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拉—法门转折期气候—海洋环境变化及生物危机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力钰 陈代钊 刘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7,I0001,共16页
【目的】晚泥盆世弗拉—法门(Frasnian-Famennian,F-F)转折期是地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造成了低纬度地区浅海底栖生物的大量灭绝。关于该时期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以及生物灭绝的成因机制研究目前已... 【目的】晚泥盆世弗拉—法门(Frasnian-Famennian,F-F)转折期是地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造成了低纬度地区浅海底栖生物的大量灭绝。关于该时期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以及生物灭绝的成因机制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争议且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方法】在系统梳理F-F转折期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南的研究实例探讨了F-F转折期的古海洋缺氧模式。【结果与结论】F-F转折期,气候在变冷的趋势下出现多次快速的暖—冷交替;缺氧范围和程度各地表现不一,但主要集中在低纬度浅海地区上Kellwasser层附近。因此,F-F生物危机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频繁、短暂的火山活动引起大陆风化作用增强,一方面导致了气候快速的暖—冷交替,另一方面促进了陆地向海洋中输入营养物质造成浅海的富营养化和缺氧。各个环境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对低纬度浅海地区生命造成极大的环境压力,最终导致了F-F生物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法门转折期 古气候 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 生物危机
下载PDF
准东地区平地泉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浩 徐怀民 +1 位作者 王千军 肖雄飞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7-285,共9页
文中在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简称准东地区)平地泉组露头、钻井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及相关关系。利用定量计算与元素比值法对研究区平地泉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重建,并分析其与有机质丰度分布的关系。结... 文中在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简称准东地区)平地泉组露头、钻井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及相关关系。利用定量计算与元素比值法对研究区平地泉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重建,并分析其与有机质丰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基本处于弱氧化-还原环境与干热气候下,水体深度从平一段至平三段表现为半深湖—深湖增至深湖为主、又减至浅湖—半深湖,水体盐度从平一段至平二段的半咸水—咸水环境转变为平三段淡水—半咸水环境;微量元素特征指示的高水深、高咸度环境有机质丰度也较高,微量元素演化对有机质富集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深 古盐度 古气候 氧化-还原环境 烃源岩 平地泉组
下载PDF
基于物探测量对砂岩型铀矿定位技术研究与分析——以二连盆地为例
3
作者 张俊伟 张伟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砂岩型铀矿是我国目前铀矿勘查中重要的类型之一,二连盆地作为砂岩型铀矿重点勘查地区,已发现大量中大型铀矿床及铀矿化点,铀矿化受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因此大致查明目标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与氧化-还原过渡带的... 砂岩型铀矿是我国目前铀矿勘查中重要的类型之一,二连盆地作为砂岩型铀矿重点勘查地区,已发现大量中大型铀矿床及铀矿化点,铀矿化受下白垩统赛汉组砂体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因此大致查明目标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与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分布范围是研究区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这里通过对研究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与高精度地面磁测资料的研究与分析,推断了目标层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划分了氧化-还原过渡带分布范围,而且在后期的钻探工作中发现了良好的工业铀矿化信息,为铀矿产地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此项工作的开展,对在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中选择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地面高精度磁测 目标层砂体 氧化-还原过渡带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光耀 刘宇 +1 位作者 周小琳 李源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7-1245,共19页
为了明确川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有机质主控因素,充分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获得了YD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总有机碳(TOC)、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五峰组—龙马溪组... 为了明确川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有机质主控因素,充分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获得了YD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总有机碳(TOC)、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古环境演化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总有机碳(平均值为4.50%)整体高于五峰组(平均值为1.26%);地球化学指标V/Cr值、C_(org)/P值、Mo含量及Mo/TOC值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沉积环境处于中等—强的局限程度,同时海水经历了氧化—次氧化(五峰组V/Cr平均值为3.39,C_(org)/P平均值为138.16,Mo平均含量为4.28×10^(-6))向缺氧硫化(龙马溪组V/Cr平均值为6.71,C_(org)/P平均值为249.38,Mo平均含量为61.49×10^(-6))的变化过程;古生产力指标Ni含量、(Ni+Cu)/Al值、Ba_(bio)含量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这主要归因于同期频繁火山活动引起的丰富营养物质的输入以及上升流的发育。总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指标、氧化-还原指标、古生产力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氧化—次氧化的水体环境抑制了五峰组有机质的保存;强烈的缺氧条件及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共同促成龙马溪组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使得龙马溪组更加有利于页岩气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 沉积环境 黑色页岩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氧化-还原条件 有机质富集 四川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形成环境及控制因素
5
作者 裴健翔 郭潇潇 +3 位作者 薛海涛 吴杨瑜 李珊珊 李文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7-945,共9页
莺歌海盆地中钻遇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探井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及斜坡带,中新统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从生物和环境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剖析了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形成时期古海洋生产力、陆源有机质输入与... 莺歌海盆地中钻遇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探井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及斜坡带,中新统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从生物和环境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剖析了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形成时期古海洋生产力、陆源有机质输入与氧化还原环境,揭示了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预测了优质烃源岩分布。研究区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中P/Ti值揭示古海洋生产力整体偏低,其中乐东区有增大的趋势。由于莺歌海盆地周围发育多条河流,陆源有机质供给充足,其中被子植物来源的奥利烷在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尤其是三亚组烃源岩)中普遍存在;莺北区、莺东斜坡、东方区和乐东区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中Ni/Co值揭示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偏氧化的沉积水体中,乐东区沉积环境有变好的趋势。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与P/Ti和Ni/Co相关性揭示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仅对乐东区L30-1井区烃源岩发育具有一定控制作用;TOC值与奥利烷指数(奥利烷/C_(30)藿烷)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陆源有机质输入对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受海南岛和红河双物源影响的莺北区H29-1井区陆源有机质供给充足,为中新统高有机质丰度海相陆源型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场所;D29-2井区和L30-1井区附近古海洋生产力和保存条件较好,可发育内源型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环境 古海洋生产力 陆源有机质输入 中新统海相烃源岩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古沉积环境恢复及意义 被引量:104
6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1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6-946,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周缘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取心共289块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运用CaO/MgO·Al_2O_3、Sr/Cu、Rb/Sr、B元素含量、Rb/K_2O、Th/U和V/(V+Ni)等一系列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氧化环境判别指标,尝...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周缘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取心共289块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运用CaO/MgO·Al_2O_3、Sr/Cu、Rb/Sr、B元素含量、Rb/K_2O、Th/U和V/(V+Ni)等一系列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氧化环境判别指标,尝试恢复长7段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古环境特征。综合分析表明,长7段沉积期为古气温大于15℃的温暖潮湿的温带—亚热带气候,水体为陆相微咸水—淡水环境,沉积物是在强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适宜的温度、大面积深水湖盆、强还原性的古沉积环境,导致长73亚段有机质大量发育和富集保存,既形成了一套优质烃源岩,同时也为大规模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古盐度 古氧化还原条件 元素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长7段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气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淑芳 董大忠 +2 位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黄金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3-1212,共10页
为探讨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沉积环境,并给页岩气下步勘探和有利区优选提供参考,选取W201和Z106两口龙马溪组页岩取心井,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W201井富有机质页岩Th/U、V/Cr和Ni/Co值分别为0.3~... 为探讨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沉积环境,并给页岩气下步勘探和有利区优选提供参考,选取W201和Z106两口龙马溪组页岩取心井,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W201井富有机质页岩Th/U、V/Cr和Ni/Co值分别为0.3~2.3,1.49~4.27和2.51~6.7,Z106井分别为0.45~2.15,1.34~5.61和3.64~11.96,稀土元素(δCe和δEu)与微量元素一致,结合黄铁矿和笔石富集程度,指示川南上奥陶统观音桥段沉积于氧化环境,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滞留缺氧的还原环境。早志留世的缺氧环境与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一致,对川南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形成一套稳定发育的厚度为30~40m的黑色页岩,TOC含量为1.96%~4.28%,是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主力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下载PDF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对古海洋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98
8
作者 常华进 储雪蕾 +2 位作者 冯连君 黄晶 张启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9,共9页
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着U、V和Mo等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富集程度,所以可以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来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或沉积岩中U、V和Mo的来源少,除了海水提供... 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着U、V和Mo等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富集程度,所以可以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来重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和沉积环境。海洋沉积物或沉积岩中U、V和Mo的来源少,除了海水提供外,还有陆源碎屑,不过陆源碎屑提供的那部分含量能够被估计。沉积物埋藏之后这些元素(几乎)不发生迁移,保存了沉积时的组成和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沉积环境的特征,是古海洋环境的理想指示。在氧化—次氧化的海水环境中U、V和Mo不会富集,缺氧的条件下U和V富集,而在硫化(含溶解的硫化氢)的沉积环境中U、V和Mo在沉积物中都会强烈地富集。利用这种差异,可以根据沉积物或沉积岩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来判别沉积时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但是,必须注意沉积环境的开放与否、成岩作用及重新氧化作用等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在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进行古环境重建时,应首先评估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特定元素的来源和贡献,剔除非自生部分的影响,然后利用多元素指标综合判别古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氧化还原 缺氧 古海洋 古环境
下载PDF
华南老堡组硅质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埃迪卡拉纪末期深海缺氧的证据 被引量:29
9
作者 常华进 储雪蕾 +1 位作者 冯连君 黄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1007,共7页
为恢复埃迪卡拉纪末期深海的氧化还原状态,我们对华南桂北泗里口剖面老堡组(大约550~540Ma)硅质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和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和研究。老堡组硅质岩样品中普遍存在着草莓状黄铁矿,呈星散状分布,未见自形晶的黄铁矿颗... 为恢复埃迪卡拉纪末期深海的氧化还原状态,我们对华南桂北泗里口剖面老堡组(大约550~540Ma)硅质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和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和研究。老堡组硅质岩样品中普遍存在着草莓状黄铁矿,呈星散状分布,未见自形晶的黄铁矿颗粒和明显后期充填的草莓状黄铁矿集合体。硅质岩中草莓状黄铁矿颗粒的统计表明,它们具有很窄的变化范围,最大粒径小于18μm,大多数样品中草莓状黄铁矿的平均粒径和中间粒径均小于5μm。根据这些硅质岩中原生黄铁矿的粒径和分布,我们判定埃迪卡拉纪末期的深部海水是缺氧的。泗里口剖面老堡组硅质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平均粒径、中间粒径和最大直径沿剖面向上逐渐增加,这意味着埃迪卡拉纪末期华南的深部海水有逐步被氧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硅质岩 埃迪卡拉纪末期 氧化还原状态 古海洋
下载PDF
川南马边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何利 宋春彦 刘建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65,126,共15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资料、X线衍射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研究川南马边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SiO_2质量分数随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减少而减少,Al_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资料、X线衍射及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研究川南马边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SiO_2质量分数随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减少而减少,Al_2O_3、TiO_2、Fe_2O_3和K_2O的质量分数随有机碳质量分数减少而逐渐增加,Ba、U、Nd和Sm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正异常,而Th、Nb、Sr、P和Ti表现为相对亏损;贫有机质页岩段SiO_2、Al_2O_3、TiO_2、Fe_2O_3、K_2O和MgO的质量分数较稳定,其微量元素与富有机质页岩段的相似,但元素波动小;所有页岩的轻稀土较富集,δCe亏损,δEu富集。五峰—龙马溪组自下而上由还原环境缓慢过渡到氧化环境,同时由深水陆棚缓慢过渡到浅水陆棚环境;生物钡总体向上逐渐减少,古生产力逐渐降低;有机质富集且受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川南马边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龙马溪组 地球化学特征 黑色页岩 有机质富集 微量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马边地区
下载PDF
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制探讨及其对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反演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东升 张金川 +4 位作者 李振 仝忠正 牛嘉亮 丁望 张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50,共15页
【研究目的】草莓状黄铁矿广泛存在于现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其成因机制总体上分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种,尽管两种机制均有理论与实验的支撑,但尚未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 【研究目的】草莓状黄铁矿广泛存在于现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其成因机制总体上分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种,尽管两种机制均有理论与实验的支撑,但尚未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氧化还原环境的应用及后期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草莓状黄铁矿在粒径、形态以及硫同位素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做为反演古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草莓状黄铁矿的微晶尽管与粒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两者在形态演化序列、生长模式、聚集因素等方面与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尚不清楚。仅凭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铬还原法测定的硫同位素反演古氧化-还原环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指标综合判定,尚需进一步开展草莓状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值与粒径对古氧化-还原环境反演的研究。后期氧化可使草莓状黄铁矿表面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但粒径分布依然具有古氧化-还原环境的指示意义。【结论】草莓状黄铁矿的实验模拟、理论体系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黄铁矿 微晶 形成机制 古氧化-还原环境 硫同位素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沉积地层中草莓状黄铁矿分析方法及其在古海洋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常晓琳 黄元耕 +1 位作者 陈中强 侯明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草莓状黄铁矿是黄铁矿的特殊形态,其定义为由相近大小、相似形态的黄铁矿微晶颗粒组成的球形、亚球形聚合体。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海洋环境恢复研究中,但其形成机理、判别标准与实验方法仍存在分歧。... 草莓状黄铁矿是黄铁矿的特殊形态,其定义为由相近大小、相似形态的黄铁矿微晶颗粒组成的球形、亚球形聚合体。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海洋环境恢复研究中,但其形成机理、判别标准与实验方法仍存在分歧。因此对沉积地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在古海洋环境恢复中的指示意义及判别标准、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总结阐述,有助于理解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大小与形态对氧化还原条件的指示意义。草莓状黄铁矿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的形成机理存在差异,其粒径大小、数量以及分布范围可综合反映沉积时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而草莓状黄铁矿微晶几何形态及整体形貌特征也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此外,虽然有学者指出该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在分析过程中结合沉积特征、古生态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等多方面证据对环境进行综合判别,甄别特殊条件下沉积的草莓状黄铁矿,则可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最后,针对后期氧化作用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经过后期氧化作用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变化很小,不会对其在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应用上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黄铁矿 形成机制 古海洋 氧化还原环境 黄铁矿氧化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1
13
作者 范萌萌 卜军 +3 位作者 赵筱艳 康博 李文厚 张卫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不同层位的62件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并对35件泥岩样品进行常量元素测试,结合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特征对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Li,Sr,Ni,Ga和Sr/Ba数值都指示研究区为淡水环境...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不同层位的62件泥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并对35件泥岩样品进行常量元素测试,结合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特征对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Li,Sr,Ni,Ga和Sr/Ba数值都指示研究区为淡水环境,偶有咸水注入;δ U,U/Th,V/(V+Ni),V/Cr和Ni/Co数值指示研究区为半氧化半还原-氧化环境,局部存在还原环境;根据Co元素含量计算出延长组平均最大古水深59.17 m,结合岩石学和古生物特征,认为长7最大古水深大于50 m;Sr/Cu,CaO/(MgO×Al2O3)和Mg/Ca数值指示研究区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气温略低于纸坊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水深 古气候 微量元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NW China 被引量:5
14
作者 FU Jinhua LI Shixiang +1 位作者 XU Liming NIU Xiaob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998-1008,共11页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Chang 7 Member of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including the paleoclimate, paleo-salinity and paleo-redox conditions were restored through geochemical elements ana...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Chang 7 Member of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including the paleoclimate, paleo-salinity and paleo-redox conditions were restored through geochemical elements analysis of 289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outcrop sections around and wells drilled in the basin and using a series of identification indexes of paleo-climate, paleo-salinity and paleo-redox conditions, such as CaO/MgO?Al2 O3, Sr/Cu, Rb/Sr, Rb/K2 O, Th/U, V/(V+Ni), the content of element B tested from the mudston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in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Chang 7, the paleo-climate was warm temperate to subtropical climate with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15 ?C, the water body was continental brackish water to freshwater, and the sediments were deposited under strong reduction conditions. Suitable temperature, extensively deep lake basin and strongly reductive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led to the blooming, enrich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ubmember Chang 73. As a result, a set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was formed, laying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large-scale accumulation of shal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climate paleo-salinity paleo-redox conditions element geochemistry pal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HANG 7 MEMBER Upper TRIASSIC ORDOS Basin
下载PDF
东胜矿区深部直罗组氧化还原环境与砂岩型铀矿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洪柱 王东东 +4 位作者 刘建强 江涛 亓增刚 朱能闯 冯婷婷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7期55-6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古层间氧化型砂岩铀矿较为发育,铀矿化主要发育于层间氧化带氧化前锋附近(灰绿色砂体与灰色砂体的过渡部位)。通过对测井资料的解释发现,东胜矿区深部西南部乌审旗西南和北部杭锦旗附近直罗...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古层间氧化型砂岩铀矿较为发育,铀矿化主要发育于层间氧化带氧化前锋附近(灰绿色砂体与灰色砂体的过渡部位)。通过对测井资料的解释发现,东胜矿区深部西南部乌审旗西南和北部杭锦旗附近直罗组下段砂体中也存在放射性异常。通过对东胜深部矿区50多个钻孔的数据统计与分析,重现了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上亚段)的古层间氧化-还原砂体的分布。古氧化带大致呈NW-SE向展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北部;放射性异常主要出现在氧化-还原过渡带部位。研究区目的层砂体内放射性异常总体呈现出厚度较小(下亚段异常层平均厚度2.67 m、上亚段异常层平均厚度2.33 m)、埋深较大(下亚段异常层平均埋深1 025 m、上亚段异常层平均埋深921 m)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氧化还原条件 古层间氧化带 直罗组 东胜深部
下载PDF
显生宙碳循环异常环境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研究
16
作者 颜佳新 王永标 +2 位作者 童金南 龚一鸣 宋海军 《科技资讯》 2016年第21期180-181,共2页
该研究以显生宙碳循环异常环境的地球生物学过程为研究主体,重点研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晚泥盆世两大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特点和规律,查明碳循环异常的起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叠纪—三叠纪... 该研究以显生宙碳循环异常环境的地球生物学过程为研究主体,重点研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晚泥盆世两大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特点和规律,查明碳循环异常的起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破坏和中生代型海洋生态系开始重建的转折点,古海洋缺氧对该转折影响深远。通过对华南多条剖面高精度碳同位素、碳-硫形态、碳酸盐晶格硫(CAS)、DOP和Δδ13C等分析测试,该年度研究在认识该时期古海洋缺氧的时限、程度、演化和成因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大灭绝前的二叠纪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以氧化环境为主。由于火山活动释放大量的CO2、SO2等气体,导致气温上升、陆地生态系统开始瓦解、陆源输入增加、海洋贫氧层(OMZ)扩张,大灭绝后海洋环境向缺氧环境转变。早三叠世早期δ34SCAS明显比晚二叠世偏重,波动剧烈,且与δ13Ccarb明显正相关(3次同步正漂),意味着严重的海洋缺氧、硫化事件,海水硫酸盐浓度很低(<3 m M)。早三叠世早期δ13Ccarb频繁和幅度较大的波动,指示了动荡不稳定的海洋碳循环;之后δ13Ccarb和δ34SCAS变化率同步减小,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海水温度下降、海水循环增强,海洋碳循环趋于稳定。中三叠世δ34SCAS下降,变化率进一步降低,碳-硫同位素的正相关关系逐渐消失,反映该时期海洋硫酸盐浓度进一步升高,以正常的氧化状态为主。大灭绝后动荡的海洋碳-硫循环及缺氧环境导致了生物复苏迟缓。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F-F)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显生宙又一重大地质转折时期,集中体现在生物礁生态系中,菌藻类取代后生动物(珊瑚-层孔虫)造礁。对华南地区多个剖面细致的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菌藻类可侵入"活着"的后生动物并抑制后生动物的发育。后生动物骨骼虽然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并对菌藻类有反抑制作用,但在环境恶化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导致后生动物个体无法生长而死亡,直至后生动物生物礁被菌藻类生物礁取代。中-晚泥盆世植物登陆,陆生植物粗大根系的发育,导致陆地生物-化学风化急剧增加,近岸海域海水营养水平激增,可能是晚泥盆世菌藻类"大举入侵"珊瑚-层孔虫礁生态系最终取而代之的直接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地球生物学 古氧相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弗拉斯-法门 地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古沉积背景重建——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彤 朱筱敏 +4 位作者 董艳蕾 陈贺贺 苏彬 刘宇 伍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30-3851,共22页
作为沉积背景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微量元素丰度及其比值对物源构造背景识别、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23件泥质岩类样品开展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岩心与薄片等相标志,完... 作为沉积背景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微量元素丰度及其比值对物源构造背景识别、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23件泥质岩类样品开展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岩心与薄片等相标志,完成了研究区古沉积背景的恢复。研究表明:(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微量元素上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以及Th/Sc-Zr/Sc、La/Yb-REE、La-Th-Sc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指示,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物源供给较为稳定,物源区风化程度较高,再旋回及分选作用不明显;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母岩岩石类型以酸性火成岩为主,主要为大陆岛弧成因,扎伊尔山早石炭世侵入岩是可能的物源区;(2)元素Li、Sr、Sr/Ba和Th/U组合以及U/Th、δU、δCe、Ceanom和Ce/La组合指示,安集海河组沉积期表现为陆相半咸水的氧化型沉积环境,该沉积环境受古近纪系列热气候事件的影响,在极热气候背景下,湖盆水体蒸发强烈,湖平面略有下降且湖水浓缩,水体盐度增高,部分湖底沉积物因暴露水面而被氧化,该现象可在陆相红层的特殊沉积物中得到进一步印证;(3)纵向上,安集海河组Sr/Cu以及Cu和Cs含量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反应气候的干旱程度不断增加,同时风化作用指数Rb/Cs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受气候干旱的影响,该时期风化作用逐渐减弱。综上,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研究区气候经历了由湿热向干热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物源 古水深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气候
下载PDF
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分析方法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樊秋爽 夏国清 +1 位作者 李高杰 伊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1-1171,共21页
地史时期海洋环境曾经历过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与生物种群演化、烃源岩的保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古氧化还原条件分析是古海洋生态环境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氧化还原单个指标分析,这样... 地史时期海洋环境曾经历过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与生物种群演化、烃源岩的保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古氧化还原条件分析是古海洋生态环境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氧化还原单个指标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氧化还原研究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它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黄铁矿体系指标,探讨了各项指标的优势性与局限性,为进一步开展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研究提供借鉴。尽管各项指标在特定地质背景下均存在自身优势,但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各项指标所反映的氧化还原条件却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是相悖的,因此准确地识别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需要各个指标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氧化还原条件 岩石学指标 古生物学指标 地球化学指标 矿物学指标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被 刘池洋 +3 位作者 黄雷 蒋飞虎 郭佩 鹿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中亚段广泛发育盐岩和烃源岩,这两个看似不能共存的物质却在这里互层共生。该时期研究区沉积特征为多盐韵律与多层烃源岩互层共生、连续沉积,单个盐韵律厚度从几米到十几米,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平面上,两者在... 东濮凹陷北部沙三中亚段广泛发育盐岩和烃源岩,这两个看似不能共存的物质却在这里互层共生。该时期研究区沉积特征为多盐韵律与多层烃源岩互层共生、连续沉积,单个盐韵律厚度从几米到十几米,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平面上,两者在湖盆沉积沉降中心共生;垂向上,高有机质丰度、好干酪根类型与高盐度地层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因而成为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以及Sr/Ba、B/Ga、(V+Ni+Mn)、Fe/Mn、Sr/Cu、Mg/Ca、V/(V+Ni)、稀土元素含量和氯同位素等方法对凹陷北部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陷北部沙三中亚段为深水沉积的还原环境,古盐度较高,达到半咸水-咸水沉积;微量元素和孢粉化石特征表明研究区沙三中亚段为温暖潮湿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三中亚段 沉积环境 古盐度 古气候 古水深 氧化还原环境
下载PDF
米仓山-汉南隆起区牛蹄塘组页岩古氧相及其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涛 付德亮 +2 位作者 周世新 杨甫 李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7,55,共12页
为了探讨上扬子北缘米仓山-汉南隆起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形成环境及其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利用大量野外露头页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w(总有机碳)等测试分析.牛蹄塘组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 为了探讨上扬子北缘米仓山-汉南隆起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形成环境及其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利用大量野外露头页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w(总有机碳)等测试分析.牛蹄塘组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式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小,且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亲氧Sr元素强烈亏损,V、U、Mo等元素共同富集;草莓状黄铁矿粒径较窄且集中分布在2.0?6.0μm;w(U)/w(Th)、w(Ni)/w(Co)、w(V)/w(Cr)偏低,多指示次氧-氧化条件,米仓山-汉南隆起区牛蹄塘组页岩在以深水缺氧沉积环境为主,伴随后期短暂次氧-氧化环境中形成保存.牛蹄塘组页岩中U、V、Mo等指示还原条件的元素以及指示海洋古生产力或有机质通量的w(Ba)、w(Ni)、w(Cu)均与w(总有机碳)呈一定正相关性,揭示深水还原条件以及较高的藻类、微生物等古海洋生产力是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形成、保存、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汉南隆起 牛蹄塘组页岩 古氧相 微量元素 草莓状黄铁矿 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