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不同易感性的供应链风险传播分析与控制
1
作者 罗国强 肖骅 +1 位作者 罗凯文 王清华 《物流科技》 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供应链风险传播对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深入分析其传播规律并据此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供应链中存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现实情形,分析不同企业对于同一种风险的易感... 供应链风险传播对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深入分析其传播规律并据此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供应链中存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现实情形,分析不同企业对于同一种风险的易感性不同,即抗风险能力不同,基于传播动力学,构建考虑不同易感性的供应链风险传播研究,并利用稳定性理论分析风险传播的基本再生系数、有风险平衡点和无风险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延迟爆发现象出现条件,提出结合反馈控制和有限时间控制的切换控制策略模拟改变供应链政策的过程。最后考虑供应链中出现质量风险,并且两种类型企业对于质量风险的易感性不同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定理的有效性。相比传统供应链风险传播模型,未考虑供应链企业对于风险的易感性不同,文章提出的模型更能描述实际供应链风险的动力学行为,并为供应链决策者提供决策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风险 传播动力学 不同易感性 稳定性 延迟爆发
下载PDF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and related “superbugs” dur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被引量:28
2
作者 Lawrence F Muscarell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4年第10期457-474,共18页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during gastrointestinal(GI) endoscopy. Reports of outbreaks linked to GI endoscopes contami-nated with 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during gastrointestinal(GI) endoscopy. Reports of outbreaks linked to GI endoscopes contami-n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nfectious agents, includ-ing 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were reviewed. Published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both prior to and since CRE's emergence, these reports were obtained by searching the peer-reviewed medical literature(via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s "MEDLINE" database);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 database, or "MAUDE"; and the Internet(via Google's search engine). This review focused on an outbreak of CRE in 2013 following the GI endoscopic procedure known a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or ERCP, performed at "Hospital X" located in the sub-urbs of Chicago(IL; United States). Part of the largest outbreak of CRE in United States history, the infection and colonization of 10 and 28 of this hospital's patients, respectively, received considerable media attention and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which published a report about this outbreak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Report(MMWR), in 2014. This report, along with the results of an independent inspection of Hospital X's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following this CRE outbreak, were also reviewed. While this article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prevention of transmissions of 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in the GI endoscopic setting, some of its discus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may also apply to other healthcare settings, to other types of flexible endoscopes, and to other types of transmissible infec-tious agents. This review found that GI endoscop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having been recently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ERCP. The CDC reported in MMWR that the type of GI endoscope, known as an ERCP endoscope, that Hospi-tal X used to perform ERCP in 2013 on the 38 patients who became infected or colonized with CRE might be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to clean and disinfect,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its physical design. If perform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endoscope manufacturer's labeling, supplemented as needed with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published guidelines, however, current practices for reprocessing GI endoscopes, which include high-level disinfection, are reportedly adequa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ransmission of 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to prevent CRE transmissions in the healthcare setting. CRE transmissions are not limited to contaminated GI endoscopes and also have been linked to other reusable flexible endoscopic instrumentation, including broncho-scopes and cystoscopes. In conclusion, contaminated GI endoscopes, particularly those used during ERCP, have been causally linked to outbreaks of CRE and their related superbugs, with associated patie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orough reprocessing of these complex reusable instruments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disease transmission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during GI endos-copy. Enhanced training and monitoring of reprocessing staffers to verify the proper cleaning and brushing of GI endoscopes, especially the area around, behind andnear the forceps elevator located at the distal end othe ERCP endoscope, are recommended. If the ERCPendoscope features a narrow and exposed channel thathouses a wire connecting the GI endoscope's controhead to this forceps elevator, then this channel's com-plete reprocessing, including its flushing with a deter-gent using a procedure validated for effectiveness, is also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oss infection Disease outbreaks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risk assessment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Anti-bacterial agents Bacterial INFECTIONS CARBAPENEMS Betalactams
下载PDF
Varicella Outbreak at a Boarding School, Chikomba District, Mashonaland East Province, Zimbabwe, 2019
3
作者 Govha Emmanuel Nyika Howard +4 位作者 Simukai Tirivanhu Zizhou Notion Tafara Gombe Addmore Chadambuka Tsitsi Patience Juru Mufuta Tshimanga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2年第4期492-504,共13页
Background: Varicella is a contagious illness, caused by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It is transmitted via the respiratory route and through contact with the infected person. Fourteen cases of varicella from a board... Background: Varicella is a contagious illness, caused by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It is transmitted via the respiratory route and through contact with the infected person. Fourteen cases of varicella from a boarding school in Chikomba District, Zimbabwe were reported on 14 February 2019. We investigated the outbreak to determine its scope,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ommend evidence-base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A 1:2 un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A case was a form one student at a boarding school in Chikomba District who developed acute onset of diffuse maculopapulovesicular rash without other apparent cause from 22 January 2019 to 24 February 2019. A control was a form one student at the same boarding school who did not develop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varicella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An interviewer-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Epi info 7<sup>TM</sup> was used to calculate frequencies, odds ratios and perform logistic regression to control for confounding variables. Results: We recruited 31 cases and 62 control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ontracting varicella were classmate contact [AOR 24;(95% CI 4.4 - 83), p Conclusion: A perfect setting for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was available in the form of students in a naive community living in close proximity both at class and at dormitories, which lead to the rapid transmission of the virus. Screening and isolation of the infected students controlled the outbr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cella outbreak risk Factors High School Chikomba
下载PDF
长沙市某县退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暴发的定性风险评估
4
作者 奉佳 周元中 +8 位作者 欧建伟 胡长青 张韬 杨辉 刘增再 颜克旭 聂迅峄 王辉 刘华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2021年为加快推进小反刍兽疫无疫区建设,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标准,长沙市某县拟在本地开展小反刍兽疫退出强制免疫风险评估。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监测流...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2021年为加快推进小反刍兽疫无疫区建设,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标准,长沙市某县拟在本地开展小反刍兽疫退出强制免疫风险评估。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监测流调、危害识别、风险路径的确定和风险因素层级评估等方法进行的定性风险评估初步显示,在该地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可能会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等级为中。在风险管理措施上,提出该地退出强制免疫应推迟一年,重点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监测排查、加强检疫监管、强化培训宣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强制免疫 暴发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暴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桂华 王洪法 +4 位作者 仲维霞 崔勇 尹昆 徐超 肖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调查问卷,以基于利什曼原虫kDNA保守区PCR扩增的分子方法检测呈阳性感染的为病例组,按1∶3匹配选择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与消费、受教育程度...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调查问卷,以基于利什曼原虫kDNA保守区PCR扩增的分子方法检测呈阳性感染的为病例组,按1∶3匹配选择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与消费、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什曼原虫感染检测呈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0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份易感人血样感染利什曼原虫阳性率为82.67%(62/75)。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被叮咬、户外露宿习惯、邻居有黑热病患者、蚊帐及趋避剂杀虫剂的使用与当地易感人群感染利什曼原虫关系密切,危险比(RH)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296,(3.102,1.16)、15.429(5.876,8.995)、75.6(26.6,214.9)、0.311(0.132,0.733)、0.491(0.292,0.672);多因素分析显示:户外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使用蚊帐是保护性因素,RH值和95%CI为12.56(3.476,45.38)、140.987(37.59,528.8)、0.185(0.05,0.68)。结论在该地区易感人群感染利什曼原虫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普及黑热病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及时确诊并彻底诊治黑热病患者,尽量避免户外被叮咬,养成使用蚊帐习惯是预防控制当地人源型黑热病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暴发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灾害地理分布模拟及其生物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杰 张旸 +1 位作者 赵振勇 李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598,共9页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系斑翅蝗科Oedipodidae飞蝗属Locusta Linnaeus洲际性农业重大害虫,在我国主要包括东亚飞蝗L.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亚洲飞蝗L.migratoria(Linnaeus)和西藏飞蝗L.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系斑翅蝗科Oedipodidae飞蝗属Locusta Linnaeus洲际性农业重大害虫,在我国主要包括东亚飞蝗L.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亚洲飞蝗L.migratoria(Linnaeus)和西藏飞蝗L.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掌控飞蝗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并预测起潜在的适宜分布区,对于我国飞蝗灾害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三种中国飞蝗灾害记录地理信息和生物环境环境因子参数,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在3 km×3 km尺度上对三种飞蝗灾害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梯度、灾害风险概率和风险等级进行了模拟预测与分析,并对影响分布的关键生物气候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蝗灾害风险区的地理分布模拟结果与历史记录完全符合,ROC检验表明MaxEnt模型预测可靠性极高。三种飞蝗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在中国的灾害风险区总面积依次分别为315.87×10^4km^2、395.80×10^4km^2和125.00×10^4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3.43%、41.96%和13.25%。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的灾害风险区存在75.8×10^4km^2的空间重叠,主要分布于我国农牧交错区及以南区域。三种飞蝗灾害风险区的地理梯度与分布格局与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高度吻合,其地理分布格局表现出显著的经度和纬度空间梯度异质性。刀切法检测(Jackknife test)表明,三种飞蝗灾害的主导生物-气候影响因子的不同导致了其地理分布格局的显著差异,表明蝗灾爆发概率同时受到各自不同飞蝗物种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与地理空间隔离作用的共同制约。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飞蝗灾害的跨界联合全程防控、区域联网监测联控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蝗灾 灾害风险 地理分布 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宝安区一起学校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智超 周小涛 +3 位作者 李基 严新风 邓立权 张廷禄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096-1099,1091,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水痘爆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方法病例定义为2007年2月28日以来,学校内教师和学生中出现典型的水痘样皮疹(疱疹≥3d),伴或无发热症状体征。通过现场调查、问表等方法,描述本次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病例...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水痘爆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方法病例定义为2007年2月28日以来,学校内教师和学生中出现典型的水痘样皮疹(疱疹≥3d),伴或无发热症状体征。通过现场调查、问表等方法,描述本次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罹患率为6.8%,其中男6.7%,女7.0%。流行病曲线上发病最高点在4月30日到5月3日。三年级的罹患率为20.1%,一年级的罹患率为16.2%。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中午两小时午休时间(RR=4.9,95%CI=3.4-7.1)和乘坐校巴时(RR=3.2,95%CI=2.3-4.5)的密切接触。对27个班级的940名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只在学校午休而不乘校巴的(RR=5.4,95%CI=3.5-8.3);在校午休同时也乘校巴(RR=2.8,95%CI=1.9-4.2)。对午休的57个宿舍进行人群聚集性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此次水痘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学生中午两小时午休期间在宿舍聚集和乘坐校巴时的密切接触有关。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对病例的隔离及学校和校巴的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爆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医学院校甲肝暴发疫情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慧健 袁辉 +1 位作者 徐丹 罗利群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中医学院2006年甲肝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及时控制疫情。[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将2006年11月~12月该校出现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血清抗HAV-IgM阳性者作为本起暴发... [目的]了解江西中医学院2006年甲肝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及时控制疫情。[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将2006年11月~12月该校出现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血清抗HAV-IgM阳性者作为本起暴发疫情的病例。选择80例病例、141名无甲肝疫苗接种史的健康学生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结果]罹患率为1.1%,学校餐厅内某小吃摊位的厨师1人为隐性感染者,1人为病例。病例对照结果提示:在该小吃摊位就餐的OR=6.4(95%CI:3.1~13.1),使用公用餐具的OR=6.3(95%CI:3.2~12.6)。[结论]本次疫情的发生主要与校内小吃摊位厨师污染食物、餐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肝 暴发疫情 危险因豪
下载PDF
ICU内疥疮感染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4
9
作者 巩义春 刘京涛 +2 位作者 梁晓博 高天君 马朋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ICU内疥疮感染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回顾2012-01~2013-01在国内医院ICU内所发生的两起疥疮感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首发病例特征、疫情流行情况、引起爆发流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疫情控制过程等...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ICU内疥疮感染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回顾2012-01~2013-01在国内医院ICU内所发生的两起疥疮感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首发病例特征、疫情流行情况、引起爆发流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疫情控制过程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案例1共26例感染,包括医护人员25例(96.15%)、护理员1例(3.84%),疫情历时20d,发病高峰期8例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30.77%。案例2共45例感染,包括医护人员35例(77.78%)、1例护理员(2.22%)、2例住院患者(4.44%)、7例医护人员家属(15.56%),疫情持续52d,其中两次发病高峰(分别占感染病例总数的20.00%、33.33%)。两案例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误诊现象,其中案例2最终未能确诊。医务人员的值班室、集体宿舍及ICU病房是造成疥疮传播的主要场所。疥疮感染事件发生后,两案例均通过采取有效地消毒隔离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结论疥疮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容易误诊、延迟诊断;集中居住、手卫生习惯是否良好及防治意识差是造成医院疥疮爆发流行的主要因素;有效的控制与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疥疮感染爆发流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疮 ICU暴发流行 危险因素 控制措施
下载PDF
2004-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高金霞 张静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11期698-70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危险原因,为提高暴发调查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危险原因,为提高暴发调查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31起伤寒和46起副伤寒暴发疫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62.20%);伤寒暴发疫情病原学确诊比例达29.03%,副伤寒达43.47%。暴发地点以农村村寨(44.16%)和学校(33.77%)为主,尤以乡镇中学(53.84%)多发;以甲型副伤寒暴发为主(57.14%);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4.55%),其次为食源性(23.38%)。结论应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发热症状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暴发危险因素信息应作为法律法规的修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暴发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05-2014年新疆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建 李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 了解新疆各地州(市)、县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加强对爆发疫情的现场调查控制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新疆各区2005-2014年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 目的 了解新疆各地州(市)、县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加强对爆发疫情的现场调查控制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新疆各区2005-2014年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新疆各地州(市)、县共报告6起伤寒爆发疫情,涉及病例763例,爆发时间主要集中在8-9月(75.75%),以学校和农村为主,爆发地点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83.33%),病例多为10~19岁(52.56%)年龄组。结论 预防控制伤寒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农民等重点人群的主动监测,提高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爆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慧玲 张丹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99-902,共4页
目的了解庐江县2013—2014年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控制管理系统获得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疫情信息,并选取发生聚集疫情的幼托机构的儿童及看护人作... 目的了解庐江县2013—2014年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控制管理系统获得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疫情信息,并选取发生聚集疫情的幼托机构的儿童及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庐江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55.37/10万和214.87/10万;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4起,累计发病例数181例,占同期该病发病总数的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触手足口患者、看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手或很少洗手、有吮咬手指习惯和近一周与儿童公用玩具等5个因素是儿童患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是6.518、9.595、10.224、5.642和3.824。结论庐江县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疾病暴发流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宁夏同心县一起羊炭疽疫情的暴发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淼洁 李靖宁 +3 位作者 左兴文 张和平 杨林 王晓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2016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某养殖户饲养的羊只发生炭疽疫情。通过现场调查、入户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该起羊炭疽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此次疫情共有4只羊发病死亡,均来源于同一养殖户。调查认为,该疫情可能由附近其他... 2016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某养殖户饲养的羊只发生炭疽疫情。通过现场调查、入户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该起羊炭疽疫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此次疫情共有4只羊发病死亡,均来源于同一养殖户。调查认为,该疫情可能由附近其他养殖户在山坡私埋病死羊引起,发病羊只采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牧草或直接接触私埋病死羊而感染,未追溯到私埋羊只的来源。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私埋点附近放牧羊只的发病风险是未在该区域放牧羊只的1.14倍(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流行病学 暴发调查 风险因素
下载PDF
2015年山东省某鸭场腺病毒病的暴发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苗利 刘华雷 +5 位作者 张海明 王兆芳 肉先姑库尔班 李玉杰 徐鸿 陈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2015年11月30日,山东省西北地区某鸭场报告其饲养的17 600只鸭子在1个多月内陆续发生不明原因的大规模死亡。经初步调查发现,鸭在死亡之前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仅表现精神萎靡,多次用药后均无明显效果。截至调查时,已累计死亡约3 60... 2015年11月30日,山东省西北地区某鸭场报告其饲养的17 600只鸭子在1个多月内陆续发生不明原因的大规模死亡。经初步调查发现,鸭在死亡之前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仅表现精神萎靡,多次用药后均无明显效果。截至调查时,已累计死亡约3 600只。为详细了解该鸭场的发病情况,分析该病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提出防控建议,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本次疫情暴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鸭场暴发了腺病毒病;起因是鸭苗在引进前已感染了腺病毒,引入后又遇雨雪天气,气温骤降,同时场内饲养管理不合理,卫生条件差,防控措施不当,导致多种细菌继发感染,从而加剧了疫情。针对鸭场存在的病原,对症用药,对可能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控制,随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继发感染 暴发调查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西尼罗热国内外疫情形势与防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淑娟 王莹 +6 位作者 徐天刚 吕艳 胡永新 张锋 王华 王清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9期82-90,共9页
西尼罗热是人兽共患虫媒病,1937年首发于非洲乌干达,1990年代前主要呈散发或小规模流行,1999年传入美国首次进入西半球后,短短几年扩散至全美,其暴发流行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近20年该病在世界各国频频暴发,造成人、马、鸟类的大量感染... 西尼罗热是人兽共患虫媒病,1937年首发于非洲乌干达,1990年代前主要呈散发或小规模流行,1999年传入美国首次进入西半球后,短短几年扩散至全美,其暴发流行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近20年该病在世界各国频频暴发,造成人、马、鸟类的大量感染及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重大流行病之一。本文对该病的病原特性、血清型和基因型、宿主、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发病率和病死率、流行季节、诊断方法、疫苗和药物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国内外疫情形势及我国的传入传播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病的防控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热 疫情形势 传播风险 防控
下载PDF
云南省泸水市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云玲 张文东 +2 位作者 赵柏林 王传彬 陈继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6期9-11,35,共4页
2019年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督导组对此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扩散风险分析。调查分析显示:泔水喂猪引发此起疫情的可能性最大,当地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较... 2019年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督导组对此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扩散风险分析。调查分析显示:泔水喂猪引发此起疫情的可能性最大,当地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较高,但疫情扩散到疫点之外和野猪的风险较小。督导组由此提出,明确各相关部门防疫责任,继续加大疫情监测和排查力度,加大对餐厨剩余物和猪肉销售点废弃碎肉的监管,禁止泔水喂猪,进一步提升猪场的猪病防控能力。此起疫情对非洲猪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和边境动物卫生安全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流行病学调查 暴发风险
下载PDF
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许汝福 沈渝菊 +5 位作者 林辉 李亚斐 向颖 许斌 张耀 黄国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感染原因,为炭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84个炭疽暴发案例均发生在农村或牧区,涉及患者990例,治愈970例... 目的探讨国内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感染原因,为炭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84个炭疽暴发案例均发生在农村或牧区,涉及患者990例,治愈970例,死亡20例,男女比为4.2∶1,15~60岁占87.2%,农牧民占92.4%,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占79.5%,5~9月份占87.8%;最短潜伏期中位数2 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8 d;首发病例诊断时间中位数4 d;病畜、病死畜肉接触患者占98.3%,屠宰病死家畜者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食用病死畜肉者(RR=55.47,95%CI=26.03~118.21,P<0.000 01)。77个案例的疫情控制中位数时间10 d。结论炭疽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农村和牧区,青壮年及农牧特征明显;屠宰病死家畜或接触病死畜肉是感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暴发 流行特征 潜伏期 相对危险度
下载PDF
辽宁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戚巍 王毳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分析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因素,进行学校结核病风险评估,为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由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织18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采用专家会商法,经专家会议确定评估指标,... 目的 分析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因素,进行学校结核病风险评估,为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由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织18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采用专家会商法,经专家会议确定评估指标,以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判定指标分值并排序.结果 通过专家会商确定了4个一级评估指标和26个二级评估指标.通过对评分进行统计:在一级评估指标中,传染源的权重后分值最高,达0.33.在二级评估指标中,发现延迟、疫情漏报和传染源患者隐瞒病情进行权重后分值分别为2.21、2.05和2.05,为极高危的风险因素.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出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可以作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 危险性评估 院校 辽宁省
下载PDF
广西登革热发病风险分析及其应对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泽强 凌峰 +3 位作者 郭亮永 梁长威 屈志强 罗密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登革热复燃的原因,分析发病风险并做好应对。方法对2006—2015年广西登革热的发病情况及2013—2015年媒介伊蚊和人群血清学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以前广西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95.35%(42/45),且75.71%的... 目的探讨广西登革热复燃的原因,分析发病风险并做好应对。方法对2006—2015年广西登革热的发病情况及2013—2015年媒介伊蚊和人群血清学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以前广西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95.35%(42/45),且75.71%的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国家;2014年出现本地暴发流行,发病数占10年发病总数的94.02%(849/903)。广西登革热病例从发病到确诊需0~70 d(中位时间间隔为6 d);发病高峰集中在9~11月,占96.46%(871/903);南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83.37%),其次是梧州市(7.44%)和桂林市(4.81%),且这3个市均发生了暴发疫情;病例以商业服务人员(27.80%)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18.16%)。蚊媒监测显示伊蚊密度较高,50%以上的监测月份布雷图指数(BI)大于20,而健康人群登革病毒Ig G抗体阳性率则只有3%左右。结论广西登革热发病风险较大,应强化疾病防控意识,加强口岸监测,提高诊治水平,加强宣传,做好防蚊灭蚊,适时扩大和调整监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特征 监测 发病风险 广西
下载PDF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流行的原因及预防控制经验措施成效分析和回顾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晨 段惠娟 +6 位作者 纪冬 李文刚 王立福 吉英杰 李雷 高旭东 段学章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54-456,共3页
2014年塞拉利昂爆发严重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包括不良风俗习惯、自然气候、医疗基础薄弱、医院内传播等因素,是这次疫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宣教、规范丧葬、建立诊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管理疾病幸存者、完善社区疾病监督系... 2014年塞拉利昂爆发严重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包括不良风俗习惯、自然气候、医疗基础薄弱、医院内传播等因素,是这次疫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宣教、规范丧葬、建立诊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管理疾病幸存者、完善社区疾病监督系统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疫情 流行 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