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Organic Manure on Phosphorus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Availability in Paddy Soil Derived from Red Earth 被引量:4
1
作者 NIWU-ZHONG ZHANGYONG-S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7-361,共5页
EffectofOrganicManureonPhosphorusAdsorption-DesorptionandAvailabilityinPaddySoilDerivedfromRedEarthNIWU-ZHON... EffectofOrganicManureonPhosphorusAdsorption-DesorptionandAvailabilityinPaddySoilDerivedfromRedEarthNIWU-ZHONG,ZHANGYONG-SON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土 有机肥 磷吸附-解吸附作用 可利用性
下载PDF
Effect of Excess Fertilizer Phosphorus on Som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ddy Soil Derived from Red Soil and Its Relation to Rice Growth 被引量:1
2
作者 NIWUZHONG HENIANZ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9-64,共6页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an early rice-late rice rot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 paddy soil derived from red soil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excess P application on some importan...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an early rice-late rice rot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 paddy soil derived from red soil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excess P application on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roperies and its relation to nutrient status and grain yields of rice crop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equate fertilizer P (15 kg P hm-2)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 at the tillering stage of early rice, the contents of N, P and K in the shoots of early rice at primary growth stages, and the grain yield of early rice by increasing valid ears per hectare and weight per thousand grains, which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higher contents of reduced, non-reduced and total sugar in the shoots at the heading stage. And early rice supplied with excessive P could not yield more than that applied with adequate P, due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valid grain percentage and weight per thousand grains.In addition, onestime excess P supply at a rate as high as 90 kg P hm-2 could not improve the soil P fertility in case the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was lower than the initial (3.74 mg kg-1 soil) after an early rice-late rice rotation, and made a decline in the grain yield increased by per kilogram fertilizer P. Thus, one-time excess P supply should not be adopted for soils with a large P fixation capacity like the paddy soils derived from r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化学性质 庄稼 产量 红壤 水稻
下载PDF
Effects of Long-Term Organic Amendmen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 Paddy Field: A Case Study on Red Soil 被引量:9
3
作者 HUANG Qing-hai LI Da-ming +8 位作者 LIU Kai-lou YU Xi-chu YE Hui-cai HU Hui-wen XU Xiao-lin WANG Sai-lian ZHOU Li-jun DUAN Ying-hua ZHANG Wen-j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70-576,共7页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one of the main carbon reservoirs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SOC dynamics and effects of organic carbon amendments in paddy fields because of their vest expa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one of the main carbon reservoirs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SOC dynamics and effects of organic carbon amendments in paddy fields because of their vest expansion in south China.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 content and organic carbon input under various organic amendments at a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that was established on a red soil under a double rice cropping system in 1981.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non-fertilization (CK),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 fertilization in early rice only (NPK), green manure (Astragalus sinicus L.) in early rice only (OM1), high rate of green manure in early rice only (OM2), combined green manure in early rice and farmyard manure in late rice (OM3), combined green manure in early rice, farmyard manure in late rice and rice straw mulching in winter (OM4), combined green manure in early rice and rice straw mulching in winter (OMS). Our data showed that the SOC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under OM3 and OM4, followed by OM1, OM2 and OM5, then NPK fertilization, and the lowest under non-fertilization. However, our analyses in SOC stock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M3 (33.9 t ha^-1) and OM4 (31.8 t ha^-1), b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NPK fertilization (27 t ha^-1) and nonfertilization (28.1 t ha^-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in SOC over time for all treatments, and the slop of linear equation was greater in organic manure treatments (0.276-0.344 g kg-1 yr^-1) than in chemical fertilizer (0.216 g kg^-1 yr^-1) and no fertilizer (0.127 g kg^-1 y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organic amendments soil organic carbon paddy soil derived from red earth
下载PDF
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红壤性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马明坤 陆玉芳 +2 位作者 王方嘉 俞海冰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排放及相关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NIs(1,9-D、LN、MHPP)可以显著平均降低土壤N_(2)O日排放峰值40.1%;1,9-D和MHPP可分别抑制N_(2)O排放总量44.5%和43.9%,而DCD和LN对N2O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1,9-D和MHPP对AOA(氨氧化古菌)、AOB(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和nirS、nirK型反硝化菌的调控均有所不同,1,9-D可以同时抑制AOA、AOB和nirS微生物的生长;MHPP仅可以抑制AOA的生长;其中,AOA-amoA和nirS基因丰度与土壤N_(2)O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1,9-D和MHPP均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及其与AOA-amoA+AOB-amoA、nirS+nirK和AOA-amoA+AOB-amoA+nirS+nirK的比值,且nosZ基因丰度及其相关比值与土壤N2O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之,生物硝化抑制剂1,9-D和MHPP引起的AOA-amoA和nosZ基因丰度变化在红壤性水稻土N_(2)O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剂 红壤性水稻土 N_(2)O AOA-amoA NOSZ
下载PDF
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0
5
作者 李继明 黄庆海 +2 位作者 袁天佑 曹金华 余喜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3-570,共8页
对26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农学利用效率达60%以上。26年水稻平均产量以紫云英+猪粪(OM3)处理最高,比CK增产64.47%,比NPK处理增产6.8... 对26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农学利用效率达60%以上。26年水稻平均产量以紫云英+猪粪(OM3)处理最高,比CK增产64.47%,比NPK处理增产6.86%,其化肥养分农学效率为16.33 kg/kg,比NPK处理高118.9%。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有所积累,积累的量与肥料施用量及有机肥种类有关,以紫云英+猪粪处理最优。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均低于试验前,亏缺幅度最小的是紫云英+稻草处理,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分别比对照高4.28%和13.94%。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最高的为土壤全钾(r=0.808**),说明缺钾已成为限制红壤稻田高产的主要肥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1
6
作者 夏昕 石坤 +5 位作者 黄欠如 李大明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焦加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705,共9页
以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分析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有机肥与化肥混施(NPKM)三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 以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分析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有机肥与化肥混施(NPKM)三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化肥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处理的PLFA总量均高于未施肥处理,两者分别较未施肥处理高91%和309%;PLFA主成分分析(PCA)显示施肥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其中NPKM处理增加了革兰氏阴性细菌(G-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数量,NPK处理增加了革兰氏阳性细菌(G+细菌)的数量,不施肥处理较施肥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例,CK和NPK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各施肥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明,NPKM处理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进而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整体活性,而NPK处理减弱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同时表明,NPKM处理增加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而NPK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土壤PLFA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总PLFA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速效养分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磷脂脂肪酸 BIOLOG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杨珠 蒋有利 +2 位作者 黄运湘 胡瑞芝 肖永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从1982~1994年,对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三因素多水平的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稻作制和地下水位以及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形状都很相似,... 从1982~1994年,对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三因素多水平的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稻作制和地下水位以及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形状都很相似,均属于高亲和力的“L”型曲线,所有吸附资料与三个已知吸附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一元Langmuir模型优于Freundlich和Temkin两个模型。三种稻作制比较,稻稻冬泡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施用有机肥和提高地下水位均显著增大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除去土壤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后,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显著下降。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除去无定形氧化铁后土壤对磷的吸持量的降低值和一元Langmuir方程中的Qm值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供试土壤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氧化铁的活性实现的。一元Langmuir方程中的Qm值与Olsen──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有机肥 地下水位 红壤性水稻土 吸持作用
下载PDF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学军 廖晓勇 +2 位作者 张扬珠 张福锁 黄运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40-1445,共6页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通过长达 1 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种稻引起 0~ 2 0 cm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通过长达 1 6a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种稻引起 0~ 2 0 cm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 ,而在 2 0~ 40 cm和 40~ 75 cm土层相对累积。不同稻作制比较 ,0~ 2 0 cm土层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含量以稻稻泡显著高于稻稻绿和稻稻油处理 ,而 2 0~ 40 cm和 40~ 75 cm土层 3种锰形态的含量各稻作制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稻绿与稻稻油两种稻作制耕层土壤锰的淋溶损失比持续淹水的稻稻泡制更为严重。相对而言 ,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和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锰分布的影响要小于稻作制 ,总的趋势为 :土壤剖面中锰的空间分异程度以高量有机肥 >常量有机肥 >单施化肥 ;低水位 >高水位。从土壤中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 ,水旱轮作 (尤其是在低水位和有机无机配合的条件下 )比长期淹水更有利于土壤锰氧化还原引起的深层淋溶与淀积 ,加速了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红壤性水稻土 剖面分布 地下水位 有机肥 空间分布 土壤锰
下载PDF
水分状况对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碳分解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江春玉 李忠佩 +1 位作者 崔萌 车玉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好气、淹水和干湿交替3种水分条件下有机物料碳在红壤水稻土中分解和分布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最高,好气条件下次之,淹水条件下较低。好气和淹水条件下添加物料促进土壤原有有... 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好气、淹水和干湿交替3种水分条件下有机物料碳在红壤水稻土中分解和分布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最高,好气条件下次之,淹水条件下较低。好气和淹水条件下添加物料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产生正激发效应,而干湿交替条件显著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呈负激发效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激发效应减弱。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HA)色调系数和E4/E6比值显著低于淹水和好气条件,淹水培养使土壤胡敏酸的结构简单化,干湿交替使胡敏酸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增加,结构复杂化。有机物料碳在土壤腐殖质组分中的分配比例显示,干湿交替和好气条件促进了胡敏酸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原有富里酸(Fulvic acid,FA)组分的转化和胡敏酸组分的分解;淹水条件下物料碳在富里酸组分中分布比例较高,且抑制了土壤原有胡敏酸组分的分解。有机物料碳在>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分布比例较大,干湿交替和淹水条件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状况 红壤水稻土 有机物料碳 分解速率 腐殖质
下载PDF
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燕飞 章家恩 +2 位作者 张杨珠 胡瑞芝 袁正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6-399,共4页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和胡敏酸/富啡酸,而水旱轮作比冬泡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E4值和总酸度。由此说明,冬泡制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总量和胡敏酸的累积,但不利于胡敏酸分子的增长,腐殖质品质较差。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活性增加,胡敏酸分子结构趋于复杂,其氧化度和芳香度增加。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水旱轮作换茬,可使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比例协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宗海英 王凯荣 谢小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21-1726,共6页
通过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化肥处理对土壤各氮素含量的作用不明显;有机物料循环特别是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和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55.2%和38.... 通过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化肥处理对土壤各氮素含量的作用不明显;有机物料循环特别是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和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55.2%和38.8%.有机物料循环处理显著提高了酸解性氮组分,其对土壤铵态氮、氨基糖氮和未知氮含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36.5%、68.4%和73.9%;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后,氨基酸氮含量也显著提高,提高幅度达71.1%,但是降低了未知氮含量,降低幅度为34.5%.此外,各施肥处理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有机物循环或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矿化氮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氮组分 矿化氮
下载PDF
长期不同比例有机肥-化肥配施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真真 吴向东 +4 位作者 刘益仁 蓝贤瑾 侯红乾 冀建华 刘秀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是土壤氮素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双季稻田土壤氮累积、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 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是土壤氮素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双季稻田土壤氮累积、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50%化肥+50%有机肥(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30F+70M),施70%化肥+30%有机肥(70F+3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淹水密闭间歇淋洗法,对土壤氮矿化量和速率进行测定,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氮矿化势(N_(0))、矿化速率常数(k)等。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且随有机肥投入量增加而递增,30F+70M处理较NPK处理显著提高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矿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7.0%、64.6%和49.7%。连续施肥33年后,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土壤矿化氮释放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配施有机肥较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矿化氮累积释放量和土壤氮素矿化率,分别是化肥处理的2.70和1.41倍。长期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N_(0)),提高幅度为65.9%~196.0%,配施30%有机肥(70F+30M)较施化肥处理(NPK)可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素矿化势,降低氮矿化速率常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铵态氮含量显著影响N_(0)、N_(0)/N、累积矿化量及矿化率,土壤氮矿化速率常数(k)与C/N呈现极显著负相关。长期化学氮肥与低比例有机肥配施,使水稻土供氮缓慢而持久,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补充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无机配施 氮矿化 淹水密闭培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黄庆海 李茶苟 +3 位作者 赖涛 吴建华 魏绪英 赵美珍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4期290-293,共4页
通过红壤性水稻土19 a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土壤磷素处于耗竭状态,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持续下降,但耕层以下土层的全磷尚未耗损;连年施磷的土壤耕层全磷含量提高,提高的幅度呈现明显量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土... 通过红壤性水稻土19 a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土壤磷素处于耗竭状态,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持续下降,但耕层以下土层的全磷尚未耗损;连年施磷的土壤耕层全磷含量提高,提高的幅度呈现明显量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含量以Fe-P和O-P为主体,各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44.63%和31.27%;其次是Al-P和Ca10-P,分别占11.87%和8.01%,Ca2-P占3.52%;Ca8-P只有当土壤无机磷达到一定丰度和供磷强度时才存在,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无实际意义。各组分无机磷对水稻的有效性以Ca2-P>Al-P>Fe-P>O-P>Ca10-P;而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则以Fe-P>O-P>Al-P>Ca2-P>Ca10-P;长期耗磷或施磷、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减少或增加量的排列顺序与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相对含量的顺序一致,从而保持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组分相对含量的稳定。化学磷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降低积累态磷转化为O-P和Ca10-P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磷素积累 磷形态转化
下载PDF
镉离子在两性修饰红壤性水稻土中运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海妮 邓晶 +1 位作者 孟昭福 杨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4-1610,共7页
以饱水土柱运移实验,用非反应性离子Cl-作为对照,研究了Cd2+在不同两性修饰剂修饰的红壤性水稻土土样中的运移、洗脱特征。目的通过Cd2+的运移、洗脱参数及Cd2+残留率的差异来评价两性修饰土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应用平... 以饱水土柱运移实验,用非反应性离子Cl-作为对照,研究了Cd2+在不同两性修饰剂修饰的红壤性水稻土土样中的运移、洗脱特征。目的通过Cd2+的运移、洗脱参数及Cd2+残留率的差异来评价两性修饰土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应用平衡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非反应性Cl-在两性修饰红壤性水稻土中的运移,阻滞因子R值均小于1且呈现CK(红壤性水稻土原土)>AR(十二烷基氨基酸修饰红壤性水稻土)>BS(十二烷基甜菜碱修饰红壤性水稻土)的顺序;非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Cd2+在两性修饰红壤性水稻土中的穿透、洗脱曲线,单一、苯酚混合条件下Cd2+运移的阻滞因子R的顺序均为AR>BS>CK,单一条件下Ca2+对Cd2+洗脱的R值顺序为AR>CK>BS;混合处理下为AR>BS>CK,证实红壤性水稻土土样经两性修饰后确实具有增强土样持留重金属Cd2+的能力和吸持的稳定性。苯酚的存在对Cd2+在两性修饰土样中的运移有一定影响,同时还可增强两性修饰后土样中Cd2+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修饰 红壤性水稻土 运移 CD^2+
下载PDF
基于水环境风险的红壤性水稻土Olsen-P突变点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圆 王兴祥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0-776,共7页
结合973项目"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定位监测田块,采集28个水稻土样品,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不同P肥施用量下恒温(25℃±1℃)培育3h后,红壤性水稻土水层P随Olsen-P变化的关系,并以水层P急剧增加时的土壤Ols... 结合973项目"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定位监测田块,采集28个水稻土样品,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不同P肥施用量下恒温(25℃±1℃)培育3h后,红壤性水稻土水层P随Olsen-P变化的关系,并以水层P急剧增加时的土壤Olsen-P含量作为土壤速效P突变点。结果表明,速效P突变点与土壤本底速效P含量极显著相关,28个样点土壤速效P突变点平均值为114.22mg/kg±7.86mg/kg,速效P突变点对应的水层P含量平均值为13.12mg/L±2.49mg/L,且突变发生时对应的P肥用量与土壤活性Fe含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OLSEN-P 突变点
下载PDF
不同农业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土壤磷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卫军 王凯荣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7年第4期231-234,共4页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农业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土壤磷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移耕农业、施化学N肥和NK胆施肥制下,农田系统磷素亏缺量大,7年间达140mg/hm2以上,土壤有效磷降低;(2)有机农业和施化学P肥施肥制可促...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农业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土壤磷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移耕农业、施化学N肥和NK胆施肥制下,农田系统磷素亏缺量大,7年间达140mg/hm2以上,土壤有效磷降低;(2)有机农业和施化学P肥施肥制可促进农田系统磷素平衡,改善土壤供磷状况,提高稻株含磷量和磷累积量;(3)在有权无机结合施肥制下,农田系统土壤磷素盈余量大,7年间共达200mg/hm2以上,并可改善土壤磷组分,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土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小立 王卫东 +3 位作者 上官行健 王明星 REINER WASSMAN MICHAEL TOLG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5年第2期67-72,共6页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量为55.239/m2·a.不同年度间有差异;在年度内(水稻生长季节)亦有差异.以8月排放最多,其余月份依其排放量的顺序是7月,6月,5月,9月,10月.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有规律性,16...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量为55.239/m2·a.不同年度间有差异;在年度内(水稻生长季节)亦有差异.以8月排放最多,其余月份依其排放量的顺序是7月,6月,5月,9月,10月.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有规律性,16时前后出现最大值,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呈单峰型,日变化幅度与天气有关,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无规律性,在不同年度、不同稻季(早、晚季),其变化也不一致.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生产和生长密切相关,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稻田甲烷排放的基础和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稻田 甲烷排放 亚热带 水稻
下载PDF
肥力水平对水稻苗期生长及氮素吸收同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奕林 王兴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0-62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水稻土种植条件下,水稻苗期生长及其N素吸收同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中水稻的苗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低肥力土壤,主要表现为根生物量的差异,而且高肥力显著增加了水稻根数,但对水稻根冠比无...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水稻土种植条件下,水稻苗期生长及其N素吸收同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中水稻的苗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低肥力土壤,主要表现为根生物量的差异,而且高肥力显著增加了水稻根数,但对水稻根冠比无显著影响。高土壤肥力对水稻N素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N素利用率,但并无显著影响。与低肥力红壤水稻土相比,水稻在高肥条件下叶片和根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均显著提高,显著促进水稻对N素的吸收同化。因此,适当提高和改善红壤水稻土肥力对红壤区水稻生长及N素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肥力 水稻 氮素同化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红壤性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园 刘丽华 +1 位作者 熊晓晖 史蓉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52-55,共4页
为探索配施生物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水稻土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红壤性稻田水稻高产高品质发展,采用配施生物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5个生育阶段,对比分析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基... 为探索配施生物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水稻土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红壤性稻田水稻高产高品质发展,采用配施生物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5个生育阶段,对比分析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水稻植株生理特性及稻米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方式有利于有机质在红壤性水稻土的积累,完熟期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较分蘖期显著提高,由19.62g/kg上升至21.74g/kg;水稻土的速效磷和碱解氮等养分释放缓慢,与常规种植相比较降幅较小。有机种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POD酶活指标在5个生育阶段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与常规种植的差异不显著;有机种植方式下稻米的Cu、Zn和Pb含量均较低,符合绿色食品标准(NY/T419-2000),而常规种植方式稻米的Pb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生育周期 土壤肥力 有机种植
下载PDF
施肥结构对红壤性稻田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庄绍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1期16-17,20,共3页
大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 ,减缓旗叶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 ,延缓水稻旗叶衰老 ,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和水稻产量。此外 ,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提高红壤性水稻土的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物理性... 大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 ,减缓旗叶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 ,延缓水稻旗叶衰老 ,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和水稻产量。此外 ,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提高红壤性水稻土的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是红壤性水稻土培肥和增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结构 水稻 生长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