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灌处理对河北冬油菜关键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李积铭 李和平 +6 位作者 陶肖蕾 武军艳 孙万仓 李学才 翟兰菊 马骊 李爱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1237,共11页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可以有效预防油菜冻害、提高越冬率,有利于油菜返青后的生长、农艺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形成。与对照(不进行冬灌)相比,冬灌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供试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且分枝部位高度、株高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33%、90.3%、14.5%;6个供试冬油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与果皮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冬灌 越冬率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北方旱寒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瑞 杨刚 +1 位作者 张华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为环境效应、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的2.5倍,因此,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关键是选择超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7号和12号品种抗寒性优良、越冬率稳定、广适性好,以‘陇油6号’和‘陇油7号’为最佳。GGE双标图分析还表明,本试验25个试点除祁县和天水两个试点外,其余试点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鉴别力均较好,可作为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的试点,以泾源、临河和靖边为最佳试点。同时将所有试点划分成不同的生态区,并筛选出了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特异适应性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适于在参试的所有试点栽培;‘07皋兰DQW-1-3’和‘07兰州MXW-1-3’适于在拉萨、酒泉、定州、顺义、延边等地栽培;‘06468’适于在天水栽培。本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也占较大比重,故在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地区以及不同地区的种植品种,才能保证其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越冬率 品种适应性 生态适宜地 GGE双标图法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家蚕春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
3
作者 欧阳桂 郭会朵 +1 位作者 刘明珠 钱荷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75-84,共10页
【目的】探明家蚕春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为蚕种过剩时合理制定家蚕的保种及饲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春制种370个,常规冷藏至2021年6月22日出库催青,探究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结果】370份蚕种最高孵化率... 【目的】探明家蚕春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为蚕种过剩时合理制定家蚕的保种及饲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春制种370个,常规冷藏至2021年6月22日出库催青,探究其越年种延期冷藏的孵化率。【结果】370份蚕种最高孵化率为88.00%,最低孵化率为0,平均孵化率仅30.30%;其中,孵化率<10.00%的品种数最多,为100个,占总数的27.03%;孵化率大于60.00%的品种仅有28个,占总数的7.57%。从品种类别看,7个各类别的平均孵化率依次为欧系一化种(45.03%)>中系二化种(29.07%)>地方一化种(28.71%)>日系二化种(28.38%)>地方二化种(26.03%)>中系一化种(25.61%)>日系一化种(24.10%);变异系数依次为欧系一化种(61.16%)<日系二化种(73.23%)<地方一化种(75.04%)<中系二化种(77.21%)<日系一化种(85.08%)<中系一化种(88.06%)<地方二化种(89.33%)。从实用价值看,春制越后平均孵化率依次为一化四眠种>二化四眠种>三眠蚕。【结论】不同类别蚕种以欧系一化种的孵化率最高,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春制越年种采用单式冷藏法冷藏至6月下旬后整体孵化率大幅降低,孵化率大于60.00%的品种仅占总数的7.57%,蚕种最好在春季使用,单式冷藏的春制越年种不宜延迟至夏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种质资源 越年种 延期冷藏 孵化率 储藏
下载PDF
冬季华南降水年际变化的环流特征及对前期海面温度异常响应
4
作者 李超 李媛 +1 位作者 陈潜 陈训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利用我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哈德莱中心的海表面温度资料,分析了华南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对前期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东亚高空急流... 利用我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哈德莱中心的海表面温度资料,分析了华南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对前期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东亚高空急流异常偏南(偏北),东亚大槽减弱(增强),天气瞬变扰动和南支槽加强(减弱),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西南风在华南形成异常辐合(辐散),从而有利于该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偏少)。ENSO型SST异常不能完全解释华南降水异常年南支槽和低层环流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导致华南降水异常的南支槽和低层风场变化与热带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SST异常关系更为密切。由前期热带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构建的SST指数和华南冬季降水相关达到0.44,两者相关系数在SST指数超前1个月时达到最大,对华南冬季降水具有一定潜在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冬季降水 天气瞬变扰动 南支槽 印度洋海温
下载PDF
追肥减氮对新建大棚草莓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5
作者 梁春玲 刘永 +4 位作者 曹逸凡 钱艳琳 盛海君 钱晓晴 王桂良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明确新建大棚草莓适宜的施氮量,以试验地周边多年大棚种植草莓的常规施氮量为对照,研究草莓越冬期追肥减氮对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越冬期常规施氮处理(210.0 kg/hm~2)相比,追肥减氮27.76%时草... 为明确新建大棚草莓适宜的施氮量,以试验地周边多年大棚种植草莓的常规施氮量为对照,研究草莓越冬期追肥减氮对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越冬期常规施氮处理(210.0 kg/hm~2)相比,追肥减氮27.76%时草莓产量无显著差异,约为42 883.62 kg/hm~2;减氮17.27%时经济效益最佳,约为57.29万元/hm~2;减氮20%、10%时果实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量比显著下降,减氮20%、10%、20%时果实V_(C)、花青素质量比及糖酸比显著增加;随着减氮比例的增加草莓灰霉病发病率逐渐下降;减氮使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有所下降,当减氮30%时硝态氮质量比显著下降,减氮对土壤碱解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新建大棚草莓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越冬期追肥减氮20%~30%可实现草莓生产提质增效以及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大棚 越冬期减氮 草莓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紫花苜蓿休眠类型与生长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建宁 胡跃高 +3 位作者 王运琦 池惠武 张燕 王毅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29-32,共4页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5,10,15,20℃)研究比较了6个不同休眠级的苜蓿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苜蓿的休眠性与生育期(出苗、返青、开花)、生长速度、再生性、越冬率、产草量关系比较密切。半休眠品种出苗早、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5,10,15,20℃)研究比较了6个不同休眠级的苜蓿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苜蓿的休眠性与生育期(出苗、返青、开花)、生长速度、再生性、越冬率、产草量关系比较密切。半休眠品种出苗早、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产草量高,但返青迟,越冬率较低。休眠级为4和5的品种适宜在太原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休眠类型 生长特性 生产性能 生育期 越冬率 再生性 生长速度
下载PDF
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金梅 李运起 +4 位作者 张凤明 张小丽 李建国 敖特根.白音 李秋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研究了不同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刈割间隔时间增大,苜蓿产草量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DF... 研究了不同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对苜蓿产草量、品质及越冬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刈割间隔时间增大,苜蓿产草量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上升,导致干草品质下降;其中以间隔25 d越冬率最低,仅为83.33%,极显著(P<0.01)低于其它处理。综合考虑,试验地区及同类生态地区间隔35 d刈割可获得高产草量、高品质的苜蓿干草,而且越冬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刈割间隔 品质 越冬率
下载PDF
宁夏酿酒葡萄不同埋土方式越冬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亚红 平吉成 +2 位作者 王文举 孙振平 王振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9-454,共6页
为探索北方传统埋土方式和其他不同埋土方式下葡萄根部及藤蔓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保温效果,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冬季酿酒葡萄不同埋土方式下保温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土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膜的保温效果最好,翌年葡萄品质、产... 为探索北方传统埋土方式和其他不同埋土方式下葡萄根部及藤蔓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保温效果,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冬季酿酒葡萄不同埋土方式下保温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土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膜的保温效果最好,翌年葡萄品质、产量最佳,产量高出传统埋土方式30%。2)传统埋土方式下葡萄冻害依然存在,虽埋土带下根部受冻较轻,但埋土区域外的侧根严重受冻。3)土覆EVA膜为推荐使用的北方冬季埋土越冬方式,其他推荐的方式依次是土覆聚氯乙烯(PVC)膜、土覆聚乙烯(PE)膜、PVC膜覆土及沟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酿酒葡萄 埋土方式 越冬 保温性
下载PDF
太湖越冬蓝藻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季健 孔繁翔 +4 位作者 于洋 张民 阳振 钱善勤 吴晓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确定2007-2008年冬季蓝藻在太湖各个湖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逐月对太湖主要湖区14个位点采集底泥和水样,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中藻蓝素含量,以确定冬季太湖各个湖区的藻蓝素分布状况,比较冬季太湖各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蓝藻... 为确定2007-2008年冬季蓝藻在太湖各个湖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逐月对太湖主要湖区14个位点采集底泥和水样,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中藻蓝素含量,以确定冬季太湖各个湖区的藻蓝素分布状况,比较冬季太湖各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蓝藻的分布差异.实验结果说明与夏季情况不同,相对于西南太湖水域,2007-2008年冬季北太湖水体和底泥中的蓝藻含量均较低,而西南湖区部分区域12月仍出现了蓝藻的聚集,底泥表面的藻蓝素含量也较高,说明调查期间,冬季越冬蓝藻主要分布于西太湖和南太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蓝藻 藻蓝素 荧光分析法 空间分布 太湖
下载PDF
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2 位作者 张卫光 牟志刚 郭光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 为预测桑螟的虫口密度及种群变化,研究了桑螟越冬幼虫体内水分、脂肪、甘油与抗寒性的关系。越冬幼虫体内含水量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过冷却能力随体内水分的减少而增强,越冬后期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越冬幼虫过冷却点的变化与体内结合脂肪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即过冷却能力随结合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降低而减弱;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后,幼虫体内甘油含量逐渐增加,1月份增加幅度最大为1810%,越冬后期随温度升高,体内甘油含量下降。过冷却点的变化随甘油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12月和翌年1、2月,甘油含量最高,分别为972、1082、887mg/mL,其过冷却点也降至最低,分别为-1838、-1888和-1969℃;3、4月甘油含量逐渐减少,过冷却点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越冬幼虫 水分 脂肪 甘油 抗寒性
下载PDF
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临界指标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万仓 刘海卿 +7 位作者 刘自刚 武军艳 李学才 方彦 曾秀存 许耀照 张亚宏 董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9-618,共10页
利用2011—2014年北方13个省、市、区48个不同生态点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点的越冬率、产量变化,越冬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旨在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区的越冬安全性,确定北方冬油菜通用的安全越冬的越冬率临界值,... 利用2011—2014年北方13个省、市、区48个不同生态点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点的越冬率、产量变化,越冬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旨在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区的越冬安全性,确定北方冬油菜通用的安全越冬的越冬率临界值,明确影响北方冬油菜越冬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越冬率差异较大,产量也差异较大,越冬率变幅为10%~99%,强抗寒品种越冬率〉70%。回归分析表明,越冬率与产量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当越冬率〈70%时,产量随越冬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越冬率为70%时单位面积产量基本趋于稳定,越冬率大于70%时,越冬率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协方差分析表明,与冬油菜越冬率相关性最为密切的因子是品种,其次是极端最低气温、冬季气温、年均气温、≤0℃的冬季负积温、纬度、经度等。因此,70%的越冬率可作为北方地区冬油菜通用安全越冬的越冬率临界值,采用强抗寒品种,极端最低气温–31.79℃、冬季气温–7.20℃、年均气温6.38℃、负积温–997.57℃,纬度低于44.83°,经度高于80.34°是保证冬油菜安全越冬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冬油菜 北方寒旱区 越冬率 影响因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最佳秋季刈割时期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武瑞鑫 孙洪仁 +3 位作者 孙雅源 李品红 谢勇 刘爱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118,共6页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霜后呈降低趋势;初霜前含水量处于恒定状态,初霜后逐渐降低,杀霜后大幅度下降(P〈0.05);杀霜后茎叶比升高明显(P〈0.05);杀霜前随着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前再生高度逐渐降低,杀霜后不再变化;增加1次秋季刈割及秋季不同时期刈割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越冬率没有显著影响;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后头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秋季刈割最早处理组的越冬后头茬产草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杀霜前刈割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初步结论为:北京平原区可以进行紫花苜蓿秋季刈割;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敏感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周、≥5℃有效积温〈720℃,与杀霜日间隔〉3周,≥5℃有效积温〉90℃;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佳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11周、≥5℃有效积温760-800℃,与杀霜日间隔0-3周,≥5℃有效积温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区 紫花苜蓿 秋季刈割 秋季敏感期 产草量 越冬率 杀霜
下载PDF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 被引量:41
13
作者 孙启忠 桂荣 韩建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0-57,共8页
敖汉苜蓿在赤峰地区受冻害程度有 4种类型 :全株未受冻 ;根颈上端受冻受黑 ,下端仍能再生新芽 ;全部根颈和根的部分受冻变黑 ,已不能再生新芽 ;全株受冻死亡。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期偏晚 ,在播种当年生长期短 ,根颈入土浅。结果表... 敖汉苜蓿在赤峰地区受冻害程度有 4种类型 :全株未受冻 ;根颈上端受冻受黑 ,下端仍能再生新芽 ;全部根颈和根的部分受冻变黑 ,已不能再生新芽 ;全株受冻死亡。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期偏晚 ,在播种当年生长期短 ,根颈入土浅。结果表明 ,越冬前苜蓿必须具有 2个以上分枝 ,根颈入土深 >5 cm以上 ,根颈膨大 ,直径 >0 .3cm以上者方能减轻或避免受冻。适时早播 ,施种肥 ,延长生长期促进幼苗生长 ,在封冻前对平作进行浅耕覆土或深开沟磨平等措施 ,均能增加根颈保温层 ,有效提高苜蓿越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苜蓿 防御技术 越冬 赤峰地区 牧草
下载PDF
越冬期饥饿对河川沙塘鳢雌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晓勤 陈立侨 +2 位作者 顾志敏 李二超 姚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7,共8页
以投喂鲜活中华米虾(Cardina sinensis)作为正常对照,对处于越冬期的雌性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饥饿试验。至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鱼的体重、肝体指数发生了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下降(P... 以投喂鲜活中华米虾(Cardina sinensis)作为正常对照,对处于越冬期的雌性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饥饿试验。至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鱼的体重、肝体指数发生了显著(P<0.05)和极显著的下降(P<0.01);卵巢内可供继续发育形成成熟卵子的3时相中、后期卵母细胞数量骤减,卵巢整体发育程度仅到达Ⅲ期,滞后于正常投喂组的Ⅳ期卵巢,提示饥饿对越冬雌性亲鱼的性腺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试验同时发现,饥饿组的性腺指数在28 d内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饥饿组卵巢中卵黄脂磷蛋白的含量、肝脏中卵黄蛋白原的基因表达量及血清中的卵黄蛋白原含量都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前两项指标在28 d时分别回升到了(14.31±1.11)μg/mg和2081.08±124.86的水平,与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饥饿组卵巢中退化卵子的卵黄崩解产物被重吸收,细胞质中只剩余大量小泡。研究结果提示,饥饿状态下雌性河川沙塘鳢体内可能启动了一种性腺发育补偿机制,且该机制有多种表现形式,能使机体通过消耗自身贮能来保证子代繁殖任务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饥饿 卵巢发育 越冬期
下载PDF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梁中贵 张卫光 +2 位作者 刘学辉 孟庆英 孙绪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结果显示越冬期较越冬初期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血淋巴丙氨酸、甘油、糖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依次增加...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结果显示越冬期较越冬初期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血淋巴丙氨酸、甘油、糖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依次增加了105,95,210和81%;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16%,15%。据此认为越冬幼虫的抗寒物质系统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丙氨酸—甘油—糖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 越冬幼虫 过冷却点 抗寒物质系统 水分
下载PDF
青藏高原6份披碱草属牧草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闫志勇 周青平 +2 位作者 刘文辉 颜红波 周改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评价了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6份披碱草属(Elymus)牧草的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以期遴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号产自贵南的垂穗披碱草(E.nutans),其叶部和穗部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种子产量(1 265.9kg·hm-2)较高,可作... 评价了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6份披碱草属(Elymus)牧草的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以期遴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号产自贵南的垂穗披碱草(E.nutans),其叶部和穗部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种子产量(1 265.9kg·hm-2)较高,可作为饲草型兼产籽型牧草选育材料;2号产自共和的垂穗披碱草,其草产量(8 714.9kg·hm-2)最高,稳定性最强,可作为长期饲草型牧草选育材料;3号产自达日的老芒麦(E.sibiricus),其生育天数(172d)最长,种子产量(1 431.3kg·hm-2)最高,草产量(5 780.9kg·hm-2)较高,可作为中长期产籽型兼饲草型牧草选育材料;4号产自刚察的老芒麦,其叶部和穗部农艺性状表现突出,草产量(6 297.4kg·hm-2)较高,可作为产籽型兼饲草型牧草选育材料;5号和6号产自班玛和青海湖环湖的老芒麦,其生育天数(120d)最短,生产性能较差,可作为早熟型牧草资源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农艺性状 生育期 越冬率 产量 茎叶比
下载PDF
深秋施肥对高羊茅草坪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江海东 周琴 +1 位作者 朱练峰 曹卫星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81-86,共6页
在盆钵砂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素浓度(0,0.5,5.0,10.0,15.0,20.0 mmol/L)对高羊茅草坪草越冬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2.5,5.0 g/m2)下高羊茅的越冬期表现。结果表明,无论是田间还是盆钵条件下,无氮处理都表现为生长... 在盆钵砂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素浓度(0,0.5,5.0,10.0,15.0,20.0 mmol/L)对高羊茅草坪草越冬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2.5,5.0 g/m2)下高羊茅的越冬期表现。结果表明,无论是田间还是盆钵条件下,无氮处理都表现为生长停滞、叶色差、草坪质量较差,但抗寒性较好。盆钵试验中过高的氮素水平(20mmol/L)造成草坪草徒长,抗寒性降低,从而降低草坪质量。而在田间条件下,深秋施氮不会导致草坪草冻害,而且草坪质量好,春季返青早。但冬季施肥对草坪草冬季表现作用不大,还会导致高羊茅春季生长过旺,加大修剪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越冬
下载PDF
中科2号羊草品种在宁夏的引种试验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甜 齐冬梅 +8 位作者 陈延 蒙静 武东波 石学军 郭胜安 刘辉 李占清 金晓明 刘公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0-675,共6页
建立人工草地是缓解我国北方草畜矛盾突出及牧草产业化滞后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优质牧草资源的引种是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前提。因此,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考种等方法系统评价了中科2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Zhongke No.2’)新品... 建立人工草地是缓解我国北方草畜矛盾突出及牧草产业化滞后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优质牧草资源的引种是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前提。因此,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考种等方法系统评价了中科2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Zhongke No.2’)新品种引种到宁夏盐池地区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该品种的越冬率保持在95%以上,且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在2年内完成了从种子到新种子的有性生活史;种子产量性状表现较好,结实率达86.8%;千粒重2.7g;试验收获的种子发芽率达74.4%;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38692kg.hm-2和13174kg.hm-2。综上所述,中科2号羊草新品种适宜在宁夏盐池类似地区种植,有潜力在宁夏建立羊草新品种种源繁殖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引种 越冬率 结实率 发芽率
下载PDF
秸秆集中掩埋还田深度对二化螟幼虫越冬存活率和出土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秀娟 李妍 +3 位作者 朱利群 王小华 徐兴英 卞新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3-747,共5页
为研究秸秆集中掩埋还田深度对稻秆内二化螟越冬存活率和春季田间出土行为的影响,在2010年3月至6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2011年3月至6月设置秸秆春耕还田和秋播还田试验,均设集中掩埋深度5 cm、20 cm、35 cm、50 cm 4个处理,以常... 为研究秸秆集中掩埋还田深度对稻秆内二化螟越冬存活率和春季田间出土行为的影响,在2010年3月至6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2011年3月至6月设置秸秆春耕还田和秋播还田试验,均设集中掩埋深度5 cm、20 cm、35 cm、50 cm 4个处理,以常规覆盖还田为对照。结果表明:秸秆掩埋还田深度与二化螟越冬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掩埋越深二化螟存活率越低,还田深度超过20 cm时,幼虫死亡率达60%以上,秸秆春耕还田二化螟越冬存活率比秋播还田低。秸秆掩埋还田二化螟越冬幼虫出土历期最长达85 d(2010年秸秆秋播还田),最短是没有幼虫出土(2011年秸秆春耕还田)。秸秆掩埋还田幼虫出土高峰主要集中在5∶00~7∶00和20∶00~22∶00,而秸秆覆盖还田幼虫出土高峰主要集中在12∶00~14∶00。以上结果说明秸秆集中掩埋还田深度影响二化螟越冬幼虫存活率和其春季田间出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集中掩埋还田 二化螟 越冬幼虫 存活率 出土规律
下载PDF
杆状病毒感染越冬亲虾(Penaeus chenesis)的研究——越冬亲虾感染及其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包振民 胡景杰 +4 位作者 姜明 刘晓云 孔杰 石拓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在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中检出杆状病毒。经对病虾鳃、前中肠、卵巢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在这些组织中发现大量有囊膜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67nm×128nm,核衣壳为324nm×92nm。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涵体... 在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中检出杆状病毒。经对病虾鳃、前中肠、卵巢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在这些组织中发现大量有囊膜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67nm×128nm,核衣壳为324nm×92nm。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涵体,在核内或在细胞质的发生基质中装配。从病毒的形态特征、感染组织以及典型的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认为亲虾感染的病毒与近年广泛报道的造成养殖对虾大规模流行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对虾杆状病毒为同一种。卵巢组织也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越冬亲虾 杆状病毒 垂直传播 生殖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