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点云孔洞边界检测的暗涵排口信息提取
1
作者 王庆 王寒涛 《软件导刊》 2024年第11期93-99,共7页
针对暗涵三维激光扫描模型的点云数据量庞大且噪音干扰严重,手动提取其排口信息效率低且易误判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孔洞边界检测的暗涵排口信息提取方法。首先,根据点云平均距离建立球形邻域,并投影至邻域的微切平面内;其次,利用最... 针对暗涵三维激光扫描模型的点云数据量庞大且噪音干扰严重,手动提取其排口信息效率低且易误判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孔洞边界检测的暗涵排口信息提取方法。首先,根据点云平均距离建立球形邻域,并投影至邻域的微切平面内;其次,利用最大夹角和引力的复合准则判别边界点,并运用边界点聚类及平面拟合方法去除噪点和非孔洞边界;最后,根据边界点的凸包提取暗涵排口坐标、高程与尺寸信息。结果表明,球形邻域比kd-tree邻域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复合准则在计算时间仅增加5%的情况下,边界检测准确率比单一准则提高了3%,且误判率降低了近一半。该方法为暗涵排查信息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涵 排口 点云 孔洞边界检测 复合准则
下载PDF
叶片型面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魏 吴超林 +1 位作者 李广超 寇志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1,29,共6页
将单入口-双出口孔分别布置在叶片型面压力面和吸力面进行试验,研究了吹风比分别为1.0,1.5和2.0时,气膜孔下游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吸力面吹风比为1.5时冷却效率最大,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小,沿流向冷却效率降幅随吹风比增加而减... 将单入口-双出口孔分别布置在叶片型面压力面和吸力面进行试验,研究了吹风比分别为1.0,1.5和2.0时,气膜孔下游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吸力面吹风比为1.5时冷却效率最大,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小,沿流向冷却效率降幅随吹风比增加而减小;压力面冷却效率分布较为复杂,气膜孔出口附近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高,下游较远处吹风比为2.0时冷却效率最大,吹风比为1.0时冷却效率最小,沿流向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效率变化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型面 气膜冷却 双出口孔 吹风比 冷却效率
下载PDF
出油孔对螺旋油楔动静压滑动轴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淑江 路长厚 马金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5,59,共5页
针对当前制约动静压滑动轴承应用的温升问题,在对一种螺旋油腔动静压滑动轴承的动静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采用理论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轴承的出油孔对轴承静动态性能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出油孔的存在对油... 针对当前制约动静压滑动轴承应用的温升问题,在对一种螺旋油腔动静压滑动轴承的动静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采用理论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轴承的出油孔对轴承静动态性能的影响。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出油孔的存在对油膜的压力分布仅有较小的影响,对承载力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甚微,但却会大幅度增加轴承的出油量,通过出油孔流出轴承的润滑油量大约为端泄流量的十几倍,即通过出油孔能更多地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轴承的温升降低。在需要降低轴承温升的应用中,在油腔中适当添加出油孔,并合理布置进出油孔的位置,可以实现对性能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轴承的温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油孔 螺旋油楔 轴承温升
下载PDF
冷气横流对单入口-双出口孔射流冷却效率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魏 李广超 +1 位作者 寇志海 赵国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9,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和k-ε湍流模型,在主流雷诺数为9 600,吹风比分别为0.5,1.0,1.5和2.0,横流速度比分别为0.3,0.5和0.7条件下,对横流冷气气膜的冷却效率、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吹风比为1.0时,横流速度比对2个出口流量... 采用Fluent软件和k-ε湍流模型,在主流雷诺数为9 600,吹风比分别为0.5,1.0,1.5和2.0,横流速度比分别为0.3,0.5和0.7条件下,对横流冷气气膜的冷却效率、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吹风比为1.0时,横流速度比对2个出口流量分配影响最明显;低吹风比(0.5)时,横流速度比对径向平均冷却效率和面平均冷却效率影响均非常小;中等吹风比(1.0)时,横流速度比增加使冷却效率减小;高吹风比(2.0)时,横流速度比对径向平均冷却效率分布影响比较复杂,对面平均冷却效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双出口孔 冷却效率 横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姊妹孔与单入双出孔平板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玲 郭瑞红 +1 位作者 李浩 郭达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6,共7页
采用Fluent分离隐式求解器进行稳态计算,在吹风比为0.5、1.0、1.5和2.0的情况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圆柱孔、单入双出孔和姊妹孔平板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孔形平板主流方向和平板横向的冷却效率以及流场变化.结果表... 采用Fluent分离隐式求解器进行稳态计算,在吹风比为0.5、1.0、1.5和2.0的情况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圆柱孔、单入双出孔和姊妹孔平板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孔形平板主流方向和平板横向的冷却效率以及流场变化.结果表明:主流方向在近孔区域姊妹孔冷却效率高于单入双出孔,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射流贴附壁面较早,射流与主流掺混引起动量损失,到远孔区域以后,姊妹孔冷却效率稍微下降,低于单入双出孔;姊妹孔平板横向近孔区域的气膜层分布较均匀,单入双出孔远孔区域由于主孔与次孔射流速度差引起气膜层偏移,导致平板一侧冷却效果好,另一侧冷却效果欠佳;吹风比较小时单入双出孔冷却效果较佳,大吹风比下姊妹孔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单入双出孔 姊妹孔 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改善斜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工程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段龙武 付振强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介绍了布水及出水均匀性对斜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影响 ,提出了选择最有利的集水方式的理论依据 ,得出了淹没孔口集水最有利于均匀出水的结论。并介绍了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改善沉淀效果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 斜管沉淀池 沉淀效果 布水均匀性 可调式孔口集水槽
下载PDF
轮胎硫化模具的弹簧气孔套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海明 徐文志 《橡胶工业》 CAS 2019年第5期372-376,共5页
介绍轮胎硫化模具的弹簧气孔套技术。弹簧气孔套由阀杆、弹簧和外壳组成。在弹簧的作用下,装胎硫化模具型腔中存留的气体从轴套与轴芯间间隙排出,通过阀杆移动,阻止胶料流入轴套内,避免硫化轮胎表面胶须产生。弹簧气孔套安装在硫化模具... 介绍轮胎硫化模具的弹簧气孔套技术。弹簧气孔套由阀杆、弹簧和外壳组成。在弹簧的作用下,装胎硫化模具型腔中存留的气体从轴套与轴芯间间隙排出,通过阀杆移动,阻止胶料流入轴套内,避免硫化轮胎表面胶须产生。弹簧气孔套安装在硫化模具的排气孔内,安装孔经3次钻孔完成,钻孔的尺寸和公差由弹簧气孔套外径决定。安装弹簧气孔套的轮胎硫化模具可用常规方法清洗,干冰清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硫化模具 弹簧气孔套 钻孔 排气 胶须 模具清洗
下载PDF
单入口-双出口孔射流流量系数研究
8
作者 李广超 吴超林 +3 位作者 张魏 赵国昌 寇志海 刘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5-409,共5页
为了探讨单入口-双出口孔内流阻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次孔方位角下该孔的流量系数。吹风比变化范围为0.2到2.0,基于通道入口主流速度和气膜孔直径的雷诺数为6200、9300和12400。结果表明:次孔方位角45°和90°的单入口-双出口孔... 为了探讨单入口-双出口孔内流阻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次孔方位角下该孔的流量系数。吹风比变化范围为0.2到2.0,基于通道入口主流速度和气膜孔直径的雷诺数为6200、9300和12400。结果表明:次孔方位角45°和90°的单入口-双出口孔流量系数大于其他孔型流量系数,最大增幅为15%;低吹风比时,吹风比变化是引起流量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主流雷诺数和次孔方位角变化对流量系数几乎没有影响;高吹风比时,吹风比、雷诺数和次孔方位角的变化对流量系数都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流量系数和文献中冷却效率数据,得出次孔方位角为45°的单入口-双出口孔为最优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冷却 双出口孔 流动 试验
下载PDF
宽口扇形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广超 陈钰恺 +1 位作者 张魏 寇志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了揭示宽口扇形孔射流提高冷却效率的机理,采用商业软件及k-ε模型对吹风比为0.5,1.0,1.5和2.0的宽口扇形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宽口扇形孔射流有效地增加了冷气径向覆盖范围,冷气和燃气掺混后的流场相... 为了揭示宽口扇形孔射流提高冷却效率的机理,采用商业软件及k-ε模型对吹风比为0.5,1.0,1.5和2.0的宽口扇形孔射流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宽口扇形孔射流有效地增加了冷气径向覆盖范围,冷气和燃气掺混后的流场相比于圆柱孔射流流场更有利冷气贴附于壁面,其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圆柱孔射流冷却效率;宽口扇形孔射流在吹风比为1.0,1.5和2.0时的冷却效率差别较小,且均明显大于吹风比为0.5时的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宽口扇形孔 气膜 涡流 吹风比 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改善斜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工程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龙武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3年第4期299-300,共2页
 本文总结了作者多年工程设计经验,介绍了布水及出水均匀性对斜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选择最有利的集水方式的理论依据,得出了淹没孔口集水最有利于均匀出水的结论,并介绍了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改善沉淀效果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 斜管沉淀池 沉淀 布水均匀性 可调式孔口集水槽
下载PDF
共轨管出油孔对高压共轨系统压力波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彦红 刘星 +1 位作者 王敏 郭海洲 《内燃机》 2015年第3期1-2,6,共3页
基于某直列四缸发动机高压共轨系统,应用AMESim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改变共轨管出油口的尺寸,分析了共轨管的出油孔对高压共轨系统内压力波动的影响及其对各缸喷油器喷油一致性的影响。
关键词 高压共轨 共轨管 出油孔 压力波动
下载PDF
烤肉制品生产问题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7年第G00期179-180,157,共3页
烤猪精肉的生产配方及工艺;烤肉制品出现生产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烤猪精肉 出水 口感 气泡 孔眼 色泽
下载PDF
射流冲击的短通道出流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孔满昭 刘海涌 沈天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这里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错排冲击孔作用下的出流孔的流场结构。并用五孔探针对出流孔内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了不同的雷诺数和不同的通道高径度比(通道高度与射流孔直径之比)对射流孔和通道内流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 这里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错排冲击孔作用下的出流孔的流场结构。并用五孔探针对出流孔内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了不同的雷诺数和不同的通道高径度比(通道高度与射流孔直径之比)对射流孔和通道内流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出流孔的流场中存在着复杂的漩涡结构;在同一高度下,雷诺数的改变对通道流场的影响很小;通道高度的改变对出流孔的流场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场结构 冲击冷却 出流孔 五孔探针
下载PDF
下缘板孔对涡轮叶片尾缘内冷通道流动换热影响的数值研究
14
作者 郑光华 陈文彬 +2 位作者 赵顺 吕文召 刘俊杰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0年第5期701-709,共9页
涡轮叶片下缘板出气孔对内冷通道的流动和换热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下缘板出气孔对尾缘和下缘板双路出气涡轮叶片尾缘内冷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对比分析孔径、孔形和孔位置对尾缘溢流孔流量系数、尾缘出流比、尾缘... 涡轮叶片下缘板出气孔对内冷通道的流动和换热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下缘板出气孔对尾缘和下缘板双路出气涡轮叶片尾缘内冷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对比分析孔径、孔形和孔位置对尾缘溢流孔流量系数、尾缘出流比、尾缘通道内总压系数和尾缘内冷腔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缘板出气孔孔径对流量系数分布的影响显著,孔径增大,尾缘溢流孔流量系数下降,尾缘出流比减小,尾缘内冷通道内压力损失降低,内冷腔平均换热系数增大;孔形对上游内冷通道内流动和换热几乎没有影响;孔位置变化对内冷通道壁面整体的换热系数影响很小,对局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下缘板出气孔 内冷通道 流量系数 流量分配 换热系数
下载PDF
东滩海堤泄水洞腐蚀破坏的防护处理
15
作者 张文渊 《腐蚀与防护》 CAS 2000年第10期465-467,共3页
针对淮海农场东滩海堤泄水洞腐蚀剥落破坏严重、伸缩缝间嵌缝材料老化脱落的具体情况 ,采用SPC聚合物水泥砂浆对破坏的洞身混凝土进行修补 ,并用定型的 GB嵌缝材料对伸缩缝进行嵌缝 ,经 4年运行 ,情况良好 ,表明修补及嵌缝处理成功 ,可... 针对淮海农场东滩海堤泄水洞腐蚀剥落破坏严重、伸缩缝间嵌缝材料老化脱落的具体情况 ,采用SPC聚合物水泥砂浆对破坏的洞身混凝土进行修补 ,并用定型的 GB嵌缝材料对伸缩缝进行嵌缝 ,经 4年运行 ,情况良好 ,表明修补及嵌缝处理成功 ,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泄水洞 腐蚀破坏 聚合物水泥砂浆 嵌缝修补
下载PDF
葛洲坝大江电厂排沙底孔进水口门槽底坎区域冲坑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
16
作者 刘畅快 张壮志 《大坝与安全》 2007年第6期54-57,共4页
如何解决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防沙问题,防止发电进水口淤积,减少泥沙过机一直是水工建筑物检修的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葛洲坝大江电厂排沙底孔上游检修门槽底坎区域冲坑成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同类型水工建筑物检修提供... 如何解决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防沙问题,防止发电进水口淤积,减少泥沙过机一直是水工建筑物检修的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葛洲坝大江电厂排沙底孔上游检修门槽底坎区域冲坑成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同类型水工建筑物检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底孔 检修门槽 冲坑 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制孔出口毛刺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越 田威 +2 位作者 廖文和 张霖 李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年第2期64-68,共5页
受深度学习理论的启发,对使用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航空装配制孔质量进行研究。以工艺参数(制孔转速、进给、每转进给)与主轴电流信号为网络输入,以制孔出口毛刺高度为预测目标,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激活函数、目标优化算法、卷积核个数、卷... 受深度学习理论的启发,对使用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航空装配制孔质量进行研究。以工艺参数(制孔转速、进给、每转进给)与主轴电流信号为网络输入,以制孔出口毛刺高度为预测目标,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激活函数、目标优化算法、卷积核个数、卷积层层数、卷积窗口大小和学习率等对制孔出口毛刺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影响,并通过启发式算法确定了最优的网络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制孔出口毛刺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9.34%,实验集测试预测相对误差在15%以内,优于传统理论建模30%左右的预测相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 制孔出口毛刺 卷积神经网络 装配 铝合金
下载PDF
工业锅炉燃烧室出口形状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小娟 张芳颖 +1 位作者 丁元赤 张传聚 《节能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247-249,共3页
针对工业锅炉普遍存在的低燃烧效率和高烟尘排放问题,从良好地组织炉内空气动力场角度出发,作者建议改进燃烧室出口形状及相关结构,以期改善烟气中气体可燃物和飞灰中固体可燃物的燃尽程度,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效果。测试和分析表明,本... 针对工业锅炉普遍存在的低燃烧效率和高烟尘排放问题,从良好地组织炉内空气动力场角度出发,作者建议改进燃烧室出口形状及相关结构,以期改善烟气中气体可燃物和飞灰中固体可燃物的燃尽程度,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效果。测试和分析表明,本文的技术方案和所建议的结构数据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燃烧室出口形状 七孔探针 空气动力场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控压钻井条件下漏层位置判别新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江帅 李军 +3 位作者 任美鹏 柳贡慧 张更 张锐尧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9,共5页
针对井漏发生时漏层位置判别难度大的问题,在分析漏失循环条件下井筒流体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变质量流动对井筒压力波动的影响,建立了控压钻井漏失循环条件下井筒压力预测模型,分析并解释了漏失发生后井底压力和出口流量的变化规... 针对井漏发生时漏层位置判别难度大的问题,在分析漏失循环条件下井筒流体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变质量流动对井筒压力波动的影响,建立了控压钻井漏失循环条件下井筒压力预测模型,分析并解释了漏失发生后井底压力和出口流量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井底发生漏失后,井底压力呈现出“一降一升”的变化规律,且升、降幅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减小,多次变化后最终趋于稳定;出口流量变化滞后于井底压力,漏失发生初期出口流量不变,一定时间后呈现出“一降一升”的变化规律;出口流量和井底压力初次下降的时间差与漏层深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基于此定量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出口流量与井底压力下降时间差的漏层位置判别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控压钻井过程中现场漏层位置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 井漏 井底压力 出口流量 时间差 漏层位置
下载PDF
不同出水孔形状下的闸管灌配水装置配水特性研究
20
作者 乔乐 李永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9-181,161,共4页
为促进闸管灌溉技术的推广,设计了方孔型和圆孔型两种不同出水孔形式的配水装置,并研究了两种配水装置的开度、压力水头、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配水装置在相同配水口开度时,配水流量均随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呈乘幂函数关系,... 为促进闸管灌溉技术的推广,设计了方孔型和圆孔型两种不同出水孔形式的配水装置,并研究了两种配水装置的开度、压力水头、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配水装置在相同配水口开度时,配水流量均随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呈乘幂函数关系,且开度对压力敏感系数的影响不大;在相同压力水头时,随着配水开度的增大,两种配水装置的配水流量均增大;相对于方孔型配水装置,圆孔型配水装置的压力敏感系数更稳定,流量可调节范围大;两种配水装置的流量系数仅与开度有关,可通过调节开度与压力水头准确调节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管灌 出水孔形状 配水装置 配水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