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非甲烷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1
作者 佟胜睿 徐言勇 +2 位作者 李方杰 张海亮 葛茂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3-2465,共13页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日00:00-2月16日00:00)NMHCs体积分数有明显差异,其中,春节前NMHCs平均体积分数为25.43×10^(-9)±11.38×10^(-9),而春节期间为32.37×10^(-9)±12.43×10^(-9),增幅近27.3%。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了春节前和春节期间的NMHCs来源差异,其中,汽油、柴油车辆排放源贡献率由春节前的37.2%降至春节期间的13.9%,溶剂使用和燃烧排放源的贡献率从春节前的18.4%升至春节期间的55.7%。③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发现,春节期间NMHCs来源主要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燃煤等排放的区域传输有关。④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表明,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对观测期间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研究表明,在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对燃烧源排放的控制是有效缓解北京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NMHCs) 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下载PDF
加油站及周边空气中VOCs物种构成与示踪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毕申雨 宋立来 +5 位作者 尹思涵 舒秦 姚璐 朱静 毕晓辉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0-628,共9页
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加油站,在汽柴油加油口及周边开展VOCs样品采集与物种构成分析,探究加油站排放VOCs的标识性物种,根据加油站周边区域VOCs物种浓度与比值在空间梯度上的变化评估关键物种的示踪作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注汽油排放VOC... 选择典型城市区域加油站,在汽柴油加油口及周边开展VOCs样品采集与物种构成分析,探究加油站排放VOCs的标识性物种,根据加油站周边区域VOCs物种浓度与比值在空间梯度上的变化评估关键物种的示踪作用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加注汽油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烷烃(70%~72%)、烯烃(13%~14%)和含氧有机物(11%~12%),主要物种为异戊烷(20%~24%),其它C4~C6类烷烃也是高占比物种;加注柴油排放VOCs中烷烃是主要成分,占VOCs总量的70%~72%,其次是烯烃和含氧有机物,分别贡献13%~14%和11%~12%,芳香烃占比为2%~3%,异戊烷(17%~21%)和正丁烷(15%~17%)含量较高,低碳C2~C4类烷烯烃和较重高碳C7~C12烷烃的比例高于汽油.加油站下风向受体区域受加油站排放影响明显,与单一物理扩散模型的结果对比,发现烯烃类物种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已发生明显光化学反应,特征物种比值在距离加油站大于70m的区域外开始接近机动车尾气的比值范围并趋于稳定,超出此范围加油站排放贡献影响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示踪特征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VOCs组成特征及二次污染生成贡献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思瑶 关净文 +4 位作者 关璐 张天 王蕴赟 沈建东 于兴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1928,共8页
利用2021年1~12月杭州市城区大气VOCs的观测数据,分析了VOCs化学组成及其污染特征,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VOCs来源解析,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 利用2021年1~12月杭州市城区大气VOCs的观测数据,分析了VOCs化学组成及其污染特征,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VOCs来源解析,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AFP),量化评估其二次污染生成贡献.结果显示,观测期间杭州市大气VOCs体积分数均值为30.65×10^(-9),烷烃和卤代烃是其主要组分,分别占49.23%和24.47%,浓度排名前10的VOCs物种主要为C_(2)~C_(4)的烷烃、C_(7)~C_(8)的芳香烃和乙烯.源解析结果显示杭州市VOC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工业排放源、油气挥发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杭州市大气VOCs的总OFP为50.56×10^(-9),其中乙烯、1-乙基-3-甲基苯和甲苯是其主要贡献组分.芳香烃对AFP的贡献达到91.52%,是最重要的SOA前体物.因此,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溶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VOCs对防控O_(3)污染以及SOA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AFP)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宁倩 贺美 +8 位作者 纪元元 尹浩 李吉东 尚凡一 张珂 杨勇建 李红 高锐 庄思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4,共16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有显著贡献的VOCs物种并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探讨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和O_(3)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秋季,夏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O_(3),距离入海口越远的站点O_(3)超标天占比越高;秋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超标情况相近.②烯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乙醛;芳香烃对SOA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1,2,3-三甲苯.③东营市夏秋季O_(3)生成均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更为敏感;滨州市夏秋季O_(3)生成分别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敏感性更高,秋季对VOCs敏感.④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为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且VOCs来源解析结果存在空间上和季节上的差异.夏季,区域溶剂源和生物源VOCs的贡献率增加,东营市溶剂源贡献率(28.2%)明显高于滨州市(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11.5%)低于滨州市(29.6%);秋季,区域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增加,东营市(25.9%)油气挥发源贡献率明显低于滨州市(42.4%).研究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夏季应实施VOCs和NO_(x)的协同减排,秋季应优先控制VOCs排放;其次需要加强对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源VOCs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下载PDF
上海西南某工业区夏季臭氧污染时期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想 李跃武 +6 位作者 赵梦飞 易家林 陈喆 黄蓓佳 段玉森 修光利 段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6-802,共7页
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和臭氧(O_(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_(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μg/m^(3),平均值为83μg/m^(3),期间出现两次O_(3)污染... 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和臭氧(O_(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_(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μg/m^(3),平均值为83μg/m^(3),期间出现两次O_(3)污染时段,O_(3)时均值分别为119、110μg/m^(3);观测期间总VOCs(TVOCs)体积分数为66.67×10^(-9),VOCs呈白天低、夜间高的变化趋势,各VOCs组分的日变化趋势与TVOCs一致;VOCs的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578.85μg/m^(3),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源解析结果表明,两个污染时期的VOCs均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涂料溶剂使用有关,应加强两个VOCs来源的管控;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两污染时期VOCs高值气团均来自于海上,除周边城市的区域输送外,海上排放源也需加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源解析
下载PDF
聊城市秋冬季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同林 王艳辉 +6 位作者 王一秋 王亚晨 马江凯 张晓婷 宋小涵 孟静静 侯战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为深入了解聊城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作者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城区115种VOCs的体积分数。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 为深入了解聊城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作者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城区115种VOCs的体积分数。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SOAFPs),并利用特征性比值法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了大气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秋、冬季VOCs的化学组成相似,烷烃和OVOCs是体积浓度最高的2种组分。冬季OFPs为140.2×10^(-9),约是秋季(89.0×10^(-9))的1.6倍,OVOCs和C2~C4烯烃对秋、冬季VOCs的OFPs贡献最大(占54.7%~58.6%)。秋季(1.0μg/m^(3))与冬季(1.2μg/m^(3))生成的SOAFPs质量浓度水平相似,间/对-二甲苯、甲苯和邻-二甲苯是秋、冬季SOAFPs贡献最大的3种组分。甲苯/苯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是聊城市大气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PMF分析结果显示,秋季VOCs主要来自植物源和二次生成源(27.2%)、机动车尾气排放源(19.5%)、燃料燃烧源(18.5%)、溶剂使用源(17.5%)与工业源(17.3%);而冬季VOCs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尾气排放源(24.4%)、有机化工排放源(21.3%)、工业卤代烃源(20.8%)、柴油车尾气排放源(16.9%)与溶剂使用源(16.6%)。以上结果可为聊城市大气VOCs排放管控与空气质量改善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聊城市
下载PDF
银川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丽蓉 徐学哲 +2 位作者 季群 潘佳颖 孙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对2022年7月银川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生成敏感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银川市O_(3)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策略。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出现O_(3)超标日共9 d,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非超标日高32.6%,NO_(2)峰值较非超标日升高... 对2022年7月银川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生成敏感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银川市O_(3)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策略。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出现O_(3)超标日共9 d,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非超标日高32.6%,NO_(2)峰值较非超标日升高近20%;太阳辐射增强、高温低湿等气象特征容易导致O_(3)超标风险增大;银川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占比较高,但对O_(3)生成潜势(OPF)的贡献则呈现出烷烃>烯烃>芳香烃>OVOCs>炔烃>卤代烃的趋势,间/对-二甲苯、2-甲基-1,3-丁二烯、乙烯是O_(3)防控的关键VOCs物种;观测期银川市气团以中老化状态(94.3%)为主,其中机动车尾气对VOCs贡献率最大,为33.3%,燃烧源和工业排放贡献率相当,均为21.4%;7月银川市O_(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现阶段VOCs减排是银川市O_(3)污染防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潜势 敏感性分析 夏季 银川市
下载PDF
The underappreciated role of fugitive VOCs in ozone formation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emitted from seven typical industries in 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Zhiling Liang Yunjiang Yu +8 位作者 Bingbing Sun Qian Yao Xihua Lin Yongsheng Wang Jianping Zhang Yingzi Li Xuefeng Wang Zhengzheng Tang Shexia M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47-657,共11页
Fugitive emission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may result in ozone formation and health risk,while the exact contribution of this source remain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emission characteristics,ozone formatio... Fugitive emission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may result in ozone formation and health risk,while the exact contribution of this source remain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emission characteristics,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and health risk of fugitive VOCs in7 representative industries were investigated.Chemical material industry wa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VOCs of fugitive emission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industries.The OFP of VOCs from fugitive emission was in the range of 1.45×10^(3)-3.98×10^(5)μg/m^(3),with a higher value than that of organized emission in seven industries except for the coking industry and the chemical material industry,suggesting that fugitive VOC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ile developing control strategies.Acetaldehyde,m,p-xylene,n-nonane,ethylene,vinyl chloridethe and other high OFP-contributing species were the major reactive species that should be targeted.Health risk assessment investigated non-cancer and cancer risks of fugitive VOCs in 7 industries were all above safe level(HR>1 and LCR>1×10^(-4)),posing remarkable health threats to human health.OVOCs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non-cancer risk,while halohydrocarbons and aromatics contributed most to cancer risks,posing remarkable health threat on human health.Our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contribution of fugitive VOCs on ozone formation and health risk was underestimated,indicating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mission control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source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ugitive emission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济南市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
9
作者 张厚勇 隋浩新 +8 位作者 王在峰 张苏凡 杜明月 葛璇 王鸣 陶文鑫 许宏宇 顾达萨 张宜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65-4777,共13页
为研究济南市城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2020-2021年于济南市城区开展了逐月离线观测,并于2020年6月开展加密观测,分析了VOCs年度、季节、日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化学组成及臭氧生成潜势,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 为研究济南市城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2020-2021年于济南市城区开展了逐月离线观测,并于2020年6月开展加密观测,分析了VOCs年度、季节、日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化学组成及臭氧生成潜势,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了VOCs来源.结果表明,2021年济南市VOCs年均体积分数为(35.70±16.58)×10^(-9),较2020年改善14.48%,烷烃和OVOCs为VOCs中占比最高的两类组分.2020年VOCs体积分数均值呈冬高夏低季节特征,而2021年呈夏高春低季节特征,受济南市VOCs专项整治行动及北京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影响,2021年冬季VOCs体积分数均值较2020年改善最为明显,改善幅度为31.08%,2020年春季芳香烃贡献显著,可能与疫情管控后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有关.2020、2021年排名前十的组分主要为烷烃类与OVOCs,如丙烷、乙烷、正丁烷、甲醛、丙酮、乙醛等物种.2021年济南市城区OFP年均值为239.39μg/m^(3),较2020年下降22.46%,烷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OFP改善幅度分别为29.28%、3.09%、67.93%、83.49%,烯烃OFP明显上升,上升幅度为37.49%,OVOCs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1年OFP排名前十的物种主要包括甲醛、乙醛、乙烯、1-丁烯、丙烯、对/间二甲苯等.臭氧重污染期间T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特征呈现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中午时段为一天中的低值,夜间维持在较高水平.PMF解析结果表明:VOC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燃烧源、油气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溶剂使用源、植物源及二次生成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燃烧源及工业源为济南市VOCs的重点管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源解析 济南市
下载PDF
典型石化企业地面火炬挥发性有机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环境影响
10
作者 卜梦雅 张钢锋 杜天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0,共9页
针对我国石化行业减污降碳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具有百万吨乙烯裂解能力的某石化企业中2座地面火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监测和模型计算,系统探讨了火炬燃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A、B 2座火炬2021年... 针对我国石化行业减污降碳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具有百万吨乙烯裂解能力的某石化企业中2座地面火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监测和模型计算,系统探讨了火炬燃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A、B 2座火炬2021年VOCs排放量分别为310.56和77.38 t/a,烯烃是主要排放组分;温室气体排放以含碳化合物燃烧转化产生的CO_(2)为主,排放量约占火炬CO_(2)排放总量的99.98%;2座火炬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分别为3011.72和628.97 t/a,乙烯和丙烯分别是A、B火炬OFP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分别为39.52%和44.91%;2座火炬年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5806.92和1148.46 t/a(以CO_(2)当量计),其中CO_(2)的贡献最大,其导致的直接温室效应是CH4的25.12~35.46倍,是VOCs排放间接导致温室效应的6.64~7.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行业 火炬 挥发性有机物 温室气体 臭氧生成潜势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运城市某家具制造厂VOCs排放特征及环境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陈凯涛 谷欣 +7 位作者 蔡敏 赵唯丞 王伯轩 杨皓然 陈楚昭 茹晓宁 刘新罡 李杏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2035,共11页
为研究汾渭平原运城市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特征,选取运城市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采用外标法定量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排放特征,并估算了其臭氧生成潜势(O... 为研究汾渭平原运城市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特征,选取运城市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采用外标法定量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排放特征,并估算了其臭氧生成潜势(OFP)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研究显示,底漆车间、修色车间、面漆车间、木材加工车间、厂房外、排放烟囱A以及排放烟囱B的TVOCs浓度在1.25—14.56 mg·m^(−3),烟囱A和B采用水过滤+活性炭吸附工艺对末端烟气进行处理,该工艺对烟囱A各VOCs组分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该家具制造厂排放的主要VOCs组分为芳香烃、OVOCs和烷烃,占比分别为39.0%—68.0%、13.0%—30.0%和10.0%—28.0%,其中,主要物种为乙苯、间/对二甲苯、乙酸乙酯等;对OFP贡献较大的组分为芳香烃,占比为68.70%—93.28%,其次是OVOCs和烷烃,占比在2.82%—17.09%,对OFP贡献较大的前3种物质分别为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SOAFP的绝对贡献者是芳香烃,占比为93.10%—98.73%,对SOAFP贡献较大的前4种物质分别为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甲苯、癸烷.因此,运城市该家具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对芳香烃等活性较高的VOCs组分的监管与控制力度,希望该研究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源谱特征 汾渭平原 家具制造业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下载PDF
基于超级站观测的兰州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及对臭氧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毅 刘文君 周惜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5-1034,共10页
近年来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臭氧(O_(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兰州市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瓶颈.为合理有效地治理兰州市O_(3)和VOCs污染,兰州大气组分超级监测站构建全方位立体管控体系,观测与分析202... 近年来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臭氧(O_(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兰州市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瓶颈.为合理有效地治理兰州市O_(3)和VOCs污染,兰州大气组分超级监测站构建全方位立体管控体系,观测与分析2021年兰州市O_(3)及其前体物VOCs的浓度分布特征,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分别分析了VOCs的来源及对臭氧生成的贡献.兰州市O_(3)浓度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稍低,冬季最低,夏季光化学污染高发是导致O_(3)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VOCs污染集中在秋冬季,可能原因为冬季光化学反应减少、积累效应增加和燃煤排放增多使得VOCs含量高.大气VOCs组成较为稳定,主要为含氧VOCs(OVOCs,35.7%)和烷烃(30.8%).利用PMF源解析模型确定了当地VOCs的主要贡献源为机动车排放源(27.1%)、化石燃料燃烧源(23.8%)、化工工艺源(17.9%)、汽油挥发源(16.0%)、溶剂使用源(10.7%).通过对比VOCs的OFP,发现乙烯、丙烯、甲苯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在臭氧污染治理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源解析
下载PDF
郑州市一次连续臭氧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源解析
13
作者 齐一谨 刘洋 +3 位作者 何敬 倪经纬 王玲玲 龚山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66-2477,共12页
为探究夏季臭氧(O_(3))连续污染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贡献,对郑州市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O_(3)污染形势及其前体物与气象的关系,探究O_(3)和VOCs的污染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关键活性组分,重点利用比值法和正... 为探究夏季臭氧(O_(3))连续污染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贡献,对郑州市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O_(3)污染形势及其前体物与气象的关系,探究O_(3)和VOCs的污染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关键活性组分,重点利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受体模型研究了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①郑州市6月O_(3)污染具有浓度高、连续时间长及污染天数多等特点,在强辐射、高温、低湿和风速较小等不利气象条件下,高浓度VOCs与NO_(2)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O_(3)持续生成及累积,导致O_(3)连续超标且高值频发。②郑州市VOCs浓度为(74.7±29.1)μg/m^(3),组分中以烷烃、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羟基消耗速率(LOH)分析显示,VOCs中关键活性组分呈烯烃>OVOCs>烷烃>芳香烃的特征,活性物种为异戊二烯、乙烯、丙醛、丙烯、2-己酮、1-己烯和异戊烷等。③郑州市VOCs光化学初始浓度为82.5μg/m^(3),较观测值高7.8μg/m^(3),且下午比上午VOCs的光化学反应消耗明显。④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溶剂涂料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是此次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7.0%、26.6%和26.0%,其中溶剂涂料使用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是对O_(3)生成贡献最大的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7.3%和22.2%。研究显示,郑州市6月O_(3)连续污染主要由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促使较高浓度VOCs和NO_(2)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O_(3)连续超标且高值频发,因此亟需重点加强VOCs中关键活性组分的污染源减排,尤其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溶剂涂料使用源的管控力度,从而缓解O_(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羟基消耗速率(LOH) 比值法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漯河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源成分谱特征及影响
14
作者 杜宇彬 吴丽萍 +4 位作者 牛大伟 冷海斌 徐云飞 薛爽 张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498-513,共16页
选取漯河市26辆不同类型车辆开展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源采样,分析VOCs源成分谱特征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和烷烃为主,特征物种主要包括丙酮、异戊烷、乙醛、2,3-二... 选取漯河市26辆不同类型车辆开展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源采样,分析VOCs源成分谱特征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和烷烃为主,特征物种主要包括丙酮、异戊烷、乙醛、2,3-二甲基丁烷和乙烯;柴油车尾气排放以OVOC和烯烃为主,特征物种主要包括丙酮、乙烯、乙醛、苯甲醛和丙烯醛。随着累计行驶里程的增加,汽油车烷烃排放增加47.3%,芳香烃排放下降122.4%。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的OVOC和柴油车尾气排放的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较高,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国Ⅳ、国Ⅵ轻柴车和国Ⅳ重柴车的源活性因子较高,均为应当优先控制的机动车类型。检车场工作人员VOCs暴露存在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应加强健康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健康风险
下载PDF
西安市西咸新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蓓蕾 李养养 +4 位作者 葛毅 王春明 杏艳 胡盟 李丹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7,75,共5页
为摸清西安市西咸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于202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开展了116种VOCs物种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1)VOCs平均日体积分数为40.44×10-9,以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卤代烃为主。(2)烷烃、烯烃、芳香烃... 为摸清西安市西咸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特征,于202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开展了116种VOCs物种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1)VOCs平均日体积分数为40.44×10-9,以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卤代烃为主。(2)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炔烃与VOCs均呈现较明显的白天低、夜间高趋势;OVOCs和有机硫则呈现日间波动中逐渐上升、夜间达到峰值的特征。(3)总体积分数为48.39%的OVOCs、烯烃和芳香烃3种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高达86.55%,西咸新区臭氧污染防治可从加强这3种组分的监测及来源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组分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西安市
下载PDF
典型石化园区VOCs排放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16
作者 韩旭 马苏甜 +3 位作者 万伟 栗源 钱钦 刘颖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29,共8页
为探究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规律及其影响,以华北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典型装置周边环境空气中的VOCs,并评估其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石化园区环境空气中的VOCs以烷烃、烯烃为主,多数... 为探究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征、规律及其影响,以华北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典型装置周边环境空气中的VOCs,并评估其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石化园区环境空气中的VOCs以烷烃、烯烃为主,多数采样点的VOCs含量较低,组成相似,无明显特征污染物;部分采样点(如气浮池、乙烯装置周围)的VOCs含量较高,其VOCs组成明显受到装置排放的影响。总体看来,乙烷、丙烷、丁烷等低碳烷烃以及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该石化园区的主要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烯烃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率最高,其中丙烯、乙烯、丙烷、甲苯、间对二甲苯等化合物为关键活性物种。芳烃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主要贡献组分,甲苯、间对二甲苯、苯、邻二甲苯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率较高的化合物。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石化园区环境空气中的VOCs对石化园区工作人员不存在高致癌风险,且非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园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常州市人造板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研究
17
作者 王子成 郑纯智 +2 位作者 张冰洁 石丹 尤惠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为研究常州市人造板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特征,本文基于苏玛罐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联用技术,选取两家人造板典型生产企业,分析其不同生产环节(制胶和浸胶)车间... 为研究常州市人造板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特征,本文基于苏玛罐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FID)联用技术,选取两家人造板典型生产企业,分析其不同生产环节(制胶和浸胶)车间空气中VOCs的含量和成分谱。结果表明,118种VOCs被检出,涉及芳香烃、卤代烃、烷烃、烯烃、含氧有机物及其他(乙炔和二硫化碳)等6大类,其中生产车间VOCs浓度高达593.71μg/m^(3),特征污染物为甲醛、丙醛、乙酸乙酯;制胶和浸胶环节VOCs组分相差无几,但排放浓度差距明显;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和芳香烃是未来人造板制造行业需要重点管控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源谱
下载PDF
滕州市木石镇秋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纪尚平 王彦 +2 位作者 张栩 崔朋 孙家洋 《四川环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使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对滕州市木石镇2019年11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观测,并分析了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光化学影响和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木石镇大气中TVOC平均体积分数为(32.75±28.96)×... 使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对滕州市木石镇2019年11月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观测,并分析了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光化学影响和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木石镇大气中TVOC平均体积分数为(32.75±28.96)×10^(-9),各物种体积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烷烃>烯烃>OVOC>芳香烃>卤代烃>乙炔>含硫化合物;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峰值在6:00~7:00时与0:00~1:00时出现。大气VOCs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02.02×10^(-9),烯烃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率最大,为69.5%;乙烯、丙烯、正丁烯、萘和1,3-丁二烯等是臭氧生成潜势较高的物种。对OH自由基消耗速率(L OH)贡献最大的为烯烃,其次为芳香烃,两者贡献率占到76.8%。VOCs对二次气溶胶(SOA)浓度的贡献值为0.85μg/m^(3),其中芳香烃对SOA生成贡献占比为92.8%,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5个物种为萘、甲苯、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利用PMF模型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和油气挥发源对VOCs的贡献(32.5%)最高,其次为溶剂使用及挥发源(30.9%)、工业源(25.1%)和燃煤源(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气溶胶 来源解析 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Tracking Source Variations of Inhalation Cancer Risks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in Hong Kong over Two Decades(2000−2020)Using Toxic Air Pollutant Monitoring Data
19
作者 Yee Ka Wong Wai Wai Chan +2 位作者 Dasa Gu Jian Zhen Yu Alexis K.H.Lau 《Environment & Health》 2024年第6期411-421,共11页
Toxic air pollutants(TAPs)are a class of airborne chemicals known or suspected to cause serious health issues.This study,applying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and inhalation unit risk estimates of TAPs,quantifies the... Toxic air pollutants(TAPs)are a class of airborne chemicals known or suspected to cause serious health issues.This study,applying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and inhalation unit risk estimates of TAPs,quantifies the changes in significant sources contributing to inhalation cancer risks(ICRs)from 2000 to 2020 in Hong Kong,China.Total ICR decreased from 1701 to 451 cases per million between 2000−2004 and 2016−2020,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in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M),gasoline and solvent use-rel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and coal/biomass combustion-rel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metal(loid)s.The regional contribution of VOCs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and halogenated solvent source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representing the largest non-DPM ICR contributor(37%)in 2016−2020,stressing the need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risk evaluation across the fast-growing and densely populated Greater Bay Area(GBA).ICRs in Hong Kong and the GBA will likely remain over 100 cases per million by 2050.The contributions to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of VOC/carbonyl sources were quantified,which show a notable shift from being solvent/gasoline-dominant in 2000−2004 to being more evenly shared by various sources in 2016−2020.Establishing a similar TAP monitoring network in the GBA is anticipated to provide the monitoring data needed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informed air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ic air pollutant hazardous air pollutant health risk assessment source apportionment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air quality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江西省极端干旱下臭氧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20
作者 曹培豪 刘镇 +3 位作者 储险峰 江驰 罗勇 武云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基于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干旱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并结合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2022年9月极端干旱下江西省臭氧污染过程特征及污染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臭氧污染与气象干旱间存在一定联系,干旱情况下缺少降水... 基于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干旱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并结合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2022年9月极端干旱下江西省臭氧污染过程特征及污染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臭氧污染与气象干旱间存在一定联系,干旱情况下缺少降水对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的湿清除作用,易促使臭氧超标概率随着无雨日数的增加逐步上升。江西省2022年9月出现历史性极端干旱情况,干旱期间江西省11个地市共出现151 d臭氧超标天,NO2常于午夜和早晨出现浓度峰值,从而促进上午臭氧浓度的迅速上升。此外,南昌市林科所站点VOCs在线监测数据也显示:极端干旱期间逐日VOCs体积分数为11.9×10^(-9)~35.5×10^(-9),较8月明显升高。对OFP贡献前十的物种主要为OVOCs和芳香烃,与8月相比,芳香烃、烯烃和烷烃的OFP略有下降,OVOCs的OFP升高明显,其中乙醛对臭氧的贡献甚至上升143%,前期长时间的无降水可能是乙醛等OVOCs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臭氧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