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略变革情境中的组织多层级悖论网构建--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
1
作者 林海芬 曲廷琛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83,共28页
战略变革情境中充斥着各种悖论问题,这些悖论问题相互交错、影响、撬动、传递,形成复杂、混沌的战略变革情境特征,增加了决策者剥离情境探寻制定新战略根源性依据的难度,使得归纳各悖论之间链接规律并系统性刻画战略变革情境成为迫切需... 战略变革情境中充斥着各种悖论问题,这些悖论问题相互交错、影响、撬动、传递,形成复杂、混沌的战略变革情境特征,增加了决策者剥离情境探寻制定新战略根源性依据的难度,使得归纳各悖论之间链接规律并系统性刻画战略变革情境成为迫切需求.加上悖论在非变革情境下往往呈隐匿状态,不易被识别,而在战略变革情境中呈凸显状态,容易被识别,因此战略变革情境为系统探究悖论及相互链接关系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十家企业的战略变革数据为样本,采用经典扎根理论和认知地图组成的混合研究方法,从多层级悖论视角分析战略变革情境中的悖论问题,构建组织多层级悖论网模型.研究发现:1)战略变革情境中存在“利益-责任”等18个悖论类型,归属于执行悖论等6种悖论类别,符合“政策导向-需求-目标-方向-价值观-过程”的划分逻辑;2)悖论纵向分布于组织个体层、运营层、战略层、制度层,横向跨越规制、运营、研发、生产、市场五个职能部门,纵横交错,构成组织多层级悖论网的位置形态;3)悖论类型内部由构成悖论四个基本条件的因果或顺次关系构成,同一层级悖论类型之间存在“同层链状顺序”和“同层嵌套”两种关系,跨层级悖论类型之间存在“跨层链状顺序”、“跨层链状共存”和“跨层嵌套”三种关系,构成组织多层级悖论网的关系形态;4)整合组织多层级悖论网的位置形态和关系形态构建组织多层级悖论网模型,系统展示战略变革情境中由悖论的关系和位置构成的复杂状态,表明不同悖论类型之间普遍存在引发性和传递性特征.本研究基于多层级悖论视角,将复杂、混沌的战略变革情境具体化清晰化,为决策者正确认知战略变革情境,准确把握组织困境产生的根源,并做出有效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层级悖论网 悖论理论 经典扎根理论 认知地图 战略变革情境
下载PDF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义豪 徐璐妍 +2 位作者 卞小华 周颖 刘俊升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2-549,共8页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以自我报告和同伴提名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同伴侵害、攻击行为、同伴接纳和抑郁进行测量,考察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以及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多层线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个体水平...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以自我报告和同伴提名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同伴侵害、攻击行为、同伴接纳和抑郁进行测量,考察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以及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多层线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个体水平上控制了性别因素后,同伴侵害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水平;(2)在班级水平上控制了年级、班级人数、班级性别比后,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可显著调节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对攻击行为接纳程度(即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较低的班级,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抑郁水平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健康环境悖论”的内涵,对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侵害 抑郁 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 健康环境悖论
下载PDF
《呼兰河传》吟谣式叙事风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汤仁云 周跃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萧红(1911-1942)承袭鲁迅的写作风格,针对现实的社会,写下她对乡土和女性的关怀,而《呼兰河传》中更呈现她个人特殊的风格和情感。本文从《呼兰河传》的话语、悖论语境及吟谣式叙事方面分析其重复书写、视角交替与嘲讽手法,探究萧红所... 萧红(1911-1942)承袭鲁迅的写作风格,针对现实的社会,写下她对乡土和女性的关怀,而《呼兰河传》中更呈现她个人特殊的风格和情感。本文从《呼兰河传》的话语、悖论语境及吟谣式叙事方面分析其重复书写、视角交替与嘲讽手法,探究萧红所批判、关怀的乡土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悖论语境 吟谣式叙事
下载PDF
语境、“生活世界”与悖论——从语用学和解释学的角度看悖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华新 李恒威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纵观整个思想史,悖论一直是哲学家头痛的问题。哥德尔提出不完全性定理之后,众多解决悖论的方案开始深入语言的领域。20世纪中叶,源自分析哲学的语用学与现象学-解释学一起在语言领域中获得基本的共识,即:人-世界关系的情境性,而在解释... 纵观整个思想史,悖论一直是哲学家头痛的问题。哥德尔提出不完全性定理之后,众多解决悖论的方案开始深入语言的领域。20世纪中叶,源自分析哲学的语用学与现象学-解释学一起在语言领域中获得基本的共识,即:人-世界关系的情境性,而在解释学中,人-世界关系的情境性同时也是人-世界关系的时间性。20世纪后半叶以来,悖论的研究就是在语用学和解释学中赢得了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解释学 悖论 语境 奥斯汀约定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恐怖”的绝对性与超越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一军 李未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0-85,共6页
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悖论语境的营造使《野草》显得深奥难懂。若要还原其本真内涵,必须抛弃本质主义"主客二元"思维模式,排除"回到鲁迅本身"的干扰,采取"回到文本本身"的思路,探求《野草》文本本体。如果将... 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悖论语境的营造使《野草》显得深奥难懂。若要还原其本真内涵,必须抛弃本质主义"主客二元"思维模式,排除"回到鲁迅本身"的干扰,采取"回到文本本身"的思路,探求《野草》文本本体。如果将内涵视为建立在"大地"之上的"世界",那么这一"世界"正是与海德格尔之"畏"同义的"恐怖",这是此在在世的一种根本情态。绝对"恐怖"对构成《野草》文本本体的作为"大地"的象征能指和悖论语境进行了"去蔽",使得后者达其本真"所指",呈现抽象化和虚幻化色彩,《野草》由此而获得了超越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恐怖 象征能指 悖论语境
下载PDF
语境转变解悖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国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6,152,共6页
解悖方案应当阐释悖论的真假规律,但确定悖论的具体真假却不是它的任务。语境转变解悖方案是一种新的解悖方案。不同于传统解悖方案通常不研究正常句和脱离悖论句与正常句的相互联系,语境转变解悖方案从研究正常句的语境变化规律出发,... 解悖方案应当阐释悖论的真假规律,但确定悖论的具体真假却不是它的任务。语境转变解悖方案是一种新的解悖方案。不同于传统解悖方案通常不研究正常句和脱离悖论句与正常句的相互联系,语境转变解悖方案从研究正常句的语境变化规律出发,然后由正常句扩展到悖论句,通过正常句与悖论句的意义和真值的相互观照,来消解悖论。这种研究进路可以极大地扩展悖论研究的视野,使解悖研究具有一以贯之的气势,并使解悖方案极其符合直觉,具备其他解悖方案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转变 悖论 意义 真值
下载PDF
文学悖论词语与语境浅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建学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文学悖论语言可分为“奇异”和“反讽”两种形式。文学语言中,为追求语言的“超凡脱俗,”表达式的字典义和语境义常常出现偏离,偏离的极致便是对立,于是产生悖论。悖论是对立的语境在同一语言表达中的体现,理解悖论须从明确语境入手。
关键词 悖论 语境 奇异 反讽 字典义 语境义
下载PDF
“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21-27,共7页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遭遇到更大的挑战,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自我认同与阐释中国的双重焦虑。在全球化、世俗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叙事亟需重建其公共性、反思性、独立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知识分子叙事 认同建构 中国现代性 悖论式语境
下载PDF
试析法治路径的悖论
9
作者 杨蕾 张一鹏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
中国法治的路径选择存在着悖论性问题。以一种语境化的分析方法,在对“自治”与“他治”、“政府主导”与“民主参与”、“确定”与“不确定性”三组范畴的比对中,辨析法治路径的悖论性内容,借以补正与完善法治路径选择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关键词 法治路径 悖论 语境化分析
下载PDF
语境功能视阈中的悖论语言
10
作者 汪先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88-93,102,共7页
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语境功能视角分析了语言表达中悖论的修辞功效,指出悖论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揭示了某一语境中所蕴含的潜在真理,同时构建了话语习常意义与语境所确定意义间的张力。在文学文... 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语境功能视角分析了语言表达中悖论的修辞功效,指出悖论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揭示了某一语境中所蕴含的潜在真理,同时构建了话语习常意义与语境所确定意义间的张力。在文学文本中,利用这种张力,可以深化所刻画的对象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在广告、新闻语篇中,可以借助这种张力,制造"谜团",吸引读者,实现"眼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语境 张力 修辞功效
下载PDF
能动语境下诉讼原点的选择——围绕一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裁判悖论的解释与解答而展开
11
作者 单人俊 邓建辉 涂青达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183,共6页
司法实践中,法律文本并不是简单的援引适用即可,需要对规范的选择、解释甚至创造。笔者在观察一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时,发现该案存在裁判实体规则实现不能而程序规则机械僵硬化,从而导致裁判悖论发生。围绕裁判悖论解释发现法官能动... 司法实践中,法律文本并不是简单的援引适用即可,需要对规范的选择、解释甚至创造。笔者在观察一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时,发现该案存在裁判实体规则实现不能而程序规则机械僵硬化,从而导致裁判悖论发生。围绕裁判悖论解释发现法官能动有诸多考量因素,需从诉讼原点加以选择,把法律文本作为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为强大的资源加以使用,通过规范精神习得、阅历经验甄别和人文素养积淀,自觉调整思维偏好,从而使原点思维更能认识到事物本质,找到解答裁判悖论的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语境 裁判悖论 诉讼原点选择
下载PDF
Some Thoughts on Deconstruction
12
作者 陈卓 《克拉玛依学刊》 2010年第1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自相矛盾论点 语境意 结构解析
下载PDF
受欺负与青少年外化问题关系的“健康环境悖论”: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晓薇 潘斌 +3 位作者 陈亮 李腾飞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平均年龄14.46岁),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平均年龄14.46岁),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环境悖论 受欺负 外化问题 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 敌意性归因
下载PDF
班级环境如何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健康环境悖论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晓薇 潘斌 +2 位作者 李腾飞 张文新 Christina Salmivalli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4,共7页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负者的友谊,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受欺负者的适应困难。认知机制认为健康环境会通过向上的社会比较和消极归因方式,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问题。最后,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健康环境悖论"的适用性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干预实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班级环境 健康环境悖论
下载PDF
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当代文论话题——关于当代文学的生存境况与发展前景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传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8,47,共9页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语境 当代文艺 文艺 存在方式 悖论 互动 文艺自律 他律 动态结构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交际法(CLT)悖论
16
作者 冉隆森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9-32,共4页
本文针对交际法在中国所产生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一事实,通过对BANA和TESEP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特点和BANA背景与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学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比较,借用Prabhu的最佳教学法观点和Cook对交际法的批判观点,多角度... 本文针对交际法在中国所产生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一事实,通过对BANA和TESEP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特点和BANA背景与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学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比较,借用Prabhu的最佳教学法观点和Cook对交际法的批判观点,多角度地对交际法进行分析,指出交际法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宜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化背景。对交际法的推广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切忌盲从。文章还指出要对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进行改造,要创造条件,扬交际法所长,以实现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法 悖论 社会文化 教学文化 语言文化 背景
下载PDF
“忏悔”、“语境”和灵魂写作的局限性——对莫言小说《蛙》的再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宁 王达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6-73,102,共9页
继《白狗秋千架》之后,莫言又在小说《蛙》里探讨了"忏悔"主题。这次,莫言本能够通过将"忏悔"与时代、生命相缠绕来发掘出作为忏悔叙事根本指向的人类之恶,以实现真正的"忏悔",而结果却并非如此。《蛙》... 继《白狗秋千架》之后,莫言又在小说《蛙》里探讨了"忏悔"主题。这次,莫言本能够通过将"忏悔"与时代、生命相缠绕来发掘出作为忏悔叙事根本指向的人类之恶,以实现真正的"忏悔",而结果却并非如此。《蛙》中人物的忏悔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中国式忏悔,未达到莫言本人所具有的罪感意识。这种断裂的发生与中国文化环境、生命悖论以及莫言本人的创作方式紧密相关,显示出莫言的写作已跌入不可摆脱的困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 忏悔 语境 灵魂写作 生命悖论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的细读批评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丽娜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8-82,94,共6页
本文在对《古诗十九首》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试图将切入的角度由文本之外转向文本自身,借助与中国古代诗歌极具亲和力的英美新批评学派的批评方法,通过“细读”的方式,从双重语境的魅力、时空意象的悖论、和隐喻机制的巧设等三... 本文在对《古诗十九首》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试图将切入的角度由文本之外转向文本自身,借助与中国古代诗歌极具亲和力的英美新批评学派的批评方法,通过“细读”的方式,从双重语境的魅力、时空意象的悖论、和隐喻机制的巧设等三个方面来体会《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审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审美价值 诗歌 中国 文化
下载PDF
论国际语境下生态语言学的儒学范式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文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5-32,共18页
西方生态语言学范式建立起了语言学和生态学的联系,引导人们审视语言对于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具有交叉学科联系、终极环境关怀以及重大生态转向三大学科意义。西方经典生态语言学深受传统牛顿—笛卡尔式科学世界观的影响,其二元论范式... 西方生态语言学范式建立起了语言学和生态学的联系,引导人们审视语言对于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具有交叉学科联系、终极环境关怀以及重大生态转向三大学科意义。西方经典生态语言学深受传统牛顿—笛卡尔式科学世界观的影响,其二元论范式在概念、方法和哲学方面存在三大悖论,呈现出价值中立、伦理弱化、道德弱化和美学缺席等显著特征。中国生态语言学的儒学范式以儒学生态智慧为哲学基础,可以包括"道法自然""和而不同""尽美尽善"和"知行合一"四重意义,这一关联论范式可以帮助提升人类生态意识。国际语境下儒学范式的推广仍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生态语言学可继续挖掘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打造贯通中西的国际化新概念、新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语境 生态语言学 生态危机 生态意识 生态悖论 儒学范式 中国生态智慧
下载PDF
认知解悖方案——以“(葛洲坝是)比哥哥先出生的弟弟”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正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悖论是与常理相冲突的、并置要素存在矛盾和对立关系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话语理解的认知语境和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认知解悖方案。在特定的认知语境中,悖论所表达的概念与认知语境中其他相关概念互动整合,产生新的概念结构(即层创结... 悖论是与常理相冲突的、并置要素存在矛盾和对立关系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话语理解的认知语境和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认知解悖方案。在特定的认知语境中,悖论所表达的概念与认知语境中其他相关概念互动整合,产生新的概念结构(即层创结构),原有的悖论得以消解。认知解悖方案有效解释了“(葛洲坝是)比哥哥先出生的弟弟”(1)这一含有悖论的日常言语表达的理解过程,例证了对含有悖论言语理解过程中的概念整合,揭示了含有悖论言语表达的语义张力和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认知语境 概念整合 消解 语用效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