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区正仲氢催化转化特性测试流程的能耗和成本比较分析
1
作者 花亦怀 李秋英 +5 位作者 程昊 张涵玮 刘文睿 白昊川 王凯 邱利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为了应对氢液化系统中氢物性和正仲氢催化剂活性的剧烈变化所引起的不同温区下正仲氢连续催化转化的特性差异,基于液氮预冷,提出了两种分别采用液氦冷却和GM制冷机冷源的分温区多级测试流程。在Aspen HYSYS中针对典型工况建立了热力学模... 为了应对氢液化系统中氢物性和正仲氢催化剂活性的剧烈变化所引起的不同温区下正仲氢连续催化转化的特性差异,基于液氮预冷,提出了两种分别采用液氦冷却和GM制冷机冷源的分温区多级测试流程。在Aspen HYSYS中针对典型工况建立了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流量、测试时间下各流程方案的能耗和成本,并针对GM制冷机方案详细研究了换热效率、布置方式等对流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0.01 g/s的小流量等级,当测试时间大约为720 h时,两种流程的测试成本接近。此外,在能够满足对应流量测试要求的前提下,制冷机换热效率对流程性能的影响不大,而多台GM制冷机分开串联的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小系统换热器[火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仲氢转化 液氦 GM制冷机 能耗 成本 [火用]损
下载PDF
在轨环境液氢贮箱高效复合绝热方案性能研究
2
作者 梁佳佳 李翠 +3 位作者 马原 黄奕宁 王磊 厉彦忠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49-4760,共12页
针对液氢贮箱建立了考虑仲-正氢催化转化(P-O)的变密度多层绝热/蒸气冷却屏(VDMLI/VCS)二维传热模型,详细分析VCS内氢气温度梯度对绝热系统的影响,从绝热性能和附加质量的角度对比VDMLI、VDMLI+单蒸气冷却屏(SVCS)、VDMLI+双蒸气冷却屏(... 针对液氢贮箱建立了考虑仲-正氢催化转化(P-O)的变密度多层绝热/蒸气冷却屏(VDMLI/VCS)二维传热模型,详细分析VCS内氢气温度梯度对绝热系统的影响,从绝热性能和附加质量的角度对比VDMLI、VDMLI+单蒸气冷却屏(SVCS)、VDMLI+双蒸气冷却屏(DVCS)、VDMLI+SVCS+P-O和VDMLI+DVCS+P-O这5种绝热方案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SVCS的最佳布置区间为VDMLI厚度的42%~58%,DVCS内、外屏的最佳布置区间分别为VDMLI厚度的12%~28%和55%~72%;增加SVCS和DVCS结构,较VDMLI漏热热通量分别降低69.91%和74.50%,附加质量分别增加68.98%和137.97%;引入仲-正转化后,SVCS的最佳布置区间更靠近冷端,DVCS的最佳布置区间变化较小;仲-正转化的加入提高了绝热性能且附加质量增加极小,因此无仲-正转化的绝热方案不具有性能优势。短期、中期、长期在轨任务分别推荐采用VDMLI、VDMLI/SVCS/P-O、VDMLI/DVCS/P-O绝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蒸气冷却屏 仲-正转化 催化
下载PDF
正-仲氢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卓红英 赵忠正 +2 位作者 沈铮 杨小峰 黄延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83-3895,共13页
氢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热值高且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氢能成为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之一。氢液化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而正-仲氢催化转化则是氢液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 氢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热值高且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氢能成为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之一。氢液化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而正-仲氢催化转化则是氢液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尽管正-仲氢催化转化在液氢生产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正-仲氢催化转化的发展过程及机制仍缺乏系统归纳总结。为此,综述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正-仲氢催化转化的研究进程,从催化剂、反应机制和反应动力学等方面总结了正-仲氢催化转化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反应机理的认识过程,以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正-仲氢催化转化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仲氢转化 氢液化 反应机制 催化剂技术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5 t/d氢液化器流程设计及分析
4
作者 秦海玲 李静 +2 位作者 周刚 刘立强 谢秀娟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超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是前沿科学装置和高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重大支撑装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展了5 t/d大型氢液化装置工艺流程设计工作,以制冷效率、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性为目标,通过分析,成... 超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是前沿科学装置和高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重大支撑装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展了5 t/d大型氢液化装置工艺流程设计工作,以制冷效率、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性为目标,通过分析,成功确定5 t/d液氢制取装备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各关键部件的基本规格以及进出口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满足了设计需求。为未来大型氢液化器的落地实施和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液化器 流程设计 正氢 仲氢 大型低温制冷系统
下载PDF
仲-正氢转化对蒸气冷屏组合结构绝热性能提升研究
5
作者 许张良 谭宏博 吴昊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382-391,共10页
为探究蒸气冷屏-变密度多层绝热组合绝热结构中耦合不同仲-正氢转化类型对液氢储罐绝热性能的提升效果,建立了采用连续转化与绝热转化的组合绝热结构稳态传热模型,并分析了蒸气冷屏屏位与仲-正氢转化器位置对组合绝热结构性能的影响。... 为探究蒸气冷屏-变密度多层绝热组合绝热结构中耦合不同仲-正氢转化类型对液氢储罐绝热性能的提升效果,建立了采用连续转化与绝热转化的组合绝热结构稳态传热模型,并分析了蒸气冷屏屏位与仲-正氢转化器位置对组合绝热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绝热转化相比,采用连续转化时绝热结构的性能更优,其最小漏热热流密度为0.117 5 W·m^(-2),与不采用仲-正氢转化相比减少了13.48%;若采用绝热转化,当仲-正氢转化器到VCS盘管入口的距离与盘管总长度之比为30%~77.5%时,漏热热流密度达到最小值0.121 0 W·m^(-2),比不采用仲-正氢转化减少了10.30%;转化器安装在盘管中间附近位置,可提高绝热转化的起始温度与仲-正氢转化吸热量,对抵消外界热流、改善绝热性能有益。研究结果为液氢温区组合绝热结构的设计提供定量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气冷屏 变密度多层绝热 仲-正氢转化 绝热性能 转化器位置
下载PDF
仲氢含量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俞华栋 苏嘉南 王西明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液氢生产过程中,需要监测液氢产品中的仲氢含量,以保障液氢产品满足长期储存的要求。当前液氢中仲氢含量主要利用正仲氢在热导率方面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离线分析,这种测量方法系统复杂、实时性较差,针对这种问题,从正仲氢... 液氢生产过程中,需要监测液氢产品中的仲氢含量,以保障液氢产品满足长期储存的要求。当前液氢中仲氢含量主要利用正仲氢在热导率方面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仪等设备进行离线分析,这种测量方法系统复杂、实时性较差,针对这种问题,从正仲氢的密度及核磁矩方面的物性差异入手,探索和研究新型的仲氢含量测量方法,为研制新型的、先进的仲氢含量测量设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氢含量 仲氢 液氢
下载PDF
N掺杂活性炭负载Pd催化对甲酰基苯甲酸选择性加氢
7
作者 袁兆朔 刘玉洁 +3 位作者 王震 房旭 张铁珍 张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5-633,共9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掺杂活性炭负载的Pd(Pd/WH-C)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FTIR、SEM、TEM、XRD、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Pd/WH-C催化剂用于对甲酰基苯甲酸(4-CBA)选择性加氢反应,比较了它与商业Pd/C催化...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掺杂活性炭负载的Pd(Pd/WH-C)催化剂,通过N_(2)吸附-脱附、FTIR、SEM、TEM、XRD、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Pd/WH-C催化剂用于对甲酰基苯甲酸(4-CBA)选择性加氢反应,比较了它与商业Pd/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掺杂提高了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介孔体积及Pd纳米颗粒的分散度,增强了Pd纳米颗粒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抑制了Pd纳米颗粒的流失和烧结。实验结果表明,在280℃和7.7 MPa条件下反应1 h,Pd/WH-C催化剂上4-CBA的初始转化率为97.5%,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4-CBA转化率下降38.4百分点,优于商业Pd/C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PD/C催化剂 加氢 对甲酰基苯甲酸 N掺杂
下载PDF
固相外延生长法制备ZSM-5@Silicalite-1分子筛及其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贾艺敏 牛鹏宇 +5 位作者 贾丽涛 林明桂 郭荷芹 肖勇 侯博 李德宝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5-1130,共16页
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在ZSM-5表面外延生长Silicalite-1,制备出ZSM-5@Silicalite-1分子筛。同时制备高活性氧化物ZnZrOx,并与ZSM-5@Silicalite-1物理混合组成ZnZrOx/ZSM-5@Silicalite-1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催化性... 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在ZSM-5表面外延生长Silicalite-1,制备出ZSM-5@Silicalite-1分子筛。同时制备高活性氧化物ZnZrOx,并与ZSM-5@Silicalite-1物理混合组成ZnZrOx/ZSM-5@Silicalite-1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催化性能。相比于ZnZrOx/ZSM-5催化剂,分子筛改性后的双功能催化剂提高了对二甲苯(PX)选择性。研究了晶化条件(硅源、晶化过程、晶化次数)对ZSM-5外延生长Silicalite-1的影响,以及Silicalite-1钝化层厚度对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在400℃、3 MPa反应条件下,ZZO/1:3.5Z5-Na-SiO_(2)催化剂的甲苯转化率为12.0%,二甲苯选择性为77.4%,在二甲苯中对二甲苯选择性为73.4%。通过SEM、XRD、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等表征,研究了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质。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外延生长,延长ZSM-5的孔道,增加间二甲苯(MX)、邻二甲苯(OX)的扩散阻力,同时钝化外表面的酸性,可以有效提高对二甲苯(PX)的选择性。固相外延生长法改性ZSM-5分子筛,摒弃了以往堵塞孔以缩小孔口改性分子筛的缺点,在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同时提高了产物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I型分子筛 外延生长 对二甲苯 固相法 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
下载PDF
仲氢绝热转化为正氢的制冷效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安刚 曹建 +1 位作者 解辉 刘玉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7,32,共5页
进行了仲氢转化为正氢的制冷效应技术研究,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仲氢绝热转化过程和节流过程的制冷温度和制冷量,计算了制冷效应用于液氢储罐内低温氢气液化的系数。
关键词 仲氢 正氢 绝热转化 制冷效应
下载PDF
凹凸棒土负载铂催化剂上对氯硝基苯的高活性高选择性液相加氢反应(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芳 刘俊华 +1 位作者 殷元骐 徐贤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78-1682,共5页
分别采用乙醇-异丙醇、H2和NaBH4还原方法制备了凹凸棒土负载铂催化剂(分别标记为Pt/PAL(I)、Pt/PAL(II)和Pt/PAL(III)),其在对氯硝基苯(p-CNB)的催化选择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在Pt/PAL(II)催化剂上,对氯苯胺(p-CAN)的选择... 分别采用乙醇-异丙醇、H2和NaBH4还原方法制备了凹凸棒土负载铂催化剂(分别标记为Pt/PAL(I)、Pt/PAL(II)和Pt/PAL(III)),其在对氯硝基苯(p-CNB)的催化选择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在Pt/PAL(II)催化剂上,对氯苯胺(p-CAN)的选择性达到了100%,并且在p-CNB完全转化的情况下,脱氯反应得到了完全的抑制.在Pt/PAL(I)和Pt/PAL(III)催化剂上,尽管脱氯反应没有得到完全的抑制,但也分别得到99.7%和99.9%的p-CAN选择性.Pt/PAL(I)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转化频率(TOF)值高达27010h-1.Pt/PAL(II)和Pt/PAL(III)催化剂表现出稍微低的催化活性,TOF值分别为17193和24871h-1.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异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铂粒子尺寸和凹凸棒土载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催化剂 对氯硝基苯 选择加氢 脱氯 凹凸棒土
下载PDF
硝基苯加氢制对氨基苯酚Pt/C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竹青 胡爱琳 +1 位作者 周宗仁 王公应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40,共4页
研究硝基苯催化加氢工艺,发现Pt/C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其催化活性关系不大,控制反应速度和反应工艺条件,可得到高收率的对氨基苯酚;控制反应时间在2h内可减少杂质二胺基二苯醚的生成,提高产品纯度。考察H2中O2含量的影响,... 研究硝基苯催化加氢工艺,发现Pt/C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其催化活性关系不大,控制反应速度和反应工艺条件,可得到高收率的对氨基苯酚;控制反应时间在2h内可减少杂质二胺基二苯醚的生成,提高产品纯度。考察H2中O2含量的影响,发现在10×10-6~2000×10-6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加氢 对氨基苯酚 催化剂
下载PDF
对位芳纶短纤维/氢化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玉柱 冯予星 +2 位作者 李世民 钦焕宇 张立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采用综合性能优异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和耐高温对位芳纶短纤维复合,制备了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的复合材料,比较了芳纶短纤维类型、纤维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浆粕(PPTA-pulp)比芳纶短切纤维(DCF... 采用综合性能优异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和耐高温对位芳纶短纤维复合,制备了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的复合材料,比较了芳纶短纤维类型、纤维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浆粕(PPTA-pulp)比芳纶短切纤维(DCF)对橡胶有更佳的增强效果,二者都能明显提高HNBR的高温强度,但PPTA-pulp的效果更为明显。PPTA-pulp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挤出物外观性能也较DCF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住芳纶 短纤维 氢化丁腈橡胶 耐高温
下载PDF
氢的转动配分函数及其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金璋 沈抗存 刘全慧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8,共4页
当正氢和仲氢处于完全平衡态时,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为Zrn=34Zro+14Zrp;当氢气为正氢和仲氢的非平衡混合物时,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为Zrn混=(Zro)No/N(Zrp)Np/N.因实际的氢气在长时间内处于室温下的平衡态,当温度改变而成为非平衡混合物时,... 当正氢和仲氢处于完全平衡态时,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为Zrn=34Zro+14Zrp;当氢气为正氢和仲氢的非平衡混合物时,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为Zrn混=(Zro)No/N(Zrp)Np/N.因实际的氢气在长时间内处于室温下的平衡态,当温度改变而成为非平衡混合物时,NoN≈34,NpN≈14,因此Zrn混=(Zro)3/4(Zrp)1/4,由此求得的热容量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氢 仲氢 配分函数 非平衡混合物
下载PDF
对氯苯甲酸用于测量OH·方法探讨1.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皮运正 王建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55-1559,共5页
对氯苯甲酸被用于臭氧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测量,为了检验对氯苯甲酸是否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进行了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的间歇实验和半连续实验.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间歇试验中,对氯苯甲酸可以强烈促进臭氧分解,它促进臭氧分解的能... 对氯苯甲酸被用于臭氧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测量,为了检验对氯苯甲酸是否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进行了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的间歇实验和半连续实验.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间歇试验中,对氯苯甲酸可以强烈促进臭氧分解,它促进臭氧分解的能力比典型的促进剂甲酸和甲醇高10倍.半连续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时,可以形成中间产物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能和臭氧反应,形成大量的OH.,从而改变O3/OH.的链式反应,导致采用对氯苯甲酸测量OH.时出现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对氯苯甲酸 羟基自由基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催化氢化法生产对氨基苯酚工艺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祥 杨新臣 +1 位作者 于水军 张如意 《化工时刊》 CAS 1999年第3期26-28,共3页
探讨了硝基苯催化氢化法生产对氨基苯酚的工艺条件,该工艺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低,产品含铁量低,对氨基苯酚含量≥98%,工业污染小。
关键词 硝基苯 催化氢化 对氨基苯酚 工艺
下载PDF
关于焦尔定律的独立性和氢的转动配分函数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建辉 李科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7-49,共3页
分析了焦尔定律是否独立于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讨论了室温条件下氢的转动配分函数应采用的形式.
关键词 焦尔定律 物态方程 正氢 仲氢 转动配分函数
下载PDF
双氧水超临界氧化对氨基苯酚模拟废水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红光 陈开勋 +1 位作者 张志杰 郑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在连续流管式反应器中,以H_2O_2为氧化剂,在温度480~550℃、压力32~38MPa及H_2O_2过量100%~270%的条件下,用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对含对氨基苯酚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CWO法... 在连续流管式反应器中,以H_2O_2为氧化剂,在温度480~550℃、压力32~38MPa及H_2O_2过量100%~270%的条件下,用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对含对氨基苯酚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CWO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对氨基苯酚。升高温度、升高压力和延长停留时间使COD去除率显著提高。在550℃,38MPa,H_2O_2过量190%和停留时间229s时,COD去除率高达98.5%。在此条件下,SCWO总动力学对COD是2.13级,反应的活化能为29.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酚 双氧水 超临界氧化 废水处理 动力学 连续流管式反应器 模拟废水
下载PDF
三氧化二铝PLOT柱气相色谱法分离氢同位素自旋异构体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伟 任兴碧 +4 位作者 夏立东 余铭铭 李海容 张伟光 周晓松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0,共6页
氢同位素核自旋异构体正-仲态比例影响氢同位素的低温物性,有必要对其比例进行测定。本文利用活性三氧化二铝多孔层开管(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PLOT)柱实现了正-仲氢同位素(氕、氘)的基线分离,发展了一种可在液氮温度下测定同核分... 氢同位素核自旋异构体正-仲态比例影响氢同位素的低温物性,有必要对其比例进行测定。本文利用活性三氧化二铝多孔层开管(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PLOT)柱实现了正-仲氢同位素(氕、氘)的基线分离,发展了一种可在液氮温度下测定同核分子正-仲态比例的色谱分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三氧化二铝填充柱相比,高效PLOT柱实现了正、仲氕(o-H_2、p-H_2)以及正、仲氘(o-D2、p-D2)的基线分离(分离度R_s大于1.5),当流量为5 m L·min-1时,分离度R_s(p-H_2,o-H_2)=6.9,R_s(o-D2,p-D2)=1.8。正仲态分离度与进样量、流量均有关系。根据峰面积的积分结果,常温(298 K)下正、仲氕比例为2.77:1,正、仲氘比例为1.78:1,与理论测算值基本符合。HD与o-H_2实现了部分分离,R_s(o-H_2,HD)=0.5,根据理论预测,实现HD与o-H_2的基线分离(R_s达到1.5),理论塔板数需要达到3.9×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自旋异构体 正-仲态比例 气相色谱 活性三氧化二铝 多孔层开管柱
下载PDF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彬 王艳华 董中宁 《沈阳化工》 1997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合成对氨基苯酚的四类主要工艺路线,并对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作了评述。指出了主要应用领域及应用前景。阐明我国目前在对氨基酚合成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应是硝基苯加氢还原法。
关键词 对氨基苯酚 加氢还原 硝基苯法 氨基苯酚
下载PDF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研 《贵州化工》 1996年第4期30-33,共4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从硝基苯高选择性地催化氢化合成工艺最具有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 苯酚 对硝基氯苯 对氨基苯酚 催化 合成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