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
1
作者 陈宗章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不仅体现为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还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技术范式”的建构可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其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不仅体现为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还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技术范式”的建构可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其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范式”的建构要处理好技术与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得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技术范式”的运用能够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提高其技术含量,促进其向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空间转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技术范式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的逻辑转向与实现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兆信 张泽园 刘文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3,共7页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其使命担当包括瞄准寻求重大原始创新突破、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个方面。在科...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其使命担当包括瞄准寻求重大原始创新突破、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锚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个方面。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需要在目标定位上实现从注重“经济使命”向更注重“混合型使命”,在组织方略上实现从注重“自由探索科研”向更注重“有组织科研”,在类型特征上实现从注重“节点式创新”向更注重“全链式创新”的全面跨越,以积极回应科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立足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发展上“寻突破”,在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核心竞争力上“谋先机”,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上“下功夫”,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范式转向的实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技创新 范式 逻辑转向 有组织科研
下载PDF
区块链的本质与哲学意蕴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鹏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3期97-110,共14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块链是对当前网络空间的一种重构。从信息组织与结构方式而言,区块链通过将信息加密封装在一个一个区块中,同时区块之间以加密哈希的方式“铁索连舟”,从而使得信息不可(难以)篡改。从网络组织方式而言,区块链引入&qu...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块链是对当前网络空间的一种重构。从信息组织与结构方式而言,区块链通过将信息加密封装在一个一个区块中,同时区块之间以加密哈希的方式“铁索连舟”,从而使得信息不可(难以)篡改。从网络组织方式而言,区块链引入"兑艮"(Token)机制,将网络本身的聚合与人类的激励机制相融合,促进网络组织模式的转换。与以往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相比,区块链显著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是一种将信息转化为价值的技术工具。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技术是一种“去蔽”,区块链就是对虚拟物的价值属性的“去蔽”工具。通过化虚为实,区块链对网络空间实现了一种价值与意义的转向。通过化虚为实,区块链建构了一种新的信任体系,并基于新信任体系,重构人类经济与社会秩序,由此引发一些伦理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兑艮 重构 技术范式 化虚为实 意义转向 伦理
下载PDF
从“结构”到“文化”的演进:布鲁纳教育研究范式转换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旭东 陈荣 梁美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教育学与心理学在整个20世纪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20世纪初心理学家转向教育研究,历经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变迁,以及认知革命从"结构"到"计算"的路径更替。虽在短时间内极大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与学... 教育学与心理学在整个20世纪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20世纪初心理学家转向教育研究,历经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变迁,以及认知革命从"结构"到"计算"的路径更替。虽在短时间内极大提升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与学科地位,但也为本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心理研究留下了"个体主义"与"唯我论"两大麻烦,由此导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彼此割裂的历史困局。在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下,集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于一身的布鲁纳,先是作为认知心理学家引领了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领域的认知革命,而后以认知心理学家的身份转向教育研究,把基于认知心理学构建的教育理论推向实践,最后又从教育实践返回到教育理论,通过"叙事转向"中对教育本质的重新界定,扬弃了自己早期基于心理学构建起来的教育理论,开创了教育研究的文化新取向,为推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开辟了新道路。沿着布鲁纳从"结构"到"文化"学术思想的演进路径,未来我们应树立起兼容并包的广义科学观,重塑教育与心理研究的学科文化,并建立起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纳 结构主义 计算主义 认知主义 文化转向 范式转换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新时期文艺美学学科的崛起与转向 被引量:5
5
作者 陶水平 徐丽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共5页
文艺美学是由中国学者倡导并积极建设的一门具有中国当代原创性的人文学科。新时期文艺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产物,有效地融合了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标志性事件是胡经之先生创建的"体验论"核心范畴;80年代末,... 文艺美学是由中国学者倡导并积极建设的一门具有中国当代原创性的人文学科。新时期文艺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产物,有效地融合了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标志性事件是胡经之先生创建的"体验论"核心范畴;80年代末,中青年学者立足于人类生命活动和实践活动本体论,进一步从阐释论、价值论等角度深化文艺美学研究,提出各自不同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进入90年代,文艺美学学术范式发生了语言论、文化论及后现代论转向,中国的文艺美学发展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建构,显示出蓬勃的学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理论范式 文化转向
下载PDF
“文化转向”与文化翻译范式 被引量:22
6
作者 冯亚武 刘全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7-50,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西方译界的执牛耳者,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论,至此,翻译学渐至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的桎梏,在艺术与科学之争的夹缝中搭建起自己全新的研究平台。毋庸置疑,就当时及目下译界而言,...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西方译界的执牛耳者,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论,至此,翻译学渐至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的桎梏,在艺术与科学之争的夹缝中搭建起自己全新的研究平台。毋庸置疑,就当时及目下译界而言,该尝试不啻具有开先河意义:"文化转向"真正实现了翻译研究的重大突破,从而在翻译学研究领域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鉴于此,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梳理与分析,探讨"文化转向"如何全面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同时又如何与传统译学观点相互龃龉,乃至对经典翻译标准产生了消解与颠覆作用。作者指出,翻译研究业已从形而上的传统藩篱中转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语境。基于这一点,本文以顺应选择论为依据,对"文化转向"范式下的翻译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与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范式革命 顺应选择
下载PDF
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下)——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模式及其新开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斌峰 陈绍松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随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哲学与法学的内在交融与互动,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语言学、法律逻辑的研究也随之发生了"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标志就是法律语用学和"规范语用学"的诞生与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而为我们... 随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哲学与法学的内在交融与互动,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语言学、法律逻辑的研究也随之发生了"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标志就是法律语用学和"规范语用学"的诞生与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而为我们理解和诠释法律的本质、类型、功能、适用机理、适用效力及其行动之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知识范式和建构模式,从而使法哲学、法学方法论(尤其是狭义的法律方法论)实现了——由事实世界向规范世界的转变,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行为互动,由面向单向度的工具理性转向实践理性,再由面向单一主体的实践理性转向多主体之间的沟通理性,由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语境分析或情境构作,由困固于语形、语义分析转向以法律言语行为主体及其相关语境为出发点的语用建构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范式 语用学转向 交往理性 法学方法论 法律方法论
下载PDF
论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库恩范式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春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5,共6页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言学 变迁 范式 转向 后现代
下载PDF
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春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和本源,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多元化、个性化,反对普适化、宏观叙事和同一性。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挑战了力图建立一个精确的语言系统的现代语言学,颠覆了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 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和本源,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多元化、个性化,反对普适化、宏观叙事和同一性。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挑战了力图建立一个精确的语言系统的现代语言学,颠覆了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研究范式在现代语言学中的统治地位。语言学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向,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普适转向具体,从封闭转向开放,从静态转向动态的转向。在介绍后现代语言学范式之后,本文对它的利弊进行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言学 研究范式 转向
下载PDF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吴辉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归纳出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演进的规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源技术发展的低碳化,使技术的经济潜能或商业价值与生态价值有机融合。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会产生一系... 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归纳出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演进的规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源技术发展的低碳化,使技术的经济潜能或商业价值与生态价值有机融合。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技术群,这就使传统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种共存与互补发展的状态。低碳化、生态化是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研发、示范、推广,政策激励机制,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可以加速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能源技术 技术经济范式 生态化转向
下载PDF
走出二元:当代新闻学的“实践转向”——问题、视野与进路 被引量:20
11
作者 姜红 印心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当代理论的实践转向背后,潜藏着不同学科试图超越逐渐陷入困境的二元论思维的努力,这为当下的新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引领下,立足当代情境和中国场景,借鉴哲学社会科学“实践转向”的理论视野,探索... 当代理论的实践转向背后,潜藏着不同学科试图超越逐渐陷入困境的二元论思维的努力,这为当下的新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引领下,立足当代情境和中国场景,借鉴哲学社会科学“实践转向”的理论视野,探索新闻学的“实践转向”——即从传统的二元论走向多元互动的关系建构,从表象式的静观走向行动导向的参与,从本质主义的规范知识走向描述性的经验研究,从而为当下新闻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也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入时代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二元论 实践转向 范式创新
下载PDF
心理学文化转向中的方法论难题及整合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霍涌泉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1期12-15,30,共5页
近20多年来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研究基本上扫清了许多外围障碍,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发展难题,如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在实现科学观的转变过程中如何避免限制与泛化之间的矛盾;人类文化心理的普适性与差异性关系难以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得到... 近20多年来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研究基本上扫清了许多外围障碍,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发展难题,如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在实现科学观的转变过程中如何避免限制与泛化之间的矛盾;人类文化心理的普适性与差异性关系难以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得到有效实现;后现代及全球化文化背景下加剧了心理学的对立与分歧。求得这一难题有效解决之关键在于改变滞后的科学观,深化阐述性与规范性心理文化层面研究的理论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理论 文化 方法论 后实证主义 后现代主义 全球化
下载PDF
实验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中应用的系统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潇婷 杨威 王志慧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共20页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与回顾梳理实验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自1972年出现第一篇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的旅游研究论文以来,旅游实验研究经历了实验研究引入旅游应用阶段(1972—2010年)、旅游实验研究范式形成阶段(2011—2017年)和旅... 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与回顾梳理实验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自1972年出现第一篇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的旅游研究论文以来,旅游实验研究经历了实验研究引入旅游应用阶段(1972—2010年)、旅游实验研究范式形成阶段(2011—2017年)和旅游研究实验化转向阶段(2018年—)3个阶段。文章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主要实验类型、研究主题与因变量、样本与容量、分组设计等方法应用层面的问题,以期描绘出旅游实验研究演进的过程,应用于哪些旅游问题及如何应用的基本情况。文章最后提出未来旅游实验研究有望在范式建构、理论建构、混合方法和因果预测4个方向取得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实验研究方法 旅游实验研究范式 实验化转向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追寻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翻译研究转向:新的范式或观念变革?》评介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兵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1,共5页
本文对Snell-Hornby的新著《翻译研究转向:新的范式或观念变革?》(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New Paradigm or Shifting Viewpoints?2006)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斯内尔-霍恩比 范式 转向 评介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认识论转向的意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利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认识论问题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即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实践论和生存论转向之后,认识论转向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认识论转向 哲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我国民族研究缺乏解释力、信度和效度的深层次原因,为初民社会研究范式、本质论和实在主义的旧认识论。只有推动民族研究的认识论转向,建立起复杂社会研究范式、实践论和关系主义的新认识论,才有可能实现我国民族学的知识体系重构。
关键词 民族研究危机 认识论转向 复杂社会范式 关系主义
下载PDF
结构·范式·符号——传统榫卯结构的审美转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7-43,97,共8页
榫卯是传统木构采用的独特工艺样式,随着这种结构被长期广泛地使用,其样式、技艺以及营造理念逐渐形成一个范式并获得审美认同,成为一种以内在构件呈现的审美景观。这种审美转向取决于它的理念和功能向人们的审美心理靠拢,在适应中提高... 榫卯是传统木构采用的独特工艺样式,随着这种结构被长期广泛地使用,其样式、技艺以及营造理念逐渐形成一个范式并获得审美认同,成为一种以内在构件呈现的审美景观。这种审美转向取决于它的理念和功能向人们的审美心理靠拢,在适应中提高自身感染力,并为传统审美观念的建立做出贡献。技艺与结构形成范式、范式呈现美学典型概括了这种人工结构从物理物向意义物的生成机理。在这一转向过程中,榫卯结构体现出重大的文化意义,它以广义的建构理念为中国传统工艺思想向艺术观念的推展提供了一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 工匠精神 符号 范式 审美转向
下载PDF
“后过程法”与第二语言写作教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继"过程法"之后出现了一种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写作教学理论的变化——"后过程法"。文章回顾了外语写作理论发展阶段——"三次转向"与"三种写作观念",尤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继"过程法"之后出现了一种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写作教学理论的变化——"后过程法"。文章回顾了外语写作理论发展阶段——"三次转向"与"三种写作观念",尤其阐述了"过程法"与"结果法"的对应与整合,"后过程法"对"过程法"的质疑与发展。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后过程法"在"过程法"的基础上关注社会文化语境的解释性,体现了语言与內容的整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暂时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过程法 第二语言写作教学 转向 研究范式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被引量:73
19
作者 李蕾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文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后现代主义 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 批评范式 认识论
下载PDF
新社会文化史与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范式转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绪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6,共6页
新社会文化史强调对历史结构的"深描",将个人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主张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从文化意义上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形成的"形象",发掘象征被赋予意义的实践的历史,以此寻找重新解释历史的文化语... 新社会文化史强调对历史结构的"深描",将个人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主张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从文化意义上研究人类在社会中形成的"形象",发掘象征被赋予意义的实践的历史,以此寻找重新解释历史的文化语码。这种史学观影响并造成了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视角、学科话语和描述方式的范式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文化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观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