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1期肺腺癌TK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徐艳 石群立 +5 位作者 马恒辉 周航波 余波 陆珍凤 Ellen He Sven Skog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e 1,TK1)在TNM病理分期T1期(pT1)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TK1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e 1,TK1)在TNM病理分期T1期(pT1)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TK1的表达情况,研究TK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该指标本身及与间质浸润分级相结合对肿瘤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 TK1表达:12例(15%)表达"-",27例(33.8%)表达"+",31例(38.8%)表达"",10例(12.5%)表达""。5年存活者:TK1"-"(87.5%)与"+"(82.1%)相似,""(35%)与""(51.3%)相似,其余各表达强度病例间均有差异。据此将本组病例分为预后好的TK1"-/+"表达组(41例)以及预后差的TK1"/"表达组(39例)。TK1"/"表达组的淋巴管/血管侵犯率(P=0.019)、淋巴结转移率(P=0.002)、间质浸润分级(P〈0.001)及临床病理分期(P〈0.001)均高于TK1"-/+"表达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吸烟史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的间质浸润分级:0级:7例(9%),1级:10例(12%),2级:12例(15%),3级:51例(64%),间质浸润分级0级、1级及2级病例的预后相似并好于3级病例,而3级病例中TK1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TK1表达"/"者(P=0.006),且与0~2级病例相似。结论 pT1期肺腺癌中TK1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与间质浸润分级相结合对肿瘤预后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pt1期 TK1 免疫组织化学 间质浸润 预后
下载PDF
pT1期肺腺癌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艳 周晓军 +2 位作者 马恒辉 陆珍凤 何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 目的探讨病理学T1(pathological-T1,pT1)期肺腺癌中间质浸润分级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pT1期肺腺癌85例,根据肿瘤的间质浸润分级及MPP含量将其分为3组,即间质浸润0-2级组(0-2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阴性组(3级MPP阴性组)、间质浸润3级伴MPP阳性组(3级MPP阳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0-2级组、3级MPP阴性组及3级MPP阳性组的病例数分别为29例、30例及26例。肿瘤大小0-2级组小于3级MPP阳性组(P=0.024),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及3级MP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血管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学分期均为3级MPP阳性组高于0-2级组(P〈0.001)及3级MPP阴性组(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3级MPP阳性组为18.9%,低于0-2级组的92.9%(PP〈0.001)及3级MPP阴性组的81.6%(P〈0.001),而0—2级组与3级MPP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1期肺腺癌可根据肿瘤中间质浸润分级及MPP的含量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t1期 间质浸润 微乳头结构 预后
下载PDF
pT1期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屈日荣 别磊 +1 位作者 平伟 付向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pT1期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术中更加准确地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48例... 目的探究pT1期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术中更加准确地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38~70(57.8±7.2)岁。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N2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跳跃转移组和非跳跃转移组,其中跳跃转移组15例,非跳跃转移组33例,分析N2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跳跃转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pT1期N2淋巴结转移以腺癌(87.5%)、外周型病灶(70.8%)及pT1c(64.6%)期多见,主要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所有患者N2淋巴结转移率为16.3%,N1淋巴结转移率为11.7%,N2淋巴结转移更多发生在隆突下(27.8%)及上纵隔淋巴结(47.5%),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概率极低(1.6%);上叶肺癌以上纵隔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为主,下叶肺癌以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为主;右肺癌主要是2/3/4/7组淋巴结转移,左肺癌主要是6/7组淋巴结转移;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在术后病理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然而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肿瘤病理类型上均无差异性。结论 pT1期肺腺癌及外周型病灶较容易发生N2淋巴结转移,在行肺癌根治术时,应重点清扫隆突下及上纵隔淋巴结;对于pT1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越大,越容易发生N2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术前CEA水平及肿瘤病理类型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发生N2淋巴结跳跃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可能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N2淋巴结跳跃转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期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肿瘤出芽与pT1期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程 张响 +3 位作者 姬东泽 吴靓 徐刘洋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分析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与pT1期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部确诊的pT1期胃腺癌232例(剔除低黏附性癌),利用国际TB会议共识(International Tu... 目的分析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与pT1期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部确诊的pT1期胃腺癌232例(剔除低黏附性癌),利用国际TB会议共识(International Tumor Budding Consensus Conference,ITBCC)推荐的结直肠癌TB热点区评估法,评估pT1期胃腺癌TB,并将每0.785 mm 2的TB数<5个定义为低级别TB,每0.785 mm 2的TB数≥5个定义为高级别TB。结果232例pT1期非低黏附性胃腺癌中,低级别TB 196例(84.5%),高级别TB 36例(15.5%)。高级别TB与女性患者(P=0.015)、肿瘤低分化(P<0.001)、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1)、有淋巴结转移(P<0.001)、有脉管内癌栓(P<0.001)相关。17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9个月),其中16例患者因肿瘤死亡,4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但目前尚存活。生存分析显示,TB与pT1期胃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B是肿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TB的评估方法可采用“TB热点区评估法”;建议在pT1期胃腺癌的规范病理报告中加入TB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t1期胃腺癌 肿瘤出芽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
5
作者 梅静 徐四海 +3 位作者 芮军 赵明明 王珝 王耀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 探讨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连续入组的pT1b期EGC患者,共163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进行... 目的 探讨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连续入组的pT1b期EGC患者,共163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溃疡、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Tumor Budding(TB)分级、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结果 pT1b期分化型EG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5/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TB分级、脉管癌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和高级别TB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r=0.239,P=0.005)。虽然浸润深度达pT1b-SM2的分化型EGC淋巴结转移风险比pT1b-SM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633,P=0.229)。分层分析发现:48例pT1b-SM1期分化型EGC仅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4.2%),而115例pT1b-SM2期分化型EG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0%。pT1b-SM2期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脉管癌栓和T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TB和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浸润深度达pT1b-SM2不是pT1b期分化型EG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绝对危险因素,不伴有脉管癌栓、高级别TB及溃疡的pT1b期分化型EGC适合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b胃癌 分化型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脉管癌栓
下载PDF
根治手术治疗pT_(2-3)N_(0-1)M_(0)期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6
作者 吴艳 张冬梅 +2 位作者 王玲玲 孙清超 周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pT_(2-3)N_(0-1)M_(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138例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回顾性整理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随... 目的探讨pT_(2-3)N_(0-1)M_(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138例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回顾性整理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在手术治疗后1年内需3~6个月复查1次,之后6~12个月复查1次,3年后复查改为每年1次。全组患者术后随访至2022年12月。统计患者治疗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生存等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38例患者中129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3.48%;术后3年内预后不良患者78例,预后良好患者51例,预后不良率为60.47%。不同预后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肿瘤位置、术后是否辅助化疗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pT_(3)期、p N_(1)期、合并脉管瘤栓、肿瘤直径>3 cm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_(3)期、p N_(1)期、合并脉管瘤栓以及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T2-3N0-1M0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情况与pT和pN分期、合并脉管瘤栓情况、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T_(3)期、pN_(1)期、合并脉管瘤栓以及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需予以重视,并早期进行干预,以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2-3N0-1M0 胸段食管鳞癌 根治术后 预后生存状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T_1期肺腺癌组织TK1与PCNA和Ki-67表达临床意义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艳 黄培林 +7 位作者 刘标 周晓军 马恒辉 陆珍凤 余波 Ellen He Sven Skog 石群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252-1257,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增殖指标胸苷激酶1(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 1,T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67在病理分期T1(pT1)期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97-02-01-200... 目的:对比研究增殖指标胸苷激酶1(cytosolic thymidine kinas 1,T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67在病理分期T1(pT1)期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97-02-01-2007-12-31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的pT1期肺腺癌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0例肺腺癌以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TK1、Ki-67及PCNA的表达,对比分析3项标志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T1期肺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TK1表达率-为15.0%和95.0%,+为33.8%和5.0%,++为38.8%和0,+++为12.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表达率-为46.3%和85.0%,+为40.0%和15.0%,++为8.7%和0,+++为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CNA表达率与正常肺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TK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9)、临床病理分期(P=0.004)及肿瘤浸润程度(P<0.001)相关,Ki-67和PCNA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TK1不同表达组别的5年生存率除-(91.7%)与+(81.1%)组之间以及++(38.7%)与+++(50.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表达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PCNA及Ki-67表达组别间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K1表达、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1期肺腺癌中,TK1是一项比Ki-67及PCNA更可靠的增殖指标,可作为评估这类肺腺癌侵袭性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pt1期 胸苷激酶1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原文传递
膀胱肿瘤en-bloc手术标本T1亚期及水平/垂直切缘的判定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胡嘏 陈耀兵 +4 位作者 胡恒龙 李凡 刘征 宋晓东 王少刚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en-bloc)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ular-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的手术标本T_(1)亚期及水平/垂直切缘的判定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en-bloc)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ular-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的手术标本T_(1)亚期及水平/垂直切缘的判定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规范送检的158例NMIBC患者手术标本,病理规范读片明确每个标本的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是否阳性、pT_(1)亚期等。评估主要指标为外科切缘及pT_(1)亚期与患者疾病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RFS)的相关性,次要指标为手术安全性等。结果:肿瘤的平均直径为(20.5±7.8) mm。158例患者中,病理医师能准确判定出水平切缘93例,垂直切缘152例,其中水平切缘局灶阳性的患者18例(19.4%),垂直切缘阳性的患者13例(8.6%)。对上述切缘阳性患者均进行二次电切,水平切缘阳性患者中可见3例pTa期肿瘤残留,未见pT_(1)期肿瘤;垂直切缘阳性患者中可见4例pTa/pT_(1)期肿瘤残留,2例pT_(2)期肿瘤(该2例患者二次电切病理分期升高,予以剔除)。可统计的156例患者中,94例患者的病理分期为pTa期,62例患者为pT_(1)期;病理分级低级别患者57例,高级别患者99例。62例pT_(1)期肿瘤准确判读亚期患者41例(66.1%),其中pT_(1)a期24例(58.5%),pT_(1)b期17例(41.5%)。平均随访38.4个月,pT_(1)a腔内复发率为29.1%(7/24),pT_(1)b腔内复发率为88.2%(15/17)。生存分析显示pT_(1)b期与患者较短的RFS显著相关。结论:整块切除能提供更优的病理标本获取临床预后的信息。外科切缘阳性,特别是垂直切缘阳性的患者建议施行二次电切。pT_(1)b期的患者存在较短的RFS,临床需严密随访,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整块切除 外科切缘 pt1 无复发生存
原文传递
T_1期低级别膀胱癌电切术后吉西他滨灌注临床效果分析:67例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新 杨永姣 +4 位作者 刘莉 陈业刚 程天木 陈延航 刘晓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642-645,共4页
目的:比较膀胱癌术后行吉西他滨(GEM)或表柔吡星(EPI)灌注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入选标准:膀胱灌注GEM或者EPI;病理分期为pT1期低级别的患者;排除标准:膀胱全切;病理分期pT1期高级... 目的:比较膀胱癌术后行吉西他滨(GEM)或表柔吡星(EPI)灌注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入选标准:膀胱灌注GEM或者EPI;病理分期为pT1期低级别的患者;排除标准:膀胱全切;病理分期pT1期高级别以上患者;其他灌注药物或未行灌注患者。结果:共入组264例患者,中位随访16(3~26)个月,其中行GEM灌注67例(GEM组),行EPI灌注197例(EPI组);GEM组发热患者22例(32.8%),EPI组发热患者30例(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15例(22.4%),EPI组2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中位灌药时间(26.3±16)min,EPI组中位灌药时间(31.2±1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灌药后血尿7例(10.4%),EPI组灌药后血尿21例(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10.9个月,EPI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9.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随访期内复发14例(20.9%),EPI组随访期内复发49例(2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灌注EPI患者相比,膀胱癌术后行GEM灌注者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有更长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期,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灌注 吉西他滨 表柔吡星 pt1期低级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