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pH分段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世光 华骏 +2 位作者 杨帆 李德才 薛正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目的以pH分段控制策略提升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的发酵效价。方法基于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基础代谢过程中的生物量、那西肽效价、糖、氨基氮以及pH值进行动态分析,以不同的单-pH值对发酵过程进行恒定控制,考察活跃链霉菌的生物量、... 目的以pH分段控制策略提升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的发酵效价。方法基于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基础代谢过程中的生物量、那西肽效价、糖、氨基氮以及pH值进行动态分析,以不同的单-pH值对发酵过程进行恒定控制,考察活跃链霉菌的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那西肽合成的动态变化规律,来确定pH分段控制策略。结果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代谢过程中pH呈S形波动变化,菌体生长与那西肽合成的相对pH值有所不同。发酵过程恒定控制pH6.5模式下,活跃链霉菌具有最大的比生长速率,恒定控制pH7.5模式下那西肽合成效价最高。以C6H12O6/NH3·H2O补料方式进行pH分段控制,那西肽的合成能力比采用酸碱补料及生理酸碱性物质补料的控制模式强,发酵单位高。结论以C6H12O6/NH3·H2O模式进行补料,在0~72h时恒定控制pH6.5,此后恒定控制pH7.5,那西肽效价较未控制模式下提高了2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链霉菌 那西肽 比生长速率 ph分段控制
下载PDF
氧化葡萄糖杆菌合成右旋糖酐糊精酶的pH两阶段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舒 毛相朝 +1 位作者 李福利 魏东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55-115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葡萄糖杆菌右旋糖酐糊精酶的产量,在3 L发酵罐水平上考察了pH(3.5?6.0)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基于不同pH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变化,确定了pH两阶段控制策略,即0?6 h时控制pH 5.0,6 h后将pH调至4.0。通... 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葡萄糖杆菌右旋糖酐糊精酶的产量,在3 L发酵罐水平上考察了pH(3.5?6.0)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基于不同pH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变化,确定了pH两阶段控制策略,即0?6 h时控制pH 5.0,6 h后将pH调至4.0。通过采用这一优化策略,右旋糖酐糊精酶酶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达4.03 U/mL,比不控制pH模式下提高了38.5%,是摇瓶水平的12.5倍,同时发酵时间从47 h缩短为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杆菌 右旋糖酐糊精酶 右旋糖酐 ph分段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角质酶产生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诱变及高产突变株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守亮 陈坚 +1 位作者 华兆哲 堵国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7,共5页
以Thermobi fidafusca WSH03-1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好的高产角质酶的突变菌株(酶活由2.3U/mL提高为8.9U/mL)。确定了以乙酸钠为碳源,并在2.5L发酵罐中研究了不同pH值对突变株角质酶分批发酵的影响。根据不... 以Thermobi fidafusca WSH03-1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好的高产角质酶的突变菌株(酶活由2.3U/mL提高为8.9U/mL)。确定了以乙酸钠为碳源,并在2.5L发酵罐中研究了不同pH值对突变株角质酶分批发酵的影响。根据不同pH值下发酵过程中细胞比生长速率及产物比生长速率的变化,确定了分阶段控制pH值的策略,即在发酵前20h控制pH值7.3、20h后控制pH值7.6,这种条件下角质酶活达到19.8U/mL,比采用单一pH值7.0、7.3、7.6、7.9下的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25%,64%,3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酶 诱变 ph分段控制 细胞比生长速率 产物比生成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