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刘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怡 夏阳 +4 位作者 董艳芳 俞博雅 范怡露 闻方园 高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关申地区北刘遗址(8000~5500BP)出土的人骨C和N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当地先民的以粟类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对该遗址早晚两期先民稳定同位素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粟作农业在北刘晚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对...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关申地区北刘遗址(8000~5500BP)出土的人骨C和N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当地先民的以粟类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对该遗址早晚两期先民稳定同位素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粟作农业在北刘晚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比北刘遗址不同时期以及姜寨(6900~6000BP)、史家(6300~6000BP)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探索关中地区史前先民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的演变历程:从老关台文化期到仰韶文化期,粟类食物在先民食物结构中比例上升,粟作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仰韶文化期内,粟作农业存在先繁荣后衰退的现象。这种变化可能与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古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刘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食谱分析 粟作农业 古气候演变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生业模式研究——以骨骼同位素为依据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惟妙 安成邦 +1 位作者 于建军 陈晓露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4,170,共11页
人和动物骨骼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有效区分其食谱中粟黍和麦类作物的贡献程度,以及肉类蛋白的摄入水平,进而探究不同文化人群的迁移过程和生业模式。先前的研究认为,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欧亚大陆内部先民才开始更多地食用粟黍。为了... 人和动物骨骼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有效区分其食谱中粟黍和麦类作物的贡献程度,以及肉类蛋白的摄入水平,进而探究不同文化人群的迁移过程和生业模式。先前的研究认为,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欧亚大陆内部先民才开始更多地食用粟黍。为了探究阿勒泰地区史前居民食物构成和生业模式,我们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4处墓地出土的动物和人骨碳、氮稳定同位素,发现本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先民普遍大量摄入肉类蛋白,食谱中粟黍来源食物的比重整体偏低。结合本区域作物生长积温要求和过去气候重建结果,我们认为:阿勒泰地区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粟黍农业。早期铁器时代,人群大规模的流动可能促进了粟黍类作物在整个欧亚大陆人群食谱中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阿勒泰地区 同位素 古食谱 生业模式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