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腭侧边缘不同延伸长度在拔牙病例中力学特点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王江婷 陈梅 +3 位作者 张瑞晶 刘林毅 佘芮 温秀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0-966,共7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同腭侧边缘延伸长度在拔牙病例中内收前牙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依据不同第二前磨牙区腭侧边缘延伸长度分为4组工况:龈上1 mm、齐龈、延长1 mm及延...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同腭侧边缘延伸长度在拔牙病例中内收前牙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依据不同第二前磨牙区腭侧边缘延伸长度分为4组工况:龈上1 mm、齐龈、延长1 mm及延长2 mm,分析4组工况下牙齿移动特点及牙周膜应力。结果:所有工况中,均表现为切牙舌倾伸长、尖牙远中倾斜及后牙近中倾斜。随腭侧边缘长度的增加,中切牙矢状向倾斜程度在工况4时最小,侧切牙在工况2时最小;尖牙远中位移量依次增加,舌倾位移量依次减小,伸长位移量在工况1~3时增加,工况4时减小;第二前磨牙近中及压低位移量在工况1~3时少量增加,工况4时减小;第一磨牙近中压低位移量依次增加。牙周膜等效应力表现为尖牙根尖区应力峰值最大。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内收上前牙时会出现过山车现象,边缘长度增加有利于切牙整体移动,但尖牙远中倾斜趋势增加,当膜片延长超过1 mm时可防止尖牙舌倾伸长及第二前磨牙近中倾斜,同时对第一磨牙支抗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拔牙矫治 正畸间隙闭合
下载PDF
磨牙后间隙的生长、塑建与保持
2
作者 胡笳 贾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7-771,共5页
磨牙后间隙是实现正畸磨牙远移的生物学基础和空间基础,作为正畸常用且重要的矫治方法之一,磨牙远移的实现效果常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研究多针对如何提高磨牙远移效率及优化磨牙后间隙的静态测算方法,但关于磨牙后间隙的动态塑建机制... 磨牙后间隙是实现正畸磨牙远移的生物学基础和空间基础,作为正畸常用且重要的矫治方法之一,磨牙远移的实现效果常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研究多针对如何提高磨牙远移效率及优化磨牙后间隙的静态测算方法,但关于磨牙后间隙的动态塑建机制与正畸对其塑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就磨牙后间隙的生长、塑建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评估和利用磨牙后间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后间隙 生长 塑建 稳定 正畸
下载PDF
自体牙移植在辅助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3
作者 韩岳(综述) 钟皓研 华先明(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77-181,共5页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缺失牙的可行手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自体牙移植逐渐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高效解决正畸治疗牙齿缺失的间隙问题,尤其适用于牙颌系统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同时牙移植前的正畸治疗提高了...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缺失牙的可行手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自体牙移植逐渐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高效解决正畸治疗牙齿缺失的间隙问题,尤其适用于牙颌系统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同时牙移植前的正畸治疗提高了自体移植牙的预后疗效。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正畸治疗中缺牙间隙的管理与自体牙移植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优势、临床适应证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 正畸治疗 牙列缺损 缺牙间隙管理 多学科联合
下载PDF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杜芹 杨一凡 +1 位作者 贾淑娴 李小兵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乳磨牙早失、牙弓发育不足与后牙段牙列严重拥挤等问题,预防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与牙、牙槽骨及颌骨之间差异性生长发育平衡破坏有关,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采用分牙法、第二乳磨牙远中片切及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常用治疗方案进行述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第一恒磨牙 异位萌出 牙根吸收 乳牙早失 间隙维持 早期矫治 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
下载PDF
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祁小菊 吴文晓 沈永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成中性或趋于中性的正畸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接诊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齐牙列、颌间牵引、橡皮链牵拉关闭间隙的过程中,上颌15、16...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成中性或趋于中性的正畸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接诊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齐牙列、颌间牵引、橡皮链牵拉关闭间隙的过程中,上颌15、16、25、26人为地增加抵御前移的支抗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正畸效果和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对其矫正前和矫正后6个月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观察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PAR值(中线、牙齿排列、颊侧区咬合)、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U1-FH角、ULP值较治疗前变小(P<0.05);SNB角、OP-FH角、U1-L1角、SnLs-SiLi角、Cm-Sn-Ls角、TIMP-2、MMP-2值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颌间牵引,橡皮链关闭间隙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面型,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正畸 颌间牵引 关闭间隙 软硬组织变化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同步分别内收前牙加速拔牙间隙关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嫣 方志欣 +2 位作者 黄敏方 陈世稳 欧晓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索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同步分别内收前牙加速拔牙间隙关闭的效果与机制。方法:23例需强支抗的拔牙病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自身随机对照设计,实验侧采用尖牙与切牙同步分别内收关闭拔牙间隙法(即除在后牙... 目的:探索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同步分别内收前牙加速拔牙间隙关闭的效果与机制。方法:23例需强支抗的拔牙病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自身随机对照设计,实验侧采用尖牙与切牙同步分别内收关闭拔牙间隙法(即除在后牙区的微螺钉种植体与前牙区的方丝牵引钩间用镍钛拉簧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外,还在微螺钉与尖牙间用橡皮链单独行尖牙远中移动);对照侧则只通过常规后牙区微螺钉种植体与前牙区的方丝牵引钩间用镍钛拉簧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分别记录两侧拔牙间隙关闭所需的时间并观察前牙移动的位置和方式,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侧与对照侧拔牙间隙关闭所需的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侧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平均(6.69±1.07)个月;对照侧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平均(9.56±1.19)个月;实验侧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尖牙移动到位后具有更好的生理位置,而对照侧尖牙移动到位后较多发生牙冠远中舌向扭转。结论:微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同步分别关闭拔牙间隙,在缩短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的同时,使尖牙能始终在松质骨中移动,因而前牙内收快,矫治效果相对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正畸支抗 关闭拔牙间隙
下载PDF
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庚池 张晓波 +2 位作者 牟兰 韩耀辉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矫治病例出现牙龈折痕原因,为临床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拔除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筛查出发生的牙龈折痕病例87例,选择其中一侧出现牙龈折痕,另一侧未出现的病例65例,将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实验侧,未出现牙龈折痕的一侧作为对照侧,通过CBCT测量分析,比较两侧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与出现牙龈折痕的相关性。结果:牙龈折痕多发生在下颌,牙周探针牙龈折痕深度下颌均大于上颌。牙龈折痕侧牙槽骨宽度减小、高度降低以及密度减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正畸拔牙矫治病例中牙龈折痕的出现与牙槽骨宽度、高度及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对软组织支持的丧失,可能是出现牙龈折痕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折痕 正畸 拔牙矫治 间隙关闭 牙槽骨
下载PDF
滑动法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5
8
作者 左凯 柯杰 +4 位作者 赵桂芝 武倩倩 许诺 贾成亮 范星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9-322,348,共5页
目的:建立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牙列-牙周膜-下颌骨-固定矫治器-牙列整体连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期研究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提供条件。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 10.01图像处理软件、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Ansys Workbench ... 目的:建立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牙列-牙周膜-下颌骨-固定矫治器-牙列整体连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期研究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提供条件。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 10.01图像处理软件、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Ansys Workbench 14.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牙列-牙周膜-下颌骨-固定矫治器-牙列整体连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建立了一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牙列-牙周膜-下颌骨-固定矫治器-牙列整体连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三维实体59个,其中牙、牙周膜、托槽各13个,下颌骨1个,弓丝1个,弹簧单元18个。网格划分后,整个模型包含节点249 358,单元127 158个。计算机模拟状态下牙齿的位移情况与临床基本相符,且模型的精确性也得到了有效验证。结论:利用CT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有限元方法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性较好,方法便捷有效,为研究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分析 关闭间隙
下载PDF
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对咬合功能及牙龈乳头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筠 王秋洁 +2 位作者 吉燕 肖雅月 徐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对牙列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牙龈乳头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牙列散在间隙患者,应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间隙,评价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龈乳头美学...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对牙列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牙龈乳头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牙列散在间隙患者,应用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间隙,评价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龈乳头美学变化。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关闭牙列间隙,临床有效率为92.9%,患者治疗后颌力总值升高(P<0.05)、颌力不对称指数下降(P<0.05)、颌力中心点最大位移减少(P<0.05),治疗后吞咽阈值咀嚼时间、吞咽阈值咀嚼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咀嚼硬性食物及咀嚼软性食物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指数及牙龈指数较前降低(P<0.05),齿龈乳头指数较前增高(P<0.05)。治疗后牙龈美学满意度评分较前提高(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体修复关闭牙列散在间隙能够改善牙列外观及咬合功能,提高牙周软组织情况,改善牙龈乳头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散在间隙 正畸 个体化 修复体 咬合功能 牙龈乳头
下载PDF
位点保存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预防牙龈折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庚池 韩耀辉 +1 位作者 牟兰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作为对照,术后6周开始正畸治疗。选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上颌1例患者,下颌所有患者中均出现牙龈折痕,实验组观察到牙龈折痕的出现。结论:位点保存术能够对抗拔牙窝的萎缩,有效的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折痕 位点保存术 拔牙窝 牙槽骨 间隙关闭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含氟纳米树脂关闭正畸治疗后前牙区黑三角间隙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一妹 李京荣 张静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含氟纳米树脂用于关闭正畸治疗结束后前牙区出现的黑三角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共102颗牙)正畸治疗后出现的前牙黑三角间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Beautifil II光固化氟释放纳米树脂充填关闭间隙,对照组用3M Z35... 目的探讨含氟纳米树脂用于关闭正畸治疗结束后前牙区出现的黑三角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共102颗牙)正畸治疗后出现的前牙黑三角间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用Beautifil II光固化氟释放纳米树脂充填关闭间隙,对照组用3M Z350XT纳米美学修复树脂充填关闭间隙,均采用硅橡胶导板法及斜形堆塑法,术后跟踪和随访6个月和1年,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组病例6个月后复诊,全部病例都得以回访,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复诊,治疗组随访23例,失访2例,对照组随访24例,失访2例。治疗组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龋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使用光固化氟释放纳米树脂和无氟释放纳米树脂修复正畸治疗后出现的黑三角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均是一种创伤小、经济的修复方法。氟释放纳米树脂可以有效的防止继发龋的发生,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纳米树脂 前牙区 黑三角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玉宏 席兰兰 +2 位作者 毕迎春 潘继军 赵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35,共3页
13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双颌前突的病例,治疗中拔除1~4个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根据患者侧貌及拔牙状况设计不同的支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13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咬合关系良好,软组织侧貌形态良好。对于双颌前突患者,可通过... 13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双颌前突的病例,治疗中拔除1~4个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根据患者侧貌及拔牙状况设计不同的支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13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咬合关系良好,软组织侧貌形态良好。对于双颌前突患者,可通过拔除龋损第一磨牙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拔除第一磨牙 正畸 关闭间隙
下载PDF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的微笑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杰睿 米丛波 张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初步对中国汉族美貌女性微笑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为正畸、正颌外科临床微笑美学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 ~ 2013年中国电影、电视剧及时尚期刊杂志中面型协调美观的中国美貌汉族女性65例,年龄18 ~ 30岁,对所有... 目的:初步对中国汉族美貌女性微笑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为正畸、正颌外科临床微笑美学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 ~ 2013年中国电影、电视剧及时尚期刊杂志中面型协调美观的中国美貌汉族女性65例,年龄18 ~ 30岁,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定点测量,并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中国关貌汉族女性微笑的相关数据,单侧颊旁间隙宽度与微笑宽度的比值为8.95%±1.24%;单侧颊旁间隙与微笑间隙的面积之比为4.00%±1.12%;高位、中位、低位微笑分别为6.1%、73.9%、20.0%;笑容指数与牙龈暴露指数分别为7.21±1.8和0.11-±0.04.结论: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微笑的相关指标测量分析结果可为正畸、正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提供美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旁间隙 微笑间隙 美学 口腔正畸 测量研究
下载PDF
第一前磨牙减数治疗对第三磨牙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静忠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拔除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对第三磨牙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方法:120例安氏I类错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2组,分别给予拔牙和非拔牙治疗。测量治疗前后的第二、第三磨牙牙尖连线角度(α角)、阻生状态和深度,Rickett’sXi点到下... 目的:探讨拔除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对第三磨牙角度和萌出间隙的影响。方法:120例安氏I类错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2组,分别给予拔牙和非拔牙治疗。测量治疗前后的第二、第三磨牙牙尖连线角度(α角)、阻生状态和深度,Rickett’sXi点到下颌第三磨牙远中尖距离(Xi-LTM)、下颌支前缘到第三磨牙远中尖距离(R-LTM)、翼上颌裂切线到上颌第三磨牙后缘的距离(R-LTM)及上、下磨牙的前移量,计算治疗前后各变量的差值,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α角、Xi-LTM、R-LTM、R-LTM用t检验,阻生状态和深度用χ2检验,比较年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拔牙组中,小年龄组的下颌α角和Xi-LTM改变值分别为7.16°和3.22mm,大年龄组分别为2.42°和2.10mm,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上颌无显著性差异,拔牙组中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状态明显好转。结论:拔除前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前移、竖直,有助于减轻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可能性,但对上颌无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角度 萌出间隙 减数 正畸 年龄
下载PDF
减数拔牙对正畸治疗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和萌出间隙及下颌前部拥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维龙 吴晓沛 +1 位作者 王晓明 何薇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减数拔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M3-⊥FH)、萌出间隙(ES)及下颌前部拥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106例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治疗,其... 目的:研究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减数拔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倾斜角度(M3-⊥FH)、萌出间隙(ES)及下颌前部拥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106例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治疗,其中53例实施拔除矫治术(A组,减数第一前磨牙),53例未进行拔牙矫治(B组)。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CBCT图,并测量M3-⊥FH、ES值及下颌平面角(MP-SN)、ANB角的变化情况及前牙拥挤度。随访3年,比较两组下颌前部拥挤复发率,并Logistic回归分析下颌第三磨牙对M3-⊥FH、ES及下颌前部拥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正畸治疗后,两组M3-⊥FH值较正畸治疗前显著下降,ES值较正畸治疗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3-⊥FH、ES值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前牙拥挤度及下颌前部拥挤复发率(71.70%vs 79.2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MP-SN、ANB角明显小于对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P-SN、ANB、M3-⊥FH、ES及是否拔牙与正畸治疗后M3-⊥FH呈负相关(P<0.05),ANB和是否拔牙与正畸治疗后ES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三磨牙对M3-⊥FH、ES有一定影响,拔牙会减小矫治后对M3-⊥FH、ES的影响程度,但与下颌前部拥挤复发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下颌第三磨牙 近中倾斜角度 萌出间隙 下颌前部拥挤复发
下载PDF
正畸矫治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继成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大面积龋坏致牙冠严重缺损 ,或因明显根尖病变而拔除后 ,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方法及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 :对 12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总结。结果 :拔牙间隙完全关闭 ,达到完全远中关系 ,获得理想的...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大面积龋坏致牙冠严重缺损 ,或因明显根尖病变而拔除后 ,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方法及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 :对 12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总结。结果 :拔牙间隙完全关闭 ,达到完全远中关系 ,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 :矫治设计过程中 ,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位 ,维持口腔的功能 ,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 下颌第一恒磨牙 关闭间隙 拔牙 口腔正畸
下载PDF
拔除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林华 黎秀萍 +2 位作者 黄纯 林晓瑜 邱翠旋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42例拔除第一恒磨牙(含既拔除磨牙,也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42例常规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比较2组的疗程和疗效。结果试验组平均...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磨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42例拔除第一恒磨牙(含既拔除磨牙,也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42例常规拔除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比较2组的疗程和疗效。结果试验组平均疗程为(22±5.6)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为(20±8.9)个月,2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2,P>0.05)。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牙根平行,磨牙达尖窝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形态良好。结论拔除第一磨牙进行矫治,在精心设计、合理应用支抗的情况下,可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除磨牙 正畸 关闭间隙
下载PDF
正畸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菲菲 梁芮 江双凤 《广东牙病防治》 2013年第9期483-488,共6页
目的研究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早失或者拔除间隙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人正畸患者19例,第一恒磨牙早失11颗(磨牙早失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第一恒磨牙严重龋齿被拔除16颗(磨牙拔除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 目的研究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早失或者拔除间隙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人正畸患者19例,第一恒磨牙早失11颗(磨牙早失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第一恒磨牙严重龋齿被拔除16颗(磨牙拔除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两组均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前后拍摄全景片,治疗前后和关闭间隙前后检查第二恒磨牙牙龈指数和附着丧失,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因素1为治疗前第二恒磨牙有无附着丧失(有为牙周炎组,无为牙周健康组),因素2为第一恒磨牙缺失是由于拔除或早失。结果磨牙间隙完全关闭,牙龈指数较治疗前改善。磨牙早失组较磨牙拔除组的间隙关闭疗程长,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较多;牙周炎组较健康牙周组疗程短(P<0.05),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更多。各因素对间隙关闭速度和治疗后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的影响贡献从大到小为:治疗前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与否、磨牙早失或拔除、两者交互效应。结论通过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甚至骨缺损间隙是可行的。治疗前附着丧失的程度和牙周炎的易感程度是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附着丧失 拔牙间隙 磨牙缺失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蒙宇 谭汉提 +1 位作者 邓文正 邱伟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关闭拔牙间隙的速度: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和颊侧镍钛丝拉簧。方法选取40例进行拔牙正畸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组为实验组共20例80个区,颊侧镍钛丝拉簧组为对照组共20例80个区...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关闭拔牙间隙的速度: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和颊侧镍钛丝拉簧。方法选取40例进行拔牙正畸治疗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组为实验组共20例80个区,颊侧镍钛丝拉簧组为对照组共20例80个区。结果经过4个月的治疗,最后纳入统计的实验组有68个区,对照组有64个区;实验组每月关闭量为(0.99±0.03)mm,对照组每月关闭量为(0.80±0.02)mm,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更能有效地关闭拔牙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正畸牵引 直丝弓一步滑动法 镍钛丝拉簧 舌侧牵引 正畸缺隙闭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