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和顺区块古构造应力场模拟
1
作者 刘建 李鹏翔 +1 位作者 包久荣 王飞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山西省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田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研究区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古地质时期煤储层构造裂隙发育。构造裂隙的发育特征直接影响着煤储层渗透性。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沁水盆地和顺区块二叠系上石盒子组、... 山西省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田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研究区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古地质时期煤储层构造裂隙发育。构造裂隙的发育特征直接影响着煤储层渗透性。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沁水盆地和顺区块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中29个共轭剪节理观测点的调查,实测了89条节理,据极射赤平投影原理进行分期配套,对中生代以来经历的三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分析了和顺区块内煤储层裂隙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共轭剪节理 极射赤平投影 古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STUDY ON COUPLING MODEL OF (SEEPAGE-FIELD) AND STRESS-FIELD FOR ROLLED CONTROL CONCRETE DAM 被引量:6
2
作者 顾冲时 苏怀智 周红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5年第3期355-363,共9页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in rolled control concrete dam(RCCD), the methods were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influence thicknes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mechanics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in rolled control concrete dam(RCCD), the methods were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influence thicknes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mechanics parameters. The principle on establishing the coupling model of seepage_field and stress_field for RCCD was presented. A 3_D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program was developed. Study shows that such parameters as the thickness of construction interfaces,the elastic ratio and the (Poisson's) ratio obtained by tes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more reasonable, the coupling model of seepage_field and stress_field for RCCD may indicate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fields scientifically, and the developed 3_D FEM program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more adequatel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many scientific opinions are given both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interfaces to the (dam's) characteristic, and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ess_field and the seepage_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ed control concrete dam (RCCD) interface seepage-field stress-field coupling analysis
下载PDF
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石炭系阿克沙克组风暴岩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永军 高永利 +2 位作者 佟丽莉 郭文杰 佟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8,共8页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一带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发育典型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砾屑灰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等。已识别出的风暴沉... 西天山阿吾拉勒阔尔库一带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发育典型风暴成因的竹叶状砾屑灰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风暴浪构造、风暴涡流构造及风暴期后快速沉积构造等。已识别出的风暴沉积类型有具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具递变层理的砾屑灰岩和砾屑砂岩,具丘状、洼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及生物碎屑砾屑粉砂质灰岩,具平行层理的砂屑灰岩、长石岩屑砂岩,具波痕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和砾屑粉砂质灰岩,具水平层理的粉屑灰岩和具块状或水平层理的生物碎屑砾屑粉砂质灰岩。新发现的风暴沉积,说明早石炭世该地区处于低纬度带陆棚浅水沉积环境,因而对于分析西天山石炭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及板块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沙克组 风暴岩 古地理 古构造 石炭纪 阿吾拉勒 西天山
下载PDF
辽北张强地区燕山期以来主要构造运动期最大主应力的测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宝珊 丁原辰 +3 位作者 任希飞 邵兆刚 周新桂 任德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8,共8页
辽北张强地区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4期主要构造运动:燕山早中、晚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通过声发射(AE)法测得相应4期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106.2MPa、87.3MPa、57.1MPa及33.4MPa,同时还测得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为17.4~23.3MPa。发... 辽北张强地区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4期主要构造运动:燕山早中、晚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通过声发射(AE)法测得相应4期的最大主应力值分别为106.2MPa、87.3MPa、57.1MPa及33.4MPa,同时还测得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为17.4~23.3MPa。发现有岩浆活动的构造运动期古应力最大主应力值偏大。油田内含油构造和出油井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值偏低。本区油气成藏期古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值是87.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期 声发射 地应力 古构造应力场 燕山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礼明 丁文龙 +2 位作者 赵松 曾维特 游声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巴—麦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古构造演化研究对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现今构造为基础,采用逐层回剥和平衡剖面原理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和古埋深,同时考虑压实校正影响来分析巴楚—麦... 随着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巴—麦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古构造演化研究对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现今构造为基础,采用逐层回剥和平衡剖面原理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和古埋深,同时考虑压实校正影响来分析巴楚—麦盖提地区古构造演化。结果表明,巴楚—麦盖提地区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加里东构造旋回、海西构造旋回、燕山构造旋回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等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格局发生多次调整。具体表现为:加里东期早期—中期,巴—麦地区为"北东低,西南高"构造格局;加里东晚期,调整为"北高,南低"的构造格局;海西期,巴楚地区为"北高,南低",麦盖提地区则为"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喜山期,麦盖提地区翘倾,正式转变为斜坡,同时巴楚地区隆升更为强烈,形成了"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的现今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 构造格局 古埋深 巴楚-麦盖提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奥陶纪古构造 被引量:53
6
作者 冯增昭 鲍志东 +5 位作者 康祺发 张永生 谭健 李振亚 庞福民 赵学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83-94,共12页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213条共长8317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奥陶系划分为10个地层单位,即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213条共长8317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奥陶系划分为10个地层单位,即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一组、马家沟二组、马家沟三组、马家沟四组、马家沟五组、马家沟六组、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绘制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图可以看出,冶里期和亮甲山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呈“U”字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到马家沟一期至六期,“一隆三凹”的古构造格局仍然基本上保持着,尽管其隆起和凹陷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有所变化。到平凉期,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背锅山期,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一凹”,即一个残留的西南缘凹陷位于一个更加庞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南缘一隅。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地区以及整个的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地区隆起与凹陷并存的古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奥陶纪 古构造 野外露头剖面 钻井剖面 地震剖面
下载PDF
古构造应力场与低渗煤储层的相对高渗区预测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泓 王绳祖 +2 位作者 郑玉柱 晋香兰 李贵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8-711,共4页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成果,结合钻孔煤芯描述、煤矿井下观测和煤层气井试井渗透率资料,在低渗煤储层广泛发育的淮南煤田预测了相对高渗区.综合分析表明,古应力高的地区也是构造煤发育区,而构造煤是导致煤储层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成果,结合钻孔煤芯描述、煤矿井下观测和煤层气井试井渗透率资料,在低渗煤储层广泛发育的淮南煤田预测了相对高渗区.综合分析表明,古应力高的地区也是构造煤发育区,而构造煤是导致煤储层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古应力较低的区域,可能是原生结构煤发育的相对高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应力场 煤储层 渗透性 预测 煤层气
下载PDF
基于GIS的盆地古构造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学锋 孟令奎 +1 位作者 赵春宇 黄长青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1,207,共6页
将GIS技术引入含油气盆地研究中 ,阐述了盆地古构造重建的数学建模方法 ,并将该方法与GIS集成 ,扩展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于GIS的盆地古构造重建模型 ,实现了盆地古构造重建的数据输入、管理、分析。
关键词 GIS 古构造 空间分析 可视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 被引量:44
9
作者 冯增昭 鲍志东 +5 位作者 康祺发 张永生 谭健 李振亚 庞福民 赵学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4-91,共8页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早古生代 古构造 地震剖面 地层解释 厚度等值线图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压实作用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军 张超谟 +2 位作者 李进福 肖承文 袁仕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1,共5页
库车地区存在强烈的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分布及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分析构造压实测井响应基础上,建立了古构造应力定量评价模型,然后依据测井信息确定古地应力分布,分析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 库车地区存在强烈的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分布及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分析构造压实测井响应基础上,建立了古构造应力定量评价模型,然后依据测井信息确定古地应力分布,分析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构造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随着构造应力增大,构造压实作用和构造成岩作用加强,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尤其是渗透率下降显著;另一方面随着构造挤压作用增强,砂岩致密化程度增强,砂岩中易于发育裂缝,从而形成渗滤性能良好的裂缝性储集层。此外,封闭构造压实作用形成了本区高压—超高压流体压力,这种高异常流体压力的存在抵消了部分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使储集层承载的有效应力降低,从而为储集层保持较高孔渗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构造压实 古地应力 储集层 异常压力 测井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古构造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贺小元 刘池阳 +2 位作者 王建强 赵红格 王飞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基底继承了奥陶纪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及西陡东缓的古构造面貌。利用大量钻井分层数据,绘制了晚古生代各个时期残存地层厚度图,其空间变化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古构造格局特征。结合东西向及南北向地层厚度...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基底继承了奥陶纪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及西陡东缓的古构造面貌。利用大量钻井分层数据,绘制了晚古生代各个时期残存地层厚度图,其空间变化反映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古构造格局特征。结合东西向及南北向地层厚度对比、演化剖面的研究,认为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在本溪期—太原期主要受中央古隆起的控制,地层空间展布东西分带明显;山西期中央古隆起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不是很明显,地层从东西分异逐渐过渡到南北分异,这种沉积格局的转变与古地理演化具有一致性,从而说明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古构造 中央古隆起 沉积作用
下载PDF
河南桐柏刘山岩铜锌矿床成因及古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18
12
作者 韦昌山 杨振强 +2 位作者 付建明 魏君奇 张业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0,共6页
根据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硫、铅同位素等资料 ,揭示了该矿床为海底火山喷流 -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多数有 Eu正异常和 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为 3 .3 2... 根据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硫、铅同位素等资料 ,揭示了该矿床为海底火山喷流 -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多数有 Eu正异常和 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为 3 .3 2‰ ,硫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中的硫与海水硫的混合。铅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 ,属正常铅。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 ,该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卤水为中至中 -高温度、中至中 -高盐度的 Na Cl-H2 O-CO2 体系。火山岩系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 ,含矿火山岩系的岩石组合为双峰式 ,属于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系的微量元素模式以亏损 Rb、Th、Nb、Sr、P、Ti,富集 Ba、K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在微量元素的构造判别图上 ,火山岩样品集中在弧后盆地和板内玄武岩附近的范围内。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古构造背景
下载PDF
芙蓉矿区古构造应力场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的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凤银 朱兴珊 +1 位作者 王桂梁 马杏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84,共14页
古构造应力场对芙蓉矿区煤与瓦斯突出起主控作用。本文采用煤镜质体有限应变分析、Etchecopar电算、共轭剪节理解析以及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其作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现存构造是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194°... 古构造应力场对芙蓉矿区煤与瓦斯突出起主控作用。本文采用煤镜质体有限应变分析、Etchecopar电算、共轭剪节理解析以及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其作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现存构造是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194°∠23°和145°∠29°的两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对应构造差应力分别为21MPa和23MPa,使全区各级构造呈北东向和东西向为主的复合叠加规律。这些不同构造型式对矿区煤层气赋存及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不同的控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矿区 古构造应力场 瓦斯突出 煤突出 控制
下载PDF
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聚煤期古构造 被引量:28
14
作者 曹代勇 邵龙义 张鹏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6-52,共7页
吐哈含煤和油气盆地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转化叠合的结果.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发育于伸展机制下的泛湖盆环境,经历了沼泽化—湖化—沼泽化—湖化过程.两次沼泽化(聚煤期)时间分别为旱... 吐哈含煤和油气盆地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转化叠合的结果.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发育于伸展机制下的泛湖盆环境,经历了沼泽化—湖化—沼泽化—湖化过程.两次沼泽化(聚煤期)时间分别为旱侏罗世八道湾期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早期,两次湖泊扩张期为早侏罗世三工河期和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晚期.盆地基底具有受北东—南西向断裂和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呈菱形断块组合的性质,同沉积期基底断块活动控制盆地古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早、中保罗世地层厚度等值线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和北西西—南东东向交织展布,地层增厚、减薄带呈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相间排列.一般而言,两组凹陷带相交部位构成次级沉积中心,如台北凹陷西部、托克逊凹陷西部、哈密坳陷和支维尔沟坳陷.吐哈盆地早、中保罗世伸展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东天山地区后造山期应力松弛,导致造山带之间地慢物质运动激化,热扩容莫霍面上隆,使地壳上部处于引张应力状态,基底断裂以正断层位移形式造成断陷伸展,接受沉积并逐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世 聚煤作用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莹 林畅松 +3 位作者 周小军 张学伟 杨孝法 雷艳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受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歧口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半干旱浅湖环境、强烈裂陷期深水湖盆环境和裂陷晚期开阔浅湖沉积演化序列。受整个盆地古构造格架的控制,研究区内可划分7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 受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歧口凹陷在古近纪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半干旱浅湖环境、强烈裂陷期深水湖盆环境和裂陷晚期开阔浅湖沉积演化序列。受整个盆地古构造格架的控制,研究区内可划分7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构造格局影响并形成3大物源体系,在西南断阶带、凹陷南缘中部、东北部盆缘断裂与F1断裂交汇处以及东北部盆缘断裂与低凸起南缘断裂交汇处分别控制着4个规模较大的砂体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古近系 古构造格架 沉积演化 物源体系 砂体分布
下载PDF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宗堡 马世忠 +2 位作者 吕延防 马仲尊 谭伟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7-945,共9页
利用4079口测井曲线、10口井岩心,结合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 利用4079口测井曲线、10口井岩心,结合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伏青山口组二+三段源岩,油气初始运移时期为嫩江组末期,成藏关键时期为明水组末期;总结出葡萄花油层顶面古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油气运移时期向凹陷中心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轴线为古油气主要运移方向,油气运移方向呈"旋转式"变化,即嫩江组末期的北西向转变为明水组末期的近东西向;葡萄花油层为单一北部物源,发育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成因的大量密集且水下延伸较远的分流河道砂体,北西向展布的河道砂体与断层组合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和圈闭精细解剖表明,油水分布受局部构造控制,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2种成藏模式:继承性鼻状构造控油和凹陷平缓斜坡区反向正断层下降盘泥岩遮挡成藏模式;并在研究区刻画出101个有利钻井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储量2800×104t,为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古构造演化 油气运聚场 沉积特征 成藏模式 三肇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差异性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魏兆亮 刘全稳 +2 位作者 程有义 李洪玺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性、地区性盖层与断层活动和古构造背景联合作用,控制了天然气的空间展布,盖层厚度越大,其延伸范围就越远,连续性越好,即使受断层破坏,其连续性比薄盖层要稳定,从而减少了因断层破坏引起的天然气散失。在盖层封闭能力相同条件下,构造活动较弱地区的盖层厚度对天然气藏长期保存起关键作用,断层活动影响到的层位即是天然气最终聚集位置,各坳陷中的古构造带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指向。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沙一段区域性盖层和沙三段、明化镇下部—馆陶组上部地区性盖层遮挡下,形成了现今的天然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天然气 分布 气源岩 盖层 断层 古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孔洞充填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振宏 胡健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456,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100余口钻井300余个岩石薄片,以单个薄片的溶斑为研究对象,发现孔洞的充填程度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东、西部地区发育的孔洞被完全充填,孔隙消失殆尽,而中部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以碳酸盐岩溶蚀孔洞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100余口钻井300余个岩石薄片,以单个薄片的溶斑为研究对象,发现孔洞的充填程度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东、西部地区发育的孔洞被完全充填,孔隙消失殆尽,而中部地区孔洞被部分充填,存在大量的剩余孔隙,为油气储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孔洞充填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以及少量的石英、石膏和高岭石;白云石和方解石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东部地区以方解石充填为主,中部地区以白云石充填为主。根据奥陶系地层的残余厚度图、奥陶系顶面至各层系顶面的累积厚度图,恢复奥陶系顶面在不同时期的古构造面貌,分析认为孔洞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类型的分区性主要受控于奥陶系沉积后,早、中三叠世沉积前盆地中部高、东西低的古构造格局。利用充填物的镜下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Fe、Mn、Sr的含量以及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孔洞充填物的形成可以明显划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晚期充填物烃类包裹体具有异常高温,明显受到了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孔洞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区带优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该层系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岩溶储层 孔洞充填物 古构造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高渗透带与古构造关系探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文军 李延钧 +3 位作者 李其荣 杨坚 袁霞 郭瑞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指出:该区高产井呈带状分布并与古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沉积作用中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为水体的高能带,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粗颗粒,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由差异压实...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指出:该区高产井呈带状分布并与古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沉积作用中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为水体的高能带,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粗颗粒,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裂缝,使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变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远离古构造带翼部的沉积成岩条件相对较差,储层物性变差,于是在古构造带上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甜点 古构造带 川中—川南过渡带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学锋 何幼斌 +1 位作者 孟令奎 钟广法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处理空间数据的软件系统 ,其基本模块包括空间数据的组织、查询、可视化及空间关系分析与决策支持 ,主要功能为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及可视化表达。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 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处理空间数据的软件系统 ,其基本模块包括空间数据的组织、查询、可视化及空间关系分析与决策支持 ,主要功能为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及可视化表达。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它的广泛应用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古构造重建、储层研究、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及资源评价等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辅助手段和工具。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详细介绍了它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的历史和现状 ,并结合当前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实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油气勘探开发 空间分析 古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