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S PALEOCHANNELS IN NORTH SHANDONG PLAIN
1
作者 Zhang zulu(Department of Geography, Shangdng Teacher’s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4年第Z2期137-147,共11页
According to buried depth, the Yellow Rver's Paleochannels can be divided into ground Paleochannels (buried depth 0-8m) and shallowburied Paleochannels theried depth 8-50m). Each of them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 According to buried depth, the Yellow Rver's Paleochannels can be divided into ground Paleochannels (buried depth 0-8m) and shallowburied Paleochannels theried depth 8-50m). Each of them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Paleochannel belts, stretching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from SW to NE. Sedimentary layers of the paleochannels were mainly made up by sand levee of meanders or natural leavee deposits, and the flooding sedments were found bebeen the layers. The paleochannels in North Shadong Plain were formed in three stags; stage I (buried depth 50-15m) in later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early period of Holocene, stag II (20-8m) in earlymiddle period of HOlocene; and stag III (8-0m) in midddle-late period of Hol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Shandong Plain Yellow River's paleochannels later period of the Pleistocene HOLOCENE
下载PDF
A Major Landslide Involving an Inverted Paleochannel in Sierra County, New Mexico
2
作者 Gerald Lindsey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12期791-806,共16页
A landslide that probably dates to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has been found in Sierra County. The feature consists of three sub-parallel segments, covering an area about 8 km wide and 10 km long. The head of the slid... A landslide that probably dates to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has been found in Sierra County. The feature consists of three sub-parallel segments, covering an area about 8 km wide and 10 km long. The head of the slide deposits consists of a northeast-trending paleochannel forming an inverted topography. The paleochannel deposits contain many boulders with sizes up to 1.5 meter diameter, indicating flow rate as high as 100 m3/s. The paleochannel ridge is mostly underlain by the hidden lateral contact of the Cretaceous Crevasse Canyon Formation and by the Tertiary Love Ranch and is sharply defined by Yoast Draw valley that cuts a water gap through the 25 m high inverted ridge. The landslide body consists of Love Ranch Formation overlain by a substantial cover of Quaternary fanglomerate. A series of northwest-trending faults have influenced the landslide. The broad western upslope segment of the slide has been washed away, leaving only trace evidence of a landslide. A low slide plane angle of less than 1% slope suggests a seismic trig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ted paleochannel Pleistocene climate seismic trigger landslide Sierra County geology.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范立民 孙魁 +6 位作者 马万超 胡俭 马雄德 王建文 吴立群 苗彦平 荣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928,共12页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空间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赋存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尺度、井田尺度和工作面尺度,分析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提出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下矿井涌水模式。结果表明: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沿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冲刷带内延安组第5段几乎被冲刷剥蚀殆尽,在局部地区延安组第4段也遭受了冲刷。根据砂分散体系分析和隔水岩组发育特征,将冲刷带内充填沉积的古河道砂体分为3级。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控于砂体规模、物性特征和风化作用,一级砂体(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分支河道)及三级砂体(三角洲间湾、分流间湾)区域,当砂体遭受风化后,其富水性将进一步增强。基于不同尺度下砂体分级、风化砂体厚度与矿井涌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东部现阶段古河道砂体下生产矿井的3种涌水模式。强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分布区,风化砂体厚度一般≥30 m。中等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的边缘或二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30 m。弱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三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古河道砂体 矿井涌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浅谈徐州古河道冲积层对岩溶塌陷及工程建设的影响
4
作者 魏永耀 姜国庆 +2 位作者 黄敬军 徐士银 武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5-572,共8页
历史上水系的变迁导致徐州古河道十分复杂。文章对徐州古河道的变迁、潜蚀特征、识别特征、深度特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古河道对岩溶塌陷及工程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晚更新世以来,共有5条河流流经徐州,其中晚更新世古... 历史上水系的变迁导致徐州古河道十分复杂。文章对徐州古河道的变迁、潜蚀特征、识别特征、深度特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古河道对岩溶塌陷及工程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晚更新世以来,共有5条河流流经徐州,其中晚更新世古河道有2条,全新世古河道有3条;(2)徐州古河道冲积层具有“新”、“软”、“杂”、“变”等特点;(3)古河道为岩溶塌陷创造了有利的地质结构,其一形成了相互叠加的粉土、粉砂堆积物;其二对徐州市区内稳定分布的老黏土进行冲刷,形成了下伏岩溶含水层的补给天窗;(4)古河道形成的粉土、粉砂层富水性强,工程施工时易产生涌砂现象,同时古河道冲积层冲埋隐伏的构筑物对基坑工程及浅基础建筑物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工程建设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岩溶塌陷 工程特性 影响
下载PDF
综合物探在古河道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博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因工程地质条件和探测环境的不同,单一物探方法在特定工程区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合物探手段可显著提高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为实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手段,对临吴渠渠道两侧进行... 因工程地质条件和探测环境的不同,单一物探方法在特定工程区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合物探手段可显著提高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为实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手段,对临吴渠渠道两侧进行探测,查明地下古河道的埋深、厚度和延伸范围的可行性。通过对高密度电法高阻异常位置进行瞬态瑞雷面波探测,两种物探手段相互验证,并结合地质勘探成果,基本查明浅埋型地下古河道的存在及相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瞬态瑞雷面波 古河道探测 综合物探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雄安新区浅表古河道精细化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永军 曹占宁 +5 位作者 赵更新 胡祥云 范剑 张竞 范翠松 黄忠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2-278,共7页
为实现雄安新区浅表古河道的精细化探测,在遥感工作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开展了两条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探测,经钻孔验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的古河道分布范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探明区内古河道具有“弯曲”、“迂回”和“辫状”的平面... 为实现雄安新区浅表古河道的精细化探测,在遥感工作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开展了两条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探测,经钻孔验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的古河道分布范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探明区内古河道具有“弯曲”、“迂回”和“辫状”的平面分布特征,实现了精细化探测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探测和研究浅表古河道提供了新思路,为类似地质条件区域调查古河道方法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浅表古河道 精细化探测 钻孔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应用地震属性主成分分析识别古河道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家乐 程冰洁 +1 位作者 徐天吉 雍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5,共6页
利用曲率、相干等属性刻画河道的效果不明显,对这些属性的主成分分析效果较差。地震纹理、相干能量、谱峰值和分频振幅等属性虽然能较好地识别部分古河道,但是存在古河道刻画不全、识别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用地震属性主成分分... 利用曲率、相干等属性刻画河道的效果不明显,对这些属性的主成分分析效果较差。地震纹理、相干能量、谱峰值和分频振幅等属性虽然能较好地识别部分古河道,但是存在古河道刻画不全、识别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应用地震属性主成分分析(PCA)识别古河道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不同尺度古河道,预测效果优于单一属性,较好地提高了古河道识别精度。获得以下认识:(1)地震纹理、相干能量和谱峰值三种地震属性能够较好地刻画古河道,但是对古河道的识别结果不全面;利用PCA融合了三种地震属性识别河道的有效信息,可突出古河道的展布特征及边界形态。(2)基于分频瞬时振幅剖面对河道变化细节的识别差异,利用PCA融合不同频段瞬时振幅属性,以增强共性细节信息,提高了古河道识别精度。应用所提方法识别川西地区沙溪庙组河道,准确地反映了古河道的具体位置及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庙组 古河道 主成分分析(PCA) 地震属性 融合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古中山国平原区地面古河道识别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娇娇 郭雯豪 +6 位作者 刘耀徽 陈伟 李鹏为 马小飞 李夫星 袁璟 扶有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28-637,共10页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哨兵卫星影像及数字高程图(digital elevation map,DEM)数据,通过遥感解译及Gamma图像校正对古中山国地面古河道遥感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河道地表形态在假彩色合成影像中呈浅色调条带状分布,显著有别于周围地...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哨兵卫星影像及数字高程图(digital elevation map,DEM)数据,通过遥感解译及Gamma图像校正对古中山国地面古河道遥感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河道地表形态在假彩色合成影像中呈浅色调条带状分布,显著有别于周围地物;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土地利用类型等遥感解译标志能够很好地表征地面古河道发育位置;古河道不仅影响植被生长而且控制居民点的分布;高空间分辨率的DEM图像经Gamma校正后,能够清晰地表征古河道微地貌形态变化.基于遥感解译及DEM校正的地面古河道信息提取方法可以为今后古中山国平原区河道变迁研究及人类遗存发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兵影像 数字高程图 地面古河道 遥感解译
下载PDF
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28
9
作者 罗新正 朱坦 孙广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4-250,共7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 ,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退化严重 ,湿地提供资源的能力和生态功能逐渐丧失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 ,1 994~ 2 0 0 0年 ,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试验在大安古河道试区展开。在恢复地表径流循环的... 近半个世纪以来 ,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道湿地退化严重 ,湿地提供资源的能力和生态功能逐渐丧失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 ,1 994~ 2 0 0 0年 ,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试验在大安古河道试区展开。在恢复地表径流循环的基础上 ,试验重点在于扩大湿地面积、消减湿地水土的盐分和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至 2 0 0 0年 ,试区湿地面积增加 5 5 0 hm2 ,湿地水土含盐量下降 30 %~ 80 % ,湿地植被盖度提高30 %~ 40 % ,水禽从无到有 ,已增至数十种。试验表明 ,以恢复地表径流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与重建具有可行性。此项研究对于松嫩平原其他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促进其资源和生态功能再生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大安古河道 湿地 恢复 重建
下载PDF
滹沱河古河道剖面粒度参数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红梅 刘林敬 +5 位作者 赵华 毕志伟 王利康 宋磊 王成敏 杨劲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492,共8页
滹沱河平原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河道常年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开展滹沱河浅埋古河道研究,对于研究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密度取样和详细测年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 滹沱河平原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河道常年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开展滹沱河浅埋古河道研究,对于研究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密度取样和详细测年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方法,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对滹沱河古河道剖面(GCA)进行沉积相分析,讨论了研究区3万年以来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GCA剖面地层由两个沉积阶段组成,以1060cm为界;下段为29.4~26.9kaB.P.(1240~1060cm)期间,研究区以浅湖沼相沉积环境为主,后期转变为河漫滩相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上段为26.9kaB.P.至今(1060~0cm),发育了河床-心滩相沉积组合,共同构成一个较完整的辫状河道沉积序列,水动力条件强且变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粒度 沉积环境 滹沱河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道高 赵明华 +2 位作者 韩美 姜爱霞 张祖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9,共7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在埋深 6 0 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 ,可分成弥河、潍河和白浪河 3个系统 ,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 ,并与其所属河流的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 ,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是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结果。自晚更新世晚期以... 莱州湾南岸平原在埋深 6 0 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 ,可分成弥河、潍河和白浪河 3个系统 ,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 ,并与其所属河流的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 ,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是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结果。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该区有 4期古河道发育 ,其中玉木早冰期古河道和玉木主冰期古河道的砂体沉积粒度粗、连通性好、分布广 ,既是富水性强、水质好的淡水含水层 ,又是该区海 (咸 )水入侵的主要通道 ,控制在浅埋古河道带超采地下淡水 ,并在丰水季节利用其进行地下水回灌 ,是治理该区海 (咸 )水入侵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古河道带 菜州湾 南岸平原 海水入侵
下载PDF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准确鉴别古代河流砂体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翰卿 付志国 刘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8-70,共3页
大庆油田喇嘛甸至萨中地区的葡12油层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型沉积体系泛滥平原相末端,内部发育着2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大型河流砂体,传统地质研究方法始终不能准确地鉴别其成因。近年来通过大面积密井网资料的精细地质研究,证实了这2... 大庆油田喇嘛甸至萨中地区的葡12油层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型沉积体系泛滥平原相末端,内部发育着2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大型河流砂体,传统地质研究方法始终不能准确地鉴别其成因。近年来通过大面积密井网资料的精细地质研究,证实了这2类砂体分别属于泛滥平原下游的大型曲流河及砂质辫状河砂体,为正确认识储层非均质特征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 河流 古代地质 沉积 储集层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及其古水文网的演化变迁 被引量:13
13
作者 秦小光 刘嘉麒 +1 位作者 裘善文 殷志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95,共16页
在科尔沁,沙地的形成演化与古河流的变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科尔沁沙地遥感图像的解析,全面分析了沙地与河流分布的宏观特征,结合野外考证资料,认为存在5期可辨认的河流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河流展布特点,而风沙也存在... 在科尔沁,沙地的形成演化与古河流的变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科尔沁沙地遥感图像的解析,全面分析了沙地与河流分布的宏观特征,结合野外考证资料,认为存在5期可辨认的河流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河流展布特点,而风沙也存在至少4个活动期。古河道-Ⅴ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前,可能是末次冰期之前,即中更新世或更早,这时河流能够进人古松辽大湖;古河道-Ⅳ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时,可能是末次冰期时期,这时河流与松辽大湖萎缩,规模减小,河流已不能进入松辽大湖,而是消失在沙地之中;古河道-Ⅲ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后,可能是末次冰期末期的冰消期,这时气温升高,大量的冰雪融水进入河流,促使河水漫流,流入沙垅垅间洼地,开始造成古西拉木伦河、古老哈河与教来河水文网之间的相互联系;古河道-Ⅱ形成于全新世适宜期时期,统一的西辽河形成,伴随气候变化,出现多次风沙进退,对应于风沙-Ⅰ期;河道-Ⅰ是现在,同属于风沙-Ⅰ期,活动沙地集中在翁牛特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 古河道期次 风沙期次 环境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古河道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开封 穆桂金 +1 位作者 徐立帅 潘光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历史上塔里木河因频繁改道在干流两岸遗留了多条古河道,研究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可判断表层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与水动力条件。通过对塔里木河古河道表层沉积物系统采样,进行粒度分析发现:(1)塔里木河古河道表层沉积物优势粒级为粉... 历史上塔里木河因频繁改道在干流两岸遗留了多条古河道,研究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可判断表层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与水动力条件。通过对塔里木河古河道表层沉积物系统采样,进行粒度分析发现:(1)塔里木河古河道表层沉积物优势粒级为粉沙,粒度次一级组分在干流两岸古河道间差异明显;(2)古河道表层沉积物比塔里木河洪泛平原土壤粒径细小,表明古河道晚期水动力较弱;(3)塔里木河干流南岸的部分古河道表层沉积物中,含风成沙夹层,反映了其沉积环境受风水两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古河道表层沉积物 粒度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扬油层古河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霞飞 丁贵明 +1 位作者 王衡鉴 高瑞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9,共8页
通过岩心、钻井和地质资料研究,发现松辽盆地东北部泉三、四段的沉积作用符合于三角洲平原相模式,并划分了12种微相。进而提出古河流趋向分析法,勾绘出多级古河道带,发现了泉头期的古松花江,系统的沉积环境与河流趋向图表明,侵... 通过岩心、钻井和地质资料研究,发现松辽盆地东北部泉三、四段的沉积作用符合于三角洲平原相模式,并划分了12种微相。进而提出古河流趋向分析法,勾绘出多级古河道带,发现了泉头期的古松花江,系统的沉积环境与河流趋向图表明,侵蚀基面(湖水面)的高低,直接影响河流规模,而深断裂和断块活动则控制河流位置与迁移。沉积系统的配置表明,泉三、四期,松辽盆地北部为古嫩江、古松花江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一湖积平原。古松花江平行并靠近今日松花江延伸,经王江盆地而汇入古黑龙江。这一系统的发现,对石油勘探布置和油气田开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流 构造运动 沉积相 松辽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代冬冬 房启飞 +1 位作者 万效国 蔡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6,共8页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后发生短暂暴露,形成了古喀斯特地貌,岩溶古河道有利于形成高产油气藏,但其复杂性带来了较高的勘探风险。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优化古河道河床侵蚀深度自动识别、RGB混频三原色、...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后发生短暂暴露,形成了古喀斯特地貌,岩溶古河道有利于形成高产油气藏,但其复杂性带来了较高的勘探风险。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优化古河道河床侵蚀深度自动识别、RGB混频三原色、振幅属性提取及地震反射结构分析技术,在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识别出6组明河河道和47条暗河河道。研究认为,储层发育与暗河系统类型关系密切,哈拉哈塘地区发育流入型、流出型和含水层洞穴型等3种类型的暗河系统,以流入型和流出型暗河河道系统为主,该类暗河系统是大规模缝洞体储层形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大规模油气富集区形成的基础,该类成因的储层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该套碳酸盐岩岩溶古河道识别方法对喀斯特地区有利储层预测、油气富集区优选及勘探开发均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岩溶古河道 奥陶系 哈拉哈塘地区
下载PDF
川中茅口组岩溶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3
17
作者 戴晓峰 冯周 王锦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9-1058,共10页
GM地区测井评价证实川中茅口组顶不整合面以下100m发育岩溶储层,基于三维地震发现大量"下凹"岩溶塌陷体,二者共同指示川中茅口组存在强烈溶蚀作用。岩溶储层在茅口组顶部具有弱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岩溶储层发育区受古河道控... GM地区测井评价证实川中茅口组顶不整合面以下100m发育岩溶储层,基于三维地震发现大量"下凹"岩溶塌陷体,二者共同指示川中茅口组存在强烈溶蚀作用。岩溶储层在茅口组顶部具有弱振幅的地震响应特征。岩溶储层发育区受古河道控制:古河道两侧水动力作用强,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岩溶储层。川中茅口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岩溶储层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气藏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茅口组 岩溶储层 岩溶塌陷 古河道
下载PDF
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技术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海平 张伟 +1 位作者 李春雷 王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09,共7页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浅层断裂、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研究区海底浅层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通过刻画不同期次地质灾害因素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该油田海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因此,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 地质灾害识别 浅层断裂 浅层气 埋藏古河道
下载PDF
琼州海峡古河道及其工程地质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振 彭华 +2 位作者 马秀敏 姜景捷 孙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7-1024,共8页
为评价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稳定性,利用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开展了海峡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在地震反射层Ⅰ和层Ⅲ之间埋藏着两条古河道,沿现今海槽两侧的岸坡区发育。北侧古河道沿海峡北侧岸坡灯楼角至海安港一线发育,呈弧形绕雷州半岛西南... 为评价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稳定性,利用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开展了海峡地质灾害调查,发现在地震反射层Ⅰ和层Ⅲ之间埋藏着两条古河道,沿现今海槽两侧的岸坡区发育。北侧古河道沿海峡北侧岸坡灯楼角至海安港一线发育,呈弧形绕雷州半岛西南玄武岩台地分布。南侧古河道分布于临高角至东水港一线。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它们具有形成较晚的年代学特征。北侧古河道形成年代至少晚于中更新世,南侧古河道可能为全新世。古河道几何特征分析显示其具有北缓南陡的不对称"U"型几何特征。按照钻探资料,古河道填充物具有软土、砂层互层沉积特征。因此,在地震、海浪和潮流及重大工程建设施工等外部动力联合作用下,古河道极易触发顺层滑塌、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质灾害。使得古河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成为跨海通道无法规避且必须解决的地质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琼州海峡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单道地震
下载PDF
榆林地区北部侏罗纪古河道砂体与采煤涌(突)水关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立群 王建英 +9 位作者 杨帆 郑宇航 焦养泉 荣辉 王宏科 马雄德 孙魁 陈雪永 屈伸 李金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99-3609,共11页
在水文地质条件看似简单的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煤矿的涌水量位居鄂尔多斯盆地之首,以往普遍认为的充水含水层难以解释这些现象。基于20 a来对直罗组底部铀储层(古河道砂岩)的研究,结合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延安... 在水文地质条件看似简单的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煤矿的涌水量位居鄂尔多斯盆地之首,以往普遍认为的充水含水层难以解释这些现象。基于20 a来对直罗组底部铀储层(古河道砂岩)的研究,结合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延安组可采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以及砂岩型铀矿形成与开发的基本条件,特别是直罗组古河道隐伏露头与地表泉群(带)、采煤涌(突)水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直罗组古河道可能是榆神—神府矿区矿井涌(突)水的主要水源。主要认识有:①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模,在其上游形成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东胜铀矿田证实直罗组古河道是一套区域含水层,因为含水层是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必要条件。②在直罗组古河道隐伏露头的上方,集中发育了具有超常流量的泉群和泉带,它们距直罗组古河道越近其流量越大,说明直罗组古河道为重要的含水层,为榆神—神府矿区泉带提供了主要的水源。③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构成了延安组含煤岩系的直接顶板,采煤证实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与煤矿涌(突)水具有明显的关系。位于古河道潜伏露头附近的煤矿易于发生涌(突)水事故,而远离古河道的煤矿涌水量罕见,且采煤涌(突)水量与古河道砂体厚度呈正相关。④从关键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配置、耦合关系及其采煤时域的角度,构建了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的成因机理模型,该模型阐明了泉带的形成发育和演化机理,揭示了采煤涌(突)水的形成机制,为未来水害防治、保水采煤、煤-铀兼采等提供了基础地质“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突)水 古河道 直罗组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