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杯[8]芳烃磺酸钠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卉兰 刁国旺 顾静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3,31,共4页
合成了水溶性的杯[8]芳烃磺酸钠,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量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在pH=4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当电位扫描至0.8V(vsSCE)左右时出现一氧化峰,该氧化峰的峰电位与扫描速率的对数呈良好的线... 合成了水溶性的杯[8]芳烃磺酸钠,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量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在pH=4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当电位扫描至0.8V(vsSCE)左右时出现一氧化峰,该氧化峰的峰电位与扫描速率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其为不可逆氧化过程;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说明杯[8]芳烃磺酸钠的氧化受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磺酸钠 杯芳烃 伏-安特性 超分子化合物 合成 电化学特性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包结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志兵 李来生 +1 位作者 王宇晓 吴宇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 二甲氨甲基- 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对-二甲氨甲基- 杯[8]芳烃加入到二苯胺磺酸钠溶液时,二苯胺磺酸钠的荧光峰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荧光增强,可能的作用机理是二苯胺磺酸钠中的磺酸根与对-...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 二甲氨甲基- 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对-二甲氨甲基- 杯[8]芳烃加入到二苯胺磺酸钠溶液时,二苯胺磺酸钠的荧光峰发生了明显的蓝移,荧光增强,可能的作用机理是二苯胺磺酸钠中的磺酸根与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中带正电的氮原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二苯胺磺酸钠进入了对-二甲氨甲基- 杯[8]芳烃的疏水空腔。同时研究了几种有机溶剂对包结物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胺磺酸钠 杯[8]芳烃 氨甲基 荧光法 包结作用 作用机理 相互作用 荧光增强 静电作用 荧光强度 有机溶剂 水溶性 氮原子 磺酸根 包结物 溶液 正电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水溶性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来生 黄志兵 +1 位作者 刘旭 王宇晓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1,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溶性的对二甲氨甲基杯[ 8 ]芳烃(以下简称杯胺)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以水溶性杯胺作流动相添加剂,考察了二苯胺磺酸钠在ODS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实验发现,随着杯胺浓度的增大,二苯胺磺酸钠的保留时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溶性的对二甲氨甲基杯[ 8 ]芳烃(以下简称杯胺)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以水溶性杯胺作流动相添加剂,考察了二苯胺磺酸钠在ODS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实验发现,随着杯胺浓度的增大,二苯胺磺酸钠的保留时间逐渐延长,这是由于杯胺与溶质二苯胺磺酸钠形成了包结物的缘故。一方面二苯胺磺酸钠易电离,在ODS柱上保留弱;另一方面,由于杯胺对二苯胺磺酸钠的包结作用,降低了其极性,疏水性增强导致保留时间增加。其包结常数测定为1. 17×104 L/mol,包结比为1∶1,这与荧光法测定值2. 0×104 L/mol一致。同时考察了流动相的添加剂浓度、pH值等因素对二苯胺磺酸钠的保留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杯胺与二苯胺磺酸钠之间主要存在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胺磺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杯[8]芳烃 相互作用 水溶性 色谱保留行为 ODS柱 保留时间 实验发现 包结作用 包结常数 静电作用 疏水作用 添加剂 流动相 mol 氨甲基 包结物 疏水性 包结比 测定值 荧光法 pH值 浓度 溶质
下载PDF
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志兵 李来生 +2 位作者 王宇晓 刘旭 吴宇梅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简称SNS)包结反应,研究表明这种包结物属于一种外式包结,而不同于β-环糊精内式包结物,静电作用是两者包结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测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常数,通过对实验数...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简称SNS)包结反应,研究表明这种包结物属于一种外式包结,而不同于β-环糊精内式包结物,静电作用是两者包结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测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常数,通过对实验数据图解,发现它们之间形成了1:1的包结物,其包结常数为1.6×104L·mol-1。并研究了溶液pH值、常见的一元醇和表面活性剂对该包结物形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包结作用 水溶性杯芳烃 芳烃 1-萘酚-4-磺酸钠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研究杯[6]芳烃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闫秋君 何瑜 宋功武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求出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杯[6]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相互作用力.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BSA) 芳烃磺酸钠 杯芳烃 荧光光度法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杯[8]芳烃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6
作者 陈娟 闫秋君 +1 位作者 何瑜 宋功武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5,316,共4页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蛋白可产生λex,max=280 nm,λem,max=349 nm的自身荧光.杯[8]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求出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形成...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蛋白可产生λex,max=280 nm,λem,max=349 nm的自身荧光.杯[8]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求出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 7.5,0.1 mol.L-1NaCl用量1 mL,初步探讨了体系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BSA) 芳烃磺酸钠 杯芳烃 荧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