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motional Home-return of Arts and the Emotional Outpour
1
作者 路露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384-385,共2页
With the tremendous change of Chinese society, the social competitive pressure escalates, and the fretful living condition corrodes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also intrudes the art sphere of China. The artists become fre... With the tremendous change of Chinese society, the social competitive pressure escalates, and the fretful living condition corrodes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also intrudes the art sphere of China. The artists become fretful, and the arts become fretful. The artistic feeling is deprived of all its room of existence by the ardent fretful flames. How can arts return to its home of emotions?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and discusses on this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 EMOTIONAL outpour home-return
下载PDF
旋喷注浆技术在充填尾砂泄漏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贻明 吴爱祥 杨承祥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84-86,共3页
冬瓜山铜矿东山采空区全尾砂充填过程中,发生尾砂泄漏事故,经事故原因分析,查处尾砂泄漏点,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堵水,结果表明治理效果很好。
关键词 全尾砂充填 泄漏 旋喷注浆
下载PDF
论《呐喊》、《彷徨》中的回溯性小说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呐喊》、《彷徨》中的回溯性小说在所呈现回忆的风格上有所差异:《呐喊》中的回忆偏重抒情,《彷徨》中的回忆理性色彩则要浓厚得多。而无论哪一种风格的回忆呈现,其意义往往在小说文本提供的当下语境中被搁置或消解。从《呐喊》中痛... 《呐喊》、《彷徨》中的回溯性小说在所呈现回忆的风格上有所差异:《呐喊》中的回忆偏重抒情,《彷徨》中的回忆理性色彩则要浓厚得多。而无论哪一种风格的回忆呈现,其意义往往在小说文本提供的当下语境中被搁置或消解。从《呐喊》中痛苦到要去忘却的回忆,到《彷徨》更加决绝地契入回忆,这个过程体现了鲁迅抗争宿命的艰苦卓绝与生命主体意识的强大,而伴随着这一切的却是作家心灵的另外一面:无奈与绝望。鲁迅正是在这生命的两极状态的激烈对撞中执着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 《彷徨》 回溯性小说 抒情与理性 绝望与抗争
下载PDF
网络实名兴起的背景分析
4
作者 晋晓兵 史建婷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83-86,共4页
以网络匿名性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心理层面阐述了网络匿名性消失的原因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变迁,从而揭示了网络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无法匿名、没有隐私的真实空间。
关键词 匿名性 身份识别 心理倾诉 虚实融合
下载PDF
丁玲后期散文的真情化
5
作者 宋西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7-58,共2页
复出后的丁玲把喷薄的激情凝聚在笔端,其炉火纯青的艺术才华使其后期散文的真情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丁玲 散文 抒情性
下载PDF
正面价值的颠覆与文本深度的拆解——王朔小说中的“叙述者”与文本建构
6
作者 陈学祖 余小彦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42-46,共5页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 ,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 ,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 ,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 ,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 ,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小说 '叙述者' 文学风格 叙事方式
下载PDF
论《病后杂谈》
7
作者 孔见 景迅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鲁迅晚年创作的著名杂文《病后杂谈》,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考据精确,抒情别致,联系广泛,转换自然,笔法灵活,笔致幽默。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是纵横捭阖、贯通古今的融记叙、抒情、考据、议论于一体的千古名篇,也是鲁迅晚年的代表作... 鲁迅晚年创作的著名杂文《病后杂谈》,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考据精确,抒情别致,联系广泛,转换自然,笔法灵活,笔致幽默。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是纵横捭阖、贯通古今的融记叙、抒情、考据、议论于一体的千古名篇,也是鲁迅晚年的代表作。该文于保持鲁迅杂文一贯的战斗性之外,一改早年那剑拔弩张、金刚怒目式的抨击、揭露和冷讽热嘲、嬉笑怒骂式的讽刺与挖苦,代之以轻松潇洒的幽默和亲切温馨的抒情。显示着鲁迅晚年杂文艺术风格的突变,也显示着鲁迅杂文创作确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思想艺术境界。写于稍后的《病后杂谈之余》则是该文的续篇,或称姊妹篇,主题、风格也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病后杂谈 纵横捭阖、贯通古今 记叙 抒情 考据 议论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炉火纯青 登峰造极 千古名篇 艺术风格的突变
下载PDF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师德
8
作者 王秀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3-75,共3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贯彻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如何将高职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重大责任。但目前高职生出现的一些思想行为特点,不利于思政课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贯彻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如何将高职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重大责任。但目前高职生出现的一些思想行为特点,不利于思政课教学。要使思政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贯穿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思政课教学 传授知识 倾注爱心 耕耘快乐
下载PDF
曲为心之声,弦弦皆有情——《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9
作者 殷祥廷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S3期93-95,共3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一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二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琵琶女的身世经历,情感的起伏变化也自其心中源源涌...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一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二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琵琶女的身世经历,情感的起伏变化也自其心中源源涌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可谓"曲为心之声,弦弦皆有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形象 情感 倾诉
下载PDF
媒介技术对庆阳香包绣制的意义重构
10
作者 李天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4-60,共7页
媒介技术使庆阳香包绣制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其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表达内容的同质化和重复性局限了庆阳香包丰富多元的技艺特征和作品内涵。因此,需要从内容生产和受众反馈两个层面予以矫正,即充分利用媒介技术和“视觉判... 媒介技术使庆阳香包绣制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其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表达内容的同质化和重复性局限了庆阳香包丰富多元的技艺特征和作品内涵。因此,需要从内容生产和受众反馈两个层面予以矫正,即充分利用媒介技术和“视觉判断”原理,挖掘香包绣制的“流露”表达,让接受者在选择性的观赏中为“品”“美”“韵”“情”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媒介技术表现了人对自我的“直观”,在激活文化源代码和增强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意义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包绣制 媒介技术 “流露”的表达 意义重构
原文传递
“自然流露”:中西融会中的郭沫若情绪诗学
11
作者 佀同壮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情绪"是郭沫若早期诗学中的关键词,称之为"情绪诗学"不无确当。"自然流露"的审美理想是郭沫若情绪诗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美学思想融会的结果。西方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为"自然流露"提供了直接... "情绪"是郭沫若早期诗学中的关键词,称之为"情绪诗学"不无确当。"自然流露"的审美理想是郭沫若情绪诗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美学思想融会的结果。西方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为"自然流露"提供了直接的营养;而在中国,庄子开创的"自然"传统则是郭沫若"自然流露"说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自然流露 浪漫主义 庄子 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