25万区调构造调研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8
6
作者 曹圣华 袁建芽 +2 位作者 唐峰林 谢国刚 邹爱建 《江西地质》 2001年第3期221-224,共4页
文中概述了青藏高原基本构造格局、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然后,结合1∶25万西藏邦多、措麦区幅区调工作中地质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划分,蛇绿混杂岩带野外调查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多岛弧造山模式 特提斯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蛇绿混杂岩 青藏高原 区域地质调查
下载PDF
北秦岭前寒武纪地壳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裴先治 王涛 王洋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4期26-35,共10页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华北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俯冲-碰撞拼合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造山带 前寒武系 构造演化 地壳组成
下载PDF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旺东 高福磊 +6 位作者 王功文 庞振山 沈和明 龚灵明 申红涛 张智强 刘晓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剖面建立了矿体、地层与构造要素的三维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表达矿床的精细地质结构以及解释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矿区早期的南北向主应力使河口群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大型向斜,晚期的东西向主应力在改造早期褶皱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在其之上的轴向北北东向的复向斜。经过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现在北北东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相叠加的格架。本项研究为拉拉地区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对该地区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泥坡铜矿床 三维地质模型 构造演化 构造格架 矿产勘查
下载PDF
桑植—石门复向斜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亮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9-288,共20页
桑植-石门构造带是湘鄂西构造带最东边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紧密接壤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北西侧,属于二者之间的盆地过渡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的复合沉积区。该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受板块构造运动和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 桑植-石门构造带是湘鄂西构造带最东边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紧密接壤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北西侧,属于二者之间的盆地过渡带,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的复合沉积区。该地区自前寒武纪以来长期受板块构造运动和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构造轴迹由NNE-SSW向逐渐过渡到近E-W向,构造变形极其复杂。对该构造带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有助于揭示雪峰山和川东-湘鄂西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关系以及探究中上扬子陆内构造的变形机制,对复杂地形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之前,受限于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数量,前人对湘鄂西-雪峰山之间过渡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认识还不完善,尚需进一步深化。本文以最新的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浅表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原理,精细刻画了桑植-石门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建立了构造带内南、北段相应的地质结构演化模型:桑植-石门构造带南、北段的变形过程大体相似,都是在反冲断层与低角度逆冲推覆断层共同作用下构成了原地埋藏体,之后受燕山期以来的多幕构造运动影响,逐步形成现今的褶皱形态。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其差异的主控因素:1)“钉线”与变形带之间的距离;2)后缘的雪峰推覆体的差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植—石门构造带 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地质结构演化模型 变形因素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铜皮坞矿区饰面花岗岩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才伟 吕锋明 +2 位作者 杨相 程凌云 邢新龙 《四川有色金属》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江西德兴铜皮坞矿区饰面花岗岩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江南古岛弧南缘,九岭地体与怀玉地体拼接带(赣东北深大断裂[1])东侧,怀玉地体的西边。区域上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 江西德兴铜皮坞矿区饰面花岗岩矿床位于扬子板块江南古岛弧南缘,九岭地体与怀玉地体拼接带(赣东北深大断裂[1])东侧,怀玉地体的西边。区域上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区域构造以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由于经历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发育多期区域性构造事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区域构造格局[2]。综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时代,初步分析了铜皮坞矿区饰面花岗岩矿床的类型和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矿床 地质特征 构造演化历史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友谊峰一带喀纳斯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星 蔺新望 +4 位作者 张亚峰 赵端昌 赵江林 仵桐 刘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4-1588,共15页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段友谊峰一带发育的喀纳斯群碎屑沉积岩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陆缘演化及沉积、变质等地质信息。采集了2个层位的碎屑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显示:2套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相近,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54...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段友谊峰一带发育的喀纳斯群碎屑沉积岩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陆缘演化及沉积、变质等地质信息。采集了2个层位的碎屑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显示:2套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相近,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546±4 Ma和545±4 Ma,代表了沉积时代的下限;较老的锆石年龄可分为太古宙的3063±16 Ma、2548±18 Ma和2541±18 Ma,古—中元古代的2223~1463 Ma,新元古代的985~781 Ma,据此推断,沉积物源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较新的锆石变质年龄为421~429 Ma,与阿尔泰地区强烈的岩浆活动时间相近,可能与地层遭受后期的热液变质事件有关。结合地质构造演化,表明新疆北部地区大致经历了太古宙陆核形成阶段、Columbia超大陆形成和演化阶段、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阶段、震旦纪—寒武纪复理石沉积阶段,以及加里东期剧烈岩浆活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龄 喀纳斯群 构造演化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北部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西天山构造演化与优势矿产成矿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连昌 冯京 +7 位作者 李平 朱明田 董志国 高炳宇 张新 王长乐 陈博 计文化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27-3146,共20页
西天山位于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西南缘,夹于准噶尔地块和塔里木克拉通之间.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与天山洋的俯冲‒关闭过程密切相关.西天山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作用独特,既可形成与活动陆缘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和火山‒沉积岩型铁锰矿,也可发... 西天山位于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西南缘,夹于准噶尔地块和塔里木克拉通之间.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与天山洋的俯冲‒关闭过程密切相关.西天山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作用独特,既可形成与活动陆缘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和火山‒沉积岩型铁锰矿,也可发育与伸展构造有关的海底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等多个集中区.西天山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地质找矿和基础研究工作也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沉积建造、岩浆演化、成矿地质特征与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等方面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西天山造山带从前寒武纪到晚古生代经历了古陆边缘裂解、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及后造山伸展等地质过程;与此相应形成了多个成矿区带,主要包括:(1)哈尔达坂前寒武纪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的铅锌成矿带,(2)与博罗科努古生代洋‒陆俯冲、碰撞‒碰撞后伸展环境有关的金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3)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岛弧‒弧后盆地有关的铁多金属成矿带,(4)那拉提古生代岛弧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西天山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模式,厘定了与西天山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序列,总结了西天山铁铜铅锌金等优势矿产时空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优势矿产 成矿模式 成矿规律 西天山 中亚造山带 矿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