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1
作者 王中波 杨守业 +3 位作者 张志珣 蓝先洪 顾兆峰 张训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86-894,共9页
Evidence from lithology,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high-resolution X-ray fluorescence scanning data of core SFK-1 indicates tidally influenced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n ... Evidence from lithology,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high-resolution X-ray fluorescence scanning data of core SFK-1 indicates tidally influenced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aleo-fluvial deposits consist of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Different reflections on the seismic profile across core SFK-1 suggest that the river channels shifted and overlapped. River channel deposition formed early in the LGM when sea level fell and the estuary extended to the outer shelf. Channel sediments are yellowish- brown in color and rich in foraminifera and shell fragments owing to the strong tidal influence. Following the LGM, the paleo-river mouth retreated and regressive deposition of estuarine and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with an erosion base occurred. The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have clearly different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paleo-river system on the wide shelf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CaCO3 content and Ca/Ti ratio.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further substantial constraints on the recognition of lat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and land-sea interactions on the ECS sh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物 末次盛冰期 东海陆架 中国 河口延伸 碳酸钙含量 河道沉积 反射地震剖面
下载PDF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与沿海国外大陆架权利的协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秀卫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多样性的养护是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作为保护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与沿海国外大陆架权利之间的冲突协调是当前BBNJ谈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一冲突的协调,既需要立... 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多样性的养护是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作为保护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与沿海国外大陆架权利之间的冲突协调是当前BBNJ谈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一冲突的协调,既需要立足于现有的国际海洋法体系,以BBNJ谈判为契机,在“BBNJ协定”中建立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与沿海国外大陆架权利冲突在程序上的协调机制;也需要跳出现有的海洋法体系,在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构建符合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制度,以主动与沿海国权利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BBNJ协定” 外大陆架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第四纪块体搬运体系的地震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大伟 吴时国 +2 位作者 董冬冬 姚根顺 曹全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4,共6页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 第四纪以来,琼东南盆地的陆坡区域广泛发育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深水块体搬运体系是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作用过程。利用深水3D地震资料,提取振幅和相干数据,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时间切片分析,揭示块体搬运体系具有丘状外形、波状反射结构、弱振幅和连续性差的地震特征,内部整体比较杂乱,主体发育褶皱,趾部发育逆冲断层,具有塑性流体特征。结合南海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研究区第四纪沉积速率高并位于地震多发带,构成了块体搬运体系的形成条件和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外陆架/上陆坡 块体搬运体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物源示踪 被引量:13
4
作者 蓝先洪 张志珣 +1 位作者 王中波 陈晓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3,共9页
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东海外陆架 SFK-1孔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 为研究东海外陆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划分与物源分析的指示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东海外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沉积物进行了15个稀土元素(REE)含量测定。东海外陆架 SFK-1孔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分层性,垂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表明稀土元素特征对于地层划分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明SFK-1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长江和黄河, 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判别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SFK-1孔上部28.00 m以上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中部28.00-47.20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下部47.20-82.90 m沉积物以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东海陆架起着主要作用,而黄河物质在晚更新世晚期已开始对东海陆架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晚第四纪 物源示踪 东海外陆架
下载PDF
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沉积物中的有用重矿物及其资源潜力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秉福 林振宏 +1 位作者 时振波 林晓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2-379,共8页
对东海外陆架中部表层沉积物 34个样品 ,南部两个岩心 75个样品的沉积物特征和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 ,计算了其中有用重矿物砂的品位。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残留沉积中有用的重矿物砂来源于中国大陆 ,其含量与细砂含量、重矿物总量、沉积... 对东海外陆架中部表层沉积物 34个样品 ,南部两个岩心 75个样品的沉积物特征和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 ,计算了其中有用重矿物砂的品位。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残留沉积中有用的重矿物砂来源于中国大陆 ,其含量与细砂含量、重矿物总量、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性呈正相关关系。重矿物砂赋存在海退层位中 ,形成于滨岸带 ,并经过后期海侵过程的改造和进一步富集 ,主要分布在水深 10 0~ 2 0 0m范围内。外陆架中部有用重矿物砂高品位异常区面积达 1 2× 10 4km2 ,锆石和石榴石品位达到Ⅰ级异常。南部岩心中异常品位的有用重矿物砂的厚度 1 5~ 2m ,锆石品位达到工业边界品位 ,研究区钛铁矿普遍出现Ⅱ级和Ⅱ级以上的异常品位。东海外陆架区浅海砂矿成矿条件较好 ,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东海外陆架 晚更新世 矿物 异常品位
下载PDF
东海外陆架Q43岩心末次冰期矿物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金秉福 林振宏 +2 位作者 季福武 时振波 张宗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77-185,共9页
对东海外陆架Q43孔(26°33 1401′N,124°12 7107′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研究,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冰期的滨岸浅水沉积的基本特征.钻孔30~374cm表现为一不完整的滨海相海退层序:下部的细砂... 对东海外陆架Q43孔(26°33 1401′N,124°12 7107′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研究,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冰期的滨岸浅水沉积的基本特征.钻孔30~374cm表现为一不完整的滨海相海退层序:下部的细砂质粉砂层,代表滨外浅水低能环境;上部的粉砂质细砂层,代表前滨高能环境,柱样中的一些层位含较多的生物贝壳碎片.沉积物分选系数大,带有混合沉积的特点;碎屑矿物是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为主的重矿物组合,矿物成熟度低;黏土矿物以高伊利石、低高岭石含量和高伊利石Hw结晶度指数为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沉积物源区近,具有中酸性侵入岩和浅变质岩的物源特点,可能来源于浙闽沿海山地或东海陆架隆起区.沉积物经受过强水动力作用,沉积过程复杂,细砂层部分海绿石可能来自于早先形成物的再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外陆架 末次冰期 重矿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及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珊珊 王中波 +3 位作者 陆凯 祁江豪 赵钊 张志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7,共14页
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SHD-1钻孔岩心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地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厘定。根据Octavian Catuneanu(2005)的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区... 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SHD-1钻孔岩心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地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厘定。根据Octavian Catuneanu(2005)的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区地层划分出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下降期体系域、海退和低位体系域。研究表明,过孔的浅地层剖面与钻孔岩心的沉积地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可划分出7个不整合界面(D7-D1)和7个地震单元(SU7-SU1)。东海外陆架的海进层序与海退层序有规律地交替发育,它们与海平面变化曲线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地震单元SU1、SU5分别为MIS 1、MIS 5形成的海侵沉积,主要发育浅海沉积层,100 m以浅的位置发育潮流沙脊;地震单元SU2、SU4、SU6分别对应MIS 2、MIS 4和MIS 6低海平面时期形成的河流/河口-三角洲沉积;地震单元SU3、SU4为下降期体系域,这两个亚单元分别对应MIS 3和MIS 4晚期。MIS 4-MIS 3发育厚层且分布广泛的水下三角洲,但MIS 4发育的水下三角洲的规模不及MIS 3大。总之,对MIS 6以来沉积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古环境研究可为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的海平面变化、古环境演化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 沉积地层格架 古环境 MIS 6以来 东海北部外陆架
下载PDF
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若干沉积学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中波 杨守业 +4 位作者 张志珣 李日辉 蓝先洪 印萍 张训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共10页
我国东海陆架尤其外陆架的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古河道沉积与下切河谷充填沉积、潮流沙脊沉积研究等已经取得较多研究成果,综述已有的研究认识和关键科学问题,讨论地层研究中的氧同位素2期和4期地层划分出现的争议、不同的地层演化模式以... 我国东海陆架尤其外陆架的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古河道沉积与下切河谷充填沉积、潮流沙脊沉积研究等已经取得较多研究成果,综述已有的研究认识和关键科学问题,讨论地层研究中的氧同位素2期和4期地层划分出现的争议、不同的地层演化模式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末次冰盛期古河道的存在与演化、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不同观点,提出未来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沉积学研究的思路和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研究 现状 展望 晚第四纪 东海外陆架
下载PDF
东海钓鱼岛北侧Q43柱状样上更新统的沉积 被引量:4
9
作者 金秉福 林晓彤 +2 位作者 季福武 刘炎光 林振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对钓鱼岛北侧东海外陆架Q43孔(26°33.1401′N、124°12.7107′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和碎屑矿物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的滨岸浅水沉积特征.钻孔柱样为一不完整的滨海相沉积层序:上部为粉砂质细砂... 对钓鱼岛北侧东海外陆架Q43孔(26°33.1401′N、124°12.7107′E)岩心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和碎屑矿物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东海外陆架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的滨岸浅水沉积特征.钻孔柱样为一不完整的滨海相沉积层序:上部为粉砂质细砂层(0~230 crm),是末次盛冰期沉积物,代表古海岸前滨高能环境;下部为细砂质粉砂层(230~374 cm),代表滨外浅水低能环境.整个柱样表现出分选程度不高、悬浮组分多、矿物棱角明显、风化程度低和不稳定矿物含量高等特点,表明沉积物分选改造不强烈.这与以往对东海的残留沉积的认识不同,反映出末次盛冰期东海沉积环境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末次盛冰期 陆架 碎屑矿物 粒度参数 海相沉积 层序 海钓 海外 多元性
下载PDF
东海黑潮主段环流子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红霞 袁业立 +2 位作者 华锋 熊学军 郭炳火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5,共9页
通过对多种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东海黑潮主段子环流系统的物理模型,它是由较稳定的东海黑潮主段、经常出现(大概率)的右侧逆流和有条件出现(小概率)的外陆架逆流所构成的一个双环环流结构。部分黑潮水由主段北部进入陆架区形成外... 通过对多种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东海黑潮主段子环流系统的物理模型,它是由较稳定的东海黑潮主段、经常出现(大概率)的右侧逆流和有条件出现(小概率)的外陆架逆流所构成的一个双环环流结构。部分黑潮水由主段北部进入陆架区形成外陆架逆流,或转向黑潮以东海域形成右侧逆流;由主段南部进入黑潮的陆架水,一部分来自外陆架逆流闭合了双环结构的外陆架部分;黑潮右侧逆流水大部分形成反气旋流动重新进入主流,闭合了双环结构的东部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黑潮主段 外陆架逆流 右侧逆流 双环结构
下载PDF
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灾害地质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珊珊 王中波 +3 位作者 张勇 张志珣 赵维娜 钟伟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2-1529,共18页
基于“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东海北部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主要灾害地质体的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识别出了高角度活动断层、海底火山、岩浆底辟、海底滑坡、埋... 基于“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东海北部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主要灾害地质体的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识别出了高角度活动断层、海底火山、岩浆底辟、海底滑坡、埋藏古河道、埋藏古三角洲、古潮流沙脊等多种灾害地质体类型,并对这些海洋灾害地质体的分布、成因以及各种灾害地质体对海上油气勘探及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灾害地质体的识别可以很好的为该区的海上生产活动及工程建设提供减灾防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体 浅地层剖面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东海北部外陆架
下载PDF
晚更新世末期南海北部陆架的古地理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正 廖秉良 +1 位作者 金志敏 冯文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91-496,共6页
根据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石英砂粒扫描电镜分析,14T测年,以及微体古生物等成果,表明南海北部外陆架地区在更新世末期,冬半年气候干寒,东北风强劲,风沙活动强烈,砂丘广布,为干寒多风沙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 海底砂丘 外大陆架 晚更新世
下载PDF
东海北部外陆架EY02-1孔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葛淑兰 石学法 +3 位作者 吴永华 熊应乾 韩贻兵 唐保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61,共11页
对长达70.20 m的东海浅钻EY02-1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分析,证明沉积物的载磁矿物主要为低矫顽力的磁铁矿,磁性地层揭示了发生于9.62-8.58 m的磁极性事件,结合钻孔上部的AMS14C测年证明它为全新世初期的哥德堡磁极性漂移,线性外推的时... 对长达70.20 m的东海浅钻EY02-1进行了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分析,证明沉积物的载磁矿物主要为低矫顽力的磁铁矿,磁性地层揭示了发生于9.62-8.58 m的磁极性事件,结合钻孔上部的AMS14C测年证明它为全新世初期的哥德堡磁极性漂移,线性外推的时间是距今12 681-10 206 Ma,为全新世开始时地磁场是否发生过短期的磁极性漂移提供了新证据;与东海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地震剖面以及典型钻孔(中法联合东海地震调查和DZQ4钻孔)对比还揭示,在中更新世地层中也出现过两次磁倾角变化。在钻孔中下部54.00-50.94 m(2271—2151号样品)出现一段磁倾角变小甚至变成负值,但是由于该段沉积物以粗颗粒的砂为主并且负向样品并不连续,依据研究的标准不作为反磁极性事件。第二个比较连续的负向样品段出现在最底部70.20-64.31 m。虽然研究区域内不乏揭示中更新统地层的地震剖面,但至今没有足够长的钻孔在时间上予以佐证。根据东海地震相对比和沉积物中海侵和海退旋回的不同特征以及布容期以来报道的反磁极性事件发生的时间来推测下部地层的时代归属。由于钻孔最底部的沉积主要是粗颗粒的粉砂质砂和细砂,同时钻孔也穿透了倒数第二冰期的杂乱地震相地层和其下的平行透明海相层,所以推测下部的倒转可能为发生在MIS8晚期的CR0反磁极性事件(距今265-255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外陆架 EY02-1钻孔 磁性地层 哥德堡磁极性漂移 CR0反磁极性事件
下载PDF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划界案的原则和方法——委员会建议摘要案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银霞 李家彪 +2 位作者 黎明碧 唐勇 尹洁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全球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定的规则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极其复杂。根据《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 由于全球大陆边缘地貌和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定的规则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极其复杂。根据《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审议沿海国提交的划界案并给出建议,委员会在外大陆架划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12年12月底,委员会一共收到沿海国65份划界案,目前已完成其中18份划界案的审议工作并给出了建议。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委员会建议摘要,对委员会在审议划界案时采用的划界原则、审议的关键技术问题等做了综合分析总结,以便为我国今后外大陆架划界和积极应对侵害我国海洋权益的他国划界主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外大陆架 划界案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建议摘要
下载PDF
中国海外安全利益视角下的北极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德明 章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9,102,共7页
北极地区的各类法律争议和利益冲突错综复杂。北极丰富的资源权属争议是北极争议的焦点所在,其法制化载体即为北极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北极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环北极国家围绕北极的资源纷争,就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展开... 北极地区的各类法律争议和利益冲突错综复杂。北极丰富的资源权属争议是北极争议的焦点所在,其法制化载体即为北极外大陆架划界法律问题。北极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环北极国家围绕北极的资源纷争,就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法律行动。实现北极资源的和平利用与妥善解决北极地区的外大陆架划界争议对于中国而言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可选择经济合作与法律博弈并举的现实应对策略,并利用好相关国际法资源,做好在北极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与北极国家进行法律博弈的准备,从而提升中国在北极议题上的参与能力和应对水平,维护中国以及国际社会共同体在北极地区所应有的法律权益,推动北极区域法制建构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安全利益 北极 外大陆架 划界 中国
下载PDF
墨西哥湾盆地陆棚区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鞠玮 侯贵廷 肖芳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在对墨西哥湾盆地陆棚区已探明油气田储量规模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对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的分形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油气田储量规模分布的分数维值D的含义。油气田储量规模分布的分数维值D反映了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程度,勘... 在对墨西哥湾盆地陆棚区已探明油气田储量规模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分形理论对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之间的分形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油气田储量规模分布的分数维值D的含义。油气田储量规模分布的分数维值D反映了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程度,勘探开发程度越高,分数维值D越大;勘探开发程度越低,分数维值D越小。利用分形方法可以较好地分析油气田储量规模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评判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程度,预测未来发现油气田的数量及其储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盆地 陆棚区 油气田 储量规模分布 分形 分数维值D
下载PDF
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家彪 方银霞 +1 位作者 吴自银 唐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1-539,共9页
本文讨论了法律意义的大陆架与科学意义的大陆边缘的异同,介绍了扩展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两条公式线、两条限制线和海脊规则等主要的外大陆架划界技术方法,论述了运用这些划界规则的条件和标准,并指出了我国东海部分海域外大陆架划界案... 本文讨论了法律意义的大陆架与科学意义的大陆边缘的异同,介绍了扩展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两条公式线、两条限制线和海脊规则等主要的外大陆架划界技术方法,论述了运用这些划界规则的条件和标准,并指出了我国东海部分海域外大陆架划界案的基本原则、科学基础、法律依据和外部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划界方法 公式线 限制线 东海划界案
下载PDF
海南岛东部外陆架水下埋藏古三角洲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奉鑫 林美华 +1 位作者 江荣华 庄杰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58,共4页
海南岛东部外陆架水深 100~150 m处,存在一个大面积的水下埋藏古三角洲。从 浅地层记录中发现,这片水下古三角洲保存有完好的三角洲沉积结构,特别是前积层的倾 斜层理十分清晰。该水下古三角洲的存在是古海岸线的一个证据。
关键词 海南岛东部外陆架 水下埋藏古三角洲 浅地层结构
下载PDF
东海外陆架浅孔沉积物的岩性和磁性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家伟 王张华 +1 位作者 李艳红 段凌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9-276,共8页
利用东海外陆架的10根柱状样,进行磁性、粒度、氯离子含量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外陆架扬子浅滩前缘,浅部沉积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两层。上层为砂泥混合物,含大量贝壳碎片,磁化率与饱和等温剩磁较强,主要是磁铁矿富集所致,反映... 利用东海外陆架的10根柱状样,进行磁性、粒度、氯离子含量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外陆架扬子浅滩前缘,浅部沉积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两层。上层为砂泥混合物,含大量贝壳碎片,磁化率与饱和等温剩磁较强,主要是磁铁矿富集所致,反映了冰后期海侵对晚更新世沉积物的强烈改造。研究还发现,现代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存在铁硫化物,它是浅海还原环境中铁磁性矿物次生变化的产物。下层为坚硬致密的黄褐色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硬土层),磁化率与饱和等温剩磁较弱,但局部存在剩磁异常高,从矫顽力等磁性特征证明它是硫复铁矿的富集所致。另外,在硫复铁矿富集层中绿泥石和氯离子明显富集,反映该硬土层是早期海侵沉积物在末次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外陆架 磁性异常 硫复铁矿 硬土层 末次冰期
下载PDF
扬子地台晚元古代以来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8
20
作者 王东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54,共14页
在扬子地台通过对晚震旦世-古生代地层中许多硅岩层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组合关系的研究,总结了硅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讨论硅质的来源和硅岩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其有利的地球化学条件.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陆架 扬子地台 硅质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