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伴长间歇的治疗策略:共识与争议
1
作者 王潇睿 郑若瑶 +1 位作者 孙凤志 张树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31-3335,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常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存且相互作用。既往临床上对于有症状的房颤伴长间歇治疗多倾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植入起搏器相比,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常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存且相互作用。既往临床上对于有症状的房颤伴长间歇治疗多倾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植入起搏器相比,射频消融能降低房性心动过速相关心律失常的住院率、有效控制房颤,改善患者预后及心力衰竭住院率。但同时部分患者存在固有窦房结功能障碍(SND),且SND可在部分患有房颤的患者中逐渐进展及加重。因此,房颤伴长间歇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本文以房颤伴长间歇治疗策略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病窦综合征 窦性停搏 心脏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消融技术
下载PDF
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汤长春 胡美英 +3 位作者 向力群 曾向辉 彭珍云 张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 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室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不同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功能长期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耀东 汤宝鹏 +4 位作者 马依彤 匡政宇 木胡牙提 张燕一 王疆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长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18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成功置入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即刻程控起搏器,根据SAS软件的PROC程序产生一组随机序列分为AAI(9... 目的前瞻性观察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长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18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成功置入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即刻程控起搏器,根据SAS软件的PROC程序产生一组随机序列分为AAI(92例)及DDD(93例)起搏组。采用心脏超声观察术前,术后1、2、5年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种起搏模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术后1、2及5年进行随访结合起搏器程控记录房颤发生并记录DDD起搏组右室起搏百分比(VP%),探讨VP%与心功能变化及房颤发生的关系。结果 AAI起搏组术前,术后1、2、5年随访LVEDV,LVESV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D起搏组术前、术后1、2、5年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LVESV(60.33±13.28)ml较术后1、2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88,P<0.05),术后5年LVEF(41.75±8.74)%较术前、术后1、2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393,P<0.05);AAI组与DDD组房颤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DDD组中<50%VP%,组中出现房颤患者为3例,≥50%VP%组中出现房颤患者为15例,两组之间房颤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DD起搏模式下,高的VP%可对患者的左心功能造成损害并增加房颤的发生。对于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SSS患者,AAI起搏较DDD起搏能使患者更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脏起搏 人工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术后心房颤动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晖 沈潞华 马文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房颤负荷的变化,探讨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 目的:通过观察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房颤负荷的变化,探讨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1例,进行常规随访(3.9±1.8)年,纳入最后统计的共283例患者。随访时读取起搏器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早搏(房早)次数、最长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负荷;同时获取心房、心室起搏占总心搏的比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将心房起搏比例>66%(66%为心房起搏比例中位数)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141例),心房起搏比例≤66%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142例)。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患者房颤负荷(最长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负荷中位数)更低(P<0.05);且房早数量要少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P<0.05);但心室起搏比例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起搏器植入后的房颤易患人群,高心房起搏比例可减少房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比例 心房颤动负荷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病窦综合征
下载PDF
糖尿病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铿 游琼 +6 位作者 郑锡锋 李腾 叶少强 莫海亮 李上海 何松坚 黄瑞娜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对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起搏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80例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按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40例)和非糖尿病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起搏器... 目的:观察糖尿病对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起搏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80例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按是否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40例)和非糖尿病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起搏器起搏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起搏器心房、心室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月两组起搏器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心房:(0.59±0.23)V比(0.67±0.25)V,心室:(0.47±0.28)V比(0.54±0.35) V]、感知[心房:(2.33±1.16)mV比(2.92±1.36)mV,心室:(12.21±4.82)mV比(12.77±5.36)mV]、阻抗[心房:(537.12±115.32)Ω比(662.48±235.26)Ω,心室:(602.48±222.46)Ω比(762.41±235.38)Ω]增高更为明显(P<0.05或<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2.5%比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病窦综合征心电重构较严重,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窦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 人工
下载PDF
最小化心室起搏的两种策略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军 吴尚勤 +2 位作者 孙姗 程爱娟 李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和自动房室搜索+(SearchA V+)2种算法减少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患者心室起搏比例的效能。方法:46例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MVP组18例和Search AV+组28例,分别植入A... 目的:比较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和自动房室搜索+(SearchA V+)2种算法减少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患者心室起搏比例的效能。方法:46例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MVP组18例和Search AV+组28例,分别植入ADAPTA起搏器和EnPulse起搏器。ADAPTA起搏器启用MVP模式,EnPulse起搏器启用DDD/R模式及Search AV+功能。植入起搏器1个月后比较心房、心室起搏比例。结果:MVP组较Search AV+组心室起搏比例中位数显著减少(0.3%vs3.1%,P<0.01),心房起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患者应用MVP算法较Search AV+算法可进一步减少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病窦综合征 心脏传导阻滞 最小化心室起搏
下载PDF
心室自动阈值夺获自动模式转换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观察(附20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付乃宽 许静 +4 位作者 信庭文 吴尚勤 孙姗 王惠中 梁爽霖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介绍自动阈值夺获(Autocapture)自动模式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双腔起搏器测试及随访。方法:20例患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例,病窦10例其中阵发房颤(AF)5例。植入Affinity DC 5230起搏器,植入手术同... 目的:介绍自动阈值夺获(Autocapture)自动模式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双腔起搏器测试及随访。方法:20例患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例,病窦10例其中阵发房颤(AF)5例。植入Affinity DC 5230起搏器,植入手术同普通DDD,术中及随访测试起搏阈值,阻抗,输出电压,刺激除极波(ER),极化电位。结果:除1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外,余19例患者自动阈值夺获(其中5例阵发AF患者开启自动模式转换),术中或术后3天均开启,随访6个月工作良好。结论: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及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安全节能,使用寿命长,模式自动转换功能尤适用于伴阵发AF的慢-快综合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起搏器 心脏传导阻滞 病窦综合征 双腔起搏器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运动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 王树源 +1 位作者 陈卫芳 冯散香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临床,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确诊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于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以及一年后分别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起... 目的: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临床,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确诊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于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以及一年后分别程控为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模式和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模式(DDDR)。两种模式下起搏器各工作一年,动态心电图检测24h活动时心率变化,限制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动持续时间,最大起搏频率;超声心动图测定最大运动负荷时每搏量、心排出量。结果DDDR模式下,运动持续时间和最大心排出量较DDD模式明显增加,[(87.32±68.877)s∶(275.21±57.99)s,P<0.001;(167.31±18.28)ml/s∶(106.13±14.28)ml/s,P<0.001]。结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显著改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人工 病窦综合征 运动
下载PDF
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对术后心房颤动及心功能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路长鸿 赵青 蔡尚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①目的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其中,生理性起搏者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及右室双腔起搏(DDD)共47例,非生理性起搏即心室按需起搏(VVI)者56例,... ①目的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其中,生理性起搏者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及右室双腔起搏(DDD)共47例,非生理性起搏即心室按需起搏(VVI)者56例,对其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和心功能状况进行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③结果生理性起搏者心脏左房射血分数(LVEF)较起搏前明显增加(t=4.53,P<0.01),E/A比值亦显著升高(t=2.16,P<0.05);而非生理性起搏者LVEF较起搏前明显降低(t=7.29,P<0.01),左房内径(LAD)明显增大(t=5.28,P<0.01),E/A比值下降(t=2.29,P<0.05),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t=2.48,P<0.05).术后6月两组病人LVEF、E/A比值、LAD、LVDd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t=5.54~8.13,P<0.01).生理性起搏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由术前的44.7%降至术后的12.8%(x2=11.7,P<0.01),非生理性起搏组发生率由术前的32.1%上升至术后的46.4%(x2=10.4,P<0.01).术后两组间心房颤动发生率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5,P<0.01).④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以降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 人工 心房颤动 心室功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纪荣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DDD植入术的SSS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4例,起搏器植入后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DDD植入术的SSS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4例,起搏器植入后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左心室重塑指标、心功能指标、心房高频事件(AHREs)发作次数、AHREs持续时间等变化,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3.91±5.12)%比(65.84±4.85)%]显著提高,LVEDd[(44.26±4.05)mm比(42.48±3.84)mm]和LVESd[(30.89±3.17)mm比(29.31±2.84)mm]显著减小(P<0.05或<0.01);血浆BNP[(127.84±30.84)pg/ml比(98.18±25.95)pg/ml]和NT-proBNP[(313.57±61.56)pg/ml比(269.46±54.48)pg/m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AHREs发作次数[(285.38±45.54)次/年比(263.36±51.28)次/年]和AHREs时间[(17.32±7.54)h/年比(12.74±7.32)h/年]均显著减少(P<0.05或<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肌溶解、转氨酶显著升高(3倍以上)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逆转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频发阿—斯综合征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述善 沈向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在216例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中,有20例合并频繁发作阿—斯综合征(占9.2%),其中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及窦性静止2例,均未使用临时起搏器,而直接安装永久起搏器,迅速建立有效的永久起搏。
关键词 心源性昏厥 人工心脏 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30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鑫 张丽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55-556,517,共3页
目的:探讨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起搏治疗中各种起搏模式的比例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30例行起搏器安装术SSS患者的资料,进行起搏模式及临床预后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生理性起搏(AAI/DDD)占27.6%,其中AAI起搏占11.... 目的:探讨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起搏治疗中各种起搏模式的比例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30例行起搏器安装术SSS患者的资料,进行起搏模式及临床预后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生理性起搏(AAI/DDD)占27.6%,其中AAI起搏占11.2%,DDD起搏占16.4%;心室按需型起搏(VVI)占72.4%.植入起搏器能明显改善SSS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生理性起搏组中永久性房颤、心衰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生理性起搏组(P<0.05~<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脱位和感知障碍.结论:生理性起搏是治疗SSS较理想的起搏方式,但目前应用的比例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患者 SSS 生理性起搏 临床总结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AAI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起搏模式 并发症
下载PDF
抗房颤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文兵 张建华 +2 位作者 王毅 林加锋 李长岭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9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抗房颤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 21例SSS伴PAF患者,7例置入Vitatron 900E型起搏器、1例置入Vitatron 9000型起搏器,13例置入T70A1DR起搏器,术后进行的定期随访,观察比较术后起搏监... 目的探讨抗房颤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 21例SSS伴PAF患者,7例置入Vitatron 900E型起搏器、1例置入Vitatron 9000型起搏器,13例置入T70A1DR起搏器,术后进行的定期随访,观察比较术后起搏监测阶段、起搏治疗阶段I及起搏治疗阶段II房颤事件。结果 21例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治疗阶段I与监测阶段比较,有症状PAF事件数(9.34±3.76和10.73±5.42)、PAF总数(126.2±84.9和136.9±98.2)、AF总持续时间[(9.39±3.82)d和(11.26±4.86)d]、AF负荷[(10.43±4.71)%和(12.52±8.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起搏治疗阶段II与监测阶段比较,有症状PAF事件数(5.07±2.32和10.73±5.42)、PAF总数(107.7±87.2和136.9±98.2)、AF总持续时间[(5.90±2.69)d和(11.26±4.86)d]、AF负荷[(6.56±3.22)%和(12.52±8.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血栓栓塞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抗房颤起搏器能减少SSS患者PAF的发生,降低房颤负荷,具有明显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慢快综合征患者心脏起搏器类型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振山 崔俊玉 +1 位作者 李洁 周群华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为评价起搏器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 ,积累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时起搏器选择的经验。方法 对 35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分组进行单腔VVI、AAI和双腔DDD起搏器治疗 ,并在植入起搏器后 1年内进行随访。结果 接受DDD和AAI起搏器的... 目的 为评价起搏器治疗慢快综合征的疗效 ,积累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时起搏器选择的经验。方法 对 35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分组进行单腔VVI、AAI和双腔DDD起搏器治疗 ,并在植入起搏器后 1年内进行随访。结果 接受DDD和AAI起搏器的患者 ,房颤的发作情况均大为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气促等 ,在植入AAI和DDD起搏器后半年内全部消失。而植VVI的患者 ,症状虽然有改善 ,但不及另外两组。所有病例在 1年内 ,起搏阈值均无明显的改变及组间差异。结论 对于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 )患者 ,应积极选用AAI及DDD起搏器治疗 ,选用AAI起搏器的病例应具备 :①阵发性房颤发作频度每周不超过 2次 ;②持续时间不超过 2h ;③多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 ;④房颤发作心室率≥ 80次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阵发性房颤 心脏起搏器 心房起搏
下载PDF
48例AAI起搏临床随访观察
15
作者 吴尚勤 徐小雷 +1 位作者 许静 卢凤民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68-270,共3页
AAI起搏器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我院自1993年1月~1998年9月共安置48例此种起搏器,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其中单纯窦缓、窦停30例,慢快综合征18例。安置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发生早期电... AAI起搏器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我院自1993年1月~1998年9月共安置48例此种起搏器,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其中单纯窦缓、窦停30例,慢快综合征18例。安置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发生早期电极脱位,1例1年后发生Ⅱ度AVB。结论:AAI起搏方式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并可预防和减少阵发房颤的发生,不会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是一种良好的生理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脏传导阻滞 人工心脏起搏器 AAI
下载PDF
双腔起搏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刘志华 汪康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3年第11期588-590,共3页
报告11例双腔起搏患者,其中病窦综合征6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8例为DDD,3例为DDDR。静息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检测表明双腔起搏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优于VVI 起搏而不如AAI 起搏;房室延搁100ms 和200ms 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不如150ms。对双腔起搏适... 报告11例双腔起搏患者,其中病窦综合征6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8例为DDD,3例为DDDR。静息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检测表明双腔起搏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优于VVI 起搏而不如AAI 起搏;房室延搁100ms 和200ms 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不如150ms。对双腔起搏适应征,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的防治及频率应答功能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双腔起搏 病窦综合征
下载PDF
希浦系统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天平 史晓俊 +3 位作者 张恒 卢冬雨 王洪巨 胡司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希浦系统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5-8月在本院诊治的19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若3830电极标记到希氏束电位并能稳定起搏者行希氏束起搏(His组,希氏束... 目的探讨希浦系统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5-8月在本院诊治的19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若3830电极标记到希氏束电位并能稳定起搏者行希氏束起搏(His组,希氏束组),若失败,3830电极若能拧过室间隔到达左室内膜下并能稳定起搏,起搏心电图呈右束支图形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B组,左束支组),若3830电极不能拧过间隔部到达左室内膜面,起搏心电图呈左束支图形者行右室间隔部起搏(RVS组,间隔组)。采用起搏系统分析仪测量植入即刻、3月的起搏阈值、振幅和阻抗等参数,观察起搏电极导线有无移位等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19例患者均成功地植入了永久心脏起搏器,9例完成希氏束(旁)起搏,6例完成左束支(旁)起搏,希浦系统植入成功率78.9%。植入即刻和3个月测试程控参数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截止随访期末未出现心肌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采用希浦系统起搏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术后起搏参数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治疗 心脏起搏器 人工假体和植入物电极
下载PDF
心房感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探讨
18
作者 郭启智 廖德宁 +4 位作者 牛小萍 钱建英 陈懿 卢必德 吴宗贵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I 起搏器 临床应用 患者 SSS 心房 VVI 感知 DDD 发现
下载PDF
人工心脏起搏在治疗阿-斯综合征中的应用(附41例报告)
19
作者 赵令时 王善言 +3 位作者 刘登岳 晋万强 李敬田 季祥武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阿一斯综合征41例,其中临时起搏24例,永久起搏17例,除1例在心脏手术中行右心室心肌临时起搏和1例经胸壁穿刺右室起搏外,余39例均为右室心尖部心内膜起搏。结果39例起搏成功,24例临时起搏中有13例据病情改为永久起搏,... 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阿一斯综合征41例,其中临时起搏24例,永久起搏17例,除1例在心脏手术中行右心室心肌临时起搏和1例经胸壁穿刺右室起搏外,余39例均为右室心尖部心内膜起搏。结果39例起搏成功,24例临时起搏中有13例据病情改为永久起搏,认为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阿-斯综合征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阿-斯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病窦综合症患者起搏治疗后阵发房颤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位少彬 蔡尚郎 +1 位作者 王茂敬 纪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病窦综合征(SSS)患者起搏治疗后阵发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SSS伴阵发房颤(PAF)患者54例,行双腔起搏治疗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高剂量组),每组18例。12个...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病窦综合征(SSS)患者起搏治疗后阵发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SSS伴阵发房颤(PAF)患者54例,行双腔起搏治疗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高剂量组),每组18例。12个月疗程后比较3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房内径(LAD)和房颤(AF)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他汀低、高剂量组血浆hsCRP[(4.79±1.62)mg/L比(3.37±1.24)mg/L、(3.31±1.21)mg/L]水平明显降低,AF发生次数[(16.17±4.89)次/年比(7.39±2.68)次/年、(7.44±2.68)次/年]、AF负荷[(30.61±5.65)h/年比(6.33±2.57)h/年、(6.44±2.60)h/年]明显减少,LAD[(40.22±4.91)mm比(36.39±3.29)mm、(36.28±3.53)mm]显著减小(P均<0.05),高、低剂量组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起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房颤患者双腔起搏治疗后心房重构,减少房颤发生,其疗效与剂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颤动 病窦综合征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