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诸侯王墓棺椁及置椁窆棺工具浅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尊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2,共8页
西汉诸侯王墓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多用棺椁,并有相关配套用具,体现出与身份地位相符的棺椁制度。棺椁在质地、重数及装饰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差异,反映了多样化的特点。棺椁是盛放墓主尸身的重要设施,在置椁下棺时会使用较多的工具以达到... 西汉诸侯王墓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多用棺椁,并有相关配套用具,体现出与身份地位相符的棺椁制度。棺椁在质地、重数及装饰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差异,反映了多样化的特点。棺椁是盛放墓主尸身的重要设施,在置椁下棺时会使用较多的工具以达到要求,保证安全。相关工具的使用一方面是对旧葬制、葬俗的继承,另一方面又与墓葬形制、结构,棺椁自身特点等密切相关,体现出丧葬礼俗的演进、相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诸侯王墓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诸侯王墓 棺椁 工具
下载PDF
从棺椁制度的演变看春秋晚期新的礼制规范的形成——以太原金胜村赵卿墓为切入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国红 贺军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 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最终将其固定下来,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我们依据典籍文献,结合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考古资料,以春秋晚期棺椁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论证了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棺椁制度 演变 新的礼制规范
下载PDF
“便房”新解 被引量:5
3
作者 萧亢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7,共5页
"便房"是汉代墓葬中的一种重要葬制,在汉、晋、唐代正史中都有记载,但言简意赅,以至后来便产生了各种歧见,直到今日,学者对"便房"的解释仍莫衷一是。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 "便房"是汉代墓葬中的一种重要葬制,在汉、晋、唐代正史中都有记载,但言简意赅,以至后来便产生了各种歧见,直到今日,学者对"便房"的解释仍莫衷一是。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便房"乃建造于墓道旁侧,与墓道相通的多室多功能的建筑。其内极可能设有墓主人"神坐",主要是供墓主人"进冥之灵"进憩休息、并供送葬者行葬礼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房 便殿 黄肠题凑 墓葬制度
下载PDF
厍狄回洛墓木椁复原的再探讨
4
作者 李思洋 安瑞军 何乐君 《文物季刊》 2023年第2期77-91,共15页
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出土的木构屋形椁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相关论著虽多有涉及,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本文以新进行的木椁构件三维扫描工作为契机,关注了此前未有明确认知的部分构件的形态特点,并基于此,以全面... 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出土的木构屋形椁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相关论著虽多有涉及,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可能。本文以新进行的木椁构件三维扫描工作为契机,关注了此前未有明确认知的部分构件的形态特点,并基于此,以全面梳理木椁披露资料所得的构件类型、形制、尺寸信息为主要凭借,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与同时期建筑形象资料,展开了关于木椁檐下形制、屋架结构等方面的新探讨。本文的复原推想从构件本身出发,试以各类构件之间形制关系与尺度关系的自洽为基本复原原则,并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了已有复原方案未作探讨的重要木椁构件和未充分利用的构件尺度信息,期待为厍狄回洛墓木椁研究以至魏晋南北朝晚期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厍狄回洛墓 木椁 魏晋南北朝 建筑复原
下载PDF
陕西西安侧坡南村唐墓(M1)发掘简报
5
作者 史杭 张翔宇 +1 位作者 高琪(绘图) 赵浩(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46,共8页
为配合城市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侧坡南村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四天井砖砌前后室墓,地面残留有封土,葬具为庑殿顶石椁,出土有兽面纹塔式罐等高等级器物。墓葬规模大、等级高,推测墓主为唐皇室家族... 为配合城市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侧坡南村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四天井砖砌前后室墓,地面残留有封土,葬具为庑殿顶石椁,出土有兽面纹塔式罐等高等级器物。墓葬规模大、等级高,推测墓主为唐皇室家族成员。值得一提的是,该墓墓室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派系斗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 石椁 庑殿顶 兽面纹塔式罐 毁墓
下载PDF
洛阳市木材公司春秋墓 被引量:2
6
作者 俞凉亘 胡小宝 +5 位作者 胡瑞 高向楠 徐芳 高虎 侯秀敏 陈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3,共9页
1992年3月,在洛阳市木材公司家属楼基建工地发掘一座春秋墓ClM3529,位于东周王城遗址内中部偏北。墓中出土有青铜礼器鼎、敦、罍、盘、(?)及玉器、骨贝等,具有春秋中期器物特点。该墓为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墓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洛阳市 西工区 竖穴土坑木椁墓 春秋中期
原文传递
棺椁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述论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胜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棺、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段,象征墓主生前的居室。棺椁制度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果,是身份、地位的标识。棺椁制度在龙山文化晚期的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形成。经过夏、商、西周的发展,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形成了多重棺椁制度,这种制... 棺、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段,象征墓主生前的居室。棺椁制度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果,是身份、地位的标识。棺椁制度在龙山文化晚期的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形成。经过夏、商、西周的发展,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形成了多重棺椁制度,这种制度延续到西汉,发展出外藏椁、黄肠题凑等形式,并出现椁的替代形式——崖洞墓和砖室墓。西汉中晚期多重棺椁制度衰落,棺椁从此不再作为身份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具 多重棺椁制度 砖室墓
原文传递
北魏宁懋石室再检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梅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7,145,共11页
目前学者们对北魏宁懋石室的用途、图像结构和文化内涵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后壁所谓"宁懋夫妇像"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对石室的形制和图像源流、宁懋本人的匠作经历作了检讨,对石室后壁的人物图像作了重新释读,认为宁... 目前学者们对北魏宁懋石室的用途、图像结构和文化内涵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后壁所谓"宁懋夫妇像"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对石室的形制和图像源流、宁懋本人的匠作经历作了检讨,对石室后壁的人物图像作了重新释读,认为宁懋石室既沿用了平城时期的房形石椁传统,又注入了更多中原化的艺术元素,还开创了一个丧葬艺术的先例——以"主仆图"来表现内宅生活的场景。宁懋石室可谓北魏迁洛前后丧葬艺术变迁、文化转型、匠作体制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宁懋石室 房形石椁 葬具画像
原文传递
两宋金银舍利容器知见录 被引量:3
9
作者 扬之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94,共17页
宋代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从造型到纹饰,都已经完全中土化,这也是金银舍利容器的演变趋向。发现于寺塔地宫的金银舍利容器,或自身有铭记述供养人名姓及器具制作年月,或同出有石函、石碑记述舍利供养事迹,因此地域与时代都很明确。根据目... 宋代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从造型到纹饰,都已经完全中土化,这也是金银舍利容器的演变趋向。发现于寺塔地宫的金银舍利容器,或自身有铭记述供养人名姓及器具制作年月,或同出有石函、石碑记述舍利供养事迹,因此地域与时代都很明确。根据目前的发现,金银舍利容器的制作以北宋为多,而器皿与首饰的发现,却是南宋为多。作为金银器史的一部分,两宋舍利容器集中体现的打制与攒造的技艺,同样是这一时代金银首饰的特色,二者自然是相通的。那么从金银器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一批资料更有一重实物标本的意义,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也更为丰富,如七宝阿育王塔那样详细记述捐资和造价情况的铭文,则尤可珍视。本文所记,即为近年各地参观考察所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子 金棺银椁 银塔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金代石椁墓及火葬习俗再谈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利娜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4,共7页
石椁墓是北京地区金代中期以来的主流葬制,主要分布在金中都的"政治重地"和"商业中心"。它的使用者"非贵即官",上至帝王、后妃,以女真贵族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士人高官。石椁墓的形制规格在金代大致... 石椁墓是北京地区金代中期以来的主流葬制,主要分布在金中都的"政治重地"和"商业中心"。它的使用者"非贵即官",上至帝王、后妃,以女真贵族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士人高官。石椁墓的形制规格在金代大致经历了完颜亮时期的形成阶段、金世宗时期的发展阶段和金章宗时期的成熟阶段这样一个过程,在金章宗泰和至卫绍王大安年间达到鼎盛。火葬习俗在石椁墓中乃至当时社会都非常流行,金代帝后采用的尸骨葬应该与当时的宗教政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椁墓 北京地区 使用规制 火葬习俗
原文传递
再读隋李静训墓及其葬仪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梅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0,112,共7页
李静训墓是一座体现了特殊葬仪的隋代贵族墓,本文从遗存堆积状态、墓志、墓主身世等方面对考古遗存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根据考古遗存复原了葬仪的过程,认为下葬时没有举行通行的墓内祭祀礼仪,因此墓室空间形态极为特殊,呈封闭式的椁墓... 李静训墓是一座体现了特殊葬仪的隋代贵族墓,本文从遗存堆积状态、墓志、墓主身世等方面对考古遗存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根据考古遗存复原了葬仪的过程,认为下葬时没有举行通行的墓内祭祀礼仪,因此墓室空间形态极为特殊,呈封闭式的椁墓结构;其次,根据墓志信息和墓上建筑遗存,认为有意模拟了佛教舍利瘗埋之法,此与墓主的特殊身世和隋代的舍利瘗埋活动有关。此外,李静训的石棺形制和画像内容也较为特殊,源自于北朝的房形石椁,又是唐代殿堂式石椁的前身,呈现出北朝和唐代之间高等级葬具的过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静训墓 石棺 殿堂式石椁 葬仪
原文传递
试论楚墓棺椁制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如春 滕铭予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2,共10页
棺椁制度是周代丧葬礼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墓主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学界亦将其作为划分墓葬等级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楚国三大区域内各等级墓葬在东周不同时期使用棺椁重数和椁室数量等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对比,认为楚墓棺椁制度的发... 棺椁制度是周代丧葬礼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墓主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学界亦将其作为划分墓葬等级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楚国三大区域内各等级墓葬在东周不同时期使用棺椁重数和椁室数量等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对比,认为楚墓棺椁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差异,且这种差异在贵族阶层间表现尤为明显;楚墓中棺椁制度与墓葬等级的关系并非如学界以往认为的那么规范严格,因此在以棺椁制度为标准判断墓葬等级时应该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楚墓 等级 棺椁重数 椁室数量
原文传递
唐代宫廷女性画像与外来艺术手法——以新见唐武惠妃石椁女性线刻画为典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葛承雍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2,161,共10页
本文针对盛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内壁十幅线刻画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中西诸多艺术元素的对比分析,指出这些画作采用外来西方艺术手法,描绘装饰在皇后石椁上的宫廷女性形象,作品集中表现出唐代流行的"拂菻样"风格以及宫... 本文针对盛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内壁十幅线刻画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中西诸多艺术元素的对比分析,指出这些画作采用外来西方艺术手法,描绘装饰在皇后石椁上的宫廷女性形象,作品集中表现出唐代流行的"拂菻样"风格以及宫廷匠师新的艺术审美观,是"中体西术""东魂西技"的典型艺术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惠妃 石椁 女性 线刻画 外来艺术
原文传递
江苏淮安黄岗村墓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兵 赵李博 +7 位作者 祁小东 刘光亮 褚亚龙 薛玲玲 王子涵 张华祥 曾红强 王军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6,I0001-I0004,共17页
江苏淮安黄岗村墓群是一批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的中小型墓葬群,均为土坑竖穴木椁或木棺墓,以单人葬为主;还有少量合葬墓,合葬墓中又有同穴合葬和异穴合葬两种。墓葬形制多样,出土遗物较丰富,排列呈现出一定的早晚规律,年代基本上下承袭,... 江苏淮安黄岗村墓群是一批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的中小型墓葬群,均为土坑竖穴木椁或木棺墓,以单人葬为主;还有少量合葬墓,合葬墓中又有同穴合葬和异穴合葬两种。墓葬形制多样,出土遗物较丰富,排列呈现出一定的早晚规律,年代基本上下承袭,为研究淮安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的分期、丧葬习俗和历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 墓葬群 土坑竖穴 木椁 战国晚期 汉代
原文传递
寿县李三孤堆楚器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长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李三孤堆楚墓所出青铜器的流散和收藏慵况,回顾了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今学者们对这批楚器的研究历程及成果,并从铭文释读、器物形制、器群主人及其埋葬环境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各家之说,最后通过回顾和分析总结出目前这一研究中... 本文介绍了李三孤堆楚墓所出青铜器的流散和收藏慵况,回顾了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今学者们对这批楚器的研究历程及成果,并从铭文释读、器物形制、器群主人及其埋葬环境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各家之说,最后通过回顾和分析总结出目前这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掘出土 窖库说 墓葬说 铭文考释 墓葬结构 复原研究 封土 墓坑 椁室
原文传递
南京六合葛塘汉墓M1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涌 李翔 +4 位作者 薛春明 陈郭成 董补顺 祝乃军 雷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9,共12页
2012年6月,南京市博物馆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中鑫路北侧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平面呈刀形,由墓室及墓道组成。随葬器物多位于头箱及侧箱,有陶罐、陶壶、陶瓿、陶灶、陶琀、铜削、铜锅、铜镜... 2012年6月,南京市博物馆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中鑫路北侧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平面呈刀形,由墓室及墓道组成。随葬器物多位于头箱及侧箱,有陶罐、陶壶、陶瓿、陶灶、陶琀、铜削、铜锅、铜镜、铜车马器、铜钱、铁剑、漆耳杯等。该墓虽遭施工破坏,但形制基本完整,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器物组合清晰。其中,墓道内随葬明器类铜车马器的现象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同时期墓葬中较为少见,为研究南京地区汉代墓葬分期、演变规律和随葬制度等提供了新的考古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六合 汉代 竖穴土坑木椁墓
原文传递
乾隆裕陵棺椁藏文经咒释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微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65,共18页
本文重点对乾隆裕陵内所存棺椁上的藏文经咒进行了释读,作者试图通过此项研究,找到清代皇帝棺椁上所刻藏文经咒的基本内容及其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清帝对于藏传佛教信仰的真实历史情况。
关键词 裕陵地宫 棺椁 陀罗尼
原文传递
江苏徐州金山村汉墓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祥 田芝梅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F0002,共5页
在金山村发现的两座西汉早期墓葬,皆属土坑石椁墓。椁室由较为规整的石板组成,木棺和墓主人的骨骼已朽,随葬品有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器等。
关键词 徐州 金山村 西汉 石椁墓
原文传递
试论辽墓房形木椁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瑞珍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4,共11页
对辽墓房形木椁的出土情况、装饰、工匠来源和组装方式进行梳理,并对辽以前的房形葬具做简单总结,探讨了辽代房形木椁的渊源,认为其与唐代的房形石椁一脉相承。最后,比对《营造法式》所载的帐类小木作和唐代地宫出土的自名为“帐”的舍... 对辽墓房形木椁的出土情况、装饰、工匠来源和组装方式进行梳理,并对辽以前的房形葬具做简单总结,探讨了辽代房形木椁的渊源,认为其与唐代的房形石椁一脉相承。最后,比对《营造法式》所载的帐类小木作和唐代地宫出土的自名为“帐”的舍利容器,讨论将其命名为“小帐”是否合理,并建议改称为“房形木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形木椁 小帐 辽墓 《营造法式》
原文传递
“外藏椁”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赵建 尤泳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外藏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外藏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外藏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 本文在前人研究外藏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外藏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外藏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外藏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在外藏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藏椁 概念 起源与演变 等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