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for Overhead Contact Line at 400 km.h-1 被引量:2
1
作者 Chul.Jin Cho Young Park 《Engineering》 SCIE EI 2016年第3期360-365,共6页
Various technologies have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for high-speed railways, in order to boost commercial speeds from 300 km.h: to 400 km.h-1. Among these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400 km-h-1 class curren... Various technologies have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for high-speed railways, in order to boost commercial speeds from 300 km.h: to 400 km.h-1. Among these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400 km-h-1 class curren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demonstrated by Korea.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reports details of the video-based monitoring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adopted to inspect the stability of overhead contact line (OCL) components at 400 km.h-1 without direct contact with any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Unlike conventional OCL monitoring systems, which detect contact wire positions using either laser sensors or line cameras, the developed system measures parameters in the active state by video data.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were obtained at a field-test site established at a commercial line, it is claimed that the proposed mea- surement system i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measuring OC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overhead contact lines Condition monitoring Image processing based measurement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结构设计与调整
2
作者 张豪 张坤 +4 位作者 祖健 袁少磊 赵慧阳 关金发 方岩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结构较复杂,是维修维护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本文针对某地铁线路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出现的受电弓弓角异常磨损、接触线侧面异常磨损等问题,从受电弓、接触网空间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造成线岔区域异常磨损的原因,给出了...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结构较复杂,是维修维护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本文针对某地铁线路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出现的受电弓弓角异常磨损、接触线侧面异常磨损等问题,从受电弓、接触网空间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造成线岔区域异常磨损的原因,给出了线岔布置的原则和线岔结构的调整方案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受电弓 9号道岔 交叉线岔 调整
下载PDF
大风区接触网线路参数对附加导线舞动的影响
3
作者 赵珊鹏 陈智涛 +3 位作者 张友鹏 王思华 葛威 张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针对大风环境下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发生剧烈舞动以及线间放电的现象,依据接触网附加导线结构特点,建立了附加导线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附加导线进行找形计算。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接触网附加导线处的随机风场,并对导线模型施加风... 针对大风环境下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发生剧烈舞动以及线间放电的现象,依据接触网附加导线结构特点,建立了附加导线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附加导线进行找形计算。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接触网附加导线处的随机风场,并对导线模型施加风荷载,利用无条件稳定Newmark法以及荷载增量法,分析接触网线路参数对附加导线舞动及线间距离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舞动防治措施。结果表明:40 m及更小档距对导线在低风速及高风速下的舞动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将附加导线运行张力提高至6.5 kN,导线阻尼比提高至1.5%及以上能有效降低两条导线的舞动剧烈程度;接触网附加导线的档距过大,运行张力及阻尼比过小,将导致导线舞动时悬挂点张力过大,易引起导线掉线、断线等事故;随附加导线档距减小、运行张力及阻尼比增大,线间最小距离呈递增趋势;不同线路参数下(档距、运行张力及阻尼比)附加导线舞动时线间最小距离均随风速增大出现减小趋势。本研究可为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附加导线舞动及线间放电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动特性 线间最小距离 附加导线 接触网 兰新高铁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供电线T接方式优化方案研究
4
作者 钟彦 黎仕强 +1 位作者 李驭超 代璐 《铁道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44-48,共5页
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供电线长期运行情况来看,供电线采用T接方式上网可靠性低,是影响供电线安全的薄弱环节。就某次供电线上网点T接引线断脱造成的事故,分析既有供电线T接方式薄弱点,提出2种优化供电线T接方式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得出,供... 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供电线长期运行情况来看,供电线采用T接方式上网可靠性低,是影响供电线安全的薄弱环节。就某次供电线上网点T接引线断脱造成的事故,分析既有供电线T接方式薄弱点,提出2种优化供电线T接方式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得出,供电线采用整锚段直接上网方案与实际维护检修能力相匹配。采用整锚段直接上网方式对供电线改造,经过1年多不间断地监测、检查表明,供电线故障率明显降低,运行温度进一步下降,维护检修更加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供电线 T接方式
下载PDF
160 km/h市域快线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5
作者 王平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架空刚性接触网作为传输列车牵引电能的载体及受电弓滑动取电的机械滑道,是市域快线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可靠地向列车传输电能,文章以国内第一条采用架空刚性接触网授流、速度高达160 km/h的全地下市域快... 架空刚性接触网作为传输列车牵引电能的载体及受电弓滑动取电的机械滑道,是市域快线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可靠地向列车传输电能,文章以国内第一条采用架空刚性接触网授流、速度高达160 km/h的全地下市域快线——广州地铁18号线为例,在分析其架空刚性接触网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等技术手段对架空刚性接触网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研究,确定悬挂方式、导高、标准跨距、锚段长度、拉出值布置方案,以及分段绝缘器、膨胀元件及弹性线夹等关键设备的选型要求,并通过仿真及工程实例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160 km/h 架空刚性接触网 设计方案
下载PDF
接触网正线检修操作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王大鹏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在接触网正线检修作业过程中,需要对轨道交通隔离开关及接地设备进行分、合闸操作,同时实现电子工作票和试验票的就地操作流程,当隔离开关分开、接地设备合闸后,如何对隔离开关及接地设备就地及远方操作进行闭锁来保证现场检修作业人员... 在接触网正线检修作业过程中,需要对轨道交通隔离开关及接地设备进行分、合闸操作,同时实现电子工作票和试验票的就地操作流程,当隔离开关分开、接地设备合闸后,如何对隔离开关及接地设备就地及远方操作进行闭锁来保证现场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十分重要。接触网正线检修操作管理模式,保证了现场检修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操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正线检修操作管理模式 电子工作票 试验票 闭锁 电子密码锁
下载PDF
接触网RCM维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关金发 吴积钦 +1 位作者 王旭东 王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101,共5页
现行的接触网运营维修模式是按固定周期检测、按设备状态维修,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营的日益繁忙,接触网的天窗时间少,维修的工作时间也就少,为保持接触网向电气列车持续供电功能,要在有限时间完成维修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执行维修... 现行的接触网运营维修模式是按固定周期检测、按设备状态维修,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营的日益繁忙,接触网的天窗时间少,维修的工作时间也就少,为保持接触网向电气列车持续供电功能,要在有限时间完成维修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执行维修计划,这种运维模式日益暴露出其不足。提出一种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RCM)的接触网维修策略,根据RCM方法结合接触网的特点,建立接触网RCM组成架构、数据流模型,然后给出接触网RCM决策的流程,由接触网RCM决策机构制定接触网的维修计划,意在减少维修项目,节省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维修策略 RCM 主动维修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琼 王思华 尚方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针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不全面,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失效故障树,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所有故障组合;定量分析找出了容易... 针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不全面,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失效故障树,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所有故障组合;定量分析找出了容易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类型,根据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有效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相应建议,为接触网系统的设计、维修以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系统 可靠性 故障树 定性与定量分析 重要度
下载PDF
高铁接触网智能建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戚广枫 寇宗乾 李红梅 《中国铁路》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传统高铁接触网建造技术高度依赖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工和技术管理骨干的个人能力,这种类似工业领域大规模生产线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建设市场需求与环境。以智能建造的理念,对传统接触网工程建造模式存在的不足与... 传统高铁接触网建造技术高度依赖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工和技术管理骨干的个人能力,这种类似工业领域大规模生产线的标准化作业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建设市场需求与环境。以智能建造的理念,对传统接触网工程建造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内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全面梳理高铁接触网施工工艺工法入手,研究提出高铁接触网智能建造研究的技术路线。围绕“人”的功能展开研究,以实现信息、知识的传递为核心轴线,初步完成智能建造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3个层面的分期目标实施方案,基本解决了接触网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难题,并提出BIM驱动的接触网智能建造系统方案,展示了通过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提升高铁接触网工程建造模式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高速铁路 接触网 技术路线 机械化 自动化 智能化 BIM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系统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轶 刘常杰 +2 位作者 郭寅 叶声华 石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36-1942,共7页
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路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其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针对传统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方法中测量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 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路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其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针对传统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方法中测量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快速、高精度测量系统。系统基于双目视觉测量原理,由指示激光器进行特征指引,通过两台高分辨率摄像机采集测量特征并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解算,实现接触网几何参数的实时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的重复性精度可以达到1mm,实现了接触网几何参数的实时、可靠测量,为接触网的日常维护与检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双目视觉 非接触式测量 立体控制场 校准
下载PDF
风区挡风墙/屏影响下接触网设计风速计算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改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93,共4页
铁路沿线设置的挡风墙/屏对风速影响显著,对风区考虑挡风墙/屏影响作用的接触网的设计风速进行计算研究。基于挡风墙/屏后接触线、承力索不同高度处的风速系数研究结果,采用支柱柱底弯矩等效法计算挡风墙/屏后结构设计风速计算用的风压... 铁路沿线设置的挡风墙/屏对风速影响显著,对风区考虑挡风墙/屏影响作用的接触网的设计风速进行计算研究。基于挡风墙/屏后接触线、承力索不同高度处的风速系数研究结果,采用支柱柱底弯矩等效法计算挡风墙/屏后结构设计风速计算用的风压变化系数,采用风偏等效法计算挡风墙/屏后运行设计风速计算用的风速变化系数;分别对结构基本风速、停轮风速进行考虑挡风墙/屏后风压或风速变化系数的修正,推导出风区挡风墙/屏影响下接触网结构设计风速、运行设计风速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并给出了兰新第二双线百里风区接触网设计风速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风区 挡风墙 结构设计风速 运行设计风速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与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规范差异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64,182,共7页
通过对比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与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规范差异条款,并利用“经验法”计算高速铁路接触网地线和附加导线弛度、落雷次数、耦合系数、建弧率、绕击率、分流系数、耐雷水平、跳闸率等关键技术参数和指标,评估降低高速铁路雷击跳... 通过对比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与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规范差异条款,并利用“经验法”计算高速铁路接触网地线和附加导线弛度、落雷次数、耦合系数、建弧率、绕击率、分流系数、耐雷水平、跳闸率等关键技术参数和指标,评估降低高速铁路雷击跳闸率相关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全线架设架空地线的接触网绝缘水平及耐雷水平与66 kV架空输电线路相当,参考66 kV架空输电线路保护角的控制指标,可显著降低接触网的雷击跳闸率;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山区通过采取局部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和设置线路避雷器措施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较盲目降低接地电阻更为经济合理;建议复线架空地线架设高度应满足两根地线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AF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以确保架空地线对上下行正线接触网T线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防雷 保护角 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率
下载PDF
基于状态和风险评估的无接触网城轨车辆电气系统运维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锋阳 王文祥 +2 位作者 张浩然 曾林 李明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156,共9页
为克服无接触网城轨车辆电气系统传统运维模式的不足,降低故障维修成本,提出基于状态和风险评估的电气系统差异化运维策略。首先,通过组合赋权的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邻域粗糙集理论2种方法相结合,计算电气系统各设备评估指标的权重并计... 为克服无接触网城轨车辆电气系统传统运维模式的不足,降低故障维修成本,提出基于状态和风险评估的电气系统差异化运维策略。首先,通过组合赋权的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邻域粗糙集理论2种方法相结合,计算电气系统各设备评估指标的权重并计算设备健康度;其次,结合故障率和重要度,对电气系统各设备及子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最后,通过建立管控矩阵确定管控级别和运维次序,考虑运维的经济性和系统风险,制定无接触网城轨车辆电气系统的差异化运维策略。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定期运维和状态运维,差异化运维策略能针对状态和风险的改变制定运维策略,在满足运维要求的同时,运维成本分别降低了7.95和3.62万元,运行风险分别降低了21.54%和9.37%,实现各设备及子系统的精细化运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网城轨车辆 电气系统 状态评估 风险评估 运维策略 健康度 重要度
下载PDF
哈大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27,共4页
以哈大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为背景,着重论述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对多个设计方案在技术标准、对运营高速铁路的影响、施工难度、经济评价等方面对比分析,提出准确定位高速铁路... 以哈大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为背景,着重论述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对多个设计方案在技术标准、对运营高速铁路的影响、施工难度、经济评价等方面对比分析,提出准确定位高速铁路临时便线标准,避免在运营高速铁路线路两侧设置临时便线用接触网支柱以及灵活运用永临结合设计原则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便线 过渡 设计
下载PDF
新型接触网开关站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铁 杨维 +2 位作者 张文仁 韩鑫 刘明光 《高速铁路技术》 2014年第3期49-53,共5页
针对变电所不能够识别和切除"T"接方式的专用线接触网故障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接触网开关站,具有快速切除永久性故障、自动重合闸功能,能够区分临时性故障、按照允许时间自动切除超载负荷,消除了专用线接触网故障对干线铁... 针对变电所不能够识别和切除"T"接方式的专用线接触网故障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接触网开关站,具有快速切除永久性故障、自动重合闸功能,能够区分临时性故障、按照允许时间自动切除超载负荷,消除了专用线接触网故障对干线铁路供电的影响。另外,开关站自带超级储能模块电池,不需要外部提供工作电源,不仅减少了为开关站架设10 kV电源线路的投资,而且能够使开关站安装位置的选择非常灵活。开关站与监控之间的通讯利用公共的GSM网络,突出优点表现为节省了远动系统及信道设施投资,通讯费用低,经济实惠。研制的开关站已经投入实际运行,表现出设计和投资的经济效益良好、性能稳定可靠、操作和管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开关站 接触网 控制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预算定额主材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桐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2,共5页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大量四新技术的采用,满足了高速铁路对接触网的各项技术要求。然而由于接触网零件种类繁多,给编制概预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材料频繁抽换,使得工程造价水平波动较大。通过组合零件(或复合材料)定额的编制并建...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中大量四新技术的采用,满足了高速铁路对接触网的各项技术要求。然而由于接触网零件种类繁多,给编制概预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材料频繁抽换,使得工程造价水平波动较大。通过组合零件(或复合材料)定额的编制并建立数据库文件,可使概算编制过程中繁杂的接触网材料统计、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可减少大量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投资控制。组合零件定额也可在普速铁路中应用。接触网工程预算定额中,除了导线、支柱、硬横梁等作为主材之外,组合零件也可作为主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定额 主材 研究
下载PDF
侧移式活动接触网技术在电力机车整备及检修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通过对侧移式活动接触网技术与设备的研究,结合在动车段(所)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在电力机车整备和检修试验作业中对提高机车作业效率方面的优越性,充分展示侧移式活动接触网技术在电力机车整备及检修试验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侧移式活动接触网技术和设备 电力机车 整备和检修试验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康 刘家军 +2 位作者 卓元志 张辉 刘栋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7期39-45,共7页
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接触网作为担负机车供电的重要设备,位于高铁线路的最上方,极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根据国内外接触网防雷现状和避雷线的保护原理,分析并计算了是否采用架设架空避雷线,接触网遭受雷击的过电压情况及耐雷水平,在P... 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接触网作为担负机车供电的重要设备,位于高铁线路的最上方,极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根据国内外接触网防雷现状和避雷线的保护原理,分析并计算了是否采用架设架空避雷线,接触网遭受雷击的过电压情况及耐雷水平,在PSCAD仿真软件中搭建了接触网遭受雷击的模型,仿真验证了接触网架设避雷线的效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全线架设架空避雷线的防雷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雷击 架空避雷线 耐雷水平 高铁
下载PDF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季节性冻土区段接触网柱基础设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玉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87,共4页
主要阐述特殊地质即季节性冻土条件下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理念。针对东北地区季节性冻土这一特殊土壤特性,提出采用机械扩底桩基来抵抗季节性冻土冻胀上拔,其优点是有效地提高抗冻拔力及减少钻孔深度,尽可能减少支柱基础与路基内桩板... 主要阐述特殊地质即季节性冻土条件下接触网支柱基础的设计理念。针对东北地区季节性冻土这一特殊土壤特性,提出采用机械扩底桩基来抵抗季节性冻土冻胀上拔,其优点是有效地提高抗冻拔力及减少钻孔深度,尽可能减少支柱基础与路基内桩板结构干扰。机械钻孔扩底桩基是季节性冻土代表区域内高速铁路建设中接触网支柱基础设计可选的优化方案,也是支柱基础底部受到地基处理措施干扰及湿陷性黄土影响要求基础浅埋时的佳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大客运专线 接触网支柱 季节性冻土 上拔力 冻胀
下载PDF
接触网双线恒张力放线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银龙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随着我国高速度接触网的发展,接触网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东乌线双线恒张力放线的研究,总结出应用FX-5型接触网恒张力放线车进行以双线恒张力放线施工工艺。
关键词 接触网 双线 恒张力 工艺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