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mplectite of Pyrite and Magnetite in the Massive Sulphide Ore of the Mashan Mine,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4
1
作者 顾连兴 张文兰 +1 位作者 尹琳 周兵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7年第4期359-362,共4页
A symplectite of pyrite and magnetite in the massive sulphide ore of the Mashan mine, Anhui Provlnce, ls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formed by their replacing earlier pyrrhotite.The compositions of Pyrrhotite, pyrite and... A symplectite of pyrite and magnetite in the massive sulphide ore of the Mashan mine, Anhui Provlnce, ls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formed by their replacing earlier pyrrhotite.The compositions of Pyrrhotite, pyrite and magnetite related to this texture are given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Such a texture is likely to be formed when the ore-forming system reaches the three-phase point of pyrrhotite, pyrite and magnetite from the pyrrhotite stability field. The very small probability for the system to reach this Point could be llsed to account for the rare occurrence of such symplectite in natural 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磁铁矿 磁黄铁矿 硫化物 安徽
下载PDF
古铜钙长无球粒陨石NWA 14701后成合晶富硫化物结构的成因研究
2
作者 黄丽霖 温日强 +2 位作者 陈国柱 罗金连 李春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57-2573,共17页
后成合晶在HED族陨石中较为罕见,对其中次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母体岩浆期后矿物的变质作用,甚至可以揭示与含挥发分流体有关的交代作用过程。本次工作在Howardite NWA 14701的三相后成合晶中发现存在“富钙普通辉石-陨硫铁-SiO_(2)... 后成合晶在HED族陨石中较为罕见,对其中次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母体岩浆期后矿物的变质作用,甚至可以揭示与含挥发分流体有关的交代作用过程。本次工作在Howardite NWA 14701的三相后成合晶中发现存在“富钙普通辉石-陨硫铁-SiO_(2)相(SRT-Ⅰ)”和“紫苏辉石-陨硫铁-少量SiO_(2)相(SRT-Ⅱ)”两种富硫化物结构,而在一些后成合晶相邻的鳞石英中还出现富硫化物交代结构(SRT-Ⅲ)。通过详细分析后成合晶岩屑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特征,认为NWA 14701后成合晶中SRT-Ⅰ和SRT-Ⅱ两种富硫化物结构分别为原亚稳态富铁辉石和后成合晶中的富铁橄榄石与富S蒸汽发生硫化作用的产物。此外,富S蒸汽亦交代了后成合晶相邻的鳞石英颗粒形成第三种富硫化物结构(SRT-Ⅲ)。本次工作在HED族陨石后成合晶岩屑中发现存在三种矿物硫化作用的痕迹。硫化作用可发生在HED族陨石母体演化过程的不同时间段,其中富铁辉石的硫化作用应是相对早期的过程,而富铁橄榄石的硫化作用则是一个相对晚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铜钙长无球粒陨石 后成合晶 富硫化物结构 岩石矿物学 硫化作用
下载PDF
南极月球陨石MIL05035矿物学、岩石学及演化历史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宏毅 缪秉魁 +1 位作者 谢兰芳 夏志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1182,共12页
月球陨石MIL05035岩石类型上属于普通辉石低钛玄武岩,粗粒辉长结构,无角砾化。主要矿物为辉石(60.2%)、斜长石(27.3%)和橄榄石(6.05%),次要矿物为石英(4.36%)、钛铁矿(1.25%)和陨硫铁(0.84%),含极少量富Ti、Fe尖晶石和磷灰... 月球陨石MIL05035岩石类型上属于普通辉石低钛玄武岩,粗粒辉长结构,无角砾化。主要矿物为辉石(60.2%)、斜长石(27.3%)和橄榄石(6.05%),次要矿物为石英(4.36%)、钛铁矿(1.25%)和陨硫铁(0.84%),含极少量富Ti、Fe尖晶石和磷灰石,广泛发育由钙铁辉石+铁橄榄石+石英组成的后成合晶三相集合体。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和出溶片晶,核部相对贫铁钙富镁(Fs30.2-60.8Wo14.2-35.0),边部富铁钙贫镁(Fs47.5-64.9Wo22.8-44.3)。熔长石化斜长石具有微弱的成分环带,边部相对富碱金属元素(Ab9.3-12.3,Or0.31-1.03),核部则相反(Ab7.6-10.6,Or0.12-0.36),含有未熔长石化的残留斜长石。橄榄石具有粗晶橄榄石(Fa95.5-96.6)和后成合晶中细粒橄榄石(Fa88.9-93.5)两种产状。石英具有脉状、团块状和蠕虫状等产状:脉状石英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硅玻璃,核部石英具有较宽的拉曼谱特征峰(448-502cm^-1),证明其经历了冲击变质与退变质作用;团块状石英分布于粗粒橄榄石颗粒间或橄榄石与斜长石和辉石接触边界上,与斜长石构成充填结构;蠕虫状石英分布于细粒后成合晶中。粗粒辉石边部铁辉石和后成合晶中辉石成分的继承性、结构上的延续性、光学特征上的冲击暗化现象、与冲击熔脉结构上的相关性和后成合晶中发育与粗粒辉石方向几乎一致的解理等方面的证据,认为后成合晶可能由于铁辉石在冲击压力释放与温度降低后的退变质作用下分解形成。根据岩石矿物结构观察、成分分析和MELTS模拟表明该陨石母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可能为:母岩浆在温度降低后首先产生极少量钛铁尖晶石、其次是普通辉石和钙长石先后结晶;随着温度下降,贫钙铁普通辉石、铁钙铁辉石和铁普通辉石等在普通辉石边部大量结晶,钙长石边部分异结晶少量培长石或拉长石;随着温度继续下降,早期结晶的普通辉石析出易变辉石等出溶片晶,橄榄石在辉石和斜长石边部结晶;其后,钛铁矿和陨硫铁析出,石英沿橄榄石和钙长石等先结晶矿物裂隙充填。出露月表后强烈的冲击变质作用使斜长石几乎全部转变为熔长石、石英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硅玻璃,并具有一系列面状变形,冲击熔脉发育,冲击变质程度至少为S5。本研究为月球的岩浆演化和冲击变质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陨石 MIL05035 后成合晶 岩浆演化 冲击变质
下载PDF
江苏东海榴辉岩向斜长角闪岩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天南 许志琴 陈方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东海榴辉岩曾被俯冲到上地幔,而后又折返回地表,经历了宽广的温度、压力、应力、流体条件等变化范围,形成了大量矿物反应结构,为研究岩石矿物反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选取东海地区一个保留从初始榴辉岩到斜长角闪岩完整退变质序列的... 东海榴辉岩曾被俯冲到上地幔,而后又折返回地表,经历了宽广的温度、压力、应力、流体条件等变化范围,形成了大量矿物反应结构,为研究岩石矿物反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选取东海地区一个保留从初始榴辉岩到斜长角闪岩完整退变质序列的榴辉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矿物成分分析、成分空间分析、成分迁移估算,揭示了东海榴辉岩向斜长角闪岩的转化过程。该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替代绿辉石的后成合晶形成阶段,通过绿辉石内部端元组分间的反应实现,反应产物之一的Fe^(2+)与金红石结合形成钛铁矿,Ca、Mg被排出到绿辉石体系之外。晚期退变为流体的渗滤交代作用,表现为石榴子石被角闪石部分取代、后成合晶的角闪石化,以及黝帘石、白云母的形成。退变质的最后阶段为石榴子石被绿帘石+角闪石+赤铁矿完全替代。榴辉岩转化成含帘石的斜长角闪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榴辉岩 渗滤交代 显微结构 成分迁移估算 后成合晶
下载PDF
有效全岩成分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变质相平衡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田作林 张泽明 董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16-2630,共15页
变质相平衡模拟是变质岩领域近几十年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已经成为确定变质作用P-T-t轨迹和探索变质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变质岩的矿物组合不但与其形成的温度(T)和压力(P)条件有关,而且受控于岩石的全岩成分(X)。但是变质岩通常是不均... 变质相平衡模拟是变质岩领域近几十年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已经成为确定变质作用P-T-t轨迹和探索变质演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变质岩的矿物组合不但与其形成的温度(T)和压力(P)条件有关,而且受控于岩石的全岩成分(X)。但是变质岩通常是不均匀的并且往往保留两期以上的矿物组合,因此计算不同成分域或不同变质演化期次的有效全岩成分是模拟P-T视剖面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中-低温变质岩中,石榴石变斑晶的生长会不断地将其核部成分"冻结"而不参与后续变质反应,这导致根据实测全岩成分计算的P-T视剖面图无法有效地模拟石榴石幔部或边部生长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瑞利分馏法"和"球体积法"利用电子探针实测的石榴石成分环带可以模拟计算石榴石各个生长阶段所对应的有效全岩成分,本文推荐使用这两个方法来处理石榴石变斑晶的分馏效应问题。相比较而言,石榴石在高温变质岩中通常无法保留生长阶段的成分环带特征,这是因为石榴石成分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扩散再平衡,并同时与多数基质矿物达到热力学平衡,这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石榴石的分馏效应。但是高温变质岩通常会发生部分熔融并伴随熔体的迁移,进而改变岩石的有效全岩成分。因此,通过P-T视剖面图模拟熔体迁移前后的变质演化过程需要使用"相平衡法"计算迁移的熔体成分以及熔体迁移前后岩石的有效全岩成分。此外,后成合晶与反应边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退变质反应结构,但是后成合晶或反应边中的矿物之间并未达到热力学平衡。这种情况需要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矿物成分,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后成合晶或反应边中发生的平衡反应方程式,进而获取变质反应发生时的有效全岩成分并通过计算P-T视剖面图来估算退变质的温压条件。除此之外,岩石体系中三价铁(Fe2O3)和H2O含量的估算一直以来都是相平衡模拟研究中的难点,本文推荐使用P/T-X(Fe3+/Fetot,MH2O)视剖面图来确定这两个组分的含量,这是因为P/T-X图可以估算各个变质演化阶段或特定矿物组合的Fe2O3或H2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全岩成分 分馏效应 熔体迁移 后成合晶 相平衡模拟
下载PDF
翡翠中钠铬辉石后成合晶与成分变异环带机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亓利剑 郑曙 裴景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3-17,共5页
翡翠中钠铬辉石是在变质作用高峰期与硬玉同时形成的变晶矿物,还是钠长石交代铬铁矿所形成的产物?就此争议问题,主要采用岩相学和EPMA分析测试技术,重点对矿物做相、显微组构及微区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钠铬辉石主要是... 翡翠中钠铬辉石是在变质作用高峰期与硬玉同时形成的变晶矿物,还是钠长石交代铬铁矿所形成的产物?就此争议问题,主要采用岩相学和EPMA分析测试技术,重点对矿物做相、显微组构及微区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钠铬辉石主要是后成合晶形式取代或包绕翡翠中原生矿物铬铁矿,部分与硬玉相邻的铬铁矿经交代分解而形成销铬辉石+钙质钠铬辉石+钙铬榴石三层同心环状后成合晶域,并发育化学成分变异环带。由此显示了不平衡交代变质及应的多阶级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认为,变质作用高峰期后,铬铁矿与硬玉矿物粒间或晶内离子的扩散双交代与流体诊游交代的耦合作用,由剪切应力作用所致的晶粒破碎与晶内边缘份错密度的增大,是导致钠铬辉石等后成合晶及成分变异环带形成的主要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铬辉石 后成合晶 成分环带 交代变质反应
下载PDF
安徽省马山矿区硫化物矿石中黄铁矿与磁铁矿的后成合晶 被引量:1
7
作者 顾连兴 张文兰 +1 位作者 尹琳 周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在安徽省马山矿区的硫化物矿石中,黄铁矿与磁铁矿呈后成合晶交代磁黄铁矿的结构,是成矿系统物理化学条件向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三相点演化的产物。系统经过三相点的几率甚小,因而这种结构在矿石中十分少见。
关键词 后成合晶 黄铁矿 磁铁矿 矿石结构 硫化物矿石
下载PDF
东海榴辉岩的早期退变质——后成合晶的形成、特点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天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苏北东海地区出露一种由富石榴子石基质与绿辉石脉组成的榴辉岩。这种榴辉岩有些经历过很强的后榴辉岩阶段变形作用,有些则没有。不论变形与否,其早期退变质均表现为绿辉石脉中沿绿辉石边界发育的细脉状透辉石+钠长石后成合晶。后成... 在苏北东海地区出露一种由富石榴子石基质与绿辉石脉组成的榴辉岩。这种榴辉岩有些经历过很强的后榴辉岩阶段变形作用,有些则没有。不论变形与否,其早期退变质均表现为绿辉石脉中沿绿辉石边界发育的细脉状透辉石+钠长石后成合晶。后成合晶的形态及矿物成分变化特点显示:弱变形榴辉岩的退变质作用是在榴辉岩折返到一定深度后,绿辉石颗粒间产生微裂隙,富SiO_2流体进入并与绿辉石反应,形成后成合晶;而在强变形榴辉岩中,伸展性构造变形使绿辉石颗粒间形成微裂隙,富SiO_2流体沿此进入,与绿辉石反应形成后成合晶。不同原因引起的变形为流体进入榴辉岩内部提供通道。榴辉岩的早期退变质发生在绿辉石脆-塑性变形发生转换的温压条件下,反映了榴辉岩折返过程中榴辉岩体与花岗质围岩间的物质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后成合晶 微裂隙 变形作用 退变质作用
下载PDF
辽西建平变质杂岩区蠕虫状后成合晶的成因与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季建清 陈曼云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4-529,共16页
建平变质杂岩中发育蠕虫结构的后成合晶,它受与石榴石共生的矿物组合、变质流体中水活度和变质岩原岩的制约。这种后成合晶可出现四种矿物组合:(1)Opx+Pl+少量Cpx,(2)Opx+Mt+Pl+Q+少量Cpx,(3)H... 建平变质杂岩中发育蠕虫结构的后成合晶,它受与石榴石共生的矿物组合、变质流体中水活度和变质岩原岩的制约。这种后成合晶可出现四种矿物组合:(1)Opx+Pl+少量Cpx,(2)Opx+Mt+Pl+Q+少量Cpx,(3)Hb+Pl,(4)Cord+Opx±Pl。它们是在建平变质杂岩受中元古代三座庙序列侵入岩侵位作用影响发生的相当于辉石角岩相接触热变质作用中形成的,温压条件为720℃~780℃,0.64~0.70GPa。这些后成合晶的结构特征、矿物学特征、变质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岩体热传导模型的时间域的半定量估算等都表明它们是在压力降低,热扰动历史较为短暂(介于2.85Ma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蠕虫结构 后成合晶 变质杂岩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后成合晶矿物中微细流体包裹体的透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大维 吴秀玲 +3 位作者 樊孝玉 黄利武 孙凡 郑建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于了解地壳岩石的形成条件、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中退变质矿物或后成合晶冠状体矿物(钠长石、霓辉石、绿闪石和磁铁矿)中的纳米-亚微米级流体包...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于了解地壳岩石的形成条件、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中退变质矿物或后成合晶冠状体矿物(钠长石、霓辉石、绿闪石和磁铁矿)中的纳米-亚微米级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构造缺陷之间的关系。观察到该类流体包裹体的粒径(约1 nm~200 nm)要比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约10 nm~350 nm)小得多,一般呈圆形或负晶形分布、有些呈不规则状或小群体分布,其中大多数含H2O包裹体,有些含CO2流体。流体包裹体常与位错、位错网、晶界或亚边界等交生在一起,这些位错及构造缺陷空间构成了非爆裂流体相渗漏的有利通道。在变形钠长石中发现非均匀分布的纳米级(约1 nm~30 nm)水分子团,这种球形状水分子团包体是导致后成合晶矿物水解弱化和塑性变形的重要因素,该类流体和水分子团的存在,加速了岩石的塑性变形和退变质作用的进程。因此,可以反映大别山地区高压变质后的抬升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玉石英岩 后成合晶矿物 流体包裹体 水分子团 大别山双河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江山—绍兴结合带榴闪岩的发现及岩石学、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26
11
作者 汪建国 余盛强 +3 位作者 胡艳华 赵旭东 吴鸣 顾明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56-1363,共8页
江山—绍兴结合带内浙江溪口一带发现了以岩块、透镜状产出的榴闪岩。榴闪岩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以石榴子石为中心"白眼圈"结构明显,镜下可见石榴子石周围斜长石冠状体,单斜辉石内部及周围... 江山—绍兴结合带内浙江溪口一带发现了以岩块、透镜状产出的榴闪岩。榴闪岩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以石榴子石为中心"白眼圈"结构明显,镜下可见石榴子石周围斜长石冠状体,单斜辉石内部及周围由斜长石和角闪石构成的后成合晶与冠状体结构。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在白石山头榴闪岩中获得主要变质年龄(451+8/-18)Ma。江山—绍兴结合带榴闪岩的发现为研究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碰撞拼贴历史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闪岩 冠状体 后成合晶 江山-绍兴结合带 浙江溪口
下载PDF
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不平衡退变质反应及动力学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泽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1-507,共7页
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作用表现为后成合晶和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形成,这是薄片尺度不平衡反应的产物.岩石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研究表明,后成合晶结构是等化学出溶反应的结果,而后成合晶冠状体结构是通过扩散反应形成的.这两种... 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作用表现为后成合晶和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形成,这是薄片尺度不平衡反应的产物.岩石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研究表明,后成合晶结构是等化学出溶反应的结果,而后成合晶冠状体结构是通过扩散反应形成的.这两种反应结构都是由页片状和杆状矿物组成,矿物页片的形态与超高压变质岩的pTt轨迹相关.后成合晶冠状体形成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并且过冷度增加;而后成合晶是形成在过冷度不变的较短时间内.过冷度完全抑制转变作用,就会保存超高压变质矿物的残余,岩石则显示出一个再平衡速率低于状态参数改变速率的变质历史.在变质再平衡作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不平衡变质反应 后成合晶 动力学
下载PDF
缅甸硬玉岩中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含水性研究
13
作者 邢莹莹 亓利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2-824,共13页
基于多期次流体活动在硬玉岩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电子探针、显微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从微尺度角度重点对缅甸角闪石质硬玉岩中角闪石+铬硬玉+硬玉后成合晶冠状体的成分和结构羟基赋存状态进行了... 基于多期次流体活动在硬玉岩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电子探针、显微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从微尺度角度重点对缅甸角闪石质硬玉岩中角闪石+铬硬玉+硬玉后成合晶冠状体的成分和结构羟基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后成合晶冠状体形成的流体组分较为复杂且形成过程是多阶段的;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共生矿物组合不同,角闪石质硬玉岩中普遍发育角闪石+铬硬玉+硬玉化学成分环带;后成合晶冠状体中核部角闪石结构羟基含量较为均一,铬硬玉边缘至硬玉、硬玉晶粒中的结构羟基含量呈较为规律的递增趋势。核部角闪石中结构羟基均一且外层硬玉中结构羟基含量的变化规律表明缅甸硬玉岩中后成合晶冠状体的形成环境相对稳定,主要以多期次流体交代为主,未出现较大规模的动力变质作用。缅甸硬玉岩中后成合晶冠状体成分及水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解析该地区俯冲带流体参与硬玉岩交互作用的轨迹,从而为缅甸硬玉岩的成岩机制提供一定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硬玉岩 后成合晶冠状体 结构羟基 多期次流体
下载PDF
Coronas around Olivine in the Miaowan Olivine Norite, Yangtze Craton,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4
作者 Shuhua Fan Zhaochong Zhang +4 位作者 Changqian Ma Qiuhong Xie Lianxun Wang Yanjie Li Yuzhe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924-937,共14页
Coronitic microstructures have been used to interpret the late-stage solidification history of igneous rocks and to constrain the corresponding chemical and/or physical changes. Coronas with three shells were also rec... Coronitic microstructures have been used to interpret the late-stage solidification history of igneous rocks and to constrain the corresponding chemical and/or physical changes. Coronas with three shells were also recognized in the Miaowan olivine norite, Yangtze Craton, South China. In our study, orthopyroxene intergrowth with vermicular magnetite in the inner shell is in optical continuity with magnetite-free orthopyroxene in the middle shell. In the outer shell of brown amphibole remaining magnetite-free orthopyroxene inclusions sporadically occur. Meanwhile Mg# values of orthopyroxene(76–80) in the inner and middle shell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olivine(78–8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ulti-stage genetic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coronas in the Miaowan olivine norite. In the first stage, the magnetite-free orthopyroxene shell formed through reaction between primocrystal olivine with the residual Si-rich melt at 990–1 053 ℃ and 6.2–6.5 kbar.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orthopyroxene-magnetite symplectite shell formed when primocrystal olivine reacted with the late-stage residual Fe-rich melt promoted by high oxygen fugacity condition at 927–1 035 ℃ and 6.0–6.5 kbar. In the third stage, the brown amphibole shell formed as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hydrous melt and replaced the middle shell at 821–900 ℃ and 5.5–6.0 k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CRATON Miaowan OLIVINE norite coronas orthopyroxene-magnetite symplectite MAGMATIC orig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