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otherapy and heart function:Treatment in a patient with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pacemaker
1
作者 Maurizio Marandola Alida Albante +3 位作者 Raffaele Quaglione Claudia Lucci Matteo Chiaretti Luigi Tritapepe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Electrochemotherapy(ECT)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therapy that relies on the permeation of cancer cell membranes by electrical pulses to enhance cytotoxic drug penetration.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treatmen... Electrochemotherapy(ECT)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therapy that relies on the permeation of cancer cell membranes by electrical pulses to enhance cytotoxic drug penetration. It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skin cancer. Systemic chemotherapy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herapeutic strategy, and the prevailing orientation cal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 however, considerable limitations exist including toxicities to healthy tissues and low achievable drug concentrations at tumor sites. We reported a case of an 83-years-old patient with a laterocervical metastasis of a squamous epidermoidal lip cancer. The patient had a complex medical history and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pace-maker. The lesion was localized in the supraclavicular right side with a distance from the pace-maker/ICD about 5 cm, but the nodule was not deeply located. The ECT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we put on the interference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heart. The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Clinoporator Vitae device coupled with the external triggering device Accu Sync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external stimulation of the heart during the so-called vulnerable period of the ventricles. As a result all electroporation pulses in our study were delivered outside the vulnerable period and no heart arrhythmias or any other 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was demonstrated also by absence of side effects during and after 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anesthesia ELECTROCHEMOTHERAPY pace-make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Tumor ablation METASTATIC skin cancer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在心脏起搏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立明 周青 +1 位作者 郝力丹 郭瑞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7-57,60,共2页
目的 :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并结合心电图 (ECG)诊断起搏器综合征 (PM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具有详实临床及ECG资料的心室按需 (VVI)起搏器安置患者 6 0例及对照组 4 8例进行CDEI检查 ,观察起搏组与对照组的三尖瓣返流 (... 目的 :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并结合心电图 (ECG)诊断起搏器综合征 (PM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具有详实临床及ECG资料的心室按需 (VVI)起搏器安置患者 6 0例及对照组 4 8例进行CDEI检查 ,观察起搏组与对照组的三尖瓣返流 (TR)的发生率、返流程度 ,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起搏组出现逆传P波 (即PMS阳性 )者 15例 ,CDFI检测出现TR者 2 0例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PMS阳性者TR发生率明显高于PMS阴性者 ,表明安置VVI起搏器后出现逆传P波与TR的发生相关性良好。结论 :CDFI对P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将ECG与CDFI结合应用有助于诊断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综合征 逆传P波 三尖瓣返流 彩色多普勒 诊断
下载PDF
干预NRG-1/ErbB通路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向类窦房结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勇 李宾公 +2 位作者 肖坚 李哲 张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期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是否可调控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相关表面抗原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取3代ADSCs加入含10... 目的探讨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期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是否可调控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相关表面抗原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取3代ADSCs加入含10μmol.L-15-氮胞苷(5-Aza)和10μg.L-1bFGF的培养基处理24 h后分3组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包括对照组、AG1478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组,取正常培养的为ADSCs组。诱导3周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NKx2.5、HCN4、TBX3、TBX2基因,Westernblot检测TBX3蛋白,膜片钳检测各组动作电位的表达差异。结果 ADSCs加5-Aza诱导3周后表达心脏早期转录因子Nkx2.5及肌钙蛋白,证明5-Aza可以将ADSCs诱导成心肌样细胞。而AG1478组起搏相关基因(HCN4、TBX3、TBX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及NRG-1组(P<0.05),TBX3蛋白也强于对照组(P<0.05),并能产生窦房结样动作电位。而NRG-1组Nkx2.5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AG1478组(P<0.05),亦能检测到心室肌样动作电位。结论在大鼠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间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可使其定向分化为起搏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这为今后干细胞生物起搏研究做了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神经调节蛋白-1 类窦房结样细胞 TBX3 生物起搏 5-氮胞苷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起搏器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立军 吴雪 +4 位作者 王金涛 徐元胜 杨宝平 孙小强 徐义先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患者起搏器围手术期囊袋出血的发生率,为优化起搏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回顾分析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80)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术前... 目的观察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患者起搏器围手术期囊袋出血的发生率,为优化起搏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回顾分析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80)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术前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至1.5~2.0,围手术期不停用华法林;B组(n=72)患者围手术期持续口服利伐沙班。比较两组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152例需抗凝治疗患者行起搏器手术。A组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4例,中度囊袋出血2例,重度囊袋出血1例。B组患者72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4例,中度囊袋出血1例。两组患者囊袋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持续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失血 手术 华法林 利伐沙班
下载PDF
36例起搏器安装术后电极脱位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易文雅 杜红莉 《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第4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装术后电极脱位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6例安装起搏器后发生电极脱位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36例经急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结论电极脱位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病人术后的病情变...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装术后电极脱位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6例安装起搏器后发生电极脱位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36例经急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结论电极脱位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病人术后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及早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电极脱位 护理
下载PDF
创客空间“五位一体”模式构建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燕燕 王金娜 +3 位作者 康丽峰 肖丹 魏晓峰 穆莹雪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1期40-45,共6页
创客空间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模式,可提升图书馆竞争力,促进图书馆转型。本文针对当前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模式仅局限于虚实空间构建这一主要问题,进行创新与探索,提出了塑造以"虚拟空间+物理空间+虚拟知识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 创客空间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模式,可提升图书馆竞争力,促进图书馆转型。本文针对当前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模式仅局限于虚实空间构建这一主要问题,进行创新与探索,提出了塑造以"虚拟空间+物理空间+虚拟知识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的"五位一体"全新创客空间构建模式。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参考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创客空间 五位一体 智慧服务 模式构建
下载PDF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 被引量:185
7
作者 付志勇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5期18-26,共9页
该文结合创客实践和创客教育的特点,探讨众创空间生态的理念与模式,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参与模式、学习内容、师生互动以及学习... 该文结合创客实践和创客教育的特点,探讨众创空间生态的理念与模式,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参与模式、学习内容、师生互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创意实践、开放资源和协作空间——合作社群是参与式创新的基础,创意实践则包含从课程、工作坊到各类交流与比赛,开放资源包括开源设备、工具和方法,协作空间以灵活多变的空间支持参与式的创新。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支撑,形成了有机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 教育 空间 社群 生态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史玉露 丁坤 +1 位作者 孙春启 关欣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评价在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中,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植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组(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2组患者... 目的评价在房室顺序起搏治疗中,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植入DDD型起搏器的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螺旋电极起搏组(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植入房、室起搏电极导线和起搏器,随访期间无电极脱位和其他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前所测定的LVEF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前相比,RVOTS组起搏QRS时限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OTS组显著延长。术后3个月随访,RVOTS组LVEF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RVA组和RVOTS组相比,LVEF显著下降。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RVOTS起搏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RVOTS起搏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电极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心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 被引量:132
9
作者 陶蕾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2期52-57,共6页
介绍创客空间的概念,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兴起,发展历史,研究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的关系,空间规划等,以美国Westport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为成功案例,得出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赋予图书馆新的服务内容,创客空间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机遇的结论。
关键词 创客 创客空间 创客文化 图书馆服务
下载PDF
永久性起搏电极残端感染的硅胶包埋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聪霞 董新 +3 位作者 朱参战 段宗明 张超英 党寅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 寻找不拔除电极而治疗永久起搏器残端电极及囊腔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硅胶包埋 ,试用秦明公司提供的医用硅胶包埋更换后的且反复发生感染的永久起搏器电极残端。结果 16例更换永久起搏电极伴感染的残端电极应用硅胶包埋法治疗... 目的 寻找不拔除电极而治疗永久起搏器残端电极及囊腔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硅胶包埋 ,试用秦明公司提供的医用硅胶包埋更换后的且反复发生感染的永久起搏器电极残端。结果 16例更换永久起搏电极伴感染的残端电极应用硅胶包埋法治疗后随访 3至 2 4个月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硅胶包埋永久起搏器残端电极是治疗其引起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电极 感染 硅胶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小琴 吕欢艳 覃丽萍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8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2年来收治的施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老年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患...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置入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2年来收治的施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老年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成的4周后对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生活质量具体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心情舒畅程度、肢体活动功能等。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8.2%,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9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例患者。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置入患者而言,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置入术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胃肠起搏辅助抑酸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丹 吴杰 王萍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起搏辅助抑酸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2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并辅助胃肠起搏器治疗,B组2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及多潘立酮片口服,C组25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比... 目的研究胃肠起搏辅助抑酸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2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并辅助胃肠起搏器治疗,B组2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及多潘立酮片口服,C组25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比较三组疗效及不同疗法对复发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1周时,症状积分改善A组>B组>C组(P均<0.05);2周时,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C组改善更为显著;A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58.28±28.43)d,较B组(35.14±12.78)d和C组(19.85±7.86)d明显延长(P<0.05),B组较C组也有明显延长(P<0.05)。结论胃肠起搏辅助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比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及单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更显著地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且其症状缓解后的首次复发时间延长,作用持久,没有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肠起搏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宙 丁力 梁化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5期350-351,共2页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 7天~ 2个月内行起搏器安置术的可行性 ,选择 2 3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术后近期需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距PCI术后时间长短、停用和不停用抗血小板药分...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 7天~ 2个月内行起搏器安置术的可行性 ,选择 2 3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支架术后近期需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距PCI术后时间长短、停用和不停用抗血小板药分成三个亚组 ,另选同期行单纯起搏器置入的患者 132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短时间内停药对再狭窄影响。结果 :术前未停用抗血小板药术中、术后渗血严重 ,皮囊内血肿发生率 10 0 % ,术前停药的两组血肿发生率亦高 ,分别为 2 5 %和 9% ,总发生率 30 .4 % ,远高于对照组 5 .2 % (P <0 .0 1)。观察本组短时间停用抗血小板药无相关血管事件 ,再狭窄发生率 2 6 %。结论 :起搏器手术尽量推迟至PCI术后 1个月 ,至少 2周以上 ,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 3~ 5天 ,笔者认为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抗血小板药 发生率 永久起搏器 术前 观察 近期 结论 情况 时间
下载PDF
卧床时间与安置起搏器术后康复相关性的研究及护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中莉 王广 《齐鲁护理杂志》 2004年第12期911-913,共3页
目的 :探讨患者安置起搏器术后卧床时间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术后平卧 6h取半卧位 ,2 4h后下床活动 ;对照组术后卧床 3~ 7d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组无... 目的 :探讨患者安置起搏器术后卧床时间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术后平卧 6h取半卧位 ,2 4h后下床活动 ;对照组术后卧床 3~ 7d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组无并发症 ,拆线时间提前 1d ,术后患者腹胀便秘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安置起搏器术后缩短卧床时间 ,有利于切口愈合 ,并发症无增加 ,缩短了住院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卧位时间 护理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缓慢心律失常有起搏适应证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纳志英 李波 +6 位作者 韩雪 尹琳 张麟 张红珊 王月 李奕林 徐韬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缓慢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分析临床症状与缓慢心律失常是否有关,评价DCG在永久起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时的心电学指标。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且有DCG资料者86例,以治疗适应证分为3组:①组:窦房结功...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缓慢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分析临床症状与缓慢心律失常是否有关,评价DCG在永久起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时的心电学指标。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且有DCG资料者86例,以治疗适应证分为3组:①组:窦房结功能障碍(SSS)34例;②组:获得性房室阻滞(AVB)33例;③组:双分支及三分支阻滞19例。对3组24h总心搏,最大、最小及平均心率,长R-R间距,逸搏心律,心脏变时功能(24h最大心率<120次/分为变时性功能不全)等进行分析。通过随访分析安装及未安装起搏器的原因。结果 3组相比最大心率及长R-R间距差异无显著性,①组和③组相比总心跳、平均及最小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小心率:①组和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②组和③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①组中,发生晕厥4例,>3.00s的长R-R间距11例,最长R-R间距为5.45s;休息时心率<40次/分8例;慢快综合征11例;变时性功能不全26例,多为IC类和ⅡaC类适应证患者。在②组中,三度及高度AVB者8例,发生>5s的长R-R间距5例;2:1AVB者7例,双结病变2例,二度Ⅰ型AVB者16例,多为IC及Ⅱa、bC类适应证患者;在③组中间歇性三度AVB者7例,双分支伴2:1AVB者4例,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5例;三分支阻滞3例,最长R-R间距为13.00s,多为IB类和IC类适应证患者。起搏器安装情况:86例共安装起搏器48例(55%),主要为IB、C类适应证患者。结论 DCG能记录缓慢心律失常的详细情况,尤其是能提供导致发生症状的缓慢心律失常类别,对安装起搏器适应证的分类做出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感知起搏不良电极移位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文雅 张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04年第7期499-500,共2页
目的 :总结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感知起搏不良电极移位的护理经验。方法 :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发生接触 ,感知 ,起搏不良 ,导管电极移位共 15例 ,从分析原因 ,ECG判断 ,与并发症护理 3方面进行抢救。结果 :15例经急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结... 目的 :总结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感知起搏不良电极移位的护理经验。方法 :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发生接触 ,感知 ,起搏不良 ,导管电极移位共 15例 ,从分析原因 ,ECG判断 ,与并发症护理 3方面进行抢救。结果 :15例经急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结论 :由于起搏器安装术后病情观察 ,严重并发症的急救 ,从发现病情发展到处理均在医生到达前由护士进行 ,因此 ,专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起搏器安装 术后并发症 起搏不良 电极移位 护理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你知道多少?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义秀 宿燕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传统心脏起搏器的导线(及囊袋)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促使无导线起搏器的研制与发展。目前已有三种无导线起搏器研制成功,包括超声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磁传导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和微型无导线起搏器。特别是由于其简易、微创与无需... 传统心脏起搏器的导线(及囊袋)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促使无导线起搏器的研制与发展。目前已有三种无导线起搏器研制成功,包括超声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磁传导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和微型无导线起搏器。特别是由于其简易、微创与无需囊袋,微型无导线起搏器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已成功商业化。可以预计无导线技术前景广阔,并将在未来起搏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无导线起搏器 超声能量介导 磁能量传输
下载PDF
心室按需起搏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对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远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芮世宝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68-269,共2页
目的:观察心室按需起搏器(VVI)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器(DDD)对过缓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203例,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心室按需起搏组(141例)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组(62例)。研究终点:①在每次预定的随访中,... 目的:观察心室按需起搏器(VVI)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器(DDD)对过缓性心律失常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203例,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心室按需起搏组(141例)与房室顺序生理性起搏组(62例)。研究终点:①在每次预定的随访中,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诊断房颤;②卒中;③心力衰竭;④死亡。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定期随访,以后每隔半年随访一次,分析起搏和感知功能。每例患者至少有一份ECG,部分患者做Holter,了解有无术后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的发生,对已形成AF患者行心脏多普勒检查以了解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结果:VVI组与DDD组比较,房颤发生率分别为47例(33.33%)与3例(4.84%),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7例(12.06%)和1例(1.6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VVI组脑栓塞发生3例,DDD组无发生;VVI组死亡4例,DDD组死亡1例。结论:双腔起博(DDD)可有效减少房颤与心衰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缓性心律失常 心脏起博 房颤 心衰
下载PDF
经腋静脉盲刺置入起搏电极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杨煜 李承宗 +3 位作者 程明月 陈文苏 王志荣 张超群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电极实用性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将行起搏置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经腋静脉穿刺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同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 目的:观察经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电极实用性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将行起搏置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经腋静脉穿刺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同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腋静脉穿刺组X线曝光时间稍长于锁骨下静脉组,长期随访(2.1±1.6年)腋静脉组电极功能良好。结论:穿刺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电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静脉穿刺途径 植入起搏电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起搏分析仪测定的兔离体心脏损伤电流与主动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沙来买提.沙力 刘恩焘 +3 位作者 贾林 姚瑞明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起搏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判断起搏电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 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兔心,应用起搏分析仪采集并记录电极接触、半旋入及全旋入心内膜时产生的腔内心电图,观察COI变化特征...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起搏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判断起搏电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 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兔心,应用起搏分析仪采集并记录电极接触、半旋入及全旋入心内膜时产生的腔内心电图,观察COI变化特征,比较三者的COI持续时间及大小,分析COI与电极固定牢靠度的相关性。结果螺旋电极COI大小,即R波起始后80 ms时的ST段振幅(ST80ms)、ST80ms/R及ICEG时程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P<0.01)。全旋入电极COI持续时间为30.05±11.38 min,半旋入电极持续5.49±2.41 min,接触电极则在1.04±0.47 min内迅速消失(P<0.01)。全旋入电极在大部分时点产生的COI最大,接触电极最小,半旋入电极介于二者之间(P<0.001)。COI大小与水平相匀速牵拉导线至脱离心内膜所需拉力呈正相关(n=24,r=0.762 5,P<0.001)。结论 COI大及持续时间长均提示电极固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损伤电流 主动电极 兔离体心脏 起搏分析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