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2年玉溪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1
作者 王君梅 周文僮 +3 位作者 王兴生 许璐 李惠琼 张丽波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了解玉溪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好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本文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玉溪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以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按食源性疾病的时间、空间、人群、可疑食品分布等描述玉溪市食... 目的了解玉溪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好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本文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玉溪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以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按食源性疾病的时间、空间、人群、可疑食品分布等描述玉溪市食源性疾病特征。结果2018年1月-2022年12月玉溪市监测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82起,发病人数3412人,有明显的季节性,可疑食品主要为野生菌及其制品,食品来源场所主要为家庭,易发人群集中于20~59岁,主要为农民。结论玉溪市食源性疾病存在明显季节性、来源场所集中、人群发病差异、物种明确程度低的特点,应加强时间节点、场所、易发人群和高危食品的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病例监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2021年承德市某幼儿园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2
作者 李妍 赵磊 韩会强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对河北省承德市某幼儿园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污染因子及途径,查清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今后类似事件发生以及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三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危... 目的 对河北省承德市某幼儿园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污染因子及途径,查清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今后类似事件发生以及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三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推测可疑餐次及可疑食品;采集样本进行致病因子实验室检测,并结合卫生学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暴发事件污染环节和发生原因。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25例,罹患率为17.40%,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等。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潜伏期中位数为9.5 h(1~20 h),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4月8日午餐中大米饭为可疑食物,并在可疑食物大米饭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因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大米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污染原因为剩余大米饭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回锅时未加热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蜡样芽孢杆菌 暴发调查
下载PDF
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征分析
3
作者 蔺文轩 梁效成 +2 位作者 崔燕 桑向来 刘慧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3年第6期330-334,共5页
目的 分析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收集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对事件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学校类型、... 目的 分析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收集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对事件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学校类型、致病因子、致病食品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7起,报告病例1 002例,住院471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报告事件数最多(9起,占15.79%),其次为2016年(8起,占14.04%)。事件报告数高峰期为6月和9月,均报告12起(各占21.05%)。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地区为陇南市(11起,占19.30%)、白银市(10起,占17.54%)和庆阳市(8起,占14.04%);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为兰州市(343例,占34.23%)、庆阳市(149例,占14.87%)和陇南市(145例,占14.47%)。中学的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均为最多,报告事件为21起(占36.84%),病例为263例(占26.25%)。明确致病因子的事件15起,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引起(60.00%,9/15);查明引发环节的事件21起,其中由流通环节(包装食品)引起的事件占比最多(47.62%,10/21)。查明致病食品主要来源的事件56起,来源主要为学校食堂(66.07%,37/56);食物类别以混合食品和多种食品为主,各占33.33%(19/57)。病例生物样本、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均采集的事件10起,致病因子查明率为60.00%(6/10);3种样本均未采集的事件32起,致病因子查明率为15.63%(5/32)。结论近年来,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总体较为平稳,高峰期在6月和9月,学校食堂是致病食品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继续加强多部门协作,进一步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学校 暴发 甘肃省
下载PDF
2011—2022年贵州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4
作者 左佩佩 田继贵 +2 位作者 朱姝 周倩倩 郭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4期13-16,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1—2022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点,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2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结果: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每年均有发生,发生的高峰时段为...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1—2022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点,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2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结果: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每年均有发生,发生的高峰时段为6—10月,共发生37起;暴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铜仁市,分别为13起、12起。暴发场所以家庭为主,共报告40起,发病人数247人,死亡13人;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是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结论: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是贵州省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比较高的因素,为降低其事件的发生率,需严格控制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危化品的监管,宣传和引导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预防措施 贵州省
下载PDF
2016-2020年都昌县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5
作者 余修旺 王际雄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0年都昌县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方法:收集2016-2020年都昌县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上报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 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0年都昌县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发生规律、发生原因。方法:收集2016-2020年都昌县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上报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状况及发生原因。结果:2016-2020年,都昌县共上报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3起,发病人数182例,死亡人数5例,分别占同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86.89%、67.91%、100%;病死率为2.75%,其中2016年报告事件起数最多(18起);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高发月份为6月-10月。致病食物和致病因素主要是毒蘑菇和毒草毒素(均占54.72%),引发原因以误食误用为最多(占64.15%),其次是存储不当引起(占16.98%)。结论:都昌县家庭食用野生蘑菇、误食误用是主要致病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家庭 暴发事件 致病因素
下载PDF
2017年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源 高飞 +3 位作者 刘忠卫 闫滨 李敬晶 周梦瑶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通过对2017年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汇总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情况、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黑龙江省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通过"食源性疾病... 通过对2017年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汇总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情况、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17年黑龙江省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导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017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6起,累计发病485人、死亡2人.其中原因不明41起,占53. 9%暴发事件集中发生在6、7、8月,其中8月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为34. 2%,其次是宾馆饭店(包括游轮火锅店烧烤店),为28.9%;主要致病因素为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类;主要原因食品为植物类食品.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高发因素和高发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食物储存及烹饪等方面的食品安全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防控措施 监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2015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宗雯琦 戴月 +1 位作者 甄世祺 吴高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4272-4277,共6页
目的对2015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和策略。方法对2015年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7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时间、发生场所、致病因子、引发疾病的食品种类和发病地区等方面... 目的对2015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和策略。方法对2015年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7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时间、发生场所、致病因子、引发疾病的食品种类和发病地区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2015年江苏省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7起,累计发病1111人,其中死亡6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时间是7-9月;饮食服务单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其次为集体食堂、家庭和农村宴席;微生物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动物类食品是引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高发因素和高发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针对性地加强毒蕈中毒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均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防控措施
下载PDF
2013—2017年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艺红 刘银品 +3 位作者 钟延旭 杨永鹏 蒙浩洋 姚雪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78-182,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及主要致病因素,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广西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2起,发... 目的:分析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及主要致病因素,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广西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2起,发病2347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4%。致病微生物性是春季和夏季的主要致病因素,分别占该季节事件数的40.0%和59.1%,以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前3位病原;秋季致病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均较为常见;冬季以有毒动植物中毒为主,占63.2%。有毒动植物以四季豆、桐油、桐油果、木薯和药酒中毒为主,多发生在家庭;发生在家庭的事件后果较为严重,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7.9%,其中药酒、木薯和毒蘑菇中毒引起死亡21例;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事件以致病微生物为主,沙门氏菌污染最为常见,33.3%的集体食堂事件原因不明。结论:广西食源性疾病防控应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季节、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食堂以安全管理、卫生管理为主,并降低不明原因事件的比例;农村家庭重点加强春季野蘑菇、野菜中毒和秋冬季药酒中毒、木薯中毒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 致病因素
下载PDF
2013年山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光健 褚遵华 +3 位作者 王连森 庄茂强 刘军 赵金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2919-2924,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山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3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0起,... 目的分析2013年山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30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0起,发病人数654人,死亡2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发病季节是第三季度,全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主要发生在4~10月份,其中以8月份最高;16~60岁人群是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人群;饮食服务单位是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其次是集体食堂;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同致病因素之间导致的罹患率不同(P【0.05);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是混合食品。结论加强对高发季节、高发因素、高发污染环节的监控;加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加大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宣传力度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分析
下载PDF
秦皇岛市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检测和溯源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时晨 于良 +4 位作者 王悦 刘艳飞 杨坤 袁玉荣 李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03-3507,共5页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目标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及分子分型检测,明确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及可能性溯源。方法采集病例腹泻便及可疑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出来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目标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及分子分型检测,明确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及可能性溯源。方法采集病例腹泻便及可疑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出来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检测。结果4份腹泻便标本检出2株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4份环境标本中检出1株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lh和tdh基因阳性,trh基因阴性,将上述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检测,同源度高达100%。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餐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下载PDF
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雨晨 宗雯琦 +1 位作者 戴月 甄世祺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分析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年江苏省共发生14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目的分析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年江苏省共发生14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2 657例,无死亡。全年各月均有暴发事件发生,第三季度高发,8月份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占24.47%和21.45%);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3市报告数占总数的67.14%;20~5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占71.96%);发生场所主要在宾馆饭店(占37.06%)、单位食堂和农村宴席(各占18.18%);动物类食品是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占37.06%);细菌性致病因素是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占63.6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结论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和系统建设,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防控措施
下载PDF
舟山市首次由气单胞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亚素 童国忠 +3 位作者 张行钦 张全忠 金晓萍 周缀琴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分析该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经市有关流行病学专家分析认定是因食用被气单胞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爆发,载体食物为农贸市场市售熟素食。结... 目的:分析该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经市有关流行病学专家分析认定是因食用被气单胞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爆发,载体食物为农贸市场市售熟素食。结论:必须加强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以保障海岛居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爆发 气单胞菌
下载PDF
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高林 霍翔 +1 位作者 宗雯琦 周翌婧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第6期292-295,共4页
目的回顾性汇总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分析总结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提高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对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早期发现、预警能力。方法汇总201... 目的回顾性汇总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分析总结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提高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对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早期发现、预警能力。方法汇总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结合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共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187起,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0∶1,发病以15~2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24.42%),前三位的可疑暴露食品分别为多种食品(33.14%)、混合食品(21.28%)和肉与肉制品(15.58%),主要可疑暴露进食场所依次为饭店(酒店)、单位食堂和学校食堂。有53起事件经过核实确认后在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中报告,占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报告全年总数的28.34%。结论 2018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在部分监测地区早期发现、预警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能力已有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食源性疾病事件未通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病例监测 事件监测
下载PDF
一起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艳敏 滕臣刚 +6 位作者 查日胜 田礼钦 黄飞飞 张梦寒 胡佳 周红俊 王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402-9408,共7页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判断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21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泻次数≥3次/24 h占比62%,135/217)、腹痛(47%,102/217)等;从生物、食物原料和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毒力基因阳性样品55份,分离到EAEC菌株28株,其中27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共形成A^Q 17个型别,呈高度多态性。可疑食品是5月30日晚餐的凉拌椒麻鸡。结论该起事件是由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 食物性疾病暴发 脉冲场电泳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一起网络订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溯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晓红 王三桃 +3 位作者 杨红霞 李雪原 王洋 裴战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目的对发生在本省的一起网络订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目的对发生在本省的一起网络订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污染来源和污染原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沙门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发现24例病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00%)、发热(100%)、腹痛(96%),恶心(58%),呕吐(29%)。发病潜伏期中值为23 h(12.5~54 h)。所有病例均食用过某外卖生产单位加工制作的蛋苞饭。剩余食品及原料、病例及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环境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沙门菌阳性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具有同源性。结论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食品为某外卖生产单位加工制作的蛋苞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订餐 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一起网络订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阮明捷 翁曦君 +1 位作者 王银会 巴蕾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第6期299-301,共3页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采用脉冲场...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发现14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4/14)、腹痛(13/14)、发热(13/14)。所有病例均食用M餐厅加工制作的鳗鱼蛋丝饭。病例便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具有同源性。结论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红梅 张晴 +2 位作者 张爽 张赫 李颖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第6期304-307,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事件处理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可疑污染食品、环境样...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事件处理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病例、可疑污染食品、环境样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进行病原筛查及毒力基因检测;使用常规培养技术进行样本病原菌分离;使用PFGE进行菌株分子分型;应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对食品分离株和病例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将食品分离Vp菌株中携带tdh基因情况和食品增菌液中toxR和tdh基因扩增ct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件病例粪便样本和2件可疑污染食品分离到Vp菌株(toxR+/tdh+/trh-,O3:K6血清型),且PFGE图谱成簇(相似度93.94%);1件可疑污染食品分离到Vp菌株(toxR+/tdh-/trh-),与另外5株Vp的PFGE图谱不成簇。2件分离到Vp(tdh+)菌株的食品样本,其增菌液2种基因(toxR和tdh)实时荧光PCR检测ct值接近;分离到Vp(tdh-)菌株的食品样本,其增菌液toxR基因扩增ct值小于tdh基因较多。结论本次事件为一起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食品增菌液实时荧光PCR检测对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快速诊断和病原学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实时荧光PCR 毒力基因
下载PDF
2010—2015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蒲 杨丽 +5 位作者 李杉 付鹏钰 张书芳 周昇昇 詹瑄 叶冰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9期17-2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0—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征,探讨可行的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中所收集的数据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0—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征,探讨可行的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中所收集的数据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河南省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9起,1 499例发病,1 015例住院,7例死亡,平均每起患者数为21.72例。2010—2015年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主要集中在3~10月份,主要集中在换季的季节。发病人数(300例,20.01%)在9月份达到了高峰,随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起发病人数也是9月份最高,为75例;死亡人数(4例,57.14%)和病死率(3.10%)均为3月份最高。全省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发生在宾馆饭店的数量最多,占总事件数的24.64%;而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最多的场所类型为学校食堂,占总发病人数和总住院人数的的35.49%和34.09%;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暴发场所类型为家庭,占总死亡人数的71.43%。微生物性因素致病人数最多(897例,59.84%),而致死人数最多的致病原因是化学性因素(6例,85.71%)。结论应当加强基层监测网络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宣教和监管;探索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蒲 张书芳 +6 位作者 付鹏钰 詹瑄 叶冰 钞凤 周昇昇 李杉 杨丽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1期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中的上报数据按发生的时间、地区、原因食品、引发事件... 目的通过研究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中的上报数据按发生的时间、地区、原因食品、引发事件原因等变量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河南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9起,发病人数为1 499例,住院人数1 015例,死亡人数7例,总罹患率为3.81%,总病死率约为0.47%。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量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最多,占总事件数的57.97%。豫北地区和豫中地区为事件高发地区,2个地区累计报告事件45起,占全省报告事件起数的65.22%。植物类(22起,31.88%)食物是致病的主要原因食品。由于加工不当所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25.42%,而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原因是误食误用,占死亡人数的71.43%。结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的检查和监督,集中力量针对关键控制点及薄弱环节进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暴发 食源性疾病监测
下载PDF
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高林 宗雯琦 +1 位作者 甄世祺 戴月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9期486-489,共4页
目的分析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部署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收集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并进行时间、地区、发生场所、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部署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收集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据,并进行时间、地区、发生场所、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2013年江苏省共发生77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940人,1人死亡。全年各月均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第3季度(7~9月)报告事件29起,占37.7%;报告数前3位地区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通市,分别占39.0%、18.2%和15.6%;单位食堂是发生的主要场所(39.0%);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因素(28.6%);动物类食品是引发的主要原因(48.0%)。结论广泛开展对食源性疾病暴发季节性高发和个人卫生措施的宣传教育,作为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发场所和易发因素,对单位食堂和动物类食品进行针对性监管,将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