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Plant Binary Vectors of Ti Plasmid in <i>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i>with a Broad Host-Range Replicon of pRK2, pRi, pSa or pVS1
1
作者 Norimoto Mura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4期932-939,共8页
This review chronicl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 binary vectors of Ti plasmid i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A binary vector strategy was designed in 1983 to separate the T-DNA region in a s... This review chronicl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 binary vectors of Ti plasmid i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A binary vector strategy was designed in 1983 to separate the T-DNA region in a small plasmid from the virulence genes in avirulent T-DNA-less Ti plasmid. The small plant vectors with the T-DNA region have been simply now called binary Ti vectors. A binary Ti vector consist of a broad host-range replicon for propagation in A. tumeraciens, an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 for bacterial selection and the T-DNA region that would be transferred to the plant genome via the bacterial virulence machinery. The T-DNA region delimited by the right and left border sequences contains an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 for plant selection, reporter gene, and/or any genes of interest. The ColEI replicon was also added to the plasmid backbone to enhance the propag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A general trend in the binary vector development has been to increase the plasmid stability during a long co-cultivation period of A. tumefaciens with the target host plant tissues. A second trend is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broad host-range replication, and to use it to reduce the size of plasmid for ease in cloning and for higher plasmid yield in E. coli. The broad host-range replicon of VS1 was shown to be a choice of replicon over those of pRK2, pRi and pSA because of the superior stability and of small well-defined replicon. Newly developed plant binary vectors pLSU has the small size of plasmid backbone (4566 bp) consisting of VS1 replicon (2654 bp), ColE1 replicon (715 bp), a bacterial kanamycin (999 bp) or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 and the T-DNA region (152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Binary Vectors pRK2 PRI PSA pvs1 T-DNA Ti Plasmid
下载PDF
PV_1、B.fp在不同水样及温度条件下的灭活动力学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耀通 林奇英 谢联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研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1,PV1)、脆弱拟杆菌噬菌体 (bacteriophageinfectingBacteroidesfragilis,B .fp)在不同水样 (自来水、超纯水、闽江水、生活污水和滤膜过滤除菌生活污水 ) ,不同温度 (4℃、2 0℃、35℃ )条件下的灭活... 研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1,PV1)、脆弱拟杆菌噬菌体 (bacteriophageinfectingBacteroidesfragilis,B .fp)在不同水样 (自来水、超纯水、闽江水、生活污水和滤膜过滤除菌生活污水 ) ,不同温度 (4℃、2 0℃、35℃ )条件下的灭活动力学 .结果显示 :温度是导致病毒灭活的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 ,病毒灭活速率加快 .同时 ,某些水质因子也明显影响病毒的灭活 .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任一灭活实验条件下 ,B .fp的灭活速率都比PV1低 ,表明B .fp是一个更合适的用于指示水体病毒污染程度与灭活效率的指示生物 .图 4表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1 B.fp 水体环境 灭活 动力学
下载PDF
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性、抗原性及核酸指标检测方法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清 骆文静 +5 位作者 姜绍谆 马文煜 胡艳冰 于碧云 张进第 侯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建立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V1)感染性、抗原性及核酸检测指标并比较三种指标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蚀斑计数(PFUA)、免疫印迹(DIBA)和逆转录PCR(RT-PCR)三种方法检测病毒感染性、抗原性和核酸片段完整性,并比较各方... 目的:建立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V1)感染性、抗原性及核酸检测指标并比较三种指标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蚀斑计数(PFUA)、免疫印迹(DIBA)和逆转录PCR(RT-PCR)三种方法检测病毒感染性、抗原性和核酸片段完整性,并比较各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T-PCR对PV1有株特异性,DIBA则对PV1有型特异性,而PFUA对PV1无型间及株间特异性;PFUA,RT-PCR和DIBA对PV1Henan株(105TCID50/mL)最低检出稀释度分别为5×10-5,5×10-5和1×102.结论:PFUA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存在缺乏特异性,sd~7d的检测时间及因需细胞培养造成的不易操作、高经费支出等缺陷.DIBA虽有型特异性,但敏感性差,目因靠肉眼判断结果判定误差大.RT-PCR结果快速、特异、敏感、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PV1 蚀斑试验 核酸 抗原性
下载PDF
激光对PV型Hg_(1-x)Cd_xTe探测器的损伤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飞 程湘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69-172,共4页
研究了较大功率激光辐照对 PV 型 Hg_(1-x)Cd_xTe 探测器的损伤效应.测量了损伤前后探测器的饱和信号输出,得出了 pn 结退化造成其性能下降的结论.根据 pn 结的并联电阻模型解释了损伤后探测器对背景辐射的响应率下降现象以及损伤前后... 研究了较大功率激光辐照对 PV 型 Hg_(1-x)Cd_xTe 探测器的损伤效应.测量了损伤前后探测器的饱和信号输出,得出了 pn 结退化造成其性能下降的结论.根据 pn 结的并联电阻模型解释了损伤后探测器对背景辐射的响应率下降现象以及损伤前后激光辐照下饱和开路电压几乎相等的现象.研究了其 pn 结退化造成的探测器响应率、探测率等性能参数的变化,以及由于 Hg 原子的逃逸和扩散给器件性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结退化 损伤 PV型Hg1-xCdxTe探测器 并联电阻模型
下载PDF
P_(V1)终末电势与左室功能之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致民 张爱贞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91年第1期16-17,共2页
自Morris根据瓣膜病研究提出P_(V1)终末电势(PTF_V_1)负值≤-0.04毫米秒(mms)作为左房肥大的指标以来。此后国内外诸多学者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发现PTF-V_1负值增大对判断左室功能有一定价值。但PTF_V_1负值量限标准还不尽一致。我们筛选... 自Morris根据瓣膜病研究提出P_(V1)终末电势(PTF_V_1)负值≤-0.04毫米秒(mms)作为左房肥大的指标以来。此后国内外诸多学者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发现PTF-V_1负值增大对判断左室功能有一定价值。但PTF_V_1负值量限标准还不尽一致。我们筛选了临床诊断明确者228例,分成三组。对其心电图PTF_V_1的量值作了测量和统计,旨在探讨PTF_V_1负值异常的确切标准及与左室功能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正常人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8~77岁。经临床体检未见异常。(包括病史、体检、胸片、血脂分析及心电图等)冠心病不伴有心功不全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为48~8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室功能 PV1终末电势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PTFV_1变化及意义的探讨
6
作者 刘文卿 李光绍 +1 位作者 冯瑞儿 汤金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分析20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AMI)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变化,结果表明:PTFV_1负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差别非常明显(P<0.01)。各年龄组对照,PTFV1负值越小差异越大。与临床心功能分... 本文分析20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AMI)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变化,结果表明:PTFV_1负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差别非常明显(P<0.01)。各年龄组对照,PTFV1负值越小差异越大。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对比,PTFV_1负值越大差别越趋明显。AMI前后PTFV_1≤-0.02mm·s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极为显著(P<0.005)。本文资料未显示PTFV_1负值大小与近期死亡存在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PV1终末电势
下载PDF
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地震减灾中心网络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黎辉 陈颖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国内地震减灾系统建设现状,结合目前政府信息网络建设的优缺点,明确提出地震减灾中心网络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
关键词 地震减灾信息系统 10G 1Pv6 WLAN GMPLS VLAN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v_1终末电势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8
作者 张庚 顾永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1期37-38,共2页
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值分组探讨冠心病Ptfv_1与左心功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Ptfv_1异常在冠心病各类型中的构成和意义。1 资料与方法 冠心病患者115例,均为1994~1996年间住院病人,全部根据1... 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值分组探讨冠心病Ptfv_1与左心功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Ptfv_1异常在冠心病各类型中的构成和意义。1 资料与方法 冠心病患者115例,均为1994~1996年间住院病人,全部根据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其中心绞疼43例,心肌梗塞2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V1终末电势 左心功能 诊断
下载PDF
心电图及P_(V_1)-P_E值对隐匿性旁路的诊断及定位
9
作者 王英丽 吕金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29-429,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图 隐匿性旁路 CAP 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 PV1-PE诊断
下载PDF
高速-扩大心电图PV_1终末电势动态变化研究
10
作者 杨燕 曾晓荣 +1 位作者 刘智飞 朱寄天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应用高速-扩大心电图技术对PV_1终末电势(Ptfv_1)显示清晰的优点,在300例高速-扩大心电图资料中观察到5例患者(2例可疑冠心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和1例高心病)的Ptfv_1在同一次心电图记录时出现由高(或低)逐渐到低(或高),又回到高(或低)... 应用高速-扩大心电图技术对PV_1终末电势(Ptfv_1)显示清晰的优点,在300例高速-扩大心电图资料中观察到5例患者(2例可疑冠心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和1例高心病)的Ptfv_1在同一次心电图记录时出现由高(或低)逐渐到低(或高),又回到高(或低)的动态变化。作者对其临床意义和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电图 PV1终末电势
下载PDF
V_1导联高一肋记录Pv_1终末电势异常3例
11
作者 毛振华 李新阳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V1导联高-肋记录 PV1终末电势异常 胸片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Ptfv_1对冠心病并发早期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育辉 马培青 +1 位作者 魏莉 张锦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Pv_1终末电势(terminal force,Ptfv_1)评价冠心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受检者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受检者冠心病组(120例)分成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组(n=60),LVEF<50%组(n=60),另设正常对照组... 目的:分析心电图Pv_1终末电势(terminal force,Ptfv_1)评价冠心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受检者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受检者冠心病组(120例)分成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组(n=60),LVEF<50%组(n=60),另设正常对照组(n=60);对各组Ptfv_1进行分析.结累:以Ptfv_1≤-0.02 mm·s为异常标准,120例冠心病患者中Ptfv_1异常者96例,占80%。以Ptfv_1 ≤-0.04mm·s为异常标准,Ptfv_1异常者60例,占50%。冠心病患者中LVEF≥50%组与LVEF<50%组比较,分别以Ptfv_1≤-0.02 mm·s或≤-0.04 mm·s为异常标准,两组Ptfv_1异常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用Ptfv_1≤-0.02mm·s评价冠心病合并早期左心功能不全,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真阳性率较高,且可观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适合基层医院,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心电图 PV1终末电势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QT离散度、左房压、PV_1终末电势的观察
13
作者 洪泽文 《华夏医学》 2003年第4期470-471,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以下称 PBMV)前后的 QT离散度 (以下称 QTd)、左房压、PV1 终末电势 (以下称 Ptf V1 )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 73例二尖瓣狭窄 (以下称 MS)患者经 PBMV前后左房压及体表 1 2导联心电图 QTd和...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以下称 PBMV)前后的 QT离散度 (以下称 QTd)、左房压、PV1 终末电势 (以下称 Ptf V1 )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 73例二尖瓣狭窄 (以下称 MS)患者经 PBMV前后左房压及体表 1 2导联心电图 QTd和 Ptf V1 的变化。结果 :PBMV前后 ,MS患者 QTd分别为 (5 1 .5 7± 1 .34) ms,(4 3.6 1± 1 .80 ) ms,左房压分别为 (2 7.5 4± 7.2 3) mm Hg,(1 3.0± 3.70 ) mm Hg,Ptf V1 分别为 (- 0 .0 4 9± 0 .0 0 7) m m· s,(- 0 .0 36± 0 .0 0 2 ) mm· s,术前术后相比 P均 <0 .0 1。结论 :MS患者 PBMV后 ,QTd、左房压及 Ptf V1 均缩小 ,心功能改善 ,可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QT离散度 左房压 PV1终末电势
下载PDF
PV1终末电势对心肌梗塞诊断价值的探讨
14
作者 岳庆范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52-52,共1页
近年来.有关心电图V1导联P渡终末电势(简写PTF—V1,下同)的形成原因及临床意义国内外迭有报告。PTF-V1诊断心肌梗塞的价值渐被重视。本文在急性心肌梗塞(简写为AMI.下同)患者中,对PTF—V1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观察,比较分析,并探讨其... 近年来.有关心电图V1导联P渡终末电势(简写PTF—V1,下同)的形成原因及临床意义国内外迭有报告。PTF-V1诊断心肌梗塞的价值渐被重视。本文在急性心肌梗塞(简写为AMI.下同)患者中,对PTF—V1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观察,比较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1终末电势 心肌梗塞 诊断 心电图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PV1终末电势的分析
15
作者 张巍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中PV1的改变及其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取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150例正常人同时作清醒时静息心电图,取PTFV1数值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高血压组中的PTFV1负值明显加深。结论PTFV1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中PV1的改变及其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取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150例正常人同时作清醒时静息心电图,取PTFV1数值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高血压组中的PTFV1负值明显加深。结论PTFV1负值增大可作为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参考指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PV1终末电势
下载PDF
Ptfv_1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晓锋 《重庆医药》 CSCD 1989年第2期45-47,共3页
早在1964年Morris就首先提出Pv_1终末电势(简称:Ptfv_1即Morris指数)的概念。指出ptfv_1负值异常与左心房的肥厚和扩张有关,对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具有诊断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ptfv_1研究资料日益增多,论据和观点不尽相同,现综... 早在1964年Morris就首先提出Pv_1终末电势(简称:Ptfv_1即Morris指数)的概念。指出ptfv_1负值异常与左心房的肥厚和扩张有关,对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具有诊断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ptfv_1研究资料日益增多,论据和观点不尽相同,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1终末电势 PTFV1 心电图 临床
下载PDF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前后 Pv_1终末电势变化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启高 陈文胜 +3 位作者 李俭春 江时森 周娟 陈锐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68-69,共2页
为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压力(LAP).左房内径(LAD)与心电图Pv_1终末电势(PTFV_1) 之间的关系,利用心导管技术结合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LAD、左室内径(LVD)、二尖瓣瓣口面积(MVA)LAP 和PTFV_1... 为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压力(LAP).左房内径(LAD)与心电图Pv_1终末电势(PTFV_1) 之间的关系,利用心导管技术结合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LAD、左室内径(LVD)、二尖瓣瓣口面积(MVA)LAP 和PTFV_1绝对值。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PBMV 后LAP 明显下降,MVA 明显增大。PTFV_1绝对值明显减少,LAD、LVD 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PBMv 前LAP 与PTFv_1绝对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在风心二尖瓣狭窄患者,PTFV_1所代表的压力负荷的异常比容量负荷异常更明显。此外,本文对PTFv_1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PV1终末电势 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Ptf-V_1异常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瑶琦 程惠明 邹春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50-250,共1页
急性心肌梗塞Ptf-V_1异常的临床意义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张瑶琦,程惠明,邹春英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P_(V1)终末电势,心功能不全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能估测左房的压力,并与左室泵血功能相关... 急性心肌梗塞Ptf-V_1异常的临床意义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张瑶琦,程惠明,邹春英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P_(V1)终末电势,心功能不全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能估测左房的压力,并与左室泵血功能相关联。本文观察在急性心肌梗塞(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PV1终末电势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Integrating Mobile Ad Hoc Network to the Internet
19
作者 王茂宁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AS 2005年第4期304-309,共6页
A novel scheme is presented to integrate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with the lnternet and support mobility acro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and MANETs. The mobile nodes, connected as a MANET, emplo... A novel scheme is presented to integrate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with the lnternet and support mobility acro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and MANETs. The mobile nodes, connected as a MANET, employ the optimize d link state routing (OLSR) protocol for routing within the MANET. Mobility management across WLANs and MANETs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 (HMIPv6) protocol. The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on a HMIPv6 based test-bed composed of WLANs and MANETs. The efficiency gain obtained from using HMIPv6 in such a hybrid network is investigated.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use of HMIPv6 can achieve up to 27% gain on reducing the handoff latency when a mobile roams within a domain. Concern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signaling load on the lnternet, the use of HMIPv6 can achieve at least a 54% gain and converges to 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OLSR) wireless networks mobile IPv6 hierarchical mobile 1Pv6
下载PDF
胸导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分析与分型
20
作者 郑洲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2期134-135,共2页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改变主要呈现出胸导联R波从开始的V1-V5(V6)不能逐渐进行增高,并且发生逐渐降低的现象。此次分析研究的50例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中,18例高血压心脏病伴发冠心病室间隔略增厚以及左心室增大患者,占据比例是...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改变主要呈现出胸导联R波从开始的V1-V5(V6)不能逐渐进行增高,并且发生逐渐降低的现象。此次分析研究的50例心电图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中,18例高血压心脏病伴发冠心病室间隔略增厚以及左心室增大患者,占据比例是55%;4例不典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占据比例是6%;2例左心衰竭患者,占据比例是3%,5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占据比例是7.67%;1例正常变异患者占据比例是3%;2例左侧气胸患者,占据比例是6.67%;8例肺心病伴右室大患者,占据比例是13.33%。导联位置安放上移2列,占据比例是6%。胸导R波递增不良导联分型中Ⅰ型最多见,包括不典型前间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心肌病,左心衰竭;Ⅱ型少见,可见于左侧气胸;Ⅲ型很少,可见于导联位置上移;Ⅳ型更少,情况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导联分型 胸导联上移 PV1倒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