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寒地区CF_(4)和SF_(6)/CF_(4)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汝括 董杰 +3 位作者 王雅湉 伊国鑫 丁祥浩 马乐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高寒地区须携带多台仪器以满足3种不同量级SF_(6)气体中CF_(4)气体浓度的检测需求,现场运维效率低且仪器购置成本高。为此,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热释电检测技术的SF_(6)气体中CF_(4)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可自动选择不同的放大电阻以实现多量... 高寒地区须携带多台仪器以满足3种不同量级SF_(6)气体中CF_(4)气体浓度的检测需求,现场运维效率低且仪器购置成本高。为此,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热释电检测技术的SF_(6)气体中CF_(4)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可自动选择不同的放大电阻以实现多量程切换。然后提出了BP和PSO-BP2种神经网络温度-压力协同补偿模型,并通过搭建高效模拟实验平台为模型预测提供数据支撑,预测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优于BP神经网络。最后将PSO-BP神经网络温度-压力协同补偿模型内置于多量程检测仪器CF_(4)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仪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小量程和大量程检测误差和重复性分别不超过±2%和1.6%,混合比量程下误差和重复性分别不超过±0.5%和0.2%,对高寒地区电网运维检修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_(4)气体浓度检测 热释电检测技术 高寒地区 三量程 PSO-BP神经网络模型 温度-压力协同补偿
下载PDF
高空平台通信及其网络部署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怡 那振宇 +2 位作者 修露婵 林彬 管明祥 《移动通信》 2020年第12期39-44,共6页
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向上连接卫星、向下连接低空无人机和地面节点,作为空中基站或中继节点,能够有效支撑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供快速、稳定、灵活的应急通信。因此,高空平台通信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以高空... 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向上连接卫星、向下连接低空无人机和地面节点,作为空中基站或中继节点,能够有效支撑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供快速、稳定、灵活的应急通信。因此,高空平台通信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以高空平台通信及其网络部署为重点,在介绍高空平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高空平台通信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高空平台网络部署特点,分析了基于先进无线通信技术的高空平台部署方案,为日后大规模部署和商用高空平台通信网络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平台通信 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高空平台网络部署技术
下载PDF
5G无人机泛低空覆盖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盾 田宁 +2 位作者 陆强 丁闯 柳书 《数字通信世界》 2023年第3期17-20,共4页
随着5G行业应用的广泛拓展,“5G+无人机”的应用也已深入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方方面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严格落实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中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 随着5G行业应用的广泛拓展,“5G+无人机”的应用也已深入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等方方面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严格落实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中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电信云网融合优势,积极开展5G无人机泛低空覆盖组网研究,自主打造5G泛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5G网联无人机在“发展低空经济,提高治理水平,防范重大风险,增强应急能力,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无人机 泛低空组网技术
下载PDF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配网电力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胥晶 徐勇生 +1 位作者 周峰 王振 《今日自动化》 2022年第1期84-86,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技术日益完善。电力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使用摄影测量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以对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目前有关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配网电力工程施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技术日益完善。电力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使用摄影测量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以对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目前有关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配网电力工程施工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加强分析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特点,通过开展场地实验,对无人机完成输配电线路航摄数据获取技术、采集精度、应用可行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低空摄影 测量技术 配网电力施工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高位远程滑坡危险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喜文飞 成鑫 +2 位作者 杨志全 刘美杉 郭峻杞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高位远程滑坡具有突发性强、致灾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针对滑坡危险性评价过程中评价单元划分缺乏对滑坡形状考虑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云南头寨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首先,利用2018年4月—201... 高位远程滑坡具有突发性强、致灾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针对滑坡危险性评价过程中评价单元划分缺乏对滑坡形状考虑的问题,利用SBAS-InSAR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云南头寨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首先,利用2018年4月—2019年4月的299幅Sentinel-1A升降轨影像获取研究区时间序列地表形变信息,然后,分别利用斜坡单元和网格单元为评价单元进行对比分析,对初步提取的坡度、坡向、高程等8个评价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分析,完善评价因子体系.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滑坡危险性等级划分.结果显示,考虑滑坡形状的斜坡单元评价效果优于网格单元评价结果,斜坡单元更能反映单体滑坡危险区域的空间分布,且模型AUC值为0.724,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单体滑坡.其中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滑坡后壁和滑坡侧壁部分区域,极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基本处于滑坡面和坡脚区域.本研究结果可为单体高位远程滑坡灾害前期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远程滑坡 SBAS-InSAR技术 BP神经网络 评价单元划分 滑坡危险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