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与汉英词典编撰史实钩沉--李衍文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苏红 王银泉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医翻译家欧明教授及其团队投身于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及汉英词典编撰,历经20余载,编译了一系列沿用至今的汉英中医辞书,其中《汉英中医辞典》在中医药翻译和对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中医药国际传播和中医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医翻译家欧明教授及其团队投身于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及汉英词典编撰,历经20余载,编译了一系列沿用至今的汉英中医辞书,其中《汉英中医辞典》在中医药翻译和对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中医药国际传播和中医药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制定做出了贡献。作为欧明中医翻译团队的主要成员,李衍文教授参与了欧明教授领衔的中医药双语词典编撰的全部工作。为了抢救性记录和挖掘整理我国中医药翻译史上的这一段重要历史,对李衍文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涉及欧明团队的中医汉英双语词典编撰的缘起和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医药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北谢南欧”的学术影响、中医药的翻译方法和原则、中医药翻译过程的译者分工协作、中医翻译与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新时代中医外语人才和翻译人才培养。访谈意在总结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交流的成效,探讨新时代我国中医药翻译原则与策略,推动构建中医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升中医药翻译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让中医药文化助力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名词术语 英译 汉英辞典 欧明 李衍文 国际传播
下载PDF
PTEN、NF-κBp65和CyclinD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鹏 杨桂芳 +2 位作者 陈建欧 黄卡特 赵静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6-369,共4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PTEN、NF-κBp65和Cyclin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TEN、NF-κBp65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TEN在胃腺... 背景与目的:探讨PTEN、NF-κBp65和CyclinD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TEN、NF-κBp65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TEN在胃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5%(31/73),明显低于它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18/20)(P<0.01);NF-κBp65和CyclinD1在胃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9%(43/73)和60.3%(44/73),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4/20)和25%(5/20)(P<0.01);②PTEN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或P<0.05);NF-κBp65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或P<0.01);CyclinD1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③胃腺癌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与NF-κBp65和CyclinD1均呈负相关(P<0.05,P<0.01),NF-κBp65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PTEN、NF-κBp65和CyclinD1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联合检测PTEN、NF-κBp65和CyclinD1,可能有助于对胃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腺癌的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PTEN NF-ΚBP65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欧丽娟《大观红楼》研究理路探析暨对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反思
3
作者 施文斐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64-71,共8页
《红楼梦》的经典化与红学研究的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同步发生于“五四”时期。在迥别于传统的现代阐释理路的重构下,“反封建”、“反专制”的《红楼梦》“主旨说”成为了诠释“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但这是意识形态化的红学,... 《红楼梦》的经典化与红学研究的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同步发生于“五四”时期。在迥别于传统的现代阐释理路的重构下,“反封建”、“反专制”的《红楼梦》“主旨说”成为了诠释“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但这是意识形态化的红学,而绝非学术的红学。意识形态化的红学/索隐红学与学术的红学/实证红学之间的夹缠不清几乎成了现当代红学研究难以摆脱的“怪圈”。由此而引发的学术焦虑又进一步地导致了对实证红学的质疑,尤其是针对“曹学”的态度,更有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之嫌。台湾地区学者欧丽娟《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的研究理路则启示我们,相较于技术层面上的研究方法,红学研究的“方向正确”其实更为重要。否则,终将在意识形态化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积重难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丽娟 《大观红楼》 意识形态 曹学 红学
下载PDF
《闲情偶寄》中服饰的色彩美学研究
4
作者 王梦梦 《流行色》 2023年第3期27-29,共3页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明清之际,中国的服饰文化观渐趋成熟,思想家的视角并非像先秦时期以治国平天下,而是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满兴趣,注重个体的着装发展,李渔便是其中代表性的理论家之一。本文以李渔的著作...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明清之际,中国的服饰文化观渐趋成熟,思想家的视角并非像先秦时期以治国平天下,而是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满兴趣,注重个体的着装发展,李渔便是其中代表性的理论家之一。本文以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声容部》中的服饰为分析对象,探讨李渔以生活艺术的角度对服饰色彩新颖的见解。李渔的服饰色彩美学以人为主,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不仅在当时别有新时代的意味,对现代的服装设计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服饰 色彩美学
下载PDF
《闲情偶寄》中的造园思想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冬辉 文翘楚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清初文人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一生所学的总结与归纳。《居室部》中凝练了李渔的造园思想和审美情趣,涉及古典园居生活的各个层面。李渔在写作中偏重应用说明,其提出的求新尚雅、物以为用、戒奢从简等务实的造园思想和技... 清初文人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一生所学的总结与归纳。《居室部》中凝练了李渔的造园思想和审美情趣,涉及古典园居生活的各个层面。李渔在写作中偏重应用说明,其提出的求新尚雅、物以为用、戒奢从简等务实的造园思想和技法对今天的风景园林建设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闲情偶记》 李渔 造园思想
下载PDF
文学史编纂与文学史观念——詹安泰《中国文学史》编纂实践与理论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玉平 李兴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48,共6页
詹安泰以诗、骚研究作为编篡《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 )的学术基点 ,沉潜考索 ,宏观裁断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特点主编了解放后由教育部审订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教材。文章以詹安泰《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 詹安泰以诗、骚研究作为编篡《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 )的学术基点 ,沉潜考索 ,宏观裁断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特点主编了解放后由教育部审订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教材。文章以詹安泰《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 )编篡实践与文学史观为中心 ,考察了其诗骚研究实绩和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所展现出来的理论特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安泰 屈原 离骚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观念
下载PDF
《闲情偶寄》造物观中的“趣味”美学解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敏 徐征 杨先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86-291,共6页
目的提炼和解读《闲情偶寄》造物观中的“趣味”美学思想,探寻设计创新和当代生活理念的启示和方法。方法结合当前重视文化自信、设计创新与生活美育等现实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的解读,揭示李... 目的提炼和解读《闲情偶寄》造物观中的“趣味”美学思想,探寻设计创新和当代生活理念的启示和方法。方法结合当前重视文化自信、设计创新与生活美育等现实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的解读,揭示李渔在造物设计中的“趣味”美学思想内核,进而探讨其对当代的设计创新、生活审美化和趣味化问题的启示。结论《闲情偶寄》中的“趣味”美学造物思想内涵丰富,可以从“奇趣”“雅趣”和“意趣”三方面进行解读,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优秀设计文化、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史料,还对指导创新设计、趣味设计和探索当代生活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偶寄》 趣味 造物思想 创新设计 李渔
下载PDF
生活的逸致与闲情:《闲情偶寄》设计思想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1,共9页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所作的一部关于戏剧艺术和生活设计的笔记体著作,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内容多与衣、食、住、行、用相关,其中既有李渔诸多设计的自我陈述,又有其作为设计亲历者对于...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所作的一部关于戏剧艺术和生活设计的笔记体著作,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内容多与衣、食、住、行、用相关,其中既有李渔诸多设计的自我陈述,又有其作为设计亲历者对于当时设计现象的批评与评价,更可视为其设计思想的经典记录,本文主要对其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设计 思想 研究
下载PDF
《医案偶存》作者与成书考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丛 冯倩倩 潘鑫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2期14-17,共4页
《医案偶存》十二卷,成书于清代咸丰年间,是旴江医家李铎个人诊疗医案的汇总。李铎为江西南丰人,根据县志及本书序跋等考证,约生活于1795-1866年,出身小官吏家庭,自幼习医,成年后以经商为生,为人孝友,三十岁时,因堂兄卒于误治而母亲多病... 《医案偶存》十二卷,成书于清代咸丰年间,是旴江医家李铎个人诊疗医案的汇总。李铎为江西南丰人,根据县志及本书序跋等考证,约生活于1795-1866年,出身小官吏家庭,自幼习医,成年后以经商为生,为人孝友,三十岁时,因堂兄卒于误治而母亲多病,发愤重新学医并成为当地一代名医。该书内容丰富,记录李氏治疗疑难重症,纠正失治误治的个人经验以及临证各科诊疗心得,成书十年后才得以刊行于世,受到广泛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偶存 李铎 旴江医学 喻嘉言
下载PDF
欧阳修论杜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胜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15,共8页
历来论者因《李白杜甫诗优劣说》所表达的看法,一致认定欧阳修是宋代扬李抑杜论者的代表。事实上,欧阳修的这篇随笔式短文,不仅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广泛考察他评价李杜的相关言论、时代背景及其所承担的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重大使... 历来论者因《李白杜甫诗优劣说》所表达的看法,一致认定欧阳修是宋代扬李抑杜论者的代表。事实上,欧阳修的这篇随笔式短文,不仅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广泛考察他评价李杜的相关言论、时代背景及其所承担的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重大使命,不仅不能得出其为扬李抑杜论者的结论,反而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始终坚持李杜并尊、无所轩轾的评价观点和鲜明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李白 杜甫 评价态度
下载PDF
《伤寒论》厥阴病篇疏疑--纪念李克绍先生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心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17-521,共5页
李克绍教授早在40年前就已经指出“读《伤寒论》的厥阴篇,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是厥阴病,什么是一般伤寒”,并指出厥阴病篇中标明为厥阴病的只有4条。赵刻宋本厥阴病篇中附的“厥利呕哕”既不是厥阴病,也不属于厥阴病篇。成无己抹掉“厥利... 李克绍教授早在40年前就已经指出“读《伤寒论》的厥阴篇,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是厥阴病,什么是一般伤寒”,并指出厥阴病篇中标明为厥阴病的只有4条。赵刻宋本厥阴病篇中附的“厥利呕哕”既不是厥阴病,也不属于厥阴病篇。成无己抹掉“厥利呕哕附”五个小字,从而把“厥利呕哕”混淆成厥阴病,是引发厥阴病篇纷乱的根源。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与《金匮玉函经》中,逐条找出“厥利呕哕”条文的踪迹.“厥利呕哕”不仅是附在厥阴病篇,更确切地说是附在三阳病三阴病六病之后,是集中对伤寒发病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厥”,以及贯穿于三阴三阳六病与“吃”有关联的常见症状“利、呕、哕”,进行深入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克绍 厥阴病 厥利呕哕 赵刻宋本《伤寒论》 《金匮玉函经》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 《注解伤寒论》
下载PDF
李渔《闲情偶寄》园林美学与戏曲理论的关系
12
作者 宋世勇 张彩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李渔的《闲情偶寄》在我国戏曲理论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在园林美学上的成就也渐渐引起重视。其实 ,在二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或相通之处。“代山代水”与“代言” ,对于李渔来说 ,都不过是逃避现实 ,以寄托文人梦想的家园 ;而“贵自然... 李渔的《闲情偶寄》在我国戏曲理论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在园林美学上的成就也渐渐引起重视。其实 ,在二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或相通之处。“代山代水”与“代言” ,对于李渔来说 ,都不过是逃避现实 ,以寄托文人梦想的家园 ;而“贵自然”、“尚奇求新”、“通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园林美学 戏曲理论 尚奇求新 通变
下载PDF
李渔《闲情偶寄》语言风格简论
13
作者 惠萍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5-28,35,共5页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创作中为数不多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随笔,其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平实,呈现出“言近旨远”“雅俗俱利、理致兼收”“简而文、新而妥”的语言风格。李渔语言风格的形成,与晚明心性之学的盛行、明清易代之际政治对...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创作中为数不多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随笔,其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平实,呈现出“言近旨远”“雅俗俱利、理致兼收”“简而文、新而妥”的语言风格。李渔语言风格的形成,与晚明心性之学的盛行、明清易代之际政治对出版的管控,以及李渔自身个性特征等因素息息相关。李渔用其独具风格的语言为我们构筑了《闲情偶寄》这座奇特的文化大厦。我们今天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李渔安乐有时、起居有度的休闲生活方式和戒奢从简、师法自然的休闲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语言风格 休闲
下载PDF
解李渔的“别解务头”
14
作者 王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本文通过对元以来数位曲学大家关于"务头"一词的阐释之梳理,尝试探讨清代李渔"别解务头"之说在"务头"阐释史上之价值与地位,揭示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别解务头
下载PDF
李渔戏曲论著的成就与特点——以其《闲情偶寄》为研究的重点
15
作者 王辉斌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5-50,175,共6页
李渔的《闲情偶寄》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一系列戏曲艺术的经验与技巧,极富理性色彩。其所获之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曲而戏的戏剧论""结构第一的创作论""浅处见才的语言论"等方面... 李渔的《闲情偶寄》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一系列戏曲艺术的经验与技巧,极富理性色彩。其所获之成就与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曲而戏的戏剧论""结构第一的创作论""浅处见才的语言论"等方面。中国戏曲论著史上的"戏剧学",即因此而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戏曲论著 成就特色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与“闲情偶寄”——列斐伏尔和李渔“日常生活世界”之比较
16
作者 彭洲飞 李佳裔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列斐伏尔是日常生活理论的开拓者,李渔是编撰中国古代"日常生活指南"第一人。两人都把视野投射在日常生活的新天地,发现了其中的美、其中的艺术。不同的是,列斐伏尔是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拓展、运用到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领... 列斐伏尔是日常生活理论的开拓者,李渔是编撰中国古代"日常生活指南"第一人。两人都把视野投射在日常生活的新天地,发现了其中的美、其中的艺术。不同的是,列斐伏尔是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拓展、运用到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领域,寻求人摆脱异化之路;李渔是要告知人们如何简便实用、科学有效地安排生活起居事宜,进而享受生活的闲情和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异化 列斐伏尔 李渔 闲情偶寄
下载PDF
花木的“正名验身”:读《闲情偶寄》种植部
17
作者 祝一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 读《闲情偶寄》种植部,会发现李渔爱花木至情至性,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与审美眼光,借草木以人喻,为花木“正名验身”:一是对花或命名、或易名、或赞名、或贬名;二是为花引经据典,或为花题诗;三是为花或批前人之说,或独抒己见,或为之翻案。这些命名、题诗、批评在实证的基础上沿袭和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风雅,体现了李渔对花木世界的深层观照,宣告了自己审美价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命名 题诗 翻案
下载PDF
《闲情偶寄》成书时间考辨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锦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闲情偶寄》的成书时间常见有三说,一曰1617年,一曰1671年,一曰1672年。这种混乱的表述实有纠正的必要。通过辨析,《闲情偶寄》成书于1671年的说法最为可信。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成书时间
下载PDF
浅析《闲情偶寄》中的戏曲叙事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玲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1-63,66,共4页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 李渔的《闲情偶寄》不仅是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更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戏曲认识的全新角度,即叙事学角度。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视实际上是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文学观。李渔认为,叙事艺术的中心问题是整个故事如何围绕一个关键行动展开。李渔的观点在今天的叙事艺术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很新颖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戏曲理论 叙事艺术
下载PDF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50年综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锦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7-21,共5页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以及《声容部》中,也有少数戏曲理论散见于其诗文词赋中。李渔的戏曲理论一直为人所关注、所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用新的学...  李渔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以及《声容部》中,也有少数戏曲理论散见于其诗文词赋中。李渔的戏曲理论一直为人所关注、所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用新的学术眼光来重新审视李渔,并力图借助一些更新、更科学的方法,对李渔的戏曲理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就其所涉及的方面而言,包括文献整理和理论发掘两个大的方面的内容。不少专著和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理论 《李笠翁曲话》 《闲情偶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