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nthanum on Formation and Bone-Resorbing Activity of Osteoclast-Like Cells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金超 张天蓝 +3 位作者 许善锦 王夔 于世凤 杨梦苏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91-895,共5页
The effect of La^(3+) on formation of osteoclast-like cells in rabbit bone marrow cells induced by 1,25-dihydroxyvitamin D_3 and their bone-resorbing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tartrate resistant... The effect of La^(3+) on formation of osteoclast-like cells in rabbit bone marrow cells induced by 1,25-dihydroxyvitamin D_3 and their bone-resorbing activity was evaluat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tartrate resistant-acid phosphatase-positive [TRAP(+)] multi-nucleated cells and measuring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bone resorption pits with photomicrography and image analysis. The form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steoclast-like cells and bone resorption pits were observed under a phase contrast inverted microscope. La^(3+)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osteoclast-like cell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10^(-8)mol·L^(-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1)), where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ell number is observe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1.00×10^(-5), (1.00×)10^(-6) and 1.00×10^(-7) mol·L^(-1))(P>0.05). La^(3+)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10^(-8)mol·L^(-1) also increases th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the resorption pits(P<0.01), but inhibits the bone-resorbing activity dose-dependently(P<0.01)at higher concentrations(1.00×10^(-5), 1.00×10^(-6) and 1.00×10^(-7) mol·L^(-1)).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La^(3+) may promote or inhibit the formation and bone-resorbing activity of osteoclast-like cells depending on its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UM osteoclast-like cells 1 25-dihydroxyvitamin D_3 bone marrow cells bone resorption rare earths
下载PDF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pancreas and liver 被引量:9
2
作者 Juergen Bauditz Birgit Rudolph Wolfram Wermk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8期7878-7883,共6页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s (OGCT) are rare abdominal tumors, which mainly occur in the pancreas. The neoplasms are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cell populations and frequently show an inhomogenous appearance with c...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s (OGCT) are rare abdominal tumors, which mainly occur in the pancreas. The neoplasms are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cell populations and frequently show an inhomogenous appearance with cystic structures. However, due to the rarity of these tumors, only very limited clinical data are available. Imaging features and sonographic appearance have hardly been characterized. Here we report on two cases of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s, one located within the pancreas, the other within the liver, in which OGCTs are extremely rare. Both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trast sonography, which demonstrated a complex, partly cystic and strongly vascularized tumor within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 in the first patient and a large, hypervascularized neoplasm with calcifications within the liver in the second patient. The liver OGCT responded well to a combination of carboplatin, etoposide and paclitaxel. With a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resec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chemotherapy, the patient’s survival is currently more than 15 mo, making him the longest survivor with an OGCT of the liver to d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细胞肿瘤 胰腺疾病 肝疾病
下载PDF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GAO Li LI Zhao-shen +3 位作者 JIN Zhen-dong MAN Xiao-hua ZHANG Ming-hua ZHU Ming-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3期1598-1600,共3页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also formerly known as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 is a rare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and usually diagnosed after pancreatectomy. The presence of non-...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also formerly known as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 is a rare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 and usually diagnosed after pancreatectomy. The presence of non-neoplastic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is the histological hallmark of this tumor and the diagnosis is usually not difficult on tissue section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relatively few reports regarding the cyt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type of tumor in literatures. Here we present a case of undifferentiated pancreatic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coexisting with ductal adenocarcinoma diagnosed b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and 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 To our knowl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carcinoma undifferentiated PANCREAS biopsy fine-needle 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
原文传递
Gastric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4
作者 Li-duan ZHENG Xiu-ping YANG +4 位作者 Hua-xiong PAN Xiu NIE Jun HE Qing LV Qiang-song T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7-241,共5页
Gastric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OGCs) is an extremely rare tumor. So far,only six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report an additional case of this tumor in a Chinese 78-year-old... Gastric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OGCs) is an extremely rare tumor. So far,only six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report an additional case of this tumor in a Chinese 78-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bdominal pain,vomiting,and hematemesi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gastroscopy revealed a tumor in the gastric antrum. The biopsy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dicated a 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OGCs,which were present in both the tumor and the metastatic lymph nodes. Furthe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dicated that OGCs were reactive with CD68,CD45,and vimentin protein,but not with pancytokerati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or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suggesting the monocytic/histiocytic derivation of these OGCs.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Epstein-Barr virus showed no nuclear positivity in either adenocarcinoma or OGC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showed that the patient had survived for at least 6 months without recurrence.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warranted to clearly defin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OGCs in gastric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肿瘤 单核细胞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对成骨及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
5
作者 王鑫 黄金勇 +1 位作者 吾布力卡斯木·米吉提 谢增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1-1936,共6页
背景: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特定的分子模式在病原体免疫、细胞因子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既往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骨组织细胞同样表达Toll样受体。激活或抑制Toll样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成骨与破骨细胞功... 背景:Toll样受体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特定的分子模式在病原体免疫、细胞因子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既往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骨组织细胞同样表达Toll样受体。激活或抑制Toll样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成骨与破骨细胞功能造成显著影响。目的:总结Toll样受体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阐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Toll样受体参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截至2022年12月的PubMed、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Toll样受体,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英文检索词为“toll-like receptor,osteoblast,osteoclast,mesenchymal stem cells,macrophage,cytokine,signaling pathway”,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①Toll样受体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直接调节成骨、破骨细胞分化;②Toll样受体的激活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发挥调节效应;③Toll样受体的激活能够对成骨、破骨细胞的生存及迁移能力产生影响;④在某些疾病及病理环境中,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被激活,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殷玉琨 陈佳阳 +3 位作者 常金圆 刘丽星 江正龙 冯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种植后第1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肾祛痛颗粒水溶液2.275、4.55、9.1 g/kg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385组给予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20 mg/kg,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给药28 d。记录各组小鼠分组处理1~4周的体质量,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称取肿瘤质量。取各组小鼠左侧胫骨,micro-CT扫描后分析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及骨小梁间隙(Tb.Sp),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情况,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后分析破骨细胞数量及破骨细胞与骨组织接触面长度,免疫组化法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分组处理1~4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分组处理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肿瘤质量均降低,但仅ML-385组和中剂量组P均<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侧胫骨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正常,模型组左侧胫骨有明显骨转移瘤形成、细胞成分以成骨性骨转移为主,ML-385组、中剂量组左侧胫骨骨转移瘤形成及骨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近。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中剂量组左侧胫骨组织Tb.N、Tb.Sp、Tb.Th均降低,低、高剂量组Tb.Th均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左侧胫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而Keap1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05)。结论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可抑制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瘤生长及骨质破坏,以中等剂量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益肾祛痛颗粒 破骨细胞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下载PDF
胰腺肉瘤样未分化癌亚型与伴有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7
作者 王琦 阚艳芳 +3 位作者 何惠华 詹娜 袁静萍 徐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肉瘤样未分化癌与伴有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2例胰腺未分化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65岁,镜下见肿瘤实性片状生长,由... 目的探讨胰腺肉瘤样未分化癌与伴有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2例胰腺未分化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65岁,镜下见肿瘤实性片状生长,由未分化肿瘤细胞和少量高分化导管腺癌组成,未分化区域肿瘤细胞失黏附性,核圆形或梭形,胞质中等,嗜伊红或嗜双色性,核分裂象多见,坏死明显。免疫组化示未分化区域:PCK(部分+)、VIM(弥漫+)、Ki-67(+,约40%)、P53(弥漫+,突变型),高分化导管腺癌区域:PCK(弥漫+)、EMA(弥漫+)、VIM(-)。例2,男性,43岁,镜下见肿瘤实性片状生长,由单核样细胞及丰富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组成,组织学形态似骨巨细胞瘤,免疫组化示单核样细胞:PCK(-)、Vimentin(+)、Ki-67(+,约40%)、CD68(部分+);破骨样多核巨细胞:PCK(-)、CD68(+)、CD163(+)。结论胰腺肉瘤样未分化癌与伴有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后者在影像学常显示边界清楚的肿块,具有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未分化癌 肉瘤样 破骨样巨细胞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3
8
作者 张大威 程岩 +3 位作者 张金超 王乃利 杨梦甦 姚新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评价淫羊藿苷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25-(OH)2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以及原代分离的乳兔成熟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培养的方法,考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评价淫羊藿苷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25-(OH)2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以及原代分离的乳兔成熟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培养的方法,考察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0、50μmol.L-1的淫羊藿苷明显抑制1,25-(OH)2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的数目,当其浓度为100、50、10μmol.L-1时,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具体表现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均明显减少。结论淫羊藿苷不仅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同时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的作用,提示淫羊藿苷具有改善骨吸收功能亢进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成熟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样细胞 分化 骨吸收
下载PDF
源于脾干细胞的破骨细胞诱导生成及培养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元明 杨福军 +3 位作者 李雨民 卢飙 朱梅 邱明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获得大量破骨细胞或破骨样细胞的方法 ,以便进行原发性骨质疏松有关破骨细胞的研究。方法 C5 7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注射 5 氟脲嘧啶后 ,取脾细胞悬液在含有rmIL 3 ,rhIL 6和胎牛血清(FCS)以及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α M...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获得大量破骨细胞或破骨样细胞的方法 ,以便进行原发性骨质疏松有关破骨细胞的研究。方法 C5 7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注射 5 氟脲嘧啶后 ,取脾细胞悬液在含有rmIL 3 ,rhIL 6和胎牛血清(FCS)以及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α MEM 琼脂半固体培养 7d左右 ,获得脾脏造血干细胞集落 ;此集落再以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诱导生成破骨样细胞。结果 经活体观察、酒石酸 抗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扫描电镜检查 ,证实所得细胞为破骨细胞。结论 建立了一种获得大量破骨细胞或破骨样细胞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诱导 破骨样细胞 原发性骨质疏松 琼脂半固体培养 造血干细胞集落 破骨细胞 5-氟脲嘧啶 牛血清白蛋白 RHIL-6 尾静脉注射 脾细胞悬液 酸性磷酸酶 雌性小鼠 胎牛血清 活体观察 电镜检查
下载PDF
氟化钠对大鼠破骨样细胞及其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雨民 李玉坤 +2 位作者 张宇光 孙元明 邱明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氟化钠对大鼠破骨样细胞及其凋亡的影响 ,进而推测地方性氟病的发病和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以 5mg LNaF和 15mg LNaF饲喂正常和去卵巢 (OVX)大鼠 6个月 ,观察了体内和培养基中的NaF对大鼠破骨样细胞 (OLC)形成和... 目的 探讨氟化钠对大鼠破骨样细胞及其凋亡的影响 ,进而推测地方性氟病的发病和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以 5mg LNaF和 15mg LNaF饲喂正常和去卵巢 (OVX)大鼠 6个月 ,观察了体内和培养基中的NaF对大鼠破骨样细胞 (OLC)形成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氟摄入 2个月时 ,15mg LNaF明显抑制正常和OVX大鼠OLC形成 ;第 5个月时 ,5mg LNaF和 15mg LNaF均抑制正常和OVX大鼠的OLC形成。氟摄入 2周时 ,发现NaF促进OVX大鼠OLC凋亡 ;1个月时 ,NaF促进正常和OVX大鼠OLC凋亡 ,随时间的延长 ,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以上作用均表现为 15mg LNaF的作用明显大于 5mg LNaF。体外NaF抑制OLC形成并促进OLC凋亡 ,其作用程度为 15mg LNaF >10mg LNaF >5mg LNaF。结论 体内NaF抑制正常和OVX大鼠OLC的形成并促进正常和OVX大鼠OLC凋亡 ,其作用是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培养基中NaF抑制OLC形成并促进正常和OVX大鼠OLC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样细胞 细胞凋亡 氟化钠 地方性氟病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木豆叶水提物对兔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金超 王立伟 +4 位作者 孙静 王书香 申世刚 陈航 王鹏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通过对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酶(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研究了木豆叶水提物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影响.通过破骨细胞样细胞与骨片共培养的方法,用显微摄影... 通过对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酶(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研究了木豆叶水提物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影响.通过破骨细胞样细胞与骨片共培养的方法,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研究了其对破骨细胞样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100mg/L质量浓度内,木豆叶水提物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5),同时也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骨吸收活性(P〈0.05),具体袁现在,与对照组比较,其骨吸收陷窝数目和表面积明显减少,但没有呈现出质量浓度依赖性,木豆叶水提物对破骨细胞样细胞骨吸收指数的影响的结果给予了进一步的证实.这提示木豆叶水提物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叶 破骨细胞样细胞 骨吸收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与经典Wnt信号在破骨样细胞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白庆霞 杨博 +2 位作者 张艳 刘晓静 陆群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与经典Wnt信号在破骨样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破骨样细胞,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形态学观察鉴定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液)、LPS组、Wnt3a组、DKK1组、LPS+DKK1组、LPS+W...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与经典Wnt信号在破骨样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破骨样细胞,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形态学观察鉴定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液)、LPS组、Wnt3a组、DKK1组、LPS+DKK1组、LPS+Wnt3a组,分别与破骨样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利用RT-PCR分别检测破骨样细胞中TLR4、破骨相关酶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蛋白酶K(cathin K)以及经典Wnt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分子β-catenin、LRP-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破骨样细胞数目多,状态良好。Wnt3a能下调细胞内破骨相关标志酶mRNA的表达水平、DKK1则上调其mRNA的表达水平(P<0.05);但两者对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作用(P>0.05)。LPS可激活破骨样细胞中TLR4的表达,且可上调破骨样细胞内各破骨相关酶mRNA的表达水平;而下调Wnt信号分子β-catenin、LRP-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将Wnt3a、DKK1、LPS+Wnt3a、LPS+DKK1分别作用破骨样细胞24 h后,与LPS单独刺激相比,LPS联合Wnt3a作用后对相关酶表达的下调作用明显降低(P<0.05);相反,LPS联合DKK1作用后对相关酶表达的上调作用进一步增强(P<0.05)。结论:TLR4可通过抑制经典Wnt信号而促进破骨细胞内破骨相关酶的活性;同样,经典Wnt信号受到TLR4的调节后也能反向抑制TLR4的激活而降低破骨细胞内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样细胞 脂多糖 TOLL样受体4 Β-CATENIN
下载PDF
含破骨巨细胞样细胞的胰腺多形性癌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燕 张新华 +1 位作者 周晓军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含破骨巨细胞样细胞的胰腺多形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含破骨巨细胞样细胞的胰腺多形性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患者为 5 8岁女性 ,因中上腹部持续性隐痛 2个月余就诊 ,B超、CT检查发现... 目的 探讨含破骨巨细胞样细胞的胰腺多形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含破骨巨细胞样细胞的胰腺多形性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患者为 5 8岁女性 ,因中上腹部持续性隐痛 2个月余就诊 ,B超、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切除标本示实性结节状肿块 ,灰白、灰黄色 ,有灶性坏死。镜下见肿瘤由低分化腺癌伴梭形肉瘤样细胞构成 ,两种细胞均示CK、Vim、α AT阳性。可见多灶性巨细胞瘤样结构 ,由单核瘤细胞和形态上良性的破骨巨细胞样细胞构成 ;前者见CK散在阳性 ,Vim和α AT阳性 ;后者仅见CD6 8和Vim阳性。结论 含破骨巨细胞样细胞的胰腺多形性癌是多形性胰腺癌的一种亚型 ,破骨巨细胞为反应性细胞 ,非肿瘤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巨细胞样细胞 胰腺 多形性癌 文献复习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羧甲基赖氨酸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破骨样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芹 金虹 +2 位作者 任晓妹 蒋益波 刘乃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羧甲基赖氨酸(CML)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破骨样转化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分离提取单核细胞,分为3组: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组(A组),CML+RANK-L+M-CSF干预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羧甲基赖氨酸(CML)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破骨样转化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分离提取单核细胞,分为3组: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组(A组),CML+RANK-L+M-CSF干预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利用RANK-L和M-CSF诱导其破骨样转化,每天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计算细胞核个数,培养8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检测破骨细胞标志物组织蛋白酶K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明显增加,B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较A组明显减少(P<0.05),B组组织蛋白酶K表达亦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ML能够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样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赖氨酸 单核细胞 破骨样细胞 分化
下载PDF
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文佳 王晓庚 +1 位作者 周洪 李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d,利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Giemsa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以及破骨细胞标志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生成的破骨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实验获得的破骨样细胞中,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样细胞多见、TRAP阳性的多核破骨样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胞核从2个到十几个不等;光镜下牙本质片上可见各种形态的骨吸收陷窝;应用RT-PCR方法证实破骨样细胞表达膜型基质金属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RAP和组织蛋白酶K(CK)4种标志酶。结论以M-CSF和RANKL作为诱导因子,对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可以获得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可以表达特征性标志酶基因,且数量大、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样细胞 细胞培养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丁华野 皋岚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 4例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型 (Ⅱ~Ⅲ级 ) 2例 ,乳头状癌型和筛状癌型各 1例。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在癌细胞周围分布。结论 :此种类型... 目的 :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 4例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型 (Ⅱ~Ⅲ级 ) 2例 ,乳头状癌型和筛状癌型各 1例。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在癌细胞周围分布。结论 :此种类型的癌需和伴反应性肉芽肿的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化生性癌、间质反应性巨细胞、叶状肿瘤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癌肉瘤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肉瘤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乳腺癌 临床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两种不同培养方法对破骨细胞ATPase a3基因表达和骨吸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文喜 肖鲁伟 +2 位作者 吴承亮 厉驹 童培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培养下的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吸收功能的差异,以及骨吸收关键基因ATPase a3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为体外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机械分离和诱导培养,即从新生24h的大鼠长干骨骨髓腔内壁机械分离成熟OC和1,2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培养下的大鼠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吸收功能的差异,以及骨吸收关键基因ATPase a3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为体外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机械分离和诱导培养,即从新生24h的大鼠长干骨骨髓腔内壁机械分离成熟OC和1,25(OH)2 D3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 like cell,OLC),对获得的OC进行形态和骨吸收功能观察,并测定OC骨吸收关键基因ATPase a3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OC和OLC均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巨细胞,与细胞共培养骨片上可形成骨吸收陷窝;诱导法培养出的OLC数目多于机械分离法,但诱导早期陷窝较之小而浅,诱导后期基本接近OC;OC骨吸收关键基因ATPase a3的mRNA,在机械分离8h与诱导培养6天的细胞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但都远少于培养8天的表达量。[结论]诱导法可以培育出大量的OLC,优于机械分离法,但早期骨吸收功能较弱,OC骨吸收功能与其核数相关。后期的OCL与机械分离OC接近,可以用于各类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破骨样细胞 骨吸收 ATPASE A3
下载PDF
重组人OCIF结构域D1~D6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兴群 王梁华 +1 位作者 焦炳华 袁勤生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1-18,共8页
 利用PCR以实验室构建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ProEX-OCIF为模板扩增得到N末端融合有6×His标签和rTEV蛋白酶识别序列的人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Factor,简称OCIF)结构域D1~D6(简称O CIFm)编码基因片段;...  利用PCR以实验室构建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ProEX-OCIF为模板扩增得到N末端融合有6×His标签和rTEV蛋白酶识别序列的人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Factor,简称OCIF)结构域D1~D6(简称O CIFm)编码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8-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筛选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MD18-OCIFm,双酶切重组克隆质粒pMD18-OCIFm得到OCIFm基因片段;将其定向插入甲醇营养型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中,构建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PIC9-OCIFm.测序验证后,以限制性内切酶SalⅠ线化,电穿孔转化酵母宿主菌GS115.筛选得到阳性表达菌株后,甲醇诱导表达4d,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和确认.所获得的OCIFm基因片段在甲醇营养型酵母中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利用Ni-NTA树脂对表达产物进行一步亲和层析纯化.活性测定表明纯化的表达产物可诱导体外培养的成熟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凋亡.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较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表达 M基因 重组表达质粒 破骨细胞样细胞 表达产物 凋亡 原核 结构域 毕赤酵母 甲醇营养型酵母
下载PDF
人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诱导破骨细胞样细胞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旭 杨庆铭 +1 位作者 邓廉夫 许福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原代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转化为破骨细胞样细胞的条件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功能情况。方法 分别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并在含1,2 5 (OH) 2 D3(10 -7mol/L) ,地塞米松 (10 -8mol/L)及巨...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原代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转化为破骨细胞样细胞的条件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功能情况。方法 分别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并在含1,2 5 (OH) 2 D3(10 -7mol/L) ,地塞米松 (10 -8mol/L)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 (2 5ng/ml)的条件液中共同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TRAP)观察破骨细胞样细胞生长情况 ,应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骨片陷窝以反映其功能。结果 共同培养中的单核细胞逐渐融合 ;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在第 7天明显增多 ;骨片陷窝呈现多种形态。结论 人原代成骨细胞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诱导出破骨细胞样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外周血 单核细胞 共同培养 破骨细胞样细胞
下载PDF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肾肿瘤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萍芳 螘国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9-341,345,共4页
目的 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肾肿瘤 (RT OG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 2例RT OGC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肾盂移行细胞乳头状癌型 1例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与移行细胞癌相连接 ;肾肉瘤样癌... 目的 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肾肿瘤 (RT OG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 2例RT OGC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肾盂移行细胞乳头状癌型 1例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与移行细胞癌相连接 ;肾肉瘤样癌型 1例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在肉瘤样成分周围分布或与肉瘤样成分混杂。免疫表型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 8、Vim、α1 ACT均阳性 ,CK、EMA均阴性。结论 RT OGC是少见的肾恶性上皮性肿瘤的一个亚型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是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肾肿瘤 病理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病理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