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馆藏蜡笺纸类书画文物保护修复与工艺研究
1
作者 赵晓龙 张晓珑 +1 位作者 陈子繁 周松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本研究筛选了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4件蜡笺纸书画文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纸张样品的纤维成分、形貌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确定纸张以皮料纤维为主要成分;对样品颜料组成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颜料层元素组成均以铅元素为主,且添加矿... 本研究筛选了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4件蜡笺纸书画文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纸张样品的纤维成分、形貌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确定纸张以皮料纤维为主要成分;对样品颜料组成及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颜料层元素组成均以铅元素为主,且添加矿物填料。结合现代科技检测技术与传统修复装裱工艺相结合的优势,对4件蜡笺纸书画文物完成了保护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笺纸 工艺研究 书画保护修复
下载PDF
明清文人书画扇面纸张病害成因及表面涂布工艺分析——以四川博物院藏11幅扇面文物为例
2
作者 黄怡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符,反映了明清扇面等级及工艺演变过程:泥金扇面→其他加工涂布扇面(洒金、瓷青等)→矾扇(仅涂布疏水层)→粉连纸扇面。扇面文物病害主要为扇叶折痕断裂和填料层病害,病害程度受扇面厚度、涂布材料及工艺影响。扇面涂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因此润墨性较差,金面扇面普遍较素面扇面润墨性较差,写印色料不易附着;通过XRF和SEM-EDS分析,扇面填料材料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硅酸盐类化合物,不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可有效提高扇面防虫防霉能力,但受黏合剂影响较大——黏合剂老化失胶会导致填料层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龟裂、空鼓、粉化、起翘等病害;金面扇面的“金”成分主要为金银合金,不同金银配比及泥金、洒金、贴金三种不同的加工形式,会让其产生不同的金属色彩和光泽,因此修复过程中很难通过传统颜料调配的方法减少色差。扇面工艺特性及病害不同于普通纸质书画,因此使用传统书画保护修复技艺难以达到预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扇面书画 病害 材料 加工工艺 保护修复技术
下载PDF
苏裱常用修复用纸的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诺 郑冬青 +1 位作者 何伟俊 闵海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4,共6页
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修复用纸,对6种苏裱常用书画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纸张厚度、强度性能、白度以及pH值所占的权重,4^#红星净皮绵连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纸样,老化后纸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平均下降1... 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修复用纸,对6种苏裱常用书画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纸张厚度、强度性能、白度以及pH值所占的权重,4^#红星净皮绵连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纸样,老化后纸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平均下降16.6%和16.3%,白度平均下降0.4%,pH值平均上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装裱 修复用纸 性能分析
下载PDF
书画修复中可替代明矾的施胶沉淀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秋菊 王丽琴 +1 位作者 王菊琳 许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1,共11页
明矾是我国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但明矾水解析出酸,会促使纸张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研究对比了明矾和水解后具有高阳离子电荷的6种沉淀剂对宣纸施胶前后的pH值、疏水性、色差、力学性能变化和对国画颜料的固色效果,利... 明矾是我国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但明矾水解析出酸,会促使纸张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研究对比了明矾和水解后具有高阳离子电荷的6种沉淀剂对宣纸施胶前后的pH值、疏水性、色差、力学性能变化和对国画颜料的固色效果,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测试宣纸施胶后的化学键合状况(包括沉淀剂与胶料、纤维),结合高场^(27)Al核磁共振波谱(^(27)Al-NMR)测试了纸张施胶中铝盐沉淀剂的水解聚合形态,及其与胶料混合后对宣纸表面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聚合氯化铝(PAC)施胶宣纸pH值可达到7以上,作为沉淀剂的施胶液处理后的宣纸具有一定的疏水性,湿热老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耐折度和抗张强度,色差变化小,对颜料固色效果好。SEM分析表明,白色PAC可使胶料分布较均匀,能在一定程度上包覆、填充宣纸纤维和孔隙。^(27)Al-NMR、ATR-FTIR及固化性能分析表明,PAC多核铝[AlO_(4)Al_(12)(OH)_(24)(H_(2)O)12]^(7+)(Al_(13))含量相对较高,对明胶也具有促干剂作用,可和胶料产生键合,形成网状络合物,适合替代明矾作为施胶沉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修复 明矾 施胶沉淀剂 聚合氯化铝
下载PDF
修复材料对书画纸张酸化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秋菊 马婧婕 +1 位作者 范胜利 魏书亚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100,25,共8页
修复材料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书画文物酸化,影响书画寿命。本文首次系统探讨了书画装裱修复常用手工纸、颜料、染料、动植物胶料、浆糊及胶矾水对纸张酸化的影响,利用pH平面电极测试对比各修复材料的酸碱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 修复材料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书画文物酸化,影响书画寿命。本文首次系统探讨了书画装裱修复常用手工纸、颜料、染料、动植物胶料、浆糊及胶矾水对纸张酸化的影响,利用pH平面电极测试对比各修复材料的酸碱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了浆糊在放置发酵前后的分子结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比不同浓度明矾处理宣纸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常用书画修复用手工纸均为中碱性,颜料(染料)中紫胶酸、胭脂虫红、红花素和藤黄呈现酸性,动植物胶料中白芨胶酸性较强。浆糊在放置过程中陈化发酵,指纹区1022cm-1、886.21cm-1多糖及单糖的特征峰强度显著降低,可见淀粉发酵析出有机酸等导致了多糖发生了分解。湿热老化后,随着明矾含量增加,纸张的pH值逐渐下降,施加胶矾水的宣纸纤维部分表面出现皱缩,当明矾浓度超过4%后纤维扭曲、断裂。本研究有助于书画修复人员科学认知和选择修复材料,对于书画文物的科学保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纸张 修复材料 酸化 保护
下载PDF
温敏型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闫丽 董振 刘伟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共6页
我国博物馆里有许多珍贵的书画文物,然而这些书画文物由于材质易损,年代久远,在修复过程中,揭裱是一个难题。揭裱过程中,书画与背纸之间的浆糊是导致书画文物揭裱困难的主要障碍。利用淀粉酶可以有效分解浆糊淀粉,提高揭裱效率,但揭裱... 我国博物馆里有许多珍贵的书画文物,然而这些书画文物由于材质易损,年代久远,在修复过程中,揭裱是一个难题。揭裱过程中,书画与背纸之间的浆糊是导致书画文物揭裱困难的主要障碍。利用淀粉酶可以有效分解浆糊淀粉,提高揭裱效率,但揭裱后残留在文物上的淀粉酶会影响后续的重新装裱,因此开发温度敏感型淀粉酶有助于揭裱后的重新装裱。本研究取样于东北寒地土壤,并通过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产温敏型淀粉酶菌株,且命名为BWL1025。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且通过DNS法测定目标菌株所产淀粉酶的最适pH及其稳定性、最适酶活温度、最低失活温度和最短失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40℃时,酶活达到最高值,为0.839 IU/mL;在60℃时,处理25 min后,酶活基本消失。此外,本研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发现以木糖和酵母粉为最佳碳源和氮源时,酶活最高达到1.63 IU/mL。本研究结果为书画文物的修复提供了新型的温敏型淀粉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型淀粉酶 枯草芽孢杆菌 文物修复 书画揭裱
下载PDF
古书画修复概述——以清刘墉书法四屏条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舒光强 李鸣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6-85,共10页
古书画的修复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历史的发展和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修复流程。文中以刘墉书法四屏条为例,对修复前的拍照存档、文字记录、修复材料的准备到背纸和命纸的揭裱、画芯的补缀、残缺处的全色接笔等工序进行了有... 古书画的修复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历史的发展和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修复流程。文中以刘墉书法四屏条为例,对修复前的拍照存档、文字记录、修复材料的准备到背纸和命纸的揭裱、画芯的补缀、残缺处的全色接笔等工序进行了有重点的介绍。古书画修复的背后凝聚了裱画师的聪明才智与心血,是他们使一幅幅残破不堪的古书画得以"起死回生",古书画的修复承载了书画装裱的技艺要领和文化信息,又包含了修复师傅的手艺、修养、审美、心境和情绪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书画 传统手艺 濒危技艺
下载PDF
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常见病害及保护性修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文军 陈一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第4期60-63,共4页
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的常见病害破损原因有客观的自然环境,如干燥的空气,较强的紫外线引起的光热反应,空气含浮尘多;此外也有人为原因,如装裱工艺水平和材料选择,以及收藏存世过程中的不当做法,均可造成古书画的损坏。对西北地区现存... 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的常见病害破损原因有客观的自然环境,如干燥的空气,较强的紫外线引起的光热反应,空气含浮尘多;此外也有人为原因,如装裱工艺水平和材料选择,以及收藏存世过程中的不当做法,均可造成古书画的损坏。对西北地区现存古旧书画的保护性修复,需要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然后从采集信息、建立修复档案、分析测试、确定修复方案、配备场地及材料、清除异物及清洗,到揭褙、加护边、加助条、全色、裱装,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以期完成每一件珍贵作品的装裱修复,实现作品的保护保存,体现出它们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旧书画作品 自然腐蚀 人为破损 保护性修复
下载PDF
古书画保护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及预防
9
作者 田朋 尚小临 王若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收藏和传承历史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在书画修复中,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病害情况是制定修复计划的重要前提,但保护修复中发生的脱色现象是后出现的二次病害,在修复计划中易...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收藏和传承历史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在书画修复中,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病害情况是制定修复计划的重要前提,但保护修复中发生的脱色现象是后出现的二次病害,在修复计划中易被忽略以致画心被破坏,失去色泽变得暗淡,甚至出现部分内容缺失,对书画伤害极大,故而对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研究并优化相关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古书画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全面的阐述和研究,从材料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病害成因,将常见的修复中人为造成的脱色现象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修复中二次脱色现象发生的预防判断标准,优化了修复技术,为古书画病害的研究、书画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破坏 颜料脱落 修复工艺 书画命纸 矿物颜料
下载PDF
论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中的线
10
作者 江保锋 闻婧 《宿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从中国书法即是线的最高艺术形式的角度,按照文字和书法历史发展的顺序,结合文字书法及其理论对中国画线的影响,论述线条艺术的渊源;从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方面,论述中西绘画中线的异同。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中国书画线的表现力的不... 从中国书法即是线的最高艺术形式的角度,按照文字和书法历史发展的顺序,结合文字书法及其理论对中国画线的影响,论述线条艺术的渊源;从表现形式和哲学思想方面,论述中西绘画中线的异同。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中国书画线的表现力的不断丰富;中国画线中的表现程式;中国画线与情感的表达;中国画线的表现力与线的组合规律。对于中国书画线意义的认识和今后的发展,既要求继承发展,又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不能太多的受其技法、理法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同源 骨法用笔 一笔画 程式化 视觉心理 乘物以游心
下载PDF
馆藏清代古旧字画酸化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希利 祁赟鹏 +2 位作者 贾晓燕 张娟 周亚军 《文博》 2016年第4期88-91,共4页
古旧字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博物馆一类重要的藏品。本文通过对西安博物院馆藏的10幅清代古旧字画进行了酸度调研,发现字画纸本画的酸度介于4.3~5.4之间,表明馆藏字画酸化程度严重,需及时进行脱酸处理与修复保护,在调研基... 古旧字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博物馆一类重要的藏品。本文通过对西安博物院馆藏的10幅清代古旧字画进行了酸度调研,发现字画纸本画的酸度介于4.3~5.4之间,表明馆藏字画酸化程度严重,需及时进行脱酸处理与修复保护,在调研基础之上,结合西安博物院古旧字画保存状况,探讨了古旧字画的保存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旧字画 纸质 酸化
下载PDF
透光摄影在古书画修复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童 陈垚 雷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6,共8页
透光摄影由常规可见光摄影发展而来,是针对中国古书画等能被可见光穿透的文物开发的一项无损摄影检测技术。通过实践发现透光摄影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领域具有多项作用:观察书画命纸、背纸拼接等装裱情况;发现前人加固、补缀等修复痕迹... 透光摄影由常规可见光摄影发展而来,是针对中国古书画等能被可见光穿透的文物开发的一项无损摄影检测技术。通过实践发现透光摄影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领域具有多项作用:观察书画命纸、背纸拼接等装裱情况;发现前人加固、补缀等修复痕迹;获取画面底稿内容;强化伤况视觉效果以便于分析文物伤况病害。透光摄影能够提供直观可靠的深层视觉信息,辅助修复人员了解文物内部状态,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摄影 古书画 文物修复 文物摄影 书画装裱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画修复思想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胜利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古人没有明确的修复理论,只是将自己对书画修复的理解融入到技法类的论述当中,观点往往质朴而简洁。通过对以《装潢志》为代表的古代书画修复文献进行梳理,整理出历史上有传承性的修复理念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加以提炼,得出古人的修复... 古人没有明确的修复理论,只是将自己对书画修复的理解融入到技法类的论述当中,观点往往质朴而简洁。通过对以《装潢志》为代表的古代书画修复文献进行梳理,整理出历史上有传承性的修复理念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加以提炼,得出古人的修复思想观点。文章抓住古人书画修复思想主要的几个方面:古人对修复的态度;古人对修复材料选配的原则;古人对装裱形制、材料等的取舍,分别提炼概括出古人书画修复的思想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修复 修复原则 装潢
下载PDF
略述中国古旧绢本书画的修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诸品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51-54,共4页
中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书画艺术,载体一般均为缎本、绫本、绢本和纸本,由于年代久远,绢、纸老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疲破成为客观趋势,然而在书画艺术的继承和保护中,形成了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特殊工艺技术。本工作通过探索、研究和实... 中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书画艺术,载体一般均为缎本、绫本、绢本和纸本,由于年代久远,绢、纸老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疲破成为客观趋势,然而在书画艺术的继承和保护中,形成了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特殊工艺技术。本工作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在中国古旧绢本书画修复中,对画芯的清洗、揭芯、补洞、托芯、全色接笔等五大工序和工艺技术操作的认识体会,通过两幅画和书法作品的修复前后的对比,说明五大工艺和工艺技术操作是成功的。通过总结使感性经验提升为科学理论,可更有效地指导古旧绢本书画的修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修复 清洗 揭裱
下载PDF
古代绢画补配修复工具研制的探讨
15
作者 白玉 张玉芝 云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09,共6页
针对在古代绢画补配修复中,面对古今材质与装裱要求不一、病害种类不同的情况,为将现代的绢绫线与文物的经纬线更好地匹配,研制了一种绢绫刮口刀。此刀由八个点形成的一条线或一个面作为刮口工作的状态,可以避免绢画修复中常用工具——... 针对在古代绢画补配修复中,面对古今材质与装裱要求不一、病害种类不同的情况,为将现代的绢绫线与文物的经纬线更好地匹配,研制了一种绢绫刮口刀。此刀由八个点形成的一条线或一个面作为刮口工作的状态,可以避免绢画修复中常用工具——马蹄刀、美工刀以点为工作面的刃口所产生的倾斜角度力点小且刀刃的点难以控制易伤及画心等缺点。虽然研制的绢绫刮口刀在修复明代绢本水陆画《七宿星君水陆道场图轴》的补绢刮口步骤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裱技艺如何科学化,还需不断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本书画 刮口刀 刮口细补 经纬线
下载PDF
《毛泽东悼念柯棣华挽词》的修复和技术创意
16
作者 赵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毛泽东悼念柯棣华挽词》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在延安题写、现藏于印度索拉普尔市柯棣华故居博物馆的一件珍贵的近代革命文献。受战乱、保存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此件挽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存在折痕、水渍、污渍、烟熏、皱褶、残... 《毛泽东悼念柯棣华挽词》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在延安题写、现藏于印度索拉普尔市柯棣华故居博物馆的一件珍贵的近代革命文献。受战乱、保存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此件挽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存在折痕、水渍、污渍、烟熏、皱褶、残缺、变色和字迹残缺等病害。作者在遵循中国传统纸张修复的基本要求和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修复实践,按照纸张修复工艺,对挽词现存的各类病害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探讨了中国传统纸张修复技术在该馆藏文物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有利于挽词保存的适宜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棣华 近代书画修复 技术创新 修旧如旧
下载PDF
古字画修复的难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正丽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古字画在我国,是一种极其珍贵并且精致的一种纸质化的文化遗产,是纸质文化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古字画的修复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件急不可待的事件,但修复传统字画又是极其复杂的。在修复过程中,相关的修复者不仅要通过运用各种综... 古字画在我国,是一种极其珍贵并且精致的一种纸质化的文化遗产,是纸质文化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古字画的修复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件急不可待的事件,但修复传统字画又是极其复杂的。在修复过程中,相关的修复者不仅要通过运用各种综合的修复手段进行修复,还要了解各种相关的知识,所以修复的工作是极其重要且漫长的。文章就古字画的修复作出详细的介绍,对一些较为难以操作的修复技术进行讲解,希望对古字画的修复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字画 修复 难点技术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中国书画修复技艺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逸斐 《三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中国传统书画修复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责任。同时,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频繁,源于西方的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与科技对我国书画修复领域的影响愈发明显。这使得当下中国书画修... 中国传统书画修复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责任。同时,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的频繁,源于西方的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与科技对我国书画修复领域的影响愈发明显。这使得当下中国书画修复不断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面临着不少困惑与问题。中国书画修复应该在保护传承传统技艺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物保护的合理因子,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从而使这门优秀传统技艺在得到有序传承的同时,发展成为一套融入现代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得到各国同行广泛认可的中国书画修复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修复 文物保护 传统与现代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探复古思潮下元代书画的不平衡发展
19
作者 王洁 《艺术大观》 2019年第1期9-10,共2页
顺着历史的脉络,享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突然在元代小停一下,因为心中有一个疑虑,即为什么元代的书画发展如此不平衡?人们每每谈起元代人的文人画无不称好,而对于书法却平平带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作者本人的观点,从书... 顺着历史的脉络,享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突然在元代小停一下,因为心中有一个疑虑,即为什么元代的书画发展如此不平衡?人们每每谈起元代人的文人画无不称好,而对于书法却平平带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作者本人的观点,从书与画的自身发展规律、当时的政治背景、赵孟頫的影响以及刻贴因素几个方面来论述,试着阐述这种状况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 赵孟頫 文人画 元代书法
下载PDF
古书画修复中全色的实践原则与标准构建
20
作者 李燕懿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5期105-110,151,共7页
本文比较了古书画修复中有关全色的传统操作理念和20世纪后受到外来理论冲击而产生的一些新观念,并结合当下科技研究成果,提出应根据中国书画的画种特性,制定独立的全色接笔标准。文章从文献档案查阅、科技分析检测、数字技术模拟以及... 本文比较了古书画修复中有关全色的传统操作理念和20世纪后受到外来理论冲击而产生的一些新观念,并结合当下科技研究成果,提出应根据中国书画的画种特性,制定独立的全色接笔标准。文章从文献档案查阅、科技分析检测、数字技术模拟以及修复日志记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全色接笔实操标准的制定内容和方向。根据当前我国博物馆人员专业构成的现状,提出在古书画修复中应打造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方式,以推动行业的标准化与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色 书画修复 科技检测 数字技术 标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