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Dengue Fever Outbreak Based on Case Household Locations in Southern Taiwan
1
作者 Pui-Jen Tsai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20年第7期175-193,共19页
Dengue fever is a serious vector-borne infectious viral disease found worldwide. Dengue fever forecasting is in demand in the front lin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 Dengue fever is a serious vector-borne infectious viral disease found worldwide. Dengue fever forecasting is in demand in the front lin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only notified case home locations to predict new cases and village locations. We took the Tainan City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2015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and divided it into 5 periods according to epidemic temporal change. In each period, the predicted variable was the location of the reported cases in the previous week, the previous 2 weeks, and the previous 3 weeks. In addition, we used 21 preset distances with a radius of 0 to 2000 m at intervals of 100 m to predict the villages where new cases would appear. Accounting for 4 predictors of a confusion matrix at each preset distance, these predictors were used in calculations using the 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CC) as the basis for model evaluation. In the lag phase, the optimal predictor was within 1700 m in the 3-week forecast. In the exponential phase, the optimal predictor was within 300 m in the 1-week forecast. In the stationary phase, the optimal predictor was within 100 m in the 3-week forecast and within 200 m in the 2-week forecast. In the early decline phase, the optimal predictor was 0 m in the 1-week forecast. In the late decline phase, the optimal predictor was within 200 m in the 2-week forecast. According to MCC calculations and comparisons among the 5 studied periods, the best MCC score was in the exponential phase, a stage of rapid increase of new cas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epidemic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notified cases has a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epidemic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Analysis 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engue outbreak forecast
下载PDF
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被引量:19
2
作者 秦淑莲 翟保平 +2 位作者 张孝羲 屈西峰 姜玉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9-488,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 2 6年 (1974~ 1999)、德州 2 2年 (1978~ 1999)和江苏丰县 2 0年 (1980~ 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 ,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 <0 0 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 2 6年 (1974~ 1999)、德州 2 2年 (1978~ 1999)和江苏丰县 2 0年 (1980~ 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 ,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 <0 0 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 ,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 ,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 :①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 ,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 ,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 ,与前两年 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 (35°~ 5 5°N ,135°E~ 135°W) ,持续时间达 4个月之久 ;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 7~ 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 (1°~ 17°N ,16 5°E~ 12 0°W)。③用前两年 1~ 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 ,预测检验结果表明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 6年 (1994~ 1999)中报准 5年 ,丰县棉铃虫二代卵 5年 (1995~ 1999)中报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海温 相关分析 长期灾变预测
下载PDF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绍哲 罗礼智 +2 位作者 姜玉英 唐继洪 张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1,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草地螟大发生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尺度草地螟发生预测预报,本文对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我国草地螟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温湿度条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草...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草地螟大发生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尺度草地螟发生预测预报,本文对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我国草地螟1代成虫和2代幼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温湿度条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草地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 草地螟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对随后幼虫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草地螟成虫集中分布在湿度60%~80%的区域内,而在相对湿度为60%~80%的区域内,温度是草地螟成虫和幼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成虫主要分布在温度高于21 ℃的区域内,而温度高于27 ℃的区域内草地螟成虫量较少。在成虫盛期温度为19~27 ℃的区域内易形成草地螟幼虫大发生,特别是在温度为21~25 ℃区域内发生程度更重,该温度范围与草地螟成虫产卵适温范围相符。[结论] 成虫发生期的环境温湿度指标应是开展大尺度空间草地螟大发生分布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大发生 预测预报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枣林梨笠圆盾蚧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师光禄 刘贤谦 +2 位作者 李捷 李连昌 杨富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笠圆盾蚧 生物学 发生规律 预测 枣树
下载PDF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周期性大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绍哲 江幸福 +1 位作者 雷朝亮 罗礼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23-4829,共7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周期性大发生的农作物主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后已经3次大规模暴发成灾,但关于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的原因还未见报道。利用国际通用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和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历史记载进行相关性和...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一种周期性大发生的农作物主要害虫,自新中国成立后已经3次大规模暴发成灾,但关于草地螟周期性大发生的原因还未见报道。利用国际通用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和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历史记载进行相关性和相位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草地螟大发生的周期性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奇数周期相关联。建国以来的3个大发生周期分别与对应的太阳黑子活动的第19、21周和第23周期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极高的同步性,尽管草地螟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强度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根据这些结果,并结合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预测,草地螟在我国的第4个大发生周期很有可能开始于2017~2020年之间,并在2024—2025年间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周期性发生 太阳黑子 预测预报
下载PDF
应用“Z-D现象”对军队麻疹疫情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元勇 刘慧慧 +1 位作者 李申龙 宋宏彬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运用疾病流行中"Z-D现象"的理论对军队麻疹疫情进行预测,为控制军队麻疹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军1992~2006年麻疹历史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外推模型作出预测。结果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 目的运用疾病流行中"Z-D现象"的理论对军队麻疹疫情进行预测,为控制军队麻疹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军1992~2006年麻疹历史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外推模型作出预测。结果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0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为66.7%,外推性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效果较好,且提示2007年麻疹疫情呈下降趋势。结论麻疹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依据本年度麻疹资料可以对下一流行年的疫情作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疾病暴发流行 预测
下载PDF
我国甘蔗螟虫发生概况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立君 许汉亮 +3 位作者 林明江 李继虎 胡玉伟 管楚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459-5461,5532,共4页
阐述了近年来危害我国甘蔗的几种主要螟虫的分布与为害,综合分析了甘蔗螟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全面总结了对其预测预报研究概况,并对今后的预测预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甘蔗螟虫 发生 预测预报
下载PDF
2012年黏虫暴发特点分析与监测预警建议 被引量:60
8
作者 曾娟 姜玉英 刘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2012年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暴发,对间歇性暴发的迁飞性害虫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2012年三代黏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北扩,高密度区域呈带状分布,隐蔽为害造成集中损失,玉米受害最重等暴发为害特点;... 2012年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暴发,对间歇性暴发的迁飞性害虫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2012年三代黏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北扩,高密度区域呈带状分布,隐蔽为害造成集中损失,玉米受害最重等暴发为害特点;指出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难以掌握迁飞路径,监测范围大、重点多,系统调查时间长、频度高、专业性强,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等难点问题,这正是导致部分地区失查失治的客观原因。提出开展跨体系多部门协同科研攻关、制定全国评价标准、继承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健全基层监测网络和提高测报专业技能等建议,对进一步做好黏虫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暴发 监测预警
下载PDF
2009年1代草地螟将为我国发生最重的世代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礼智 姜玉英 +1 位作者 黄绍哲 杨宝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101,共6页
本文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发生危害规律、2009年1代幼虫的虫源数量以及温湿条件可能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有效虫源面积为600万hm2,总量为43 022亿头,为2004年1... 本文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发生危害规律、2009年1代幼虫的虫源数量以及温湿条件可能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有效虫源面积为600万hm2,总量为43 022亿头,为2004年1代幼虫虫源数量的113倍。为此,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面积将超过1 100万hm2,为历年历代最重。到时将有430万亿头幼虫危害,如不防治,将有2.15亿t的植物被吃掉。其中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受害较重。同时还会波及一些与虫源区相邻、但历史上较少发生草地螟危害的地区。东北地区将会出现发生危害早,本地虫源与外来虫源混合发生,受害十分严重的现象。由于越冬成虫的羽化时期长,蛾蜂多、虫态重叠、作物多次受害的现象将十分突出。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2009年1代幼虫大发生,减少草地螟灾害损失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1代幼虫 大发生 迁飞 预测预报 越冬幼虫
下载PDF
我国草地螟的迁飞规律及途径 被引量:26
10
作者 曹卫菊 罗礼智 徐建祥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L.是一种重要的迁飞害虫,曾给我国三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在列举大量草地螟迁飞证据的同时,总结分析了成虫的迁飞过程及行为生理特征、迁飞途径以及在我国主要发生危害区的虫源关系...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L.是一种重要的迁飞害虫,曾给我国三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在列举大量草地螟迁飞证据的同时,总结分析了成虫的迁飞过程及行为生理特征、迁飞途径以及在我国主要发生危害区的虫源关系。有资料显示,成虫通常在黄昏前后自主起飞,起飞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当成虫进入边界层后,便在距地面400 m左右的高空成层,并随气流运载至远处。黎明前后,成虫降落。脂类是成虫飞行的主要能源物质。在我国,越冬代和1代之间可能可以“互为虫源地”。越冬代成虫随西南气流迁飞至我国东北地区,在当地繁殖1代后,成虫可能回迁至华北地区,尽管目前还缺乏直接的证据。最后,还讨论了草地螟迁飞规律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迁飞 暴发 种群动态 预测预报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流感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影 田凤麟 +2 位作者 刘艳慧 董晓梅 罗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8-665,共8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流感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我市的流感监测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广州市2017年第1周至2021年第52周的流感监测数据,包括流感报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病毒阳性率以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采用时序图比... 目的:分析广州市流感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我市的流感监测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广州市2017年第1周至2021年第52周的流感监测数据,包括流感报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病毒阳性率以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采用时序图比较、计算时间序列交叉相关性以及早期异常报告系统(EARS)进行时效性比较分析。结果:ILI%、病毒阳性率与流感报告病例数以及暴发疫情的交叉相关系数均在滞后(Lag)大于0处取得最大值;ILI%是广州市流感夏季高峰以及其他流感疫情来临预警的较优指标,较流感报告病例数最大滞后6周。病毒阳性率是广州市流感冬季高峰来临较好的预警指标,较流感报告病例数高峰最大滞后周数不超过2周。结论:广州市4种流感监测数据反映的流行趋势大体一致,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时效性,ILI%与病毒阳性率的预警起始时间大多迟于流感报告病例数以及暴发疫情,这也表明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监测数据 时效性 预测 暴发疫情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及发生期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大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6期68-70,共3页
对余庆县1982-2004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 Guenee)测报资料的筛选分析结果为,第三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1802+0.0024x1+0.0050x2+0.0185x3±Sy/12=0.6924,第四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 对余庆县1982-2004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is medinalis Guenee)测报资料的筛选分析结果为,第三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1802+0.0024x1+0.0050x2+0.0185x3±Sy/12=0.6924,第四代幼虫发生程度预测回归模型^y。0.2853+0.0005x1+0.0084x2+0.0112x3±Sy/12=0.6334;第三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测回归模型^y=13.3830+0.6823x±Sy/x=2.61,第四代低龄幼虫盛发期预测回归模型^y=3.1293+0.877x±Sy/x=2.951。利用其回归模型时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程度和低龄幼虫盛发期进行预测,其方法简便,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程度 发生期 预测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疫情关联特征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志友 汪德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共8页
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针对新冠疫情期间负荷需求波动大、历史参考负荷难以建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静默指数、滚动焦虑指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谷歌流动性数据和疫情数据构建出静默... 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针对新冠疫情期间负荷需求波动大、历史参考负荷难以建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静默指数、滚动焦虑指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谷歌流动性数据和疫情数据构建出静默指数、滚动焦虑指数来量化经济、疫情的发展对电力负荷造成的影响。然后,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疫情期间电力负荷的强相关因素并引入疫情负荷关联特征。最后,将气象数据、历史负荷以及构建的疫情关联特征合并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预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疫情关联特征的负荷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疫情期间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新冠疫情 机器学习 静默指数 焦虑指数
下载PDF
黄脊竹蝗的发生周期及马氏预测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淑芬 赵星 +1 位作者 刘守邦 李碧霜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36年来黄脊竹蝗的发生面积为依据,先运用波谱分析法确定了其发生周期,再用马尔柯夫链法预测了其未来的发生状态。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的大、小发生周期分别为17年和9年,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1989年发生状态为较重灾害,... 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36年来黄脊竹蝗的发生面积为依据,先运用波谱分析法确定了其发生周期,再用马尔柯夫链法预测了其未来的发生状态。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的大、小发生周期分别为17年和9年,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1989年发生状态为较重灾害,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此种方法基本可靠,可作为制定防治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发生周期 马氏预测 蝗虫
下载PDF
烟草夜蛾合成性引诱剂的田间诱虫试验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礼章 潘桐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11种烟草夜蛾HeLiothisassulta性引诱剂合成样品中,以B,D,E3种诱蛾效果最优,A,C,F次之,G,H,I,J,K较差;在同一时期内不同样品间或不同区组间的诱娥高峰日无显著...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11种烟草夜蛾HeLiothisassulta性引诱剂合成样品中,以B,D,E3种诱蛾效果最优,A,C,F次之,G,H,I,J,K较差;在同一时期内不同样品间或不同区组间的诱娥高峰日无显著差异;诱娥高峰日与累计蛾量达50%的日期之间也无明显差异.本文还研究了诱蛾高峰日的蛾量与总诱蛾量的回归关系及诱蛾高峰日与下一代卵孵化高峰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夜蛾 性引诱剂 虫害 测报 烟草
下载PDF
基于SEIAQR动力学模型预测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趋势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中兴 宋文煜 +6 位作者 方欣玉 王凯 鲍倡俊 陈峰 沈洪兵 武鸣 彭志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0,334,共5页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点,使用实际数据拟合并预测武汉市疫情发展趋势。方法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规律及采取的隔离措施,构建SEIAQR动力学模型;研究使用2020年1月10日至1月31日武汉市累积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点,使用实际数据拟合并预测武汉市疫情发展趋势。方法考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规律及采取的隔离措施,构建SEIAQR动力学模型;研究使用2020年1月10日至1月31日武汉市累积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并使用2月1日至2月10日的实时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研究通过模型拟合结果评价现有抗疫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武汉市发病人数在2月4日左右达到峰值,随后持续下降,2月14日至2月16日出现一个短暂的反弹期,直至5月疫情将基本结束流行。防控措施不变的情况下,疫情结束时预计50780人感染,2449人死亡,粗死亡率约为4.82%;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了75.08%的感染率和72.40%的因病死亡率;模型拟合偏差约为4.08%。结论 SEIAQR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疾病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疫情预测
下载PDF
太湖铜绿微囊藻暴发的藻密度预测技术路线的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蔚华 刘晨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2-1529,共8页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繁殖力受低温和高温调控,休眠与生长高温对藻繁殖产生的停止和抑制作用可被诱导低温解除,藻繁殖力恢复程度取决于诱导低温的强度和作用时间,藻繁殖力恢复程度越高,其繁殖速率越大。基于铜绿微囊藻...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繁殖力受低温和高温调控,休眠与生长高温对藻繁殖产生的停止和抑制作用可被诱导低温解除,藻繁殖力恢复程度取决于诱导低温的强度和作用时间,藻繁殖力恢复程度越高,其繁殖速率越大。基于铜绿微囊藻春化作用原理,提出了该藻暴发的藻密度预测技术路线(初春现场采藻分析预测用增长率→藻暴发的预报温光出现时现场采藻计数→预测藻暴发的藻密度),用于指导分析未来最适温光出现时太湖铜绿微囊藻是否暴发这一预测工作。对该藻密度预测的技术路线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用3个标准评价预测结果。验证结果为:(1)8个实验组的预测用增长率预测的藻密度与生长的藻密度相关性显著,表明预测用增长率测试合理;(2)在对应预测的6 d中,8组中有5组的预测结果准确性指数I≥0.6,即预测结果在生长藻密度的60%~140%以内,表明大多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好,满足了评价标准一;(3)7 d预测结果有效变化范围的下限为M=(62%~67%)Mt、上限为M=(133%~138%)Mt时,占81%的有准确性预测结果的出现几率Q≥62.5%,满足了评价标准二;(4)预测结果有效变化范围的下限为M=(60%~66%)Mt、上限为M=(134%~140%)Mt时,有准确性的、出现率≥60%的预测结果连续出现天数为6 d,满足了评价标准三;(5)当预测结果偏差范围为(100%±33%),有准确性预测结果的出现几率降低12.5%,连续出现天数为2 d。验证可知,在预测时长为6 d内,有准确性的预测结果有比较高的出现几率是可控的,而不是随机的,预测技术路线指导太湖铜绿微囊藻暴发的藻密度预测是可行的;调高预测结果准确性指数或延长预测时长,预测风险将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春化 藻繁殖 藻暴发 藻密度预测 技术路线验证
下载PDF
大鹏湾盐田海域夜光藻赤潮形成与潮汐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林祖亨 梁舜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38,共4页
赤潮的发生与周围的环境条件、诱发因素有关,且很大程度上具有区域性特点。本文归纳了研究水域夜光藻赤潮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潮汐的水动力作用,可使水域夜光藻高度集聚,导致赤潮的发生。结合本水域的天气预报和潮汐预报实况,探讨运用... 赤潮的发生与周围的环境条件、诱发因素有关,且很大程度上具有区域性特点。本文归纳了研究水域夜光藻赤潮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潮汐的水动力作用,可使水域夜光藻高度集聚,导致赤潮的发生。结合本水域的天气预报和潮汐预报实况,探讨运用潮汐预报表预报赤潮,列举了赤潮出现时间及发生情况的预报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条件 赤潮 潮汐 液光藻 大鹏湾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慧聪 李金仙 +2 位作者 荆文君 史璐沙 段茉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5,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传播给人们造成了极大危害,针对本次疫情,主要收集了河南省在COVID-19早期疫情的100多例病例,进行了疫情特征分析。根据疫情特征及不同时刻单位接触人数的变化,建立了非自治SIAR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拟合,...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传播给人们造成了极大危害,针对本次疫情,主要收集了河南省在COVID-19早期疫情的100多例病例,进行了疫情特征分析。根据疫情特征及不同时刻单位接触人数的变化,建立了非自治SIAR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分析了疾病流行时间、最终规模、疫情高峰时间等流行病学特征,实现了对河南省疫情趋势评估。随后,对政府管控力度等因素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取的限制出行等措施(减少接触数)可有效控制疫情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数据拟合 疫情预测 流行时间 最终规模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和防治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志扬 滕明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5期464-466,共3页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以暗黑齿爪鳃金龟(HolotrichiamorosaWatcrhous)为优势种群,占蛴螬总虫量的84.4%,平均果荚被害率20%以上。蛴螬在花生地呈聚集分布型。越冬蛴螬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以暗黑齿爪鳃金龟(HolotrichiamorosaWatcrhous)为优势种群,占蛴螬总虫量的84.4%,平均果荚被害率20%以上。蛴螬在花生地呈聚集分布型。越冬蛴螬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田间卵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低龄蛴螬发生在7月份。发生轻重与土壤质地、花生播期和7月上中旬降雨量、连续降雨日数密切相关。调节播期、人工捕捉成虫、适期施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防治 暗黑齿爪鳃金龟 虫口密度 蛴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