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limatic features and maj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ver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2021 被引量:2
1
作者 Tong Cui Xianyan Chen +3 位作者 Xukai Zou Qiang Zhang Hongling Zeng Linhai Su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2年第6期57-63,共7页
Based on daily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TGR)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global reanalysis data,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main mete... Based on daily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TGR)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global reanalysis data,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2021,as well as the year’s climatic events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The 2021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0.2℃above the 1991-2020 average and the 13 th-warmest year since 1961.Seasonally,winter and autumn were both warmer than usual.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was 12.8%above normal,and most regions experienced abundant rainfall throughout the year.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was significant and the TGR had a wetter-than-normal spring and summer.The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was higher than normal;the wind speed was above normal;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higher than normal.In terms of rain acidity,2021 was tied with 2020 as the lowest since 1999.From mid-September to early October 2021,the TGR experienced exceptional high-temperature weather,which was driven by abnormal activity of mid-and high-latitud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In addition,a strong blocking high over the Ural Mountains accompanied by intense mid-latitude westerly winds prevented cyclonic disturbances from extending to the subtropical region.As a result,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weaker-than-normal cold-air activities and the anomalous WPSH,the TGR experienced extrem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during early autumn 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gion climatic anomaly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Extremely warm early autumn
下载PDF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1
2
作者 竺夏英 孙林海 +17 位作者 钟海玲 支蓉 艾婉秀 姜允迪 李威 陈鲜艳 邹旭恺 王凌 赵珊珊 曾红玲 王有民 冯爱青 朱晓金 代潭龙 郭艳君 张颖娴 李想 龚振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特征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下载PDF
Disastrous Abrupt Climate Events of Environment Change in Beijing in Recent 15,000 Years
3
作者 Zhang Jiahua(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1997年第1期24-30,共7页
In this paper, 197 samples were gathered from a 820 cm profile in Donganchi of Fangshan, Beijing. They provided a continuous record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overca.15,000 aB. P.. By these records, it is ... In this paper, 197 samples were gathered from a 820 cm profile in Donganchi of Fangshan, Beijing. They provided a continuous record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overca.15,000 aB. P.. By these record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about 14, 100~14, 000 aB. P, the climate was cold and dry, which corresponds to Gothenburg Drift and interval between 10, 620 to10, 310 aB. P.. The rapid decline in pollen, charcoal concentrations and LOI implied a more cold-er climate and probably corresponded to Younger Dryas cooling event, at 5, 770 aB. P., 4, 650aB. P. and 2, 850 ~ 2, 650 aB. P., while the decline of forest cover showed three abrupt coldepis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environment climate event climate anomaly
原文传递
2022年夏季湖南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简析
4
作者 曾腊梅 刘红武 +2 位作者 张海 王青霞 张成成 《河南科学》 2024年第2期281-287,共7页
利用2022年6—8月湖南省9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实况数据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2年夏季湖南省出现的异常气候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6月中纬度西风带低压槽活跃,湖南省在前期一直受强降水的影响,... 利用2022年6—8月湖南省9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实况数据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2年夏季湖南省出现的异常气候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6月中纬度西风带低压槽活跃,湖南省在前期一直受强降水的影响,7—8月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西段异常加强(脊点偏西约50个经度),是造成2022年夏季湖南省气候异常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特征 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高温 气象干旱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nomalies of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China in the Summer of 1997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永甫 王谦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The anomalies of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summer (June to August) of 1997 are simulated by use of a global spectral numerical climate model (L9R15) developed in Australia originally and modifie... The anomalies of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summer (June to August) of 1997 are simulated by use of a global spectral numerical climate model (L9R15) developed in Australia originally and modified in LAS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El Nino event that happened in that year on the anomal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997 El Nino event does have a lot of influences on the climatic anomaly in that summer, however, the effect is not the same as pointed out by statistical studies. Therefore, the effects of the El Nino events are of uncertainties. The effects of the El Nino events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in China might be different due to the different SSTA distributions over the western and northwestern Pacific in the El Nino years. It is likely more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STA distributive patterns and values in the Chinese adjacent oceans. Besides the El Nino event there might be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South Asia high at the 100 hPa level which has more direct impact on the climatic anomaly in China and can be taken as another strong signal of the climatic change in the atmosphere. Key words Climatic anomalies - Numerical modelling - Effect of El Nino event Sponsored by the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Analyses and Mechanism Study of the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 in China” under Grant No. 49735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ic anomalies Numerical modelling Effect of El Nino event
下载PDF
2023年春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振淞 丁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7-1276,共10页
2023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七高。除新疆、西北地区西部、西藏等地气温偏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2.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7.4%。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华北、黄... 2023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七高。除新疆、西北地区西部、西藏等地气温偏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32.7 mm,较常年同期偏少7.4%。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华北、黄淮及青藏高原等地降水偏多,东北、江南东部、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在对流层中层,春季亚欧中高纬度呈现“两脊一槽”分布,乌拉尔山地区为正高度距平中心,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为高度场负距平中心,而东北亚上空为位势高度场正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在对流层低层,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维持异常气旋性环流,其以北则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2023年春季东北亚高压脊指数为1.7,超过1个标准差,为1961年以来第四强,其异常偏强有利于我国北方降水偏多。长江以北地区受反气旋环流影响,异常偏东南风强盛,有利于将西北太平洋的暖湿水汽输送至我国北方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自2021年9月开始一次弱La Ni?a事件,该事件一直持续至2023年3月结束,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开始转为暖水位相。2023年春季我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受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演变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在海温由冷转暖的春季,欧亚中纬度地区易出现“两脊一槽”的环流异常分布型,中西路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同时东亚上空反气旋式环流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受异常东南风控制,西北太平洋水汽向北输送偏强,为北方地区的降水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异常 La Ni?a事件 水汽输送 北方降水
下载PDF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霍治国 叶彩玲 +2 位作者 钱拴 陈林 刘万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90,共6页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达到最大值 ;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 ,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系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降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低的原因 ,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 ,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 小麦白粉病 发生面积 降水 温度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暖水的起源——对1997/1998年ENSO事件的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巢纪平 袁绍宇 +1 位作者 巢清尘 田纪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分析了从 1 955~ 1 999年 45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 ,在分析沿赤道距平极值曲面的深度分布后 ,认为它基本接近气候温跃层的深度分布。由此分析了 1 994~ 1 999年该曲面上温度距平的演变发现 :1 997/ 1 998年ElNi... 分析了从 1 955~ 1 999年 45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 ,在分析沿赤道距平极值曲面的深度分布后 ,认为它基本接近气候温跃层的深度分布。由此分析了 1 994~ 1 999年该曲面上温度距平的演变发现 :1 997/ 1 998年ElNi no产生时 ,在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 (1 60m附近 )的温度正距平 ,是从 1 994/ 1 995年ElNi no在Ni no 3区的最大正距平信号传播或演变过来的 ,整个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传播轨迹形成一似“8”字的形状。与此同时 ,当正的温度距平开始从暖池向东传播时 ,一最大温度负距平信号在Ni no 3区出现 ,并伴随赤道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东传 ,在其北部 (5~ 1 0°N)向西传 ,然后又向东传最后到达Ni no 3区 ,其传播轨迹形成一扁“0”字形状。分析表明 ,1 997/ 1 998年这次完整的ElNi no/LaNi na事件主要是在热带流系的温跃层附近形成并传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地区 次表层暖水 气候温跃层 厄尔尼诺 1997年 1998年
下载PDF
2012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遵娅 任福民 +2 位作者 王东阡 柳艳菊 王朋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8-515,共8页
文章主要对2011/2012年冬季至2012年秋季的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进行分析,并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分析表明:2012年3月拉尼娜事件结束,赤道中东太平洋在7—8月出现明显暖水波动,之后进入正常状态。暖水波动使9—1... 文章主要对2011/2012年冬季至2012年秋季的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进行分析,并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分析表明:2012年3月拉尼娜事件结束,赤道中东太平洋在7—8月出现明显暖水波动,之后进入正常状态。暖水波动使9—10月西太副高偏强偏西控制长江以南大部,造成该地温高雨少:8—9月,热带印度洋呈显著的偶极子正位相模态,在热带东太平洋激发出异常反气旋,其西北侧西南气流有利于暖湿气流影响中国华西南部出现明显秋雨。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1候,结束偏晚2候,强度偏弱;东亚夏季风为1951年以来第四强,使得东亚夏季风雨带位置偏北,中国北方大部夏季降水偏多。受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等的共同影响,我国出现了冬冷、春夏热、秋冷和夏季降水"北多南少"的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娜事件 印度洋偶极子 大气环流 夏季风 气候异常
下载PDF
202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颖娴 孙劭 +2 位作者 刘远 侯威 王国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9,共11页
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偏高1.11℃(±0.13℃),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七暖年。全球海洋持续升温,海洋热容量和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均创历史新高,南北极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偏小。年内,全球各地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欧亚多地遭... 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偏高1.11℃(±0.13℃),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七暖年。全球海洋持续升温,海洋热容量和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均创历史新高,南北极海冰覆盖范围较常年偏小。年内,全球各地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欧亚多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北美和亚洲等地发生严重干旱,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异常活跃,欧洲和北美等地遭受高温热浪和山火,欧美及亚洲多地遭受寒流和暴风雪侵袭。成因分析表明,7月中旬中欧地区持续受切断低压控制,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水汽持续不断输送至欧洲中西部,给该地区带来了极端强降水事件并引发洪水;2月中旬对流层极涡从北极向南偏移至北美中部形成稳定的低压槽,在低压槽、有利的低层水汽输送、前期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共同作用下,北美大部地区遭受极端低温和强暴风雪天气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前期海洋热状况异常影响2008年1月雪灾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付建建 李双林 王彦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8-490,共13页
考察2008年1月雪灾发生前期全球海洋的热状况发现,强La Nia事件和北大西洋显著增暖是最明显特征。此外,北太平洋中部较常年偏暖,北极(特别是北欧海附近)海冰较常年显著偏少。利用合成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试验,研究了强La Nia事... 考察2008年1月雪灾发生前期全球海洋的热状况发现,强La Nia事件和北大西洋显著增暖是最明显特征。此外,北太平洋中部较常年偏暖,北极(特别是北欧海附近)海冰较常年显著偏少。利用合成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试验,研究了强La Nia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强La Nia事件能部分解释南方偏冷和降水偏多,及包括蒙古冷高压增强、青藏高原南支槽加深和西太平洋"负-正-负"的异常分布型在内的部分环流形势,但不能解释乌拉尔山阻塞的异常增强。模拟中等强度La Nia的影响并与强La Nia进行了比较,发现:只有当La Nia很强时,我国南方冬季偏冷、降水偏多的信号才显著;当La Nia强度只是中等时,这种信号将大为减弱。最后分析讨论了北大西洋异常增暖的影响,认为它对乌拉尔环流异常形成有重要贡献。因此,2008年1月雪灾的形成可能是包括强La Nia事件和北大西洋增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LA Ni~↑na 北大西洋增暖 大气环流模式 阻塞高压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少锋 陈红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气耦合模式IAP9L_CoLM,通过4组集合模拟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海域的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极端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La Nia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北大西洋海温正...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气耦合模式IAP9L_CoLM,通过4组集合模拟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海域的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极端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La Nia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和北大西洋海温正异常的作用下,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出2008年1月我国降水异常和全国性温度偏低的现象,以及相应的主要环流异常特征,这说明上述两个海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和北大西洋的正海温异常均有利于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加强,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增强,有利于强冷空气入侵到我国南方地区;此外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负海温异常还导致东亚沿海位势高度增加,不利于冷空气向下游输送,使得冷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堆积导致低温异常。模式结果比较还可发现,相对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而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2008年冬季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相对更大,其他区域的海温异常也可对2008年1月中国的气候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Ni~↑na事件 海温异常 冬季气候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近30年气候异常对江苏省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包云轩 蒋蓉 +3 位作者 谢晓金 朱叶芹 杨荣明 朱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078-7092,共15页
近30年来,中国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了明显的时空变异,为了揭示气候异常对褐飞虱区域性灾变的影响,为我国褐飞虱灾变预警及其区域危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收集1983—2008年江苏省32个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资料、198... 近30年来,中国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了明显的时空变异,为了揭示气候异常对褐飞虱区域性灾变的影响,为我国褐飞虱灾变预警及其区域危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收集1983—2008年江苏省32个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资料、1981—2008年太平洋海表温度和南方涛动指数数据及1983—2008年江苏省70个气象台站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选取高邮、通州和宜兴作为江苏省不同水稻生长区的代表性测站(其中高邮代表江淮稻区,通州代表苏北沿海稻区,宜兴代表苏南稻区),通过对近30年来太平洋海温场、南方涛动、迁入区降水和温度异常与江苏省褐飞虱发生程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气候异常对该省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持续偏高的厄尔尼诺事件多引发江苏省褐飞虱偏重以上程度的发生,且其首次迁入峰的出现时间与厄尔尼诺事件开始期之间有1—14个月的滞后期。(2)南方涛动指数(SOI)持续出现负值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褐飞虱为偏重以上的发生程度,且其首次迁入峰的出现时间滞后于SOI负值开始期1—14个月。(3)登陆并影响江苏的强热带气旋偏多的拉尼娜年也会出现褐飞虱偏重以上的发生。(4)降水对褐飞虱迁入的影响明显,但有限制条件;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年份褐飞虱迁入量大、发生程度重;以6—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为预报因子,建立了褐飞虱发生等级的回归方程,方程拟合和试报效果好。(5)夏秋季6—10月地面气温的异常对江苏省褐飞虱迁入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秋温偏高的年份常导致江苏省褐飞虱偏重以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海洋尼诺指数(ONI) 南方涛动指数(SOI) 厄尔尼诺事件 气候异常
下载PDF
西南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的行星尺度和天气尺度扰动信号 被引量:29
14
作者 钱维宏 张宗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62-1471,共10页
以2009—2010年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持续性干旱事件为例,通过干旱和大气变量的物理分解得到了一些干旱事件发生的新认识.气象干旱多为年循环的气候干季与干旱扰动的叠加所致.一次干旱扰动大约为30—50天,而一次持续性干旱事件是由几次... 以2009—2010年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持续性干旱事件为例,通过干旱和大气变量的物理分解得到了一些干旱事件发生的新认识.气象干旱多为年循环的气候干季与干旱扰动的叠加所致.一次干旱扰动大约为30—50天,而一次持续性干旱事件是由几次干旱扰动组成的.大气高度场和风场中存在三种时间尺度的扰动.一种是年际行星尺度的大气扰动,与ENSO冷暖事件有关,起源于赤道并传播到中高纬度地区需要2—4年.另一种是季节内行星尺度的大气扰动,与来自赤道地区的30—50天振荡有关.此外,大气中还存在天气尺度的扰动.利用行星尺度大气扰动向赤道外传播与天气尺度扰动的叠加,区域持续性干旱事件能够找到前期预报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气候干季 行星尺度 天气尺度 扰动信号
下载PDF
土壤湿度年际变化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研究Ⅰ.基于CAM3.1的模式评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晶 陈海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7-1092,共16页
利用NCAR大气模式CAM3.1对中国区域近40年的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1961~2000年中国区域452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从气候平均、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等方面全面评估了该模式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模... 利用NCAR大气模式CAM3.1对中国区域近40年的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1961~2000年中国区域452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从气候平均、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等方面全面评估了该模式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指数气候平均态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模式对极端降水指标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较好,而对极端气温指标的模拟较差;模式对极端气候指标的模拟存在系统性的偏差,模拟的极端降水的系统性偏差要远大于对极端温度的模拟。(2)模式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而对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变化基本没有模拟能力;模式模拟的各极端降水指标的年际变幅与观测存在较大的偏差。(3)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暖夜和暖昼指数在中国大部分区域的增加趋势,但变幅较实测偏小;模式对热浪持续指数长期趋势的模拟则相对略差。模式对极端气温指标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总体优于对极端降水指标的模拟。模式对极端降水频次和中雨日数长期趋势的模拟尚可,但对持续湿期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模拟较差。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用于极端气候的模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数值模拟 土壤湿度 年际异常 模式评估
下载PDF
北京地区15000年以来环境变迁中灾害性气候突变事件的讨论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灾害学》 CSCD 1996年第2期71-75,共5页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迁 灾害性气候 气候变化 北京地区
下载PDF
九十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与我国气候异常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英 钱粤海 +1 位作者 刘春笑 董波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23,共10页
本文分析了90年代以来发生的4次ENSO事件,并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热带环流特征出发对这几次过程,以及ENSO事件爆发当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夏季降水和西北太平洋强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热... 本文分析了90年代以来发生的4次ENSO事件,并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热带环流特征出发对这几次过程,以及ENSO事件爆发当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夏季降水和西北太平洋强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热带海洋大气异常状况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 海洋 大气 气旋
下载PDF
2022年春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多 刘芸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3-1353,共11页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西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通过对同期的环流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形成的自乌拉尔山以北经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岛“―+―”的西北—东南向异常环流形势,使得低层风场上低纬异常偏东气流及南下的异常东北—偏北气流在西南地区辐合,有利于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和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的交汇,从而导致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此外,自2021年秋季开始并一直持续发展的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是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而拉尼娜事件结束的早晚会对春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产生不同的影响。2022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使得上述异常环流型更为典型,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异常 西南降水 水汽输送 拉尼娜事件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调风 杨昭明 +2 位作者 温婷婷 来晓玲 马有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7-905,共9页
利用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66个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了32个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并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冬季气候指数的极端性与低... 利用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66个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了32个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并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冬季气候指数的极端性与低温事件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2)不同类型低温事件环流差异主要表现在高层500 hPa高度场正异常中心和负异常中心的纬度位置以及700 hPa北风分量向南延伸的强度。(3)冬季极涡、印缅槽、高原高度场、高原加热场、AO的极端性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相对应,低温事件的发生概率均超过60%,利用它们可以提升高原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诊断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 环流异常 气候指数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晓晶 刘新 +1 位作者 包福祥 关彦如 《内蒙古气象》 2021年第5期18-22,共5页
利用1961—2019年内蒙古107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区域特征,初步分析了夏季高温事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高温事件频次从1997年开始大幅度增加,1... 利用1961—2019年内蒙古107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区域特征,初步分析了夏季高温事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高温事件频次从1997年开始大幅度增加,1999—2001年连续3年高温事件异常偏多;内蒙古区域高温事件异常偏多的年份有较大不同,中西部地区线性变化趋势最显著;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在2001—2010年高温事件最多,东南部地区在2011年之后最多,东北部地区高温事件出现时间较晚;高温事件异常偏多年和异常偏少年与500 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环流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事件 大气环流异常 气候特征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