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Servo Drive of PM-LSM to Be Used in Parallel Synchronous Drive 被引量:1
1
作者 Hiroyuki Takai Suzuki Kenji Hideo Dohmeki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5年第10期580-584,共5页
Recently, linear motors can have high speed control, high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So linear motor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precision machine tools. In our laboratory focusing on transport... Recently, linear motors can have high speed control, high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So linear motor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precision machine tools. In our laboratory focusing on transport system, we propose parallel synchronous drive of used the PM-LSM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It can pass luggage without having to stop the working. When you establish "parallel synchronous drive", a motor follows the other motor. In our laboratory, one of the motors is called "master motor" and the other motor called "slave motor". The master motor's speed and position pass slave motor then establish parallel synchronous drive. Therefore, slave motor requires high-responsive and precision that follows the master mot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ol of the slave mo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SM master-slave motor PI control parallel synchronous drive method.
下载PDF
基于平行测试的认知自动驾驶智能架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 张翔宇 +4 位作者 周锐 田永林 王建功 陈龙 孙长银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71,共16页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自动驾驶的感知智能在近年来得到显著的提升与发展.然而,与人类驾驶过程中隐含的以自我目的实现为引导的自探索性和自主性相比,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以辅助驾驶功能为主,还...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自动驾驶的感知智能在近年来得到显著的提升与发展.然而,与人类驾驶过程中隐含的以自我目的实现为引导的自探索性和自主性相比,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以辅助驾驶功能为主,还停留在以被动感知、规划与控制为主的初级智能自动驾驶阶段.为实现车辆智能从数据驱动的环境感知、辅助决策、被动规划到知识驱动的场景认知、推理决策、主动规划的提升,亟需增强车辆自身对复杂外界信息归纳提炼、推理决策、评价估计等类人能力.首先回顾自动驾驶关键技术演化及其应用发展历程;随后分析测试对车辆智能评估的效用;然后基于平行测试理论,提出自动驾驶车辆认知智能训练、测试与评估空间的构建方法,并设计基于平行测试的认知自动驾驶智能训练框架.该项研究工作预期能为推动自动驾驶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升级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撑与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自动驾驶 平行测试 平行驾驶 车辆认知智能
下载PDF
Reasonable Drive Selecting of Parallel Mechanisms Based on Screw Theory
3
作者 Longqiang Qu Guowei Pan Wenlia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3期259-265,共7页
By rigidizing the input joints,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drive selecting for the 4-PPPS parallel mechanism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crew theory in this paper, and the five of them are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Th... By rigidizing the input joints,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drive selecting for the 4-PPPS parallel mechanism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crew theory in this paper, and the five of them are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Then choosing the one as mechanical actuators, the workspace of the 4-PPPS parallel mechanism is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 input scheme. Finally the rationality of input scheme for this mechanism is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inuity of the work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drive Selecting SCREW Theory WORKSPACE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脑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探析
4
作者 李祥 刘丹青 +2 位作者 汪美霞 汪瀚 杨文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38-142,共5页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理论和方法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临床医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关键方法。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提升中医脑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脑病科住培医师...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理论和方法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临床医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合格医疗人才的关键方法。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提升中医脑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岗位胜任力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脑病科住培医师培训实践,构建授课教学法(LBL)-案例教学法(CBL)-问题教学法(PBL)-研究教学法(RBL)“四轨并驱”的教学策略,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脑病住培医师的培训方法,以期提高中医脑病专业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从而为临床锻炼出更为优秀的医疗队伍,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医疗工作的要求,也更好地提升中医住院医师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脑病 规范化培训 岗位胜任力 “四轨并驱”教学方法
下载PDF
运动解耦且大工作空间三平移机构拓扑设计
5
作者 沈惠平 潘海月 +3 位作者 丁文芹 李菊 杜中秋 李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方法和运动解耦设计原理,提出一个运动解耦性优异的单回路三平移子并联机构;设计一类4个具有正向位置符号化、部分运动解耦性且具有较大工作空间的三平移(3T)并联机构;对这类机构进行拓扑...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设计方法和运动解耦设计原理,提出一个运动解耦性优异的单回路三平移子并联机构;设计一类4个具有正向位置符号化、部分运动解耦性且具有较大工作空间的三平移(3T)并联机构;对这类机构进行拓扑特性分析,得到相同的方位特征集(POC)、自由度(DOF)、耦合度(κ)、运动解耦性等主要拓扑特性;对其中一个机构进行运动学、动力学性能分析。根据基于拓扑特征运动学建模原理,求出其符号化位置正反解,以及速度、加速度曲线;基于推导出的位置逆解公式,分析机构的奇异位形及工作空间;根据基于序单开链的虚功原理,进行其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求解出机构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拓扑设计 奇异性 工作空间 驱动力
下载PDF
驱动电机并联流道的冷却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晖 钟鑫 +1 位作者 曾巧进 彭俊斌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冷却流道的设计对电机冷却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并联流道的冷却性能,文章以135 kW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方法分析了并联流道数量对电机冷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并联式流道和串联式流道冷却性能的差异。结... 冷却流道的设计对电机冷却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并联流道的冷却性能,文章以135 kW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方法分析了并联流道数量对电机冷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并联式流道和串联式流道冷却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周向并联型流道数量对电机壳体温度场和速度场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流道数量的减少,壳体内壁最高温度下降,流道平均流速和速度均匀性系数提升,流道进出口压力升高,但变化幅度很小。周向并联型流道相比周向Z串联型流道,其电机壳体内壁温升更高,但温度分布均匀,平均流速平缓,速度均匀性系数更高,进出口压力差更低,降低了近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机 并联流道 冷却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巷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11 位作者 王子越 张小峰 刘畅 罗超 韦尧中 郭吉昌 陈志良 王锐 韩存地 李发泉 何宗科 苏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51,共21页
分析煤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研发的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及井下应用效果。研发出钻锚一体化锚杆支护技术与设备,包括钻锚一体化锚杆、泵注式锚固剂、钻锚一体化钻臂、钻箱、锚杆仓、锚固剂泵注系... 分析煤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研发的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及井下应用效果。研发出钻锚一体化锚杆支护技术与设备,包括钻锚一体化锚杆、泵注式锚固剂、钻锚一体化钻臂、钻箱、锚杆仓、锚固剂泵注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将传统树脂锚固锚杆安装6道工序简化为1道连续工序,实现了锚杆自动化“一键”打设,单根锚杆作业时间由原来5~6 min减少为3 min。研发出自动化喷涂支护技术与装备,包括高强、速凝、抗变形喷涂护表材料,抗拉强度超过9 MPa,断裂伸长率超过100%,黏结强度高于3 MPa;研发出6自由度喷涂系统,可实现随掘自动化快速喷涂作业。研发出巷道随掘变形动态监测技术与系统,实现随掘大粉尘、多干扰、低照度环境下的巷道表面变形监测,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围岩稳定性评价要求。提出煤巷掘支锚运分区并行协同快速掘进新模式,研制出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对试验矿井陕西陕煤曹家滩煤矿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位移和稳定性进行了监测,在时间上,巷道掘出2~3 h后80%以上的围岩位移已经发生;在空间上,距离掘进工作面相当于2倍巷道宽度的位置,90%以上的围岩位移已经完成。快速掘进引起的巷道围岩位移在很短时间内就基本完成,要求支护必须及时且快速。在曹家滩煤矿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特大断面回采巷道完成近6000 m的巷道掘进工程,打设钻锚一体化锚杆60000余根。锚杆施工时间、支护用工人数及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掘进速度、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试验巷道顶板位移量小、完整稳定,支护效果良好。煤巷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井下试验取得成功,具备了特大断面煤巷月掘进进尺1500~2000 m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快速掘进 钻锚一体化 喷涂支护 随掘变形监测 掘支并行协同
下载PDF
基于平行轨迹导航的采棉机自动对行控制方法
8
作者 何创新 巩蕾 +3 位作者 苗中华 韩科立 郝付平 韩增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为解决传统人工操作采棉机长距离对行作业时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速度受限和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棉花采用卫星导航平行精准播种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轨迹导航的采棉机自动对行控制方法。首先,人工驾驶采棉机完成首行对行作业,记录... 为解决传统人工操作采棉机长距离对行作业时存在劳动强度大、作业速度受限和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棉花采用卫星导航平行精准播种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轨迹导航的采棉机自动对行控制方法。首先,人工驾驶采棉机完成首行对行作业,记录RTK定位轨迹数据,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参考导航线斜率;然后,对后续各行收获时,在任意起点对齐待收获的棉花行,由起点坐标和参考斜率计算得到平行导航基准线;最后,采用速度自适应纯追踪算法,实现采棉机自动对行。田间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从任意行起始位置开始自动对行,不同速度下,平均绝对横向偏差为2.91cm,最大绝对横向偏差为9.22cm,平均标准差为1.80cm,控制性能均优于手动对行,满足采棉机对行精度要求。相对机械触碰式自动对行方法,该方法不受缺株歪株影响,并且在较高速7km/h行驶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对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棉机 辅助驾驶 平行轨迹导航 自动对行
下载PDF
机液并联驱动的工程钻机功率分配分析及工程试验
9
作者 李源周 刘忠 +3 位作者 蔡锦云 陈忠 龚东昌 陈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2-149,共8页
为实现工程钻机动力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的功率分配方式。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其传动部分的输出转速、转矩及总传动比的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系统功率键合图的物理模型,并推导出该系... 为实现工程钻机动力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的功率分配方式。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其传动部分的输出转速、转矩及总传动比的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系统功率键合图的物理模型,并推导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基于系统功率流及能量的传递,辨识出系统的功率流及能量的传递由系统分配参数与外负载共同决定。通过构建系统各负载的数学模型,经数值计算得出各负载的关系曲线,结合AMESim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及钻机工程试验,得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在中高转速有着良好的输出特性,此时,系统的功耗低,钻机钻凿效率高。经分析,应用于钻机的机液并联驱动系统及功率分配方式可满足工程基础开挖的需求,同时为工程装备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钻机 机液并联驱动系统 功率分配 功率键合图 状态方程
下载PDF
MEMS静电驱动微镜阵列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10
作者 胡钰玮 王俊铎 +3 位作者 单亚蒙 钱磊 于悦 沈文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准静态驱动微镜阵列(MMA)。相比于梳齿驱动,平行板电容式静电微镜更易于形成高占空比的阵列排布,有利于作为光开关矩阵应用在全光交换中。通过设计弹性系数小的“竖蛇...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准静态驱动微镜阵列(MMA)。相比于梳齿驱动,平行板电容式静电微镜更易于形成高占空比的阵列排布,有利于作为光开关矩阵应用在全光交换中。通过设计弹性系数小的“竖蛇形”双扭转轴结构,有效降低了微镜的驱动电压;并采用硅—玻璃阳极键合工艺来实现平板电容结构,将绝缘的玻璃作为电极基底与绝缘体上硅(SOI)硅器件层键合,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电隔离,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且能很好地与阵列扩展兼容。制备出的1×4微镜阵列可实现X/Y方向的二维(2D)准静态驱动,测试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微镜内、外轴可分别在26.5V和29.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达到±2°机械转角,微镜响应时间为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镜阵列 平行板静电驱动 阳极键合
下载PDF
基于Au/In键合的静电扭转微镜的设计与工艺研究
11
作者 王俊铎 胡钰玮 +3 位作者 吴永强 单亚蒙 钱磊 沈文江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采用Au/In键合技术并引入凸点层设计,制备了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平行板式静电扭转微镜阵列。相较于其他键合技术,Au/In键合实现了低温键合并与硅通孔技术相容。此外,相对于梳齿驱动,采用平行板电容的扭转微镜有助于实现更高的占空比,... 采用Au/In键合技术并引入凸点层设计,制备了用于光通信领域的二维平行板式静电扭转微镜阵列。相较于其他键合技术,Au/In键合实现了低温键合并与硅通孔技术相容。此外,相对于梳齿驱动,采用平行板电容的扭转微镜有助于实现更高的占空比,便于阵列制造。凸点层的设计提升了键合强度,平均键合强度达8.97 MPa。微镜的实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基本一致,内、外轴分别在13.7 V和18.2 V的直流电压下实现了0.7°的机械转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镜 Au/In键合 平行板静电驱动 微机电系统
下载PDF
泵阀并联驱动回路位置压力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12
作者 姚国强 柏艳红 郑翠琼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48-352,359,共6页
电液伺服系统的实际应用场合需要同时控制位置和压力,如滚切剪、矫直机、液压机等成型机械。传统阀控系统响应快、精度高,能效低,传统泵控系统响应慢、精度低,能效高。本文将兼顾性能和效能的泵阀并联驱动回路应用于位置压力复合控制系... 电液伺服系统的实际应用场合需要同时控制位置和压力,如滚切剪、矫直机、液压机等成型机械。传统阀控系统响应快、精度高,能效低,传统泵控系统响应慢、精度低,能效高。本文将兼顾性能和效能的泵阀并联驱动回路应用于位置压力复合控制系统,针对位置控制和压力控制切换过程中存在冲击现象,提出一种阻抗控制方案,该方案以位置控制为内环、以压力控制为外环。仿真表明该方案消除了位置和压力切换过程的冲击,实现了位置和压力的同时控制,在不同负载下,对于不同期望压力与期望位置,均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阀并联驱动回路 位置压力复合控制 阻抗控制
下载PDF
一种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13
作者 吴孟丽 吕东洋 +2 位作者 林玉飞 王旭浩 陈莫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首先,根据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构型特点,开展了伴随运动分析,推导得到了位置逆解计算公式;其次,通过分析动平台上一组点的线速度分量与驱动速度间的映射,推导出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首先,根据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构型特点,开展了伴随运动分析,推导得到了位置逆解计算公式;其次,通过分析动平台上一组点的线速度分量与驱动速度间的映射,推导出5×5齐次量纲的雅可比矩阵;采用离散法计算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根据灵活度指标,即条件数的倒数在可达工作空间的分布情况,确定了许用工作空间位置;然后,通过分析最大压力角在机构许用工作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和驱动力与机构末端受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了并联机构的奇异性分析;最后,基于MATLAB和ADAMS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所述工作为下一代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动 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奇异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复合驱动并联机构刚度分析
14
作者 张灿果 倪笑宇 +1 位作者 王永立 安兆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针对直升机旋翼支撑平台,设计了一种复合驱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利用复合驱动分支增大了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推导了并联机构中各驱动分支和动平台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考虑约束力、驱动力和驱动力矩综合作用下复合驱动分支的横向变形、轴向... 针对直升机旋翼支撑平台,设计了一种复合驱动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利用复合驱动分支增大了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推导了并联机构中各驱动分支和动平台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考虑约束力、驱动力和驱动力矩综合作用下复合驱动分支的横向变形、轴向变形和扭转变形,结合机构的运动学方程推导了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度矩阵。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并联机构整体刚度矩阵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并联机构的刚度满足使用需要,为含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复合驱动 刚度矩阵 有限元
下载PDF
4-RRR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力协调分配对比研究
15
作者 刘浩 徐江涛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于3D打印的冗余驱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联机器人的瞬时最大驱动功率,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但影响其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驱动力的协调性及其控制方法,因此本文以4-RRR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为对象展开研究。首先,求解机构的位置逆解以及机构末... 应用于3D打印的冗余驱动可以有效降低并联机器人的瞬时最大驱动功率,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但影响其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驱动力的协调性及其控制方法,因此本文以4-RRR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为对象展开研究。首先,求解机构的位置逆解以及机构末端与关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采用虚功原理构建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4种方法优化以最大瞬时驱动力矩为优化目标对并联机器人动力学逆解进行对比研究。最后,通过仿真对最优驱动力矩优化方法的峰值力矩降低效果进行验证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加权最小二范数法在降低机构最大瞬时驱动力矩方面具有优越性,呈明显降低趋势且驱动力分配均衡,为提高并联机器人面向3D打印功能的运动精度及后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RR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驱动力 协调分配
下载PDF
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16
作者 吴孟丽 陈莫 +3 位作者 李德祚 王旭浩 李明宇 林玉飞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针对一种PUU-2PRRS 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建模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结合虚功原理建立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考虑存在次闭环的情况下,采用闭环矢量法对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各构件质心的线... 针对一种PUU-2PRRS 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建模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法结合虚功原理建立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考虑存在次闭环的情况下,采用闭环矢量法对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出机构各构件质心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其次,采用拉格朗日法结合虚功原理建立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为复合驱动并联机构驱动力的求解及后续动力学仿真分析奠定了基础;最后,基于MATLAB软件和ADAMS软件对该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在给定相同末端轨迹的情况下,对比两种软件得到的驱动力变化曲线,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文中不仅为PUU-2PRRS 5自由度复合驱动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的搭建打下了基础,也为其他复合驱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动并联机构 次闭环结构 刚体动力学建模 拉格朗日法 虚功原理
下载PDF
两级串并驱动有源相控阵T/R组件
17
作者 苏坪 周凯 +2 位作者 潘超群 吴啸天 程家栋 《制导与引信》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一种有源相控阵发射/接收(T/R)组件的两级串并驱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中移相/衰减数据的控制包含两级串并驱动,第一级串并驱动将数据锁存后送给第二级串并驱动,第二级串并驱动再将数据锁存后用于控制组件通道收... 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一种有源相控阵发射/接收(T/R)组件的两级串并驱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中移相/衰减数据的控制包含两级串并驱动,第一级串并驱动将数据锁存后送给第二级串并驱动,第二级串并驱动再将数据锁存后用于控制组件通道收发待机和移相衰减。和传统的一级串并驱动控制方式相比,该控制方式可以有效降低T/R组件对串并驱动芯片的依赖程度,缩短T/R组件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经测试验证,设计的两级串并驱动T/R组件具有较低的驻波系数、较高的移相精度,且各通道的增益平坦度及通道间的增益一致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驱动 多功能芯片 相控阵T/R组件
下载PDF
Parallel Driving in CPSS:A Unified Approach for Transport Automation and Vehicle Intelligence 被引量:48
18
作者 Fei-Yue Wang Nan-Ning Zheng +3 位作者 Dongpu Cao Clara Marina Martinez Li Li Teng Liu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577-587,共11页
The emerging development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im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on current vehicle control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unified approach, Parallel Driving, a clo... The emerging development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im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on current vehicle control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unified approach, Parallel Driving, a cloud-based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CPSS) framework aiming at synergizing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This study first introduces the CPSS and ACP-based intelligent machine systems. Then the parallel driving is proposed in the cyber-physical-social space,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among vehicles, human drivers, and inform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parallel testing, parallel learning and paralle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e developed and concisely reviewed. Development on intelligent horizon(iHorizon)and its applic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towards parallel horizon.The proposed parallel driving offers an ample solution for achieving a smooth, safe and efficient cooperation among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automation in future roa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P theory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CPSS) iHorizon parallel driving parallel horizon parallel learning paralle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parallel testing
下载PDF
一种新型老炼信号驱动板的设计研究
19
作者 邵振宇 王珍 +2 位作者 陈佳钧 蒋文广 余婷 《电子质量》 2024年第7期55-58,共4页
老炼试验中,存在大量的各类型芯片。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一路甚至是多路控制信号,这些控制信号波形简单,且频率基本在25 MHz以内。但是由于老炼试验批量性的特点,现有设备很难满足对信号源驱动能力、输出通道数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信... 老炼试验中,存在大量的各类型芯片。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一路甚至是多路控制信号,这些控制信号波形简单,且频率基本在25 MHz以内。但是由于老炼试验批量性的特点,现有设备很难满足对信号源驱动能力、输出通道数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信号源通常只有两通道输出,且每路输出信号的驱动能力无法保证在老炼试验中电路的批量性工作需求,信号质量衰减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多通道并行,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占空比和幅值调整的信号驱动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炼试验 驱动能力 多通道并行 信号发生装置
下载PDF
Parallel Distance: A New Paradigm of Measurement for Parallel Driv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Teng Liu Hong Wang +2 位作者 Bin Tian Yunfeng Ai Long Che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1169-1178,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new paradigm named parallel distance is presented to measure the data information in parallel driving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core variables in the parallel driving system are measured and evaluate... In this paper, a new paradigm named parallel distance is presented to measure the data information in parallel driving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core variables in the parallel driving system are measured and evaluated in the parallel distance framework. First, the parallel driving 3.0 system include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intelligent vehicle platform and remote-control platform is introduced. Then,Markov chain(MC) is utilized to model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of control commands in these systems. Furthermore, to distinguish the control variables in artificial and physical driving conditions, different distance calculation methods are enumerated to spec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real signals. By doing this, the real system can be guided and the virtual system can be im-proved.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exhibit the merits and multiple applications of the proposed parallel distance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and physical system parallel distance parallel driving 3.0 parallel system rotational and accelerator sign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