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等离子体法还原Ni(H_2PO_2)_2制备高活性Ni_2P加氢脱硫催化剂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王安杰 +2 位作者 李翔 崔艳宏 亓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2,共3页
以次磷酸钠和氯化镍为原料,采用氢等离子体还原法(PR)制备了高活性加氢脱硫(HDS)Ni_2P-PR催化剂,以质量分数为0.8%的二苯并噻吩(DBT)/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晶相进行表征... 以次磷酸钠和氯化镍为原料,采用氢等离子体还原法(PR)制备了高活性加氢脱硫(HDS)Ni_2P-PR催化剂,以质量分数为0.8%的二苯并噻吩(DBT)/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晶相进行表征。新制备的催化剂在移入固定床反应器之前用10%H2S/Ar钝化,以保护其结构不被破坏。实验证明,PR还原法制备的Ni_2P-PR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程序升温还原(TPR)法制备的Ni_2P-TPR催化剂。XRD表征结果表明,Ni_2P-PR的粒度较小,活性中心较多,导致其高活性增加。在Ni_2P-PR催化剂上,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DDS)路径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等离子体 Ni(H_2po_2)_2 Ni_2P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下载PDF
下丘脑穹窿周围区不同部位兴奋对心肌Po_2及ECG-ST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樊一平 张荣宝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8-71,共4页
电刺激下丘脑穹窿周围区(PFA)的下丘脑背内侧核(DM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均可引起心肌P0_2下降与血压升高,而以DMH所致的心肌P0,下降最明显(P<0.01)。心得安可取消电刺激... 电刺激下丘脑穹窿周围区(PFA)的下丘脑背内侧核(DM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均可引起心肌P0_2下降与血压升高,而以DMH所致的心肌P0,下降最明显(P<0.01)。心得安可取消电刺激LHA所致的心肌PO_2下降,部分取消电刺激VMH引起的心肌PO_2下降,而不改变电刺激DMH所致的心肌PO_2下降(P>0.05)。DMH、VMH微量注射谷氨酸钠(0.1mol/L0.5μl)均可诱发升压反应和ECG-ST压低,而LHA微量注射谷氨酸却导致降压反应,对ECG-ST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DMH为PFA各区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核团。兴奋DMH、VMH所致的心血管效应主要由胞体兴奋诱发,而电刺激LHA所致的升压反应主要为兴奋过路纤维引起,该区胞体兴奋主要导致降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穹窿周围区 心肌氧分压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钠、钾、PO_2、PCO_2测定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秀凤 王和平 +1 位作者 谢阳 张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13-15,共3页
对119例肺心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了血浆心钠素(ANF)、钠、钾、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心功能失代偿组、代偿组血浆ANF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三组血清钠... 对119例肺心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了血浆心钠素(ANF)、钠、钾、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心功能失代偿组、代偿组血浆ANF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三组血清钠、钾测定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O_2逐渐降低,心衰严重程度逐渐加重,ANF、PCO_2逐渐增高。结果提示ANF的改变与PO ̄2、PCO_2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心钠素 PO2 PCO2
下载PDF
N/P共掺杂茶叶废弃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体中Cr(Ⅵ)污染物的修复评价
4
作者 那迪 刘诚 +4 位作者 邵子真 龚龙威 朱琳 阮琼 康文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以茶叶废弃物为原料,采用NH_(4)H_(2)PO_(4)预处理热解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的茶叶废弃物生物炭,采用BET、SEM-EDS、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活化温度对生物炭孔道结构及对水体中Cr(Ⅵ)污染物的修复评价。结果表明,活化温度... 以茶叶废弃物为原料,采用NH_(4)H_(2)PO_(4)预处理热解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的茶叶废弃物生物炭,采用BET、SEM-EDS、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活化温度对生物炭孔道结构及对水体中Cr(Ⅵ)污染物的修复评价。结果表明,活化温度达到500℃时,生物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修复性能。在pH=2,投加量为1.2g·L^(-1)的生物炭可在30min内快速彻底除去30mg·L^(-1)Cr(Ⅵ)溶液。经过五次循环实验后,Cr(Ⅵ)去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4)H_(2)PO_(4) 茶叶废弃物 生物炭 Cr(Ⅵ)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5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掺杂 碳纳米管
下载PDF
Na_(3)V_(2)(PO_(4))_(3)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能研究
7
作者 郝建淦 朱羽双 郑晓虹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37-39,共3页
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检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于能够成功地制备出Na_(3)V_(2)(PO_(4))_(3)试样来对CO_(2)的气敏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球磨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由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其进行高效、准确地检测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旨在于能够成功地制备出Na_(3)V_(2)(PO_(4))_(3)试样来对CO_(2)的气敏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高温固相球磨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VP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SICON粉体,运用XRD、SEM技术研究了NVP与NASICON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以NASICON为固体电解质,以NVP为对电极材料,组装出了片式CO_(2)气体传感器,并进行了气体传感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温度为150℃,在该温度下的灵敏度为2.03 nA/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NASICON 二氧化碳 电化学传感器 气敏性能
下载PDF
A 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waste amidoxime resin by modifying with H_(3)PO_(4) and ZnCl_(2) and its excellent Cr(Ⅵ)adsorption
8
作者 Chunlin He Yun Liu +6 位作者 Mingwei Qi Zunzhang Liu Yuezhou Wei Toyohisa Fujita Guifang Wang Shaojian Ma Wenchao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85-598,共14页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ins in various fields, numerous waste resi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eat have been produce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Cr(Ⅵ) has severely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ins in various fields, numerous waste resi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eat have been produce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Cr(Ⅵ) has severely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s, thereb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a novel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adsorbent PPR-Z was synthesized from waste amidoxime resin for adsorbing Cr(Ⅵ). The waste amidoxime resin was first modified with H3PO4 and ZnCl_(2), and subsequently, it was carbonized through slow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 static adsorption of PPR-Z conforms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indicating that the Cr(Ⅵ) adsorption by PPR-Z is mostly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exhibits single-layer adsorption.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 for Cr(Ⅵ) could reach 255.86 mg/g. The adsorben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Cr(Ⅵ) to Cr(Ⅲ) and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Cr(Ⅵ) during adsorption. PPR-Z exhibited Cr(Ⅵ) selectivity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he main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Cr(Ⅵ) adsorption are the chemical reduction of Cr(Ⅵ) into Cr(Ⅲ) and electrostatic and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s. Preparation of PPR-Z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waste resin treatment but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s Cr(Ⅵ) pollution and realizes the concept of “treating waste with w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amidoxime resin mesoporous adsorbent H_(3)PO_(4)and ZnCl_(2)processing Cr(VI)adsorptio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下载PDF
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与热力学模型
9
作者 常静宇 周桓 +3 位作者 杨洁 郝晴 赵鋆 李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体系从最低共熔点到348.15 K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aF–Na_(3)PO_(4)–H_(2)O体系存在NaF、Na_(3)PO_(4)·12H_(2)O、Na_(3)PO_(4)·8H_(2)O和复盐NaF·2Na_(3)PO_(4)·19H_(2)O 4个固相物种;其中复盐在各温度均占据三元体系的主要相区,磷酸钠水合物的相区极窄,很难单独成盐,NaF相区相对较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模型研究较好地表达了NaF–H_(2)O、Na_(3)PO_(4)–H_(2)O体系的多温离子活度系数、溶液渗透系数、二元体系相图,获得了盐水作用参数和6个固相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对三元体系多温相图数据的有效表达,获得了盐-盐作用参数和复盐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推测了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结构,获得了难以实验测定的9个零变量点和9条单变量共饱和线,从而得到了全部固相的平衡相区,并给出了NaF–Na_(3)PO_(4)–H_(2)O体系完整相图,为更复杂体系的热力学表达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热力学模型 NaF–Na_(3)PO_(4)–H_(2)O
下载PDF
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0
作者 高雅 徐泽忠 +1 位作者 张凌云 王心怡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66-169,共4页
对磷酸银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水热温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对Cu_(2)O制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摩尔百分比Ag_(3)PO_(4)含量的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球状Cu_(2)O颗粒制备... 对磷酸银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水热温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对Cu_(2)O制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摩尔百分比Ag_(3)PO_(4)含量的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球状Cu_(2)O颗粒制备条件为:温度100℃,pH值为10。采用直接沉淀法Ag_(3)PO_(4)纳米颗粒能够均匀附着Cu_(2)O表面,达到最佳复合效果。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高于纯Cu_(2)O,随着Ag_(3)PO_(4)的摩尔百分量的增加,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先是增强后逐渐减弱。60%Ag_(3)PO_(4)/Cu_(2)O时,催化活性最强,90 min内罗丹明B几乎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 光催化 罗丹明B 直接沉淀法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NH_(4)H_(2)PO_(4)-(NH_(2))_(2)CO-H_(2)O体系溶解度的测定
11
作者 张杰 朱静 +4 位作者 史连军 王诗瀚 陈丽琼 孟泽宇 李天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在各个温度下均有1个共饱和点、2条单变量曲线、3个结晶区。运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体系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NH_(4)H_(2)PO_(4)-(NH_(2))_(2)CO-H_(2)O体系的Wilson模型关联值的RAD=2.68%,RMSD=0.11;NRTL模型关联值的RAD=1.78%,RMSD=0.71,溶解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后,用得到的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参数对313.15 K和353.15 K溶解度进行预测,并与文献值对比,效果较好,表明这2个模型可用于303.15—353.15 K体系的相平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2))_(2)CO NH_(4)H_(2)PO_(4) 溶解度 Wilson模型 NRTL模型
下载PDF
改性水系钠离子电极材料Na_(3)V_(2)(PO_(4))_(3)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吕奕菊 梁勇清 +3 位作者 谭家栩 张晨霞 刘峥 邹品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6,共9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NVP),并通过非金属N和金属元素Al,Mn进行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考察掺杂量对NVP性能改性的影响,当Mn掺杂量为0.08 mol时,材料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439.... 采用水热法合成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NVP),并通过非金属N和金属元素Al,Mn进行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考察掺杂量对NVP性能改性的影响,当Mn掺杂量为0.08 mol时,材料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439.8 F/g。通过XRD,SEM,BET和XPS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结果分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纯相的NVP,离子掺杂并没有改变NVP的晶体结构;NVP/Al提高了颗粒的分散性,NVP/N和NVP/Mn形成孔道明显的层状结构。在1 A/g电流密度下,未掺杂的NVP的放电比容量为342 F/g,NVP/N的放电比容量为380.8 F/g,NVP/Al的放电比容量为405 F/g;NVP/Mn的放电比容量为439.8 F/g。由此可知,掺杂适量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能够显著提高水系NVP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钠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掺杂
下载PDF
不同养护条件下NH_(4)H_(2)PO_(4)对钢渣微粉胶凝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悦 龙世儒 林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9-775,共7页
为了消除钢渣微粉(steel slag,SS)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铁,激发SS的胶凝性能,以NH_(4)H_(2)PO_(4)为激发剂对SS进行活性激发,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NH_(4)H_(2)PO_(4)掺量对其激发SS浆体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 为了消除钢渣微粉(steel slag,SS)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铁,激发SS的胶凝性能,以NH_(4)H_(2)PO_(4)为激发剂对SS进行活性激发,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NH_(4)H_(2)PO_(4)掺量对其激发SS浆体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探讨了NH_(4)H_(2)PO_(4)激发SS反应产物的种类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m(NH_(4)H_(2)PO_(4))/m(SS)的增加,浆体的凝结时间延长;室温养护条件下,m(NH_(4)H_(2)PO_(4))/m(SS)>0.2时,浆体会发生膨胀,当m(NH_(4)H_(2)PO_(4))/m(SS)=0.6时,膨胀率约40%。加压养护可以有效避免浆体的膨胀,在室温环境下,试样28 d的抗压强度可达5.5 MPa,快速养护对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XRD和SEM分析结果显示:SS经NH_(4)H_(2)PO_(4)激发后,所得反应产物主要为Ca(NH_(4))_(2)(HPO_(4))_(2)·H_(2)O、Ca_(3)(PO_(4))_(2)和FePO_(4);加压养护使反应产物填充于狭小微观空间里,增加基体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NH_(4)H_(2)PO_(4) 膨胀 加压养护 抗压强度 反应产物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电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华丽 曾建华 +3 位作者 胡庆兰 翁方青 欧小文 曹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17,共8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形貌、晶型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类球形结构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10-20nm之间,分散性较好。随着锻烧温度升高,有利于Li_(3)V_(2)(PO_(4))_(3)形成...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3)V_(2)(PO_(4))_(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对其形貌、晶型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类球形结构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10-20nm之间,分散性较好。随着锻烧温度升高,有利于Li_(3)V_(2)(PO_(4))_(3)形成较好的结晶度。但温度达到750℃之后,其晶粒逐渐变得粗大,且易烧结成块,因此最佳温度为650℃。XRD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与单斜晶系结构的Li_(3)Fe_(2)(PO_(4))_(3)(ICDD43-0526)相一致,属于P2_(1/n)空间群。恒电流(电流密度为50mA/g)充放电测试显示: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0mAh/g和172mAh/g;经250次循环后,其充放电比容量仍为103mAh/g和124mAh/g。循环稳定性测试显示:低倍率下循环稳定性较高倍率下好,可能与电极材料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充放电易出现粉化导致电极表面电阻增大有关。通过交流阻抗谱结合等效电路进一步分析电极界面动力学阻抗参数(R_(1),R_(2),W_(s)),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即充放电电流密度增大,对应的阻抗均增大,这为探讨脱嵌锂离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3)V_(2)(PO_(4))_(3) 锂离子电池 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性能 储锂机制
下载PDF
2Cr⁃1Ni⁃1.2Mo⁃0.2V钢在120 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15
作者 王通 李全德 +7 位作者 李智 陈瑞芳 龚显龙 戴君 倪荣 巩秀芳 隆彬 孟惠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79-187,共9页
为探讨磷复肥工业生产余热利用环境对汽轮机转子的腐蚀行为影响,通过失重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汽轮机转子材料2Cr⁃1Ni⁃1.2Mo... 为探讨磷复肥工业生产余热利用环境对汽轮机转子的腐蚀行为影响,通过失重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汽轮机转子材料2Cr⁃1Ni⁃1.2Mo⁃0.2V钢在外界温度为25℃的120 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2Cr⁃1Ni⁃1.2Mo⁃0.2V钢发生均匀腐蚀,且其腐蚀速率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并逐渐趋于0.2 mm/a稳定。2Cr⁃1Ni⁃1.2Mo⁃0.2V钢在NH_(4)H_(2)PO_(4)浓度为120 mmol/L,温度为25℃环境下的服役寿命为7.5 a。2Cr⁃1Ni⁃1.2Mo⁃0.2V钢在NH_(4)H_(2)PO_(4)溶液中生成的腐蚀产物膜主要由Fe_(3)(PO_(4))_(2)、FePO_(4)、Fe(OH)_(3)、FeOOH、Fe_(3)O_(4)构成,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膜的覆盖度、致密度和厚度等增大,腐蚀产物膜中Cr出现富集,一定程度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CrNiMoV钢 NH_(4)H_(2)PO_(4) 腐蚀行为 腐蚀产物膜
下载PDF
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Ti_(2)(PO4)_(3)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晓娟 王春香 +3 位作者 吴永麟 钟晓辉 廖斯民 李之锋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500,共12页
近年来,水系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材料储量丰富、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势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引起了愈加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在已报道的诸多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超离子导体结构的NaTi_(2)(PO_(4))_(3)(NTP)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负极... 近年来,水系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材料储量丰富、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势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引起了愈加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在已报道的诸多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超离子导体结构的NaTi_(2)(PO_(4))_(3)(NTP)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负极材料。然而,由于NTP固有的本征电子导电性差与不可逆的“溶解-沉淀”行为阻碍了其进一步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NTP及其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NTP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表面修饰、尺寸形貌控制和掺杂取代,并对每种改性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NTP作为水系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钠离子电池 NaTi_(2)(PO_(4))_(3) 负极材料 评述
下载PDF
粉末尺寸对等离子喷涂Na_(3)Zr_(2)Si_(2)PO_(12)电解质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楠 卜晓晨 +2 位作者 熊思琪 雒晓涛 李长久 《热喷涂技术》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于安全性和元素丰度等天然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NASICON型的Na_(3)Zr_(2)Si_(2)PO_(12)(NZSP)电解质因为离子电导率高、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于安全性和元素丰度等天然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NASICON型的Na_(3)Zr_(2)Si_(2)PO_(12)(NZSP)电解质因为离子电导率高、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沉积单个NZSP扁平粒子和沉积体,系统研究了粉末粒度分布和喷涂参数对NZSP粒子元素蒸发和沉积体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沉积单个粒子,揭示了等离子喷涂参数对NZSP粉末粒子的熔化程度和Na、P元素优先蒸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等离子电弧功率与氢气流量对其蒸发影响显著,元素蒸发损失量存在明显的粒子尺寸效应,粒径小于约35μm时,随粒径的减小,Na与P的蒸发损失量显著增加,当粒径增加至35μm以上时,Na与P的蒸发损失量受粒径的影响显著减小且整体损失量也有限;通过对粒径范围的控制能够将等离子喷涂过程中Na元素的损失量控制在10%以下,P元素损失量控制在20%以下。采用粒径范围30~50μm的NZSP粉末,结合大气等离子喷涂参数控制可以得到无明显层状结构的良好层间结合的组织结构致密电解质,表明大气等离子喷涂在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NASICON电解质 Na_(3)Zr_(2)Si_(2)PO_(12) 元素优先蒸发 尺寸效应
下载PDF
LiTi_(2)(PO_(4))_(3)修饰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增强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西安 冯彦彦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22,共5页
单晶LiNi_(1-x-y)Co_(x)Mn_(y)O_(2)(SCNCM,1-x-y>0.9)正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与多晶NCM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循环寿命。然而,SCNCM在长循环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逆相变,导致严重的容量退化。具有较高扩散系数的LiTi... 单晶LiNi_(1-x-y)Co_(x)Mn_(y)O_(2)(SCNCM,1-x-y>0.9)正极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与多晶NCM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循环寿命。然而,SCNCM在长循环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逆相变,导致严重的容量退化。具有较高扩散系数的LiTi_(2)(PO_(4))_(3)(LTP)可以增强Li^(+)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传递,并防止与空气和电解质的副反应。为了优化SCNCM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液相混合和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提高单晶SCNCM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结果证实,SCNCM表面包覆一层30~50 nm的LTP涂层,改性后的样品在长循环后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层状结构。具体地说,包覆0.8%(质量分数)LTP的SCNCM正极在0.5 C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51.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1-x-y)Co_(x)Mn_(y)O_(2)氧化物 单晶NCM LiTi_(2)(PO_(4))_(3)包覆 层状结构
下载PDF
焙烧条件对Na_(3)V_(2)(PO_(4))_(3)/C的制备及储锌性能影响
19
作者 梁勇清 许绍龙 +2 位作者 吕奕菊 刘峥 邹品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8-649,672,共13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_(3)V_(2)(PO_(4))_(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_(3)V_(2)(PO_(4))_(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_(3)V_(2)(PO_(4))_(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_(3)V_(2)(PO_(4))_(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制备样品均为纯相的NVP/C,且并没有改变NVP/C的晶体结构;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性能迅速衰减。NVP/C制备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8 h,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NVP/C(记为NVP/C-700-8)形貌更为规整,结晶性良好,具有较小的阻抗以及更好的离子扩散能力,进而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122.4 mA·h/g)。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03.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3)V_(2)(PO_(4))_(3) 锌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有机电化学
下载PDF
花后喷施KH_(2)PO_(4)对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旗叶光合及茎秆特性调控效应研究
20
作者 李怀伟 鲍彬 +8 位作者 杨锦康 唐秀巧 李中蔚 王坤坤 李昕悦 胡运杰 宋有洪 李金才 李金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3,共6页
为明确小麦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溶液对高温胁迫下灌浆期旗叶光合及茎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安农0711为材料,设置喷施清水+不高温(CK)、清水+高温(HT)、0.3%KH_(2)PO_(4)+不高温(PT)和0.3%KH_(2)PO_(4)+高温(PHT)共4个处理开... 为明确小麦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溶液对高温胁迫下灌浆期旗叶光合及茎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安农0711为材料,设置喷施清水+不高温(CK)、清水+高温(HT)、0.3%KH_(2)PO_(4)+不高温(PT)和0.3%KH_(2)PO_(4)+高温(PHT)共4个处理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乳熟期茎秆特性、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喷施KH_(2)PO_(4)溶液使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显著提高,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显著下降。PT和PHT处理旗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和HT处理,且PHT较HT处理维持了旗叶较高的P_(n)、T_(r)和G_(s)。高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植株重心高度、茎秆穿刺力和充实度,与CK和HT处理相比,PT和PHT处理的植株重心高度、茎秆穿刺力和充实度显著提高。小麦成熟期植株干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PT处理显著高于PHT处理和CK,PHT处理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HT处理显著最低。其中,与对照相比,HT处理使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下降30.09%,而花后叶面喷施KH_(2)PO_(4)能使受高温胁迫下小麦成熟期干质量显著提升,与HT处理相比,PHT处理使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升高48.30%,进而增加了籽粒产量。综上,花后喷施KH_(2)PO_(4)能使小麦具有较高的抗高温和缓解旗叶衰老的能力,有利于改善旗叶光合及茎秆特性,缓解高温对小麦生产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KH_(2)PO_(4) 光合特性 茎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