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坡折带对颗粒滩储层的控制及有利勘探区带——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南斜坡寒武系洗象池组为例
1
作者 马涛 谭秀成 +6 位作者 罗冰 和源 许强 黄茂轩 李启锐 龙虹宇 胡安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7-1330,共14页
基于二维、三维地震和测录井资料,开展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南斜坡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井-震地层充填及滩控储层分布规律研究,以揭示地层充填、古地貌与规模颗粒滩的成因联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渐次向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基于二维、三维地震和测录井资料,开展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南斜坡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井-震地层充填及滩控储层分布规律研究,以揭示地层充填、古地貌与规模颗粒滩的成因联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渐次向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超覆充填,仅在古隆起剥蚀尖灭线附近,地层因削顶而急剧减薄,因此识别出2个超覆坡折带和1个削蚀坡折带,并将区内洗象池组由下至上划分为4段;②底超顶削的地层充填模式表明,洗象池组厚度可反映其沉积前古地貌,揭示了研究区具有向东南倾伏的、多级坡折控制的单斜式地貌特征;③规模颗粒滩及滩控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洗三段和洗四段中,横向上主要发育于多级超覆坡折带附近;④超覆坡折带与北西倾向的逆断层密切相关,中晚寒武世华南板块西缘与羌塘—喜马拉雅地块聚合,导致扬子板块西北缘快速抬升,并向东南扩展,形成逐渐倾伏的多级坡折地貌,进而形成多条北东向展布的规模颗粒滩储层发育带。结合油气测试结果,预测滩控储层有利勘探区带面积可达334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勘探区带 超覆坡折带 颗粒滩 洗象池组 南斜坡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下载PDF
埕岛东斜坡下第三系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德永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9期72-73,共2页
埕岛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寻找富集高产油气藏的有利层系,油藏以自生自储的岩性油藏为主,主要分布于超覆带及坡折带附近。该文在构造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成藏条件,总结油气富集规律,指导勘探。
关键词 超覆带 坡折带 岩性油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西湖凹陷PH斜坡超覆带源-汇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东浩 秦兰芝 +2 位作者 何新建 张书平 袁悦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通过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西湖凹陷PH斜坡带平湖大断裂上升盘超覆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源-汇系统差异及沉积演化、控砂机制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PH斜坡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 通过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西湖凹陷PH斜坡带平湖大断裂上升盘超覆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源-汇系统差异及沉积演化、控砂机制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PH斜坡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层序分布范围局限,受控于挠曲成因的陡坡坡折,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了近源的以中生界岩浆岩基底物源为主的“沟-坡-扇”耦合的扇三角洲体系;SQ2和SQ3层序分布范围较广,受控于侵蚀成因的缓坡坡折,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了远源的以元古宇变质岩基底物源为主的三角洲体系。(2)在体系域和坡折的控制下,发育3种岩性地层圈闭模式:低位期主要在挠曲坡折之下发育受基岩和扇根物性封堵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超覆型地层圈闭,海侵期主要发育受海泛期泥岩遮挡的潮汐砂坝和潮道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高位期主要发育受侵蚀坡折控制的上倾尖灭和侧向尖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覆带 坡折 体系域 源-汇耦合差异 岩性地层圈闭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