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野生型p53抗原肽HLA-A^*2402四聚体的制备和鉴定
1
作者 王笑迎 查庆兵 +4 位作者 何贤辉 欧阳东云 徐丽慧 郭贺 高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制备负载野生型p53抗原肽的HLA-A*2402四聚体,用于检测卵巢肿瘤患者p53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方法:在p53125-134抗原肽TYS和轻链β2微球蛋白存在时,利用稀释法复性获得负载p53125-134抗原肽(TYSPALNKMF,TYS)的可溶性单体,... 目的:制备负载野生型p53抗原肽的HLA-A*2402四聚体,用于检测卵巢肿瘤患者p53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方法:在p53125-134抗原肽TYS和轻链β2微球蛋白存在时,利用稀释法复性获得负载p53125-134抗原肽(TYSPALNKMF,TYS)的可溶性单体,经生物素酰化并纯化后与荧光素标记的链亲和素按4∶1的比例混合形成HLA-A*2402/TYS四聚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异性CTL的频率。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减低频率的p53125-134TYS抗原肽特异性CTL。结论:成功制备HLA-A*2402/TYS四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402 四聚体 p53抗原 细胞毒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靶向p53抗原的疫苗可延长结肠癌存活
2
作者 陈锦荣 《生物制品快讯》 2001年第1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p53抗原 疫苗 结肠癌 p53T辅助细胞 存活时间
下载PDF
应用旋毛虫P53和P49ES重组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云 李巍 +3 位作者 韩彩霞 朱江巍 唐颖 宋铭忻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编码旋毛虫53kDa、49kDa ES基因重组蛋白P53、P49,这两种蛋白均可被感染旋毛虫(T.spiralis)小鼠阳性血清识别,应用重组蛋白P53和P49建立的两种间接ELISA检测感染鼠血清,探讨相关抗体消长规律及不同攻虫量血清...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编码旋毛虫53kDa、49kDa ES基因重组蛋白P53、P49,这两种蛋白均可被感染旋毛虫(T.spiralis)小鼠阳性血清识别,应用重组蛋白P53和P49建立的两种间接ELISA检测感染鼠血清,探讨相关抗体消长规律及不同攻虫量血清抗体阳性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血清相应抗体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分别于27d和31d达到峰值,之后进入稳定期;不同数量T.spiralis攻虫后,各时期抗体阳性检出率P49-ELISA均优于P53-ELISA。综合敏感性和特异性,P49基因重组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为适合用作检测旋毛虫病的理想抗原,并可应用于早期诊断,适合用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p49重组抗原 p53重组抗原 间接ELISA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P53重组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江巍 韩彩霞 +3 位作者 袁金钱 朱艳梅 宋铭忻 路义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1-594,共4页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53排泄分泌(E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旋毛形线虫P53ES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100μL),血清稀释度为1∶2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抗体...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53排泄分泌(E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旋毛形线虫P53ES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100μL),血清稀释度为1∶2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抗体稀释度为1∶10000,抗原和血清于37℃反应1.5h,血清和二抗于37℃反应1h,底物于37℃显色10min。应用该方法对试验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适用于检测特异性P53血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原核表达 p53重组抗原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HBsAg,PCNA,p53和p2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哲夫 宋敏 +1 位作者 王一 胡义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5-216,共2页
探讨肝癌组织中HBsAg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 3和p2 1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2 4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和 3 0例正常肝组织中HBsAg ,PCNA ,p5 3和p2 1的表达。结果显示 :肝癌组织中HBsAg ,PCNA ,p5 3和p2 1... 探讨肝癌组织中HBsAg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 3和p2 1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2 4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和 3 0例正常肝组织中HBsAg ,PCNA ,p5 3和p2 1的表达。结果显示 :肝癌组织中HBsAg ,PCNA ,p5 3和p2 1阳性率分别为 87.5 % ,83 .3 % ,5 2 .4%和 41.7%。HBsAg ,PCNA和p5 3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p2 1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0 1) ;HBsAg的表达与PCNA ,p5 3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p2 1呈负相关 (P <0 .0 1) ;PC NA的表达与p5 3的表达呈正相关 ,与p2 1呈负相关 (P <0 .0 1) ;p5 3的表达与p2 1的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提示 :肝癌组织中HBsAg ,PCNA ,p5 3呈现高表达 ,而p2 1表达下降 ,说明肝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p53 基因p21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Ap73α, p53, PCNA and ap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2
6
作者 Hai-XiaQin Ke-JunNan +7 位作者 GuangYang ZhaoJing Zhi-PingRuan Chun-LiLi RuiXu HuiGuo Chen-GuangSui Yong-ChangWe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8期2709-2713,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prognostic role of TAp73α, p53,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nd apopt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surgical tumor ablation. METHODS: Forty-seven human rese... AIM: To study the prognostic role of TAp73α, p53,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nd apopt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surgical tumor ablation. METHODS: Forty-seven human resected HCC tissues and 42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were studied with 10 normal liver tissues as control group. TAp73α, p53, and PCNA were detected with Elivi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end labeling (TUNE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poptosis cells. All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by SPSS10.0 statistical package. RESULTS: TAp73α overexpressed in HCC tissues (36.2%) when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2.38%, P<0.005) and normal liver tissues (0, P<0.01). Mutant type p53 (mt-p53) overexpressed in HCC tissues (38.3%) when contracted with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16.7%, P<0.05) and normal liver tissues (0, P<0.01). Proliferation index (PI) level in HCC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30.34%±4.46% vs 27.88%±5.89%, t, P=0.028). Apoptosis index (AI) level in HCC tissu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8.62%±2.28% vs 7.38%±2.61%, t, P=0.019). Expression of TAp73a wa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mt-p53, with r=0.407 and 0.265,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of mt-p53 was associated with Edmondson's stage and AFP, with r=0.295 and-0.357, respectively. In Kaplan-Meier univariant analysis, TAp73α, AFP, TNM stage, portal vein invasion, liver membrane invasion and HBsAg correlated with prognosis (log rank, P=0.039, 0.012, 0.002, 0.000, 0.014, 0.007, respectively). Multivariant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Ap73α, AFP, TNM stage, portal vein invasion, liver membrane invasion and age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Ap73α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of patients with HCC undergoing surgical tumor ablation. AFP, TNM, portal vein invasion, liver membrane invasion and age also have a potency of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TAp73α pCNA ApOpTOSIS p53 prognosis TUNEL
下载PDF
Expression analysis of Stat3 in human lung carcinoma
7
作者 王红 韩一平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1期69-72,共4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Stat3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 stages, tissue types, p53 and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human lung carcinoma,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Stat3 in the pathog...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Stat3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 stages, tissue types, p53 and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human lung carcinoma,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Stat3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ung 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ed Stat3, p53 and PCNA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patients (n = 42) with lung carcinoma who accepted neither radiotherapy nor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tatS was 81. 0% in lung carcinoma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was related to the tissue type but not to T, N or the clinical stag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tat3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 A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Stat3 with that of p53 and PCNA was identified. Conclusion: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tat3 is abnormal in lung carcinoma. Stat3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p53 gene in lung carcinoma cell, it may acceler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lung carcinoma cell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ung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rcinoma STAT3 p53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下载PDF
旋毛虫重组抗原P53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影响
8
作者 杨雪娇 马晓 +3 位作者 刘东明 李晓云 宋铭忻 韩彩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 研究旋毛虫重组抗原P53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4)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及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 设立实验组(旋毛虫重组抗原P53,终浓度为20μg/mL)、阳性对照组(IFN-γ,来源于提高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小... 目的 研究旋毛虫重组抗原P53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4)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及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 设立实验组(旋毛虫重组抗原P53,终浓度为20μg/mL)、阳性对照组(IFN-γ,来源于提高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小鼠,浓度为1 000 U/mL)和阴性对照组(PBS),分别刺激细胞0、3、6、12、24 h后收集样品,利用qPCR技术对细胞内IDO、IL-10、IL-6、TNF-α的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IDO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内的IDO进行检测。结果 qPCR结果表明,旋毛虫P53蛋白能引起胞内IDO、IL-10、IL-6及TNF-α的mRNA的转录水平增加,且呈现出时间依赖性。在24 h时,相比于阴性对照组,P53蛋白刺激组IDO及IL-6转录水平上调了5倍左右,抑炎因子IL-10 mRNA转录水平更是上调了9倍左右,TNF-α mRNA转录水平上调了7倍左右;Western-blot结果显示,旋毛虫P53蛋白刺激组和IFN-γ阳性对照组的细胞内IDO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在刺激时间为24 h时相比于空白对照组上调了4倍;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旋毛虫P53蛋白刺激组相比于阴性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荧光。结论 旋毛虫重组抗原P53能够诱导树突状细胞IDO表达水平的上调,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可能与旋毛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重组抗原p53 树突状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原文传递
Ki-67蛋白和p53蛋白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艳春 雷亚丽 +1 位作者 易红梅 李灼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3-825,共3页
目的研究增殖指标Ki-67蛋白和p53蛋白在人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例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低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4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高级别中癌变16例)组织中Ki-67... 目的研究增殖指标Ki-67蛋白和p53蛋白在人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0例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低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4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高级别中癌变16例)组织中Ki-67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肝胆管上皮癌变组织中Ki-67的增殖指数为20.65±7.62,明显高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P<0.05),并随肝胆管上皮增生程度的增加其增值指数也增高。(2)在16例肝胆管癌变组织中p53蛋白的增值指数为14.73±5.57,明显高于胆管上皮内瘤变组织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到癌变这一发展过程中,Ki-67及p53蛋白增值指数随着细胞增生程度而增高,为临床判断病变程度提供了较具体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病理学 KI-67抗原 p53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p53bcl-2在泪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磊峰 肖利华 +3 位作者 黑砚 王毅 杨新吉 鲁小中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p53、bcl-2在泪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泪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的关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探明它们在泪腺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泪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目的 通过观察p53、bcl-2在泪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泪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的关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探明它们在泪腺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泪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35例泪腺多形性腺瘤,28例泪腺腺样囊性癌,并取手术中切除的正常泪腺组织9例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53和bcl-2的表达,检验其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p53抗原、bcl-2抗原在正常泪腺及泪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指数依次增高.p53、bcl-2在复发组中的表达高于初发组.72例标本中,p53和bcl-2两项均为阳性者为26例,均为阴性者22例,与单项阳性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53、bcl-2可以作为预测泪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检测指标.p53、bcl-2可能参与了泪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将可能作为一种鉴别正常泪腺组织、泪腺良性肿瘤组及恶性肿瘤的有效的生物学指标.p53和bcl-2之间的相关性提示泪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长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上皮性肿瘤 p53抗原 bcl-2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中药治疗牙周疾病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新尚 牛巧丽 赵今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7期464-474,共11页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牙周疾病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数据挖掘搜索治疗牙周疾病的单味药材,并筛选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然后,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下载牙周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靶点,与...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牙周疾病的用药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数据挖掘搜索治疗牙周疾病的单味药材,并筛选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然后,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下载牙周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靶点,与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去映射,获取被认为中药复方治疗牙周疾病的潜在靶点,并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潜在靶点再通过筛选获取治疗牙周疾病的关键靶点。最后,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治疗牙周疾病的中药复方中熟地黄、牡丹皮、当归、茯苓、金银花、山药、知母等药材的出现频率最高,筛选得到43个活性成分及其118个作用靶点,并与856个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得到52个潜在靶点。潜在靶点可能参与的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在维生素D生物合成过程和对RNA聚合酶Ⅱ调控,并涉及96条信号通路。52个潜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参数分析,得到11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MAPK-1)等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中药复方可能通过抑制牙槽骨吸收、抗菌、抗炎和促进组织修复功能,从而发挥治疗牙周疾病的作用,为中药复方的有效治疗牙周疾病提供更加科学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熟地黄 牡丹皮 当归 茯苓 牙周疾病 牙周炎 分子对接 细胞肿瘤抗原p5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活性成分 潜在靶点 维生素D合成 “Lipinski”规则
下载PDF
Simian virus 40 large tumor antigen forms specific complexes with p53 and pRb in human brain tumors
12
作者 甄海宁 章翔 +6 位作者 张志文 费舟 贺晓生 梁景文 刘先珍 黄文晋 张萍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50,106,共6页
目的 探讨SV4 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 (Tag)的表达及其与抑癌蛋白p53、p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 目的 探讨SV4 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 (Tag)的表达及其与抑癌蛋白p53、pRb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 6 5例人脑肿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 ,并对 18例和 15例Tag阳性瘤组织分别检测Tag p53和Tag pRb复合物的形成。结果 Tag在 8例室管膜瘤及 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全部表达 ,垂体腺瘤Tag阳性率为 90 % (9/ 10 ) ,星形细胞瘤为 73% (11/ 15) ,脑膜瘤为 70 % (7/ 10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 50 % (4 / 8) ,髓母细胞瘤为 33% (2 / 6 ) ;5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松果体细胞瘤及 8例正常人脑组织无Tag表达 ;检测 18例和 15例Tag阳性瘤组织 ,均发现Tag可与p53、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结论 在人脑肿瘤组织中Tag不仅可以表达 ,而且还可与p53、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Tag p53及Tag pRb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53和pRb失活 ,这可能是SV4 0导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ian virus 40·large tumor antigen (Tag)·brain tumor ·p53·pRb·tumor suppres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