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克拉2气田多期油气充注的古流体证据 被引量:47
1
作者 鲁雪松 刘可禹 +3 位作者 卓勤功 赵孟军 柳少波 方世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4,共8页
对库车前陆盆地克拉2气田储集层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岩心显微CT扫描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综合研究克拉2气田多阶段油气充注过程。克拉2气田经历了中新世早中期(N1)原油充注、上新... 对库车前陆盆地克拉2气田储集层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岩心显微CT扫描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从古流体证据的角度综合研究克拉2气田多阶段油气充注过程。克拉2气田经历了中新世早中期(N1)原油充注、上新世库车组沉积期(N2)高成熟油气充注与破坏、第四系(Q1以来)高—过成熟煤成气充注的3期成藏过程。储集层中广泛分布的残余干沥青、较发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纳米孔中的残余油、现今气层和水层中较高的颗粒(抽提物)荧光指数、储集层岩石较大的热解值等均是早期原油充注的证据;残余干沥青、含沥青的3相烃包裹体、凝析油轻质正构烷烃大量损失、石蜡质和芳烃等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金刚烷含量异常高等均是早期原油遭受气洗发生脱沥青作用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 流体包裹体 充注历史 气洗作用 克拉2气田
下载PDF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潍莲 张延华 张永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油气评价 孔隙 地层古埋深 地层古压力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古近系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景东 蒋有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0-36,126,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的膏盐岩地层为异常压力提供了很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复杂的断裂又为异常高压的释放提供了通道,其油气成藏的动力学过程较复杂,目前对该区异常高压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规律仍然认识不清。为此,对东濮凹...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的膏盐岩地层为异常压力提供了很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复杂的断裂又为异常高压的释放提供了通道,其油气成藏的动力学过程较复杂,目前对该区异常高压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规律仍然认识不清。为此,对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开展了研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古近系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并运用流体包裹体方法恢复了古地层压力,对深部和浅部层系的油气充注动力进行了分析;综合划分了该区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类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纵向上发育常压、超压和超高压3种类型,其中文明寨—古云集地区以常压为主,卫城、濮城和桥白地区发育常压和超压,文留地区和文卫濮结合部发育常压、超压和超高压;②深部层系的油气充注系统为高压系统或较高压—高压系统,浅部层系油气主要为幕式充注;③研究区洼陷斜坡带的成藏模式包括侧向运聚成藏和自生自储运聚成藏,构造主体的成藏模式包括盐上垂向幕式运聚成藏、盐间复式运聚成藏和无盐区垂向连续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 异常地层压力 古压力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张长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23,33,共11页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小(一般5%~10%),w(NaCl)为8%~22%,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为80℃~260℃;第2期次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外,还有以古石油为代表的有机流体,古石油包裹体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均一温度变化大(30℃~290℃),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第3期次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成因,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一般为5%~10%,w(NaCl)<4%,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140℃~270℃,但以小于200℃为主。从第1期次到第3期次,成矿流体盐度逐渐降低,特别是第3期次的盐度非常低,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本区最重要的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是第2期次不同性质成矿流体混合或成矿流体与有机流体混合、有机质的还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包裹体 古石油包裹体 成矿流体 玄武岩铜矿 滇黔交界地区
下载PDF
基于流体包裹体的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地层古压力恢复 被引量:5
5
作者 占王忠 贺永忠 +1 位作者 陈文彬 朱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6-61,共6页
对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发生过3次油气充注事件,其中第2期油气充注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时期。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了3期大规模油气生成聚集成藏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 对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索瓦组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区发生过3次油气充注事件,其中第2期油气充注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时期。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了3期大规模油气生成聚集成藏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VTFLINC),获得了3期油气成藏时的古压力数据。对索瓦组地层的古压力恢复表明,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古压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将古压力演化划分为3个发育阶段:油气藏形成初期的超压系统阶段、形成高峰期的正常压力系统阶段和萎缩期的低压系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索瓦组 流体包裹体 古流体压力 热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古流体动力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震亮 陈荷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应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了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流体(气)动力分布。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自油气生成之后的古流体动力可以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即三叠~侏罗纪、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至今,这恰与同期的构造演化... 应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了目的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流体(气)动力分布。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自油气生成之后的古流体动力可以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即三叠~侏罗纪、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至今,这恰与同期的构造演化特征相吻合。此外还发现,流体动力的分布受沉积条件制约,且压实流对流体动力的贡献大于重力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动力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流
下载PDF
古岩溶与油气运移和成藏关系浅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黎栋 万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0,共3页
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构成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溶蚀水源、水化学场和水动力场是影响古岩溶发育的3个主要因素。对长庆油田、川中磨溪气田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研究表明,压释水作为溶蚀水源在岩溶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 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构成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溶蚀水源、水化学场和水动力场是影响古岩溶发育的3个主要因素。对长庆油田、川中磨溪气田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研究表明,压释水作为溶蚀水源在岩溶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岩溶的发育受后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古岩溶的演化控制了磨溪气田L11储层岩溶气藏的储集特征;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和古岩溶地貌是造成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随着岩溶型储层概念和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提出,古水文地质分析工作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油气运移聚集 碳酸盐岩 古地下水流场 古水文地质分析
下载PDF
运用流体包裹体计算流体势并预测油气聚集区带 被引量:4
8
作者 逄建东 柳忠泉 +2 位作者 吕新彪 项希勇 刘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43,52,共3页
含烃流体流体势预测油气聚集区带在油气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利用压力资料或从地震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流体势计算。本次工作中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资料来进行流体势计算,从而预测出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聚集有利区带。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计算 流体势 预测 油气聚集区 油气运势 地层古高程 德南洼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2
9
作者 付锁堂 王震亮 +3 位作者 张永庶 王爱国 孔红喜 范昌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999,共9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古流体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演化等方面的有益地质信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 碳酸盐胶结物是古流体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演化等方面的有益地质信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和含铁方解石为主。鄂博梁I号构造主要见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大:-13.47‰<δ13CPDB<2.54‰,-15.93‰<δ18OPDB<-4.74‰,成因多种多样,与有机质脱羧、同生—准同生、甲烷生成等作用有关;鄂博梁III号—鸭湖构造则主要见含铁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分布集中:-4.24‰<δ13CPDB<-1.99‰,-11.17‰<δ18OPDB<-9.41‰,为沉积压实水沉淀而成。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揭示了鄂博梁构造带无机—有机流体的活动信息,从而为该地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鄂博梁构造带 碳酸盐胶结物 古流体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古流体势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伍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4-29,5,共6页
通过地震趋势法恢复成藏期古埋深,根据等效深度原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古压力,结合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对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成藏期流体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西地区成藏期,油气从贝西北、贝西南次凹等流体高势区通过断... 通过地震趋势法恢复成藏期古埋深,根据等效深度原理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恢复古压力,结合毛细管压力对油气运移的作用,对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成藏期流体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西地区成藏期,油气从贝西北、贝西南次凹等流体高势区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向霍多莫尔、苏德尔特、呼和诺仁、贝西南斜坡等流体低势区运移形成构造油藏,通过断层和砂体向贝西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岩性-构造油藏,向贝西北次凹边缘运移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 古流体势 古埋深 古压力 毛细管压力 油气运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