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sodes and ages of seismic landslides along the Changma fault zone
1
作者 康来迅 王建荣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5年第3期491-496,共6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studies on palaeo-seismicity at present are generally accomplished byanalyzing the scale and episode of wedge-shaped seismic colluvial deposits along fault zones. Asan example,this paper has inve... It is well known that studies on palaeo-seismicity at present are generally accomplished byanalyzing the scale and episode of wedge-shaped seismic colluvial deposits along fault zones. Asan example,this paper has investigated the seismic landslides along the Changma fault zone, analyzed their modes of combination, intrins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es,and thereby studied palaeo-seismic events on that fault zone.The Changma fault zone is an important active fault zone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Qilianmountains. It trends about west-northwest on the whole, and is composed of west-northwest,east-northeast-and n ort h-nort h west-ire nd in g fan its. It w as form ed in t h e Ca led onia n p eriod ofthe Palaeozoic era and had had obvious activities in all of the Hercynian, Yanshan and Himalayanperiods. DUring the Quaternary period, especially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it has experiencedmany times of intens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s. The Changma Ms ̄7. 5 earthquake occurred on December 25, 1932, and produced a series of seismic landslides and collapses alongpiedmont areas of the basement fault (Figure 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eartkquake landslides seismic collapse fault zone
下载PDF
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形成演化机理与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涛 张明 +2 位作者 王立朝 杨龙 殷保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8,共13页
古滑坡堆积体复活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因此,对古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为古滑坡堆... 古滑坡堆积体复活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因此,对古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为古滑坡堆积体复活的早期识别与防治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甘肃省舟曲县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近十年来数次局部复活形成滑坡堵塞白龙江,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现场调查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查明了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演化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再结合InSAR变形数据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江顶崖古滑坡是典型的大型地震滑坡,其滑体沿3个方向坐落式下滑,形成了如今多级台阶状的堆积体形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古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中上部震动-拉裂、前缘锁固段剪断-滑坡启动、后缘拉裂-滑体加速、前缘受阻-滑体减速、稳定阶段。由于古滑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整体下滑,导致上部堆积体内存在大量结构完整的岩体,因此较为稳定;而中下部堆积体大都为断层破碎带和破碎岩体组成的软弱结构,稳定性较差,未来极有可能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顶崖古滑坡 堆积体复活 演化机理 堆积体稳定性 地震荷载 断层破碎带
下载PDF
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志华 吴瑞安 +4 位作者 郭长宝 张永双 兰恒星 任三绍 闫怡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了巴塘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巴塘断裂带附近碎裂岩体结构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断裂剧烈活动(地震)或蠕滑直接诱发地质灾害,断裂带强烈地质灾害效应主要发生在断裂两侧3000 m范围以内;(2)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局部集中等特点,金沙江干流沿岸深切峡谷区发育大量蠕滑型滑坡和历史地震堵江滑坡;(3)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和古滑坡发育,部分滑坡直接跨越断层,受断裂、降雨和人类工程等内外动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局部复活明显。【结论】巴塘断裂带对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巴塘断裂带部分居民点和公路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城镇规划区应远离河谷岸坡和泥石流堆积扇等易受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巴塘断裂带 地质灾害效应 地震滑坡 成灾机理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滇西北永胜-宾川地区滑坡发育的影响因子分析及其动力成因与意义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铎 吴中海 +1 位作者 李家存 黄小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6-190,共15页
云南永胜、宾川一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巨型、大型滑坡现象显著。为了分析区内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动力成因及其与地质地貌的关系,在以目视解译为主获得615个滑坡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8个滑坡影响因子,包括断层、水系、岩性、NDVI、坡度... 云南永胜、宾川一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巨型、大型滑坡现象显著。为了分析区内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动力成因及其与地质地貌的关系,在以目视解译为主获得615个滑坡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8个滑坡影响因子,包括断层、水系、岩性、NDVI、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和高程,利用级联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该区影响因子指数高的区域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并据此划分出4个高指数区。经过进一步讨论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滑坡主要由地震滑坡、冲蚀型滑坡和崩积加载型滑坡3类构成,尤以地震滑坡为主,即活动断裂是研究区滑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对该区典型古地震滑坡的地表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区的程海-宾川断裂带第四纪期间的长期强烈活动对永胜、宾川地区的滑坡发育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同时也表明模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滑坡影响因子 BP神经网络 程海—宾川断裂带 地震滑坡
下载PDF
青藏高原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志华 郭长宝 +2 位作者 吴瑞安 钟宁 任三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部巴塘断裂带活动强烈,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地震频发,并诱发大量滑坡灾害。基于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长期防控的需要,在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和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模型完成了巴塘断裂带50... 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部巴塘断裂带活动强烈,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地震频发,并诱发大量滑坡灾害。基于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长期防控的需要,在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和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模型完成了巴塘断裂带50年超越概率10%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并完成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巴塘断裂带及其临近的金沙江断裂带区域、金沙江及其支流沿岸具有较高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地震滑坡危险区具有沿断裂带和大江大河等峡谷区分布的总体趋势,受活动断裂和地形地貌影响显著;距离断层越近、坡度越大的斜坡,地震滑坡危险性越高;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经巴塘县德达乡、白玉县沙马乡,向西北延伸,跨越金沙江,可以穿越较少的地震滑坡危险区,金沙江水电工程规划建设需加强潜在地震滑坡危害研判及防控。巴塘断裂带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城镇开发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地震滑坡长期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巴塘断裂带 概率地震 地震滑坡危险性 Newmark模型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东辉 田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2-299,共8页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共计241个地震滑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年179个地震滑坡分布与烈度及震中距的关系,分析了241个地震滑坡发育的滑动方向、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相对高程及在断裂不同位置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炉霍断裂地震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2)集中于Ⅸ~Ⅹ度烈度区内;(3)距震中0~5km及10~15km范围内密度最大;(4)滑动方向多与断裂斜交,交角介于35&#176;~75&#176;;(5)断裂南东段滑坡数量多于北西段,北东盘多于南西盘,北西段的北东盘滑坡个体面积较大;(6)滑坡多发育于T2-3 r地层中;(7)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中下部,相对高程主要介于30~60m;(8)发育坡度多介于30&#176;~45&#176;,具有规模越大,坡度越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炉霍 地震滑坡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汶川强震区公路沿线地震崩滑灾害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程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7-1760,共14页
汶川强震区地处龙门山区,在深切河谷地貌条件下,地震诱发大量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给沿河谷布线的公路造成严重损毁。在调查掌握约6 056 km灾区公路沿线地震崩滑灾害详细资料基础上,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烈度进行段落划分,研究分析各段灾... 汶川强震区地处龙门山区,在深切河谷地貌条件下,地震诱发大量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给沿河谷布线的公路造成严重损毁。在调查掌握约6 056 km灾区公路沿线地震崩滑灾害详细资料基础上,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烈度进行段落划分,研究分析各段灾害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部位、地震烈度、岩性等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各段落灾害点密度及平均规模。提出汶川地震崩滑灾害分区,将受灾区划分为极强烈发育区、强烈发育区、较强烈发育区、中等发育区和弱发育区等5个区域。得出汶川地震崩滑灾害如下发育规律:(1)3条断裂带对崩滑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前山断裂都江堰—竹园坝段为山前弱发育区和上盘中等~强烈发育区的明显界线,竹园坝NE方向则控制作用减弱;中央主断裂自映秀至东河口段上下盘灾害有显著差异,2个极强烈发育区均位于上盘,且被后山断裂及重要岩性界线所严格限制,东河口NE方向控制作用减弱;后山断裂之茂汶断裂为极强烈发育区和较强烈发育区的明显界线;后山断裂之青川—平武断裂在青川—沙洲段呈现出明显的断层上盘效应。(2)岩性控制作用:不同岩性类别地震崩滑灾害发育程度有显著差异,侵入岩体和灰岩、白云岩类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最高、平均规模最大,千枚岩类灾害发育密度最低、规模最小,碎屑岩类和砂板岩类介于其间。(3)地貌控制作用:河谷岸坡相对高差越大、地面横坡越陡峻,地震崩滑灾害越发育。陡坡硬岩段为地震崩滑灾害高发区,失稳主要发生在斜坡中上部、陡缓变坡点附近。(4)399条实测地质剖面的统计分析表明,地震诱发崩塌失稳部位坡度一般在40°以上。(5)动力条件下,坡体结构是边坡岩土体变形破坏的控制性因素,土层及强风化层-基岩斜坡、发育外倾结构面斜坡更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汶川地震 强震区 公路 地震崩滑灾害 发育规律 断层控制作用 岩性控制作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海底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俊仁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49-56,共8页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调查资料,系统地整理了珠江口盆地各种海底不稳定的地质现象,通过分析和讨论,划分出海底比较不稳定区、稳定区、比较稳定区、不稳定区,并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给海洋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海底 稳定性 珠江上 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彩虹 李雪 +2 位作者 郭长宝 张绪教 杨志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3-1486,共14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历史地震频发,并诱发大量地震滑坡灾害,对重大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地震滑坡防控需要,在研究分析区域地...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历史地震频发,并诱发大量地震滑坡灾害,对重大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地震滑坡防控需要,在研究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和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鲜水河断裂带两侧约20 km的区域,采用Newmark模型完成了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结果显示,地震滑坡极高危险性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及低危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11.77%、33.33%和48.62%,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康定-磨西段及大渡河附近,有63.66%的地震滑坡分布在地震滑坡极高和高危险区.成功率(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滑坡危险性性评价的准确率为74.3%,评价结果精确度较高.区内正在规划建设的部分铁路、公路等途经泸定县、康定市等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建议在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时加强隧道口等工程点地震滑坡防控.研究结果将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Newmark模型 鲜水河断裂带 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紫坪铺工程引水发电洞进口边坡综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中伏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38-340,共3页
紫坪铺水利枢纽引水隧洞进口边坡高差达90多m,坡面陡峭,边坡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局部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塌方、滑坡等。为临时或永久稳固边坡,施工过程中先后采用了挂网及锚喷支护、锚筋束加固、固结灌浆、预应力锚固、边坡排水... 紫坪铺水利枢纽引水隧洞进口边坡高差达90多m,坡面陡峭,边坡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局部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塌方、滑坡等。为临时或永久稳固边坡,施工过程中先后采用了挂网及锚喷支护、锚筋束加固、固结灌浆、预应力锚固、边坡排水及贴坡混凝土封闭等技术对边坡进行综合加固处理,有效地抑制变形及滑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洞进口边坡 断层破碎带 塌方滑坡 综合支护措施 变形观测 效果
下载PDF
SSP地震散射剖面技术在隧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宗帆 《工程勘察》 2013年第3期90-92,96,共4页
SSP地震散射勘探技术是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利用地下介质的非均匀性产生的散射波对地质结构成像,分辨率高,图像直观,适合工程应用。将其应用到隧道塌方的地质病害诊断,查清了病害的地质原因及影响范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隧道病... SSP地震散射勘探技术是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利用地下介质的非均匀性产生的散射波对地质结构成像,分辨率高,图像直观,适合工程应用。将其应用到隧道塌方的地质病害诊断,查清了病害的地质原因及影响范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隧道病害治理提供了可信依据。实际应用表明SSP技术适用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的场地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P 地震散射剖面 隧道病害 塌方 断裂破碎带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长平高速公路塌陷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孟克 牛建军 《勘察科学技术》 2019年第1期62-64,共3页
该文论述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并介绍了长平高速公路坍塌勘察实例,经过对物探成果的分析解译,查明了路面下伏断层破碎带和塌陷区空间分布情况,并得到了钻探的验证。该次勘察为研究该路段下沉机制和塌陷趋势提供... 该文论述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并介绍了长平高速公路坍塌勘察实例,经过对物探成果的分析解译,查明了路面下伏断层破碎带和塌陷区空间分布情况,并得到了钻探的验证。该次勘察为研究该路段下沉机制和塌陷趋势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塌陷 断层破碎带 地震剖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