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制度治理与情感治理有机兼合 被引量:1
1
作者 舒前毅 《云梦学刊》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需要贯彻制度治理与情感治理相结合原则,既批判... 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中国式现代社会治理需要贯彻制度治理与情感治理相结合原则,既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现代制度治理经验,又立足中国实际,汲取中华传统治理智慧,提出情感治理的中国式现代治理路径。制度治理与情感治理有机兼合是“两个结合”原则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治理 情感治理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情理”兼“治理”范式的高校学生管理伦理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金绍荣 田再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高校学生管理是在师生"情感、伦理、道德"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是管理和伦理有机"耦合"的样态。解决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不在于反复的道德说教和无情的制度约束,而在于师生"情理"... 高校学生管理是在师生"情感、伦理、道德"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是管理和伦理有机"耦合"的样态。解决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不在于反复的道德说教和无情的制度约束,而在于师生"情理"的尊重与认可,即通过情感管理营造大学生管理文化,"润化"学生心灵,美化学生"心境"。但是,在高教后大众化境遇下,高校充满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处理这些问题还需要"治理"的理路指引。为此,高校学生管理伦理必须达成"情理"与"治理"的融合,实现"人品"向"人性"的目标转换、"治身"向"治心"的方式转换、"全能"向"专业"的路向转换,凸显科学人文主义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兼“治理”范式 管理伦理 伦理构建
下载PDF
网络抗争动员研究的五种范式与反思——基于2004-2015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倪明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3,共11页
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网络抗争动员及其关联性议题展开论争并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2004—2015)期刊数据库近十余年来的文献检索和评估分析,现行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大体可概括为结构、情感、话语、工具和治理五种典... 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网络抗争动员及其关联性议题展开论争并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2004—2015)期刊数据库近十余年来的文献检索和评估分析,现行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大体可概括为结构、情感、话语、工具和治理五种典型范式。从文献检视和主题分类来看,现行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在生成结构、前置条件、逻辑过程、手法策略以及抗争治理回应等方面初步形成一般性共识。但现行的网络抗争动员在理论解读和学术关照上,诸如问题视角、框架路径、范式方法等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网络抗争动员研究应超越范式之间的紧张对立,在互动反思、碰撞和对话中建立本土性的综合性解释框架来寻求治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抗争动员 结构范式 情感范式 话语范式 工具范式 治理范式
下载PDF
“意境说”导引,建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被引量:58
4
作者 李吉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41,共5页
为探究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路径,李吉林在民族文化的导引下,历经30多年,建构了中国式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从"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并将此列为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核心元素。让儿童认识一个... 为探究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路径,李吉林在民族文化的导引下,历经30多年,建构了中国式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从"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并将此列为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核心元素。让儿童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用美的愉悦唤起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用情感生成内驱力,让情感伴随儿童的认知活动;在广远的意境中,通过想象开发儿童潜在智慧。"情感与认知结合"是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理念。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情境中学、思、行、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显示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教育 情境学习范式 意境说 “真、 美、 情、 思” 情感与认知结合
下载PDF
近代中国宪法史上的两院制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聂鑫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69,共13页
国会两院制是近代中国宪法史上一个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国会两院的权力关系与单一制或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而由两院的对立所造成的国会运作失灵,还给总统权力的扩张制造了可乘之机,甚至可能造成政体形式由议会制转... 国会两院制是近代中国宪法史上一个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国会两院的权力关系与单一制或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而由两院的对立所造成的国会运作失灵,还给总统权力的扩张制造了可乘之机,甚至可能造成政体形式由议会制转向总统制。近代中国的国会体制经历了辛亥革命之初参议院一院制、民国北京政府前十年对称式两院制、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下的非对称式两院制、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立法院一院制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下的"一个半议院"体制等多个阶段。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制宪者能够在参众两院于政治实践中尚未发生严重对立的情况下,摈弃对称式两院制;进而在中西结合的五权宪法新范式下,设计出类似阿克曼所谓"一个半议院"的模式;并且在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半议院"的模式兼容了联邦制的因子。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式两院制 一个半议院 联邦主义 代议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