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鲷(Pagrosomus major)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柳学周 雷霁霖 +3 位作者 刘忠强 刘新富 松本淳 井村大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7-55,共9页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 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育出真鲷苗种 291. 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 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8%、62.5%;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2960尾/m3、6651尾/m3、9872尾/m3。在国内首次实现苗种生产三年连续成功,并连续突破百万尾大关。同时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真纲苗种生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苗种生产 亲鱼培育 营养强化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血细胞DNA损伤的慧星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春光 李裕红 +1 位作者 林志勇 王克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46-1449,共4页
对取自厦门海域养殖鱼排的真鲷以0.8、1.4、2.0μg.L-1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分别进行4、24h的暴露染毒,用改进的慧星实验技术研究了BaP对真鲷血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1)通过慧星实验获得的DNA损伤指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暴露... 对取自厦门海域养殖鱼排的真鲷以0.8、1.4、2.0μg.L-1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分别进行4、24h的暴露染毒,用改进的慧星实验技术研究了BaP对真鲷血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1)通过慧星实验获得的DNA损伤指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暴露染毒组血细胞DNA均受到损伤且损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效应关系明显,DNA损伤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2)优化了适合检测真鲷血细胞DNA损伤的彗星实验电泳条件:20V、300mA、20min。(3)在样本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用细胞培养板板盖铺单层胶的彗星实验检测方式与用载玻片铺3层胶的“三明治”方式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制胶过程凝胶不易破损、重复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苯并(A)芘 彗星实验 DNA损伤
下载PDF
真鲷(Pagrosomus major)杆状病毒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明 汝少国 +3 位作者 范瑞青 刘云 徐卫 魏渲辉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1期50-54,共5页
1995年电镜检测患病真鲷肠上皮组织 ,在细胞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粒子及其发生基质。病毒呈杆状外形为 ( 1 30~ 2 0 0 )× ( 360~ 40 0 ) nm,具囊膜 ,囊膜与核心间有 1 0~ 1 2 nm低密度间隔。病毒以溶酶体为载体形成病毒包涵... 1995年电镜检测患病真鲷肠上皮组织 ,在细胞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粒子及其发生基质。病毒呈杆状外形为 ( 1 30~ 2 0 0 )× ( 360~ 40 0 ) nm,具囊膜 ,囊膜与核心间有 1 0~ 1 2 nm低密度间隔。病毒以溶酶体为载体形成病毒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装配 ;形态学上暂定为真鲷杆状病毒 ( Pagrosomus major Baculovirus,PMBV)。细胞病理变化呈现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脱落 ,部分线粒体溶解 ,溶酶体膨大 ,有大量包涵物 ,核膜有轻微膨胀变形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肠组织 杆状病毒 超微结构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的核型及Ag—NOR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喻子牛 孔晓瑜 +1 位作者 谢宗墉 王贻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银染法研究真鲷和黑鲷的核型及Ag—NOR带。指出这两种鱼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st+46t,NF=48和2n=48,4m+4sm+2st+38t,NF=56。两种鱼的核型中各自唯一的一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及银染法研究真鲷和黑鲷的核型及Ag—NOR带。指出这两种鱼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st+46t,NF=48和2n=48,4m+4sm+2st+38t,NF=56。两种鱼的核型中各自唯一的一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染色体)为典型的具次缢痕的染色体。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银染核仁组织者区域(Ag—Nucleolusorganizer regions NORs),并表现出多态性。同时,在这两种鱼的中期分裂相中普遍观察到了NORs联合现象。此外,还讨论了这两种鱼的亲缘关系和鲷科鱼类中两个类群及其核型的分化问题,认为从细胞遗传学角度看,鲷科鱼类的两个类群在演化过程中是分支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黑鲷 核型 银染 AGNOR染色
下载PDF
真鲷(Pagrosomus major)肠上皮组织中类立克 次体的超微形态与细胞病理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明 范瑞青 +3 位作者 汝少国 刘云 谢嘉琳 魏渲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6页
运用电镜技术对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在肠上 皮组织细胞中发现一种类立克次体病原体。研究表明,该病原体具有完整的细胞包膜, 内部 具有低电子密度拟核,在胞浆中以两种类型存在-繁殖型和静止型;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呈圆 ... 运用电镜技术对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在肠上 皮组织细胞中发现一种类立克次体病原体。研究表明,该病原体具有完整的细胞包膜, 内部 具有低电子密度拟核,在胞浆中以两种类型存在-繁殖型和静止型;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呈圆 形、椭圆、哑铃、长棒状,其长轴为0.2~0.8μm,形成包涵体,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静止 型类立克次体为圆形,中等电子密度,直径为40~70nm,由繁殖型类立克次体出芽增殖形成 ;线粒体参与了包涵体的形成和类立克次体的增殖过程。细胞病理变化为上皮细胞肿胀并部 分解体,微绒毛破坏,线粒体变形,部分内嵴溶解;内质网膨胀,核糖体脱落。类立克次体 是导致鱼类病害的重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立克次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真鲷(Pagrosomus major)卵黄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6
作者 邴欣 汝少国 +1 位作者 潘宗保 王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09-1313,共5页
采用分子筛和离子交换两步层析法分离纯化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卵黄原蛋白(VTG),并采用非变性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真鲷VTG的分子量,发现真鲷VTG在非变性条件下的分子量大约为450kDa;在SDS变性条件下,两条亚基的分子量... 采用分子筛和离子交换两步层析法分离纯化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卵黄原蛋白(VTG),并采用非变性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真鲷VTG的分子量,发现真鲷VTG在非变性条件下的分子量大约为450kDa;在SDS变性条件下,两条亚基的分子量大约分别为170kDa和120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这两条亚基都能够与真鲷VTG多克隆抗血清产生免疫反应,而真鲷VTG的170kDa亚基是检测真鲷VTG的特异性条带,且最低检出浓度为0.1μg L^(-1)。鼠抗真鲷VTG多克隆抗血清对真鲷VTG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这一结果为采用真鲷为模式生物检测海洋环境雌激素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卵黄原蛋白 分离纯化 抗血清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OMOSOMES OF INDUCED TRIPLOID IN THE RED SEA BREAM, PAGROSOMUS MAJOR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静 尤锋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Triploidy red sea bream were induced by cold shock techniques (0 3℃) in Qingdao in April 1994, May 1995 and May 1996. Normal diploidy and triploidy chromosome metaphases were produced by chromosome spreads from the g... Triploidy red sea bream were induced by cold shock techniques (0 3℃) in Qingdao in April 1994, May 1995 and May 1996. Normal diploidy and triploidy chromosome metaphases were produced by chromosome spreads from the gastrula. Counts of 104 chromosome metaphases of normal diploid showed each of them consisted of 2 acrocentric (st) and 46 telocentric (t) chromosomes. Based on the relative lengths and arm ratios, the 48 chromosomes were matched into 24 pairs. Counts of 107 chromosome metaphases of induced triploid showed that each metaphase consisted of 3 acrocentric (st) and 69 telocentric (t) chromosomes. The 72 chromosomes were easily matched into three sets of chromosomes, based on the relative lengths and arm rat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LOID TRIPLOID COLD shock CHROMOSOME pagrosomus MAJOR
下载PDF
光照、温度对黑鲷(♀)×真鲷(♂)杂交子代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海林 张志勇 +5 位作者 张志伟 许津 陈淑吟 贾超峰 祝斐 孟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pagrosomus major)(♂) 受精卵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中国沿海真鲷种群鉴别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雅芝 洪惠馨 +2 位作者 林利民 王志勇 王艺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54,共10页
对1990—1998年期间取样于中国沿海5个不同海区的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样品的23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差异系数、均数差异显著性、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性状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产卵场... 对1990—1998年期间取样于中国沿海5个不同海区的真鲷(Pagro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样品的23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差异系数、均数差异显著性、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性状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产卵场、分布洄游习性以及海洋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海区的真鲷种群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真鲷可分为4个不同地方种群,即黄渤海地方种群、东海地方种群、闽南 南海地方种群和北部湾地方种群。文中还讨论了真鲷种质资源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 种群 鉴别
下载PDF
几种鱼礁模型对真鲷诱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方 唐衍力 +1 位作者 唐曼 张萍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89,共5页
观察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4种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诱集效果最好的1种模型礁,研究该模型礁在不同光强下诱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投放礁时,真鲷在水槽中的分布无... 观察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4种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诱集效果最好的1种模型礁,研究该模型礁在不同光强下诱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投放礁时,真鲷在水槽中的分布无选择性,呈随机分布;而投礁后各种模型礁均能对真鲷产生诱集效果,真鲷在鱼礁标志区的分布率从6%提高到17.89%~21.50%,其中以表面积大且无孔的D型模型礁的诱集效果最好;双模型礁投放后对真鲷的聚集率均在20%以上,其中表面积大且有孔的2个模型礁聚集率最大;随光强增强,真鲷的聚集率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这可能与真鲷的领域行为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礁模型 真鲷(pagrosomus major) 诱集效果 光照强度
下载PDF
真鲷与石莼池塘混养试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蔡泽平 胡超群 张俊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开展南方真鲷Pagrosomus major与石莼Ulva lactuca池塘混养试验。结果显示,在10m×9m×1.6m的池塘里放养150尾真鲷种苗和少量石莼,经1a养殖试验,在不充氧气、不加任何水质改良剂和消毒药物、仅补充少量海水的情况下,依靠石莼自... 开展南方真鲷Pagrosomus major与石莼Ulva lactuca池塘混养试验。结果显示,在10m×9m×1.6m的池塘里放养150尾真鲷种苗和少量石莼,经1a养殖试验,在不充氧气、不加任何水质改良剂和消毒药物、仅补充少量海水的情况下,依靠石莼自然生长与繁殖,能有效地消除水体的营养盐,净化水质,改良养殖环境,减少污水排放。池水溶解氧周年维持在4.75—6.50mg.L-1,铵氮含量为0.017—0.093mg.L-1,真鲷和石莼在池塘可以忍受高达34.5℃的极端温度和比重低至1.012 0的海水。周年真鲷成活率为87.3%,饵料系数为5.1,体重为355—529g.ind-1,平均427g.ind-1,总产量为55 900g;石莼生长茂密,沥干鲜藻总产量达到358 000g。实验期间未出现任何因养殖环境不适而导致真鲷患病或大量死亡,可见石莼是适合于作为池塘鱼类养殖的环境修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pagrosomus major 石莼Ulva LACTUCA 池塘混养 生长率 水质净化 饵料系数
下载PDF
饥饿对真鲷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3
12
作者 张波 孙耀 唐启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在 2 0℃条件下 ,对真鲷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 1 5d的真鲷体重下降7.0 5 % ,鱼体水分含量略有上升 ,蛋白质含量和比能值略有下降 ,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真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消耗蛋... 在 2 0℃条件下 ,对真鲷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 1 5d的真鲷体重下降7.0 5 % ,鱼体水分含量略有上升 ,蛋白质含量和比能值略有下降 ,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这表明真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消耗蛋白质作为身体的能量来源。分别给饥饿处理 0 (对照 )、3、6、9、1 2和 1 5d的真鲷投饵 ,在饱足摄食的条件下生长 2周。各饥饿处理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 ,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 3、6d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饥饿9、1 2和 1 5d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摄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真鲷幼鱼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 ,短期饥饿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通过显著提高摄食水平来达到补偿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饥饿 补偿生长 生化组成 恢复生长
下载PDF
久效磷对真鲷鳃、肝和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邴欣 汝少国 +2 位作者 姜明 魏渲辉 李永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2-42,共1页
0.5mg/L的久效磷处理真鲷4d和10d后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鲷鳃氯细胞、肝细胞和肾小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鳃氯细胞微小管严重水肿 ;肝细胞核膜水肿、溶解 ,部分线粒体外膜和嵴溶解 ,内质网明显水肿 ;肾小管细胞内质网和刷... 0.5mg/L的久效磷处理真鲷4d和10d后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鲷鳃氯细胞、肝细胞和肾小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鳃氯细胞微小管严重水肿 ;肝细胞核膜水肿、溶解 ,部分线粒体外膜和嵴溶解 ,内质网明显水肿 ;肾小管细胞内质网和刷状缘严重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污染 海洋鱼类 久效磷 真鲷 肾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石油污染对真鲷幼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36
14
作者 余群 郑微云 +2 位作者 翁妍 冯涛 郑森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研究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不同浓度可溶性0#柴油的暴露对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D酶活性对于油污染胁迫呈现出明显的剂量-诱导效应关系.在同一剂量溶度作... 研究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不同浓度可溶性0#柴油的暴露对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D酶活性对于油污染胁迫呈现出明显的剂量-诱导效应关系.在同一剂量溶度作用下,延长暴油时间,能诱导鱼体内SOD酶活性,抑制Cat酶活性.当污染胁迫解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幼鱼 海洋 石油污染 SOD 毒理
下载PDF
真鲷精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纯 李军 薛钦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8,共3页
对真鲷精子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液氮中保存真鲷(Pagrosomusmajor)精子时发生冷冻伤害的温域为 -30~ -60℃ ,适宜的降温速率为20℃/min ;使用抗冻剂DM SO的适宜浓度为20% ;采用低盐度或高 pH值的溶液激活冻精的效果不如自... 对真鲷精子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液氮中保存真鲷(Pagrosomusmajor)精子时发生冷冻伤害的温域为 -30~ -60℃ ,适宜的降温速率为20℃/min ;使用抗冻剂DM SO的适宜浓度为20% ;采用低盐度或高 pH值的溶液激活冻精的效果不如自然海水。真鲷冻精的复苏率和存活率最高可达到50.73%和62.5% ;以20℃/min和20%DMSO处理真鲷精子 ,保存在液氮中46d后冻精复苏率和存活率为50.63 %和6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精子 超低温保存 海水鱼
下载PDF
大亚湾真鲷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林金錶 陈琳 +1 位作者 郭金富 陈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5-79,共5页
1997年在大亚湾开展了真鲷 Pagrosomus major 的标志放流研究,以探讨人工放流增殖大亚湾真鲷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的真鲷共2 000尾,体长为 57──71mm(平均体长为 61mm)。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回捕标志真鲷324尾,回捕率达16.2... 1997年在大亚湾开展了真鲷 Pagrosomus major 的标志放流研究,以探讨人工放流增殖大亚湾真鲷资源的可行性。标志放流的真鲷共2 000尾,体长为 57──71mm(平均体长为 61mm)。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回捕标志真鲷324尾,回捕率达16.2%,初步了解了标志真鲷在大亚湾内的分布移动趋势及生长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放流技术 移动规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延迟投饵对真鲷、牙鲆仔鱼早期阶段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0
17
作者 鲍宝龙 苏锦祥 殷名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8,共6页
试验结果表明:(1)2日龄真鲷、牙鲆仔鱼初次摄食,在6~7日龄和5~6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PNR期,而卵黄囊均在此前1~2天已耗尽。混合营养期分别为3~4天和1~2天。(2)真鲷和牙鲆仔鱼在不同饥饿... 试验结果表明:(1)2日龄真鲷、牙鲆仔鱼初次摄食,在6~7日龄和5~6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PNR期,而卵黄囊均在此前1~2天已耗尽。混合营养期分别为3~4天和1~2天。(2)真鲷和牙鲆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开始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率分别为86.7%和35%。(3)牙鲆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牙鲆仔鱼的存活率与延迟投饵天数的关系也是如此。延迟2天投饵对真鲷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牙鲆 仔鱼 延迟投饵 摄食 存活 生长 育苗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真鲷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8
18
作者 王重刚 陈品健 +1 位作者 顾勇 陆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用轮虫、水丝蚓、鱼糜和配合饲料投喂40日龄的真鲷稚鱼,2d天后蛋白酶比活力以轮虫组为最高,鱼糜组次之,水丝蚓和配合饲科组活性极低;淀粉酶比活力以配合饲料组最高,轮虫和鱼糜组次之,水丝蚓蛆最低;脂肪酶比活力以配合饲料组... 用轮虫、水丝蚓、鱼糜和配合饲料投喂40日龄的真鲷稚鱼,2d天后蛋白酶比活力以轮虫组为最高,鱼糜组次之,水丝蚓和配合饲科组活性极低;淀粉酶比活力以配合饲料组最高,轮虫和鱼糜组次之,水丝蚓蛆最低;脂肪酶比活力以配合饲料组最高,轮虫和水丝蚓组次之,鱼糜组最低。由试验结果看出,淡水的水丝蚓和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配合饲料并非真鲷稚鱼的合适蛋白源;淀粉酶的活性明显受食物诱导,脂肪酶活性与食物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真鲷稚鱼投饵及配合饲料研制等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稚鱼 消化酶 活性 饵料
下载PDF
铜和锌离子对真鲷幼鱼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戴家银 郑微云 王淑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0-62,共3页
研究水中Cu2+、Zn2+对真鲷幼鱼组织CAT、GPT、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Cu2+(0.5、0.75、1.5mg/L)、Zn2+(1、2、4mg/L)海水中4d后,Cu2+、Zn2+... 研究水中Cu2+、Zn2+对真鲷幼鱼组织CAT、GPT、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Cu2+(0.5、0.75、1.5mg/L)、Zn2+(1、2、4mg/L)海水中4d后,Cu2+、Zn2+对鳃、肝脏CAT,胃蛋白酶都有抑制作用.当Cu2+浓度最大时,对鳃、肝脏CAT,胃蛋白酶抑制率分别为73%、34%和42.8%;当Zn2+浓度最大时,对3种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0%、68.5%和32.8%.Cu2+、Zn2+尤其可使真鲷肝脏GPT活性显著降低,当Cu2+、Zn2+浓度最大时,肝脏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4%和33%.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鲷科鱼类 幼鱼 毒性 海洋监测
下载PDF
厦门海区真鲷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艺磊 张子平 +3 位作者 王志勇 王玮玮 林利民 洪惠馨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厦门海区真鲷的肌肉、眼睛、心脏、胃、肝脏、肠、脾、肾、精巢、鳃等10种组织或器官进行了10种同工酶(LDH、MDH、IDH、GDH、ADH、EST、POX、ALP、ACP、α AMY)的电泳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表达及酶谱表...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厦门海区真鲷的肌肉、眼睛、心脏、胃、肝脏、肠、脾、肾、精巢、鳃等10种组织或器官进行了10种同工酶(LDH、MDH、IDH、GDH、ADH、EST、POX、ALP、ACP、α AMY)的电泳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表达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LDH、MDH、IDH、GDH、ADH、EST和POX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或器官特异性,ALP酶具有活性,但图谱表现不明显,α AMY、ACP未检测到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区 真鲷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酶活性 酶谱 生物化学 海水鱼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